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新疆大佛寺寺内居士林为研究对象,认为大佛寺居士林的建立推动了寺内组织结构、空间结构、活动内容结构及寺院社会资本的变迁。结构上的变迁拓展了寺院的社会功能,建构了寺院参与社会建设的多路径。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6,(1)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社会各界对都市寺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因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佛寺不断探索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在坚守传统中不断努力创新,在文化建设中承担社会责任,为广州乃至广东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一、都市寺院的文化建设经验与总结大佛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广州市的中轴线,处于寸土寸金的广州著名商业中心地带北京路,将自身定位都市佛寺,着重探索都市佛教寺庙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大佛寺僧众一  相似文献   

3.
汪志 《佛教文化》2023,(1):87-89
国内第一大室内卧佛半城塔影、古刹遍地去过河西走廊重镇甘肃省古甘州张掖的人,都知晓张掖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寺院星罗棋布,文化积淀深厚,其中闻名遐迩的张掖大佛寺内现存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前不久,我陪好友去了趟这千年古刹——张掖大佛寺。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7,(12)
<正>本刊讯11月22日至28日,由国家宗教事务局组织的25名内蒙古、新疆藏传佛教教职人员参访团在广东、福建两省多个汉传佛教寺院、佛学院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访问学习,受到了当地民宗部门及寺院的热情接待。23日,参访团到广州光孝寺、大佛寺、广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孙中山大元帅府进行参观访问。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生法师在光孝寺与参访团一行进行座谈,  相似文献   

5.
杜宪 《佛教文化》2009,(5):48-54
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地处峨眉城东门外。寺院占地百亩,城垣田亘,柏楠环绕,殿宇数重,气轩轾昂,为峨眉“十方丛林”。 寺院由无穷国师创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大师历经艰难,募于蜀楚,再入京城,向崇信佛教的慈圣太后化缘。太后闻师发心在峨眉山铸供千手千眼观音铜菩萨像,即赐千金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6.
文摘     
人间佛教的制度变迁李向平、高虹在2008年第10、11期《法音》上发表文章《人间佛教的制度变迁模式——当代中国四大寺庙的比较研究》。文章指出,在台湾佛教和其他社会因素的促进下,当代中国佛教和寺院从传统丛林向现代教团发  相似文献   

7.
容膝     
河北古城正定大佛寺内,有一方著名的石刻,上书“容膝”二字,苍劲从容,落款为“晦翁”。“晦翁”是宋朝大理学家朱熹的号。朱熹为何要在这里题字?这其中还有一个传说。大佛寺当时有一排专供游客住宿的小屋,名曰雨花堂。雨花堂的建筑格式很特殊,从大到小,共一十八间。大者二丈有余,小者只能容下一人。客人所住房间大小,以向寺院施舍财物多少而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日喀则白朗县境内主要寺院僧团及平民宗教实践的现状为例,以由下至上的视角,规避中国—西藏之对立、国家—社会之对立这一通常被简单重合的逻辑,以僧众及平民的宗教生活体验、社群与宗教及与当下生活的对话等为研究路径,试图探讨"藏传佛教在当代西藏的生存"这一命题。僧团寺院生活的变迁,寺院经济的建构,俗众信仰实践的情态,关于藏传佛教之未来走向在地方语境下的探讨等,将是本文关涉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历史空间分布的变化是反映该教时空扩散历程的重要视窗和载体.本文通过对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空间分布演进状况的历史梳理,揭示寺院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机制,从而为藏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性把握寻求更优化的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3世纪中叶前,该区藏传佛教寺院数量少且在散点分布中呈金沙江中游一带、得荣——康定一线相对集聚;其后至清末,寺院数量激增70余倍且在面状扩散中形成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这四大河谷密集分布带.这一历史空间格局的变迁深受藏传佛教传播所面临的政治生境、传播地域的地理条件、区位条件、人口分布及宗教扩散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新昌是浙东地区闻名遐迩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古称剡东、剡中,又名南明、石城,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古迹众多,素有"东南眉目"之称。境内大佛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以拥有江南第一大佛——石窟弥勒大佛和1075尊小石佛而名扬海内外。从"东南佛国"文化圈来溯源其文化资源,大致可以切割为三大版块,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92,(12)
多少年来,被世人视为神秘之地的寺院,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尤其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搞活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寺院正在改变着过去那种“吃饭靠供养、修庙靠国家”的旧模式。正在为适应新形势、面对下世纪,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着寺院的功能,增加着寺院的内容,向建立独立的经济实体的方向发展。但也带来一些观念和认识上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风靡到江南一带,"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魏晋南朝时期的写照。江南的佛教以浙江与江苏为重要地区,这里不仅培育了有影响力的寺院与高僧,而且还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从浙江杭州到新昌到宁波再到普陀山,是一道著名的亮丽风景线,曾经有人称此为"唐诗之路",其实它更适合被称为"佛教之路"。因为在这条路上分布了很多著名的佛教寺院,这里的佛教早就闻名于世。杭州的佛教自不必说,如果再往东去,我们可以见到诸如新昌大佛寺、天台国清寺、奉化雪窦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以及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等等名刹名山,这些寺山在中国佛教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开展,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在自养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也为藏区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使得藏区许多久负盛名的寺院周围云集了大批的朝圣香客和商贾游人,并逐步形成了许多以寺院为中心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宗教经济集镇。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佛教从东汉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传统的佛制戒律与丛林清规是寺院的基本准则,也是寺院得以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的理念包括现代化管理理念也随之影响寺院,寺院的传统化管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传统寺院的主要功能是修持、弘法,是一个与世俗迥然不同的、比较清静的场所。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往少数香客涉足的寺院,已成了国内外旅游观光的地方。寺院对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田野调研和个案分析为主要依据或研究方法,对西藏自治区境内部分具有典型意义的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作了纵向考述。主要对寺院传统体制的基础、当代寺院的民主管理,以及新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多层分析,不仅梳理了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化过程,而且阐述了当前藏传佛教寺院内部管理体制与藏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能超 《中国宗教》2018,(1):52-54
大数据能够加强寺院监督,净化寺院道风,帮助树立寺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大数据还将加强对乡村寺院佛教文化的挖掘、整理、管理,将更多的佛教信息通过网络形式推送给广大信众,发挥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寺院管理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自从寺院诞生的那一 天起,就存在着管理问题。当然,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寺院管理有着不同的环境、组织、形式和内容。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今天,如何加强寺院的规范化管理,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崭新课题。 寺院是僧人修学、住持、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僧人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徒的纽带。加强寺院规范化管理,既是寺院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发展对寺院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寺院的规范化管理,我认为当前重点要…  相似文献   

18.
佛教的宇宙观和生命观深刻地影响了中古时代的社会生活.作为佛教中心,隋唐时期的长安提供了一个在思想语境中探讨中古信仰与社会生活的极佳样本.长安的佛教信徒相信在现实的长安空间之外,还存在一个六道轮回的世界.畜生道作为六道之一和人类世界并行而交措.畜禽是身负债孽的人,与人类并无本质区别.将带有灵验感通色彩的动物施给寺院做长生畜或长生禽,是当时一种普遍的信仰活动.这些长生畜禽作为寺院传教活生生的证据,在宗教信仰和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角色和功能的变迁也反映了唐宋时代佛教世俗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藏区社会文化的发展,藏族觉姆(尼众)的社区地位随寺院教育的变迁得到提高。本文运用田野调查资料,论述一个新的教育模式和体系在当代藏族尼众中正得以建立。文章阐释这一新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认为藏族女性佛法老师——"堪莫"的出现,改变了觉姆的传统角色和社区地位。  相似文献   

20.
桑吉扎西 《法音》2009,(11):35-35
10月18至19日.由浙江省新昌县委统战部、民宗局、旅游局和大佛寺联合举办的“江南佛心大典”系列活动在大佛寺栖光净院举行。开幕式由新昌大佛寺住持传实法师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