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运用了团体测量法和个人访谈法考察了桂林市城乡结合部学校415名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城乡结合部学校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存在显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优于初二、初三的学生。2,男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显,女生比男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初中优生和差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隋光远  李晶 《心理科学》2004,27(3):643-646
研究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对初中优生和差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进行测查比较,结果表明:初中优生和差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上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优生之间、不同年级的差生之间的学习适应性也各自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的优生和差生的学习适应性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研究者探讨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研究运用测量的方法考察了 3 86名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结果表明 ,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地好于初二、初三、初四的学生 ;男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显著 ;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身心健康”四个分测验中 ,年级差异非常显著 ;优等生和差生在学习适应性上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上海市1362名大学生为被试,编制了大学生学习成功感量表,并分析了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的学习成功感.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成功感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鉴大学生学习成功感的有效工具;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成功感量表包括:与学习本身有关的积极情感、与他人有关的积极情感、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消极的自我评价四个因子.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学习成功感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的学习成功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成功感也有显著差异,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成功感比大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成功感高.  相似文献   

5.
应用冯廷勇等人2006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对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楚雄师范学院300名大学新生进行学习适应性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状态总体水平偏好;在各人口学变量的对比中,学习态度和教学策略的适应性农村学生优于城镇学生;在性别上对比上,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适应女生略优于男生,但差异没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专业对比上,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文科优于理科,在不同民族比较上没发现显著差异。在这些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39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我效能感和归因量表为工具,探讨了不同年级和成绩水平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归因的特点以及自我效能感、归因与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对于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行为自我效能感,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学习水平和年级在能力自我效能感上存在着交互作用。(2)不管失败归因还是成功归因,年级差异显著,学习水平差异不显著。(3)路径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而归因是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2~5年级儿童基于成功基础率的策略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8名小学2~5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BST实验任务,对策略成功基础率变化进行控制,探讨了小学儿童策略适应性差异和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在策略成功基础率变化的情况下,小学儿童策略适应性存在年级差异,表现为2年级儿童策略适应性水平低于3年级儿童,2、3年级儿童策略适应性水平低于4、5年级儿童。(2)小学儿童策略适应性发展存在阶段性,儿童在小学2~5年级内策略适应性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一种渐进的发展变化过程,表现为从小学2年级到4年级儿童的策略适应性呈现显著的、渐进的变化,4、5年级之间儿童策略适应性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平  李凤英  姜媛 《心理科学》2006,29(3):541-545
本文采用学业自我调节问卷,探讨了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小学生在自我调节学习的外部调节、摄入性调节、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维度上存在差异;不同调节类型对学习成绩有影响;不同年级、不同调节水平对数学成绩有显著影响,在语文成绩上未达显著;最后,本文对于该方向的未来研究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对自己学习能力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针对城市普通中学445名初一至初三年级的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以研究初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学生在对自己课堂学习能力的评价上,总体处于中上水平.男女生之间课堂学习能力差异不显着;初三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低于初一、初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能力,且存在显着差异;性别与年级之间交互作用不显着.(2)初中学生在课下学习能力上略低于课上学习能力,但仍处于中上等水平.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不显着;性别与年级之间交互作用不明显;初一与初三年级学习能力差异显着,初三女生的学习能力低于初一、初二女生的学习能力,也存在显着差异.(3)初中学生在考试焦虑上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男女生之间差异不显着;性别与年级之间相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53名高中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习惯的水平随年级的上升而相应提高;男女生学习习惯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学习习惯各维度在不同年级、性别中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课前准备、课堂、课后和元认知学习习惯是影响高中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习惯。  相似文献   

11.
职校学生一直Z都被视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学习困难,厌学甚至弃学的不良状况。故以职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感知的学校气氛对其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具体结论为职校学生在学习投入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职校学生在感知的学校气氛的师生关系维度、学业压力维度以及发展的多样性维度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学校气氛和学习投入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感知的学校气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学生的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12.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预防和消除学生的心理疾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以收抛砖引玉之功。2被试与方法2.1被试、材料被试为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三年级2班的全体学生,共48人。对照班为三年级1班的全体学生,也是48人。两班实验前的各方面的情况基本相同(详见后文)。实验使用的材料是《学习适应性测试量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编制)和《学习指导教程》(自编)。…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记忆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对中小学生记忆组织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中小学生词的记忆中客观组织(类的群集)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2)中小学生词的记忆中主观组织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中小学生记忆中客观组织程度在逐渐提高,(2)不同年级中小学生对双字词记忆的主观组织程度是不同的;(3)E.Tulving测定主观组织程度的方法在测定低年级学生记忆的主观组织程度时表现出很大缺陷.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和发展多方面能力,形成健康人格,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就是要调查了解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探讨男女学生学习适应性有无差异,学习成绩优良与不良学生学习适应性有何区别,以便寻求影响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因素,为培养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科学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和发展多方面能力,形成健康人格,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就是要调查了解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探讨男女学生学习适应性有无差异,学习成绩优良与不良学生学习适应性有何区别,以便寻求影响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因素,为培养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科学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题目类型对加法认知策略选择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小学二、三年级数学学习不良组儿童各30名,数学学习正常组儿童各30名,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和口语报告法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两类儿童在解决简单加法题目、复杂加法题目和连加加法题目时,问题结构类型对两类儿童加法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同类型加法题目中,小学二、三年级儿童的策略使用表现出对题目的适应性,数学学习正常儿童的适应性特点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7~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法,考察小学一、三、五年级共128名7—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结果发现:(1)由教师评价的小学儿童的分享行为在小学一、三年级无显著差异,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得分显著下降;学生自我评价的分享行为在一、三年级呈上升趋势,在三、五年级问呈下降趋势;(2)根据教师评价,一年级小学生在游戏分享和物品分享上的得分最高,学习分享次之,心理分享最少;对三、五年级小学生来说,游戏分享与物品分享行为逐渐退居次要位置,而让位给心理分享和学习分享行为;(3)教师对小学生分享行为的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之问有0.26的相关;教师评价与同伴提名之间有0.37的相关:而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提名之间无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高熟悉度的具体名词组成的联结词对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判断模式下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及预见偏差。研究发现:(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绝对准确性存在年级差异。总体来看,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即时判断和延迟判断模式下都具有较好的绝对准确性,而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即时判断时出现显著的高估,而在延迟判断模式下具有较好的绝对准确性。具体分析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的准确性发现,在即时判断模式下,五、六年级学生的正向联结词对有较好的准确性,而四年级的正向联结词对出现高估;三个年级的学生的反向词对都出现高估。在延迟判断模式下,三个年级学生在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上都有较好的准确性。(2)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开始出现预见偏差。(3)延迟判断能够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判断准确性,减小甚至消除预见偏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以699名山区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考察不同学校、年级、性别的高中生应对方式特点及相应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①山区高中生所使用的六种应对方式依次为:问题解决、忍耐、退避、求助、发泄和幻想。职业中学学生问题解决、求助得分高于普通中学;一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更多采用幻想方式;男生更多采用问题解决、幻想的方式,女生更多应用退避、发泄应对方式。②职业中学学生在恐怖维度上的得分显高于普通中学;女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③相关分析发现,问题解决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有显的负相关;求助与强迫、恐怖显的相关;退避与强迫、偏执呈显相关:发泄、幻想、忍耐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均有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席居哲  左志宏  桑标 《心理科学》2007,30(3):592-595,599
考察了170名高一学生的学习压力觉知水平,结果显示,经常感到学习压力、偶尔感到学习压力和未感到学习压力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2.9%、53.6%和23.5%,不同学习压力觉知水平的人数差异极其显著。MANOVA分析发现,不同学习压力觉知水平的高中生在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和学生人格等家庭生态群上总体差异显著;通过多重比较,揭示了不同学习压力觉知水平学生的家庭生态具瘁维度差异及其特点。文章从生态系统观点对中学生学习压力觉知差异进行了探讨,提出从生态重构角度对中学生进行学习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