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注意焦点、任务转换、强制刷新三种任务范式分别测量了60岁以上老年人和20岁左右年轻人的注意焦点功能、内容调控功能、任务管理功能.分析三种工作记忆中央执行功能的年龄差异.结果发现:1.注意焦点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差异;任务转换和强制刷新成绩在青年和老年被试之间差异显著.2.注意焦点成绩与任务转换成绩.强制刷新成绩之间无显著相关,任务转换成绩与强制刷新成绩呈现中度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记忆的执行功能是一个包括多种相对独立子成分的系统,不同执行功能老化轨迹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儿童执行功能对数学能力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数点数广度任务(C-span)、Stroop任务、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测查儿童的执行功能,用《小学儿童数学能力测查量表》(一年级)、《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量》分别测查儿童的数学能力和智力,对64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执行功能(抑制、转换、刷新)和数学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数学能力与执行功能任务测量都有显著相关,抑制、转换和刷新都分别对数学能力存在显著回归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执行功能及其对儿童数学能力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抑制控制、转换和刷新都能对数学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但抑制控制还通过转换和刷新对数学能力产生间接影响。说明儿童数学能力的认知差异,主要在于抑制控制能力的差异,而抑制控制的差异又导致转换和刷新能力表现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个典型的随机性认知任务(点分布认知,一维分布认知,二维分布认知)系统考察了7~14岁儿童随机性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随机性认知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动态变化,7~10岁表现出上升趋势,而11~14岁表现出下降趋势。点分布认知的发展在7~11岁为缓慢上升,至12~14岁保持稳定。一维分布认知的发展在7~10岁为缓慢上升,在11岁开始迅速下降,至13~14岁趋于稳定。二维分布认知的发展在7~14岁始终处于较低水平。10~11岁是随机性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4.
方小平  何华 《心理科学》2012,35(1):129-134
本研究采用数字STROOP、局部-整体图形转换和色点位置刷新三种研究范式检测了40名攻击性初中生的抑制控制、任务转换和信息刷新三种执行功能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攻击性初中生的抑制控制能力、任务转换能力和信息刷新能力均差于非攻击性初中生。外部攻击型初中生的抑制控制能力、任务转换能力和信息刷新能力均差于非攻击性初中生。而关系攻击型初中生与非攻击性初中生和外部攻击型初中生在执行功能的三种成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执行功能水平可能介于非攻击性初中生和外部攻击初中生之间。  相似文献   

5.
执行功能可分离性及与年龄关系的潜变量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陈天勇  李德明 《心理学报》2005,37(2):210-217
应用潜变量分析研究抑制优势反应、记忆刷新和注意转换三种执行功能的可分离性,以及与年龄的关系。被试为18~85岁的健康成年人142名,完成九项执行功能任务。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九项执行功能任务有较好的信度;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九项任务与对应执行功能间的因子负荷较高(汇聚性效度好),而不同执行功能间的相关较低(鉴别性效度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种执行功能及其与年龄关系的潜变量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执行系统不是单一的认知结构,可以分离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执行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6.
何华  李凌云  刘电芝 《心理科学》2008,31(2):353-355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五年级儿童的执行功能进行测试和训练,探究小学五年级学生注意转换能力、记忆刷新能力和抑制优势反应能力三种执行功能的特点.研究表明小学五年级儿童执行功能中的这三种能力是相互独立的,且具有不平衡性和可发展性特点.结果表明 ,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注意转换能力明显低于大学生,同时也比成人平均水平低;记忆刷新能力优于成人平均水平;而抑制优势反应能力已基本达到成人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执行功能子成分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执行功能三个子成分(抑制功能、转换功能和信息刷新功能)与学业成就的关系。方法:采用认知任务对85名大学生的执行功能子成分进行测量,并进行执行功能子成分的Stroop效应、转换任务效应及信息刷新任务效应对学业成就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抑制子功能的Stroop效应及信息刷新子功能的任务效应对学业成就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两者共同解释学业成就变异的15.1%。其中,抑制子功能的Stroop效应预测作用最大,可解释学业成就变异的8.5%。结论:执行功能抑制子功能的Stroop效应及信息刷新子功能的任务效应可作为学业成就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执行功能是对目标指向活动进行信息整合和控制调节的一系列认知能力,在学前期发展迅速。研究使用执行功能任务组软件考察了210名3~6岁儿童(6组,组间年龄跨度6个月)执行功能各子成分(工作记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的发展特征。结果表明:(1)随年龄增长,3~6岁儿童执行功能呈上升趋势发展,4岁左右为抑制控制与认知灵活性的高速发展期;(2)执行功能各子成分发展不同步,抑制控制最快,工作记忆最慢;(3)各子成分间呈中度正相关。结论:3~6岁执行功能能力发展迅速,但各子成分的发展进程并不一致;幼儿阶段执行功能测试的年龄分组最好精确到6个月。  相似文献   

9.
吴文婕  张莉  冯廷勇  李红 《心理学报》2008,40(3):319-326
主要考察热执行功能对3~4岁儿童标准窗口任务测试的影响。实验采取3×3的被试间设计。设置了3种条件:标准指示、“强化竞争”指示和无对手指示;将随机抽取的270名被试分为3个年龄段,以检测3~4儿童在窗口任务中的认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⑴热执行功能也是影响3~4儿童标准窗口任务测试的一个主要因素;⑵3岁后期是3~4岁儿童在标准窗口任务中所体现出来的认知发展差异的分界年龄;⑶3~4岁儿童在窗口任务中还表现出规则推理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7~15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考察加工速度和执行功能对流体智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运动加工速度、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从具有直接影响到只通过执行功能中的记忆更新成分产生间接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年龄间的差异。在童年中期(7~9岁),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不仅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还通过记忆更新对其产生间接的影响。童年晚期(10~12岁),感觉运动加工速度和知觉加工速度不再对流体智力具有直接预测作用,都是通过记忆更新和抑制/转换合成成分间接对流体智力起作用。青春期(13~15岁),知觉加工速度对流体智力只通过记忆更新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2~3.5岁是婴儿成长到幼儿的重要发展转折期,也是儿童执行功能及言语能力的发展萌芽期。研究通过测查北京市81名2~3.5岁儿童在固定盒子任务、搭积木任务、A非B任务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上的表现,探究了该年龄段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特点、各成分间的内部关系、以及言语能力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2~3.5岁期间,除认知灵活性外,儿童的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均快速发展,其中,2.5岁前后是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的重要发展时期;(2)在2~3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工作记忆之间相关密切,在3~3.5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抑制控制的相关密切,3岁是儿童执行功能内部成分关系的重要发展转折期;(3)在2~3.5岁期间,儿童言语能力呈现快速发展,并且言语能力对该年龄段执行功能各成分间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同言语能力的儿童在执行功能各成分的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聋童执行功能发展:聋童与正常儿童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标准Dim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任务(DCCS),对76名智力正常的3~8岁聋童和78名3~5.5岁的正常儿童进行了对比测试,旨在考察聋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结果发现,3岁组的聋童和正常儿童在DCCS任务上的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正常儿童在4~4.5岁时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期,而聋童要在6岁时才有快速的发展,到7岁后才相当于正常儿童5岁的发展水平,大约滞后2年。研究认为,造成聋童执行功能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1)语言符号系统和聋童特有的符号系统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2)聋童可能存在计划和灵活性的缺陷;(3)聋童可能存在命名和标识策略上的困难和注意机制的缺陷。结合关于聋童心理理论发展滞后于正常儿童7年以上的报道,心理理论发展和执行功能发展在聋童身上表现出较大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使用空间观点采择任务,探究7~11岁儿童的空间观点采择的自动性和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在他人任务中,正确率随着角度的增长而减小;(2)在自我任务中,相比于空间关系不一致时,一致时的正确率更高,且反向的一致性效应出现在150°~180°间。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项空间观点采择任务对儿童有效;7~9岁的儿童可以自动进行空间转换;11岁的儿童可以自动进行需要判断左右位置的空间观点采择。本研究首次证明,11岁是儿童自动进行需要判断左右位置的空间观点采择的相对年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讨中央执行系统与时距加工过程的关系,考察三种中央执行子功能(转换,抑制,刷新)对预期式长、短时距估计(两种标准时距:2s,5s)的作用模式。结果发现刷新功能对长、短时距估计任务都产生影响;抑制功能只作用于长时距估计;转换功能不参与单独的预期式时距估计过程。结果表明,三种执行子功能对预期式短时距加工和长时距加工的作用不同,支持时距加工的差异机制假设。  相似文献   

15.
选取256名三~六年级儿童, 采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考察了语音记忆和中央执行功能在不同年级儿童的解码和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在低年级阶段, 语音记忆和刷新对解码存在显著预测作用, 转换和刷新对语言理解存在显著预测作用; 在高年级阶段, 只有刷新对解码保持着稳定的预测作用。这表明, 语音记忆和中央执行功能对儿童的解码和语言理解存在不同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会随着年级的增长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不同强度短时有氧运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爱国  殷恒婵  颜军  杨钰 《心理学报》2011,43(9):1055-1062
探讨短时有氧运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是否与运动强度和性别有关, 为从运动强度和性别角度选择合理的有氧运动干预方案改善执行功能提供基础。研究采用混合设计, 选取30名大学生(男女人数各半), 使用功率自行车实施30分钟的不同强度有氧运动, 使用Flanker任务、2-back任务和数字More-odd shifting任务分别测查被试基线、小强度短时有氧运动、中强度短时有氧运动和大强度短时有氧运动后执行功能的抑制、刷新和转换三个子功能的变化, 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短时有氧运动对执行功能产生选择性的积极影响, 且不随性别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3~5岁幼儿执行功能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研究在两种理论背景下,探讨了3~5 岁幼儿执行功能年龄发展特征。通过运用8种不同的执行功能任务,结果发现,从3 岁到4 岁是幼儿执行功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执行功能的不同类型在发展的趋势上有所不同,表现为:抑制控制及“热”执行功能的发展主要在3~4 岁之间,而计划控制和“冷”执行功能在3~5岁期间都有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考察三种中央执行子功能(刷新、转换和抑制)对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中初始表征与搜索阶段以及重构阶段的作用模式。结果发现,抑制功能显著预测初始表征与搜索阶段反应时,刷新与转换功能与重构阶段反应时存在显著相关,但只有刷新功能显著预测重构阶段反应时。本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执行子功能在创造性思维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情绪状态对不同年龄儿童定势转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情绪影片引发情绪的方法,考察64名8~12岁儿童在正负情绪状态下定势转换能力的表现。研究为4(年龄)×2(情绪)×3(重复转换条件:重复、短时转换、长时转换)3因素重复测量混合设计。结果表明,情绪状态对任务转换产生了影响,可能是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对任务定势的长时转换削弱更大。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这两种任务转换条件中没有出现显著的年龄差异,说明8~12岁儿童均已具备在两个任务之间进行即时转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说明学龄儿童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采用失言理解、威斯康星卡片分类和汉诺塔任务分别考察了90名7—9岁儿童的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结果表明,失言理解与抑制-转换能力相关显著(r=0.34,P〈0.01),但是与计划能力相关不显著(r=0.06,P〉0.05)。在控制年龄后,失言理解与抑制-转换能力的相关仍然显著(r=0.29,P〈0.05)。研究结果说明,学龄儿童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模式与学龄前儿童完全一致,提示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相关关系从学龄前延续到了学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