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徐伟 《中国宗教》2017,(7):54-55
一1922年,刚恒毅(Celso Costantini,1876-1958)来到中国。这位擅长雕塑、深谙艺术史、倡导天主教"本土化"的枢机主教,对于天主教绘画艺术的中国化做出了诸多贡献。在他看来,"一个本籍艺术家,应该深明宗教画像学的内容,然后用他自己的表达方式,按照他本国的形象语言,把自己的主题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宗教》2014,(11):86-87
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天主教绘画艺术本土化的强劲支撑。天主教绘画艺术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由此形成"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艺术",用中国画的写意方式来描绘天主教的信仰主题。这不仅在造型语言上更加贴近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和审美意趣,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宗教艺术,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经过了几百年的历史演化,胡庄的天主教音乐与地方音乐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天主教音乐艺术形式。胡庄天主教民族音乐独别具一格,可以给听众带来强烈的视听享受;它不但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探索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一山东济南平阴县的胡庄,素以"中国的玫瑰之乡"而闻名,坐落在这里的胡庄天主教堂也十分著名。  相似文献   

4.
《诵念珠规程》中的木版画插图,通过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段对西方绘画进行了中国化的诠释,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中西艺术融合的天主教美术作品,而这种类似"翻译"一样的画面式样转变,也可谓是中西艺术交流的一个经典样本。一晚明时期,天主教耶稣会会士来华,并与中国士大夫阶层进行广泛接触,在此过程中,也逐渐传播西方的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5.
正1922年,刚恒毅(Celso Costantini)来到中国,这位对艺术有着极大热情的枢机主教极力倡导天主教艺术的"本土化"。在他的影响下,当时出现了天主教艺术中国化的广泛尝试。其中就包括天主教绘画艺术。今年5月,故宫博物院与梵蒂冈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传心之美——梵蒂冈博物馆藏中国文物展",充满中国审美情趣的天主教艺术品是一大亮  相似文献   

6.
严锡禹 《天风》2018,(9):29-30
1844年,广东顺德人梁廷枏写作了《耶稣教难入中国说》一文。两年后,作者将此文与其他三篇研究欧美国家的文章合编成册,刊行于世,取名《海国四说》。梁廷枏何许人也?他生于1796年,卒于1861年,工诗文、善书画。因身处岭南,较早开始从事西洋研究,且因阅读了大量基督教的宣传材料,写成此文。他可被视为中国近代早期研究基督教的代表人物。梁廷枏涉猎之材料多取自天主教,因此其所言之耶稣教,指天主教的情况居多。"故凡尊耶稣者,至称之曰天主,其教亦称天主教。"  相似文献   

7.
纵观张大千的人生经历与艺术实践,天主教、佛教和道教都对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然而他却从未成为任何一种宗教的忠实信徒,而是游走于三教之间,自由穿梭。张大千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他多面的艺术才能与跌宕的人生经历都已为世人所熟知,但人们对他与宗教的关系却了解不深。  相似文献   

8.
张瑜 《中国宗教》2018,(12):72-73
《天主降生出像经解》堪称早期天主教中国化的一个见证,这段历史也说明,中国化是宗教在中国健康发展的途径。而从艺术角度来说,不同艺术题材和表现手法之间的融合,可以使艺术的表现力更为丰富。概括而言,这部版画集不但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互鉴的例证,也是早期天主教中国化的艺术呈现。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13日至23日,中国天主教代表团一行27人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新加坡2009宗教文化展.马英林主教任中国天主教代表团团长。一会一团六位工作人员参加了展览的布置和接待事宜,修女表演了高超的剪纸艺术,河北省天主教爱国会常务副秘书长周小雄参加了书法表演.  相似文献   

10.
正一1922年,刚恒毅(Celso Costantini,1876-1958)来到中国。这位擅长雕塑、深谙艺术史、倡导天主教"本土化"的枢机主教,对于天主教绘画艺术的中国化做出了诸多贡献。在他看来,"一个本籍艺术家,应该深明宗教画像学的内容,然后用他自己的表达方式,按照他本国的形象语言,把自己的主题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1.
金云舟 《中国宗教》2017,(10):58-59
土山湾画馆的很多作品,代表了天主教绘画中国化的样式造型的改变,从这些画作中,可以清晰看到当时中国画家们的创作性尝试。这对于当今中国天主教绘画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教佺 《天风》2018,(8):40-42
吴渔山(1632-1718)本名启历,又称吴历,号渔山、桃溪居士,又号墨井道人,江苏常熟人,是"清初六大画家"之一。他43岁时成为天主教传道员,是清初较早信奉天主教的士人画家。吴渔山不仅信仰上敬虔勤勉,他的中国文人士大夫风度亦儒雅拔群,与当时许多文人在文字狱之下趋炎附势之态大相殊异。  相似文献   

13.
梵蒂冈博物馆缘起于天主教把艺术作为人类灵魂最崇高的天赋之一加以鼓励的理念,形成于天主教界与艺术家的宗教理想与艺术追求的积极交织,而其藏品内涵则体现了宗教信仰之中对人性之崇高与尊贵的回归。本文追溯其缘起,考察其形成过程,阐释其藏品内涵。笔者认为,梵蒂冈博物馆的产生与发展是基督教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4.
最近,罗马教廷公布了委任龚品梅为枢机主教的决定,这是违背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的,是对中国天主教事务的干涉。我们绝对不能接受。众所周知,龚品梅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因破坏政府法令,政策的实施,犯反革命叛国罪而被依法判刑的。罗马教廷在龚品梅服刑期间秘密委任他为枢机主教,事隔十二年又公布这一决定,这是它企图重新控制中国天主教、分裂中国教会的又一次暴露。中国天主教的广大神长教友坚决反对罗马教廷的这一决定。  相似文献   

15.
包兆会 《天风》2016,(11):46-47
正徐宗泽(1886-1947),字润农,教名若瑟,生于青浦县(现上海市青浦区)蟠龙镇,是徐光启第十二世孙。他是近代卓有成就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专家,是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运动众金支持者中的一名实践者,著有涉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多部论著。他是近代卓有成就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专家,出版了《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等著作。他还是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运动众多支持者中的一名实践者。他也是一位博学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画家们创作的天主教绘画作品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是天主教绘画艺术中国化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宗教艺术是宗教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来说,总结这一段历史,对于当前的天主教中国化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13,(2):17
26年如一日,他始终坚守在河北省天主教工作的岗位上,从未懈怠和放松。他被很多地方的同志尊称为"天主教专家",大家都乐于向他求教,听他讲政策依据,介绍处理问题的经验。他是天主教教职人员眼中的好朋友,经常给他们打电话问候、促膝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他就是为河北省天主教领域和谐稳定做出了突  相似文献   

18.
白柳诚一枢机主教1928年出生在东京一个世代天主教家庭,1954年晋铎,1966年被祝圣为东京总主教的辅理主教,1969年被任命为助理主教,次年接任东京总主教,1994年被任命为枢机主教,2000年退休。白柳诚一曾任日本天主教主教团团长、“日宗和”理事长。白柳诚一枢机十分热爱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教会和中国人民怀有友好的感情,致力于推动日中两国之间的民间友好交流。他在任总主教和“日宗和”理事长期间,多次到中国访问,为推动中日两国宗教方面的友好交往做出过贡献,与我国老一辈宗教领袖赵朴初、宗怀德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今年3月28日,白柳诚一在东京的私人寓所接受了河北《信德报》总编辑张士江神父的采访,就当前中日关系中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如历史教科书问题、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慰安妇问题等做了回答,表明了日本教会在这些问题上的正义立场。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天主教绘画主要以辅仁大学"艺人之家"艺术团体所绘制的一批福音作品为代表。本文以辅仁大学"艺人之家"成员所绘制的《预告耶稣的诞生》绘画为例,从文本解读、艺术风格分析、中西绘画技法对比等多角度予以诠释,阐明民国天主教绘画在"中国化"方面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并从艺术评价角度分析艺术家在绘画中对天主教"中国化"的理解;试图去呈现在天主教艺术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碰撞和存在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章建刚 《学海》2001,1(1):46-50
20世纪前30年间,中国现代美学家对艺术的理解有否定的和肯定的两种倾向否定旧文化旧艺术,倡导新文化新人格.传统艺术面临着从内容到形式的"革命".随着新式教育机构和学术机构的诞生,各种建设性的艺术理论也以教材、导论的形式涌现,这分别属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类讨论很有些百家争鸣的味道.但这些理解毕竟是个短暂的开始,对艺术的理解必然会伴随着中国社会及其学术环境的进步和改善而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