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两个基本的理论前提。列宁曾经说过,不懂得黑格尔,就不懂得马克思。我们同样可以说,不懂得费尔巴哈,不懂得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就不懂得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我以为,直到现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中的下述两个事实还是被人们忽视了的:一、马克思曾经有过对费尔巴哈的崇拜、信仰、迷信的时期,有过“费尔巴哈派”阶段;二、马克思从未批评过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而只是批评他的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确认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中的上述两个事实,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  相似文献   

2.
论新时期的文化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以来,在新时期文坛上,一种注重从思想文化角度摄取题材、表现生活,致力于展现今人的文化心理素质和思想品格个性,进而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与现代文明的矛盾和冲突的小说登上新时期的文学舞台。这,就是“文化小说”。这种被冠之以“文化小说”的创作潮流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文化背景上稳步发展起来,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浓烈的理性光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社会发展变革运动实质是文化运动我们说,新时期的文化小说不仅是一种文化艺术现象,同时也是新时期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且,与其它一些小说形态相比较,…  相似文献   

3.
D.科雷尔的研究报告表明,海德格尔从年轻时起就对艺术和文学怀有某种个人喜好。他说:“从学生时期开始,海德格尔就表现出对文学和艺术的爱好:陀思妥耶夫斯基和A.施蒂夫特的小说,荷尔德林、里尔克和特拉克的诗……以及绘画和诗歌的表现主义运动”。然而艺术汇入他的哲学思想之流是30年代中期的事情,此时他已年近半百。从这时起,他的哲学目光常常注视着艺术尤其是诗,直到1976年去世。不过,谈到海德格尔对艺术的哲学兴趣,有两个明显的事实值得注意:第一,至少在海德格尔看来,艺术所占据的空间绝不是美学占据的空间。他曾以批评的口吻说到,美学集中在“文化活动的一个领域”,关心艺术作品的“欣赏”及其“性质和魅力”。从他发表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以“伤痕”、“反思”、“改革”文学为代表的新时期小说借助于现实主义美学原则,通过宏大叙事行为模式完成了“现代化/人”的双重话语建构,从文学角度给予历史、现实以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本质性的存在意义,从而确立了宏大叙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这本书的序言一开始就说:“在这之前,我还从没有就一位与我的观点完全不同的哲学家和作家写过任何东西。”由此,读者已经被清楚告知,他们所能期待的,或者是对奎因哲学全面否定的批评,或者至少是对以关于本体论、必然性和经验为题的那本书中提出的那些中心问题的全面否定批评。批评主要分为两类。有些是批评奎因有一些观点是混  相似文献   

6.
郝勤 《中国道教》1989,(2):45-51
日本学者洼德忠曾在所著《道教史》中说:“似乎可以认为,现实的人使具有天生肉体的生命无限延长,并永享快乐的欲望,导致了产生神仙说这一特异思想。这种思想在其它国家是没有的。”事实上,在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宗教现象中,大概还没有哪一种宗教能象中国的道教那样关注人的现实生命存在,重视人的身体发展和精神发展的统一。这种特征堪称奇特的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7.
孙向晨 《哲学动态》2022,(6):45-55+128
在一个没有“家”的哲学时代,提出“家”哲学势必遭到各种质疑,如李勇教授从内、外两个方面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家”哲学可能遭到的批判。确实,“家”哲学要在现代世界站立住,就必须经受各种挑战。从“家”问题内部的论域来看,首先要清楚区分传统的家与现代的家,古今之间有联系也有很大差异。今天我们讨论“家”的问题并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一定要站在现代世界之中。其次,“家”作为一种普遍性存在,其在中国社会的形态与在世界范围的形态也需要深入辨析,汉语哲学有责任充分汲取中国思想传统的资源。最后,“家”作为社会性论题与作为哲学性论题也有所不同,本文强调从哲学层面来思考“家”的问题。从外部的哲学批评立场来看,“家”哲学还需应对来自自然主义、多元主义以及个体主义立场的挑战。在这些问题上,“家”哲学有着不同的形而上学预设。最终“家”问题有一个从“厚的文化”不断理性化到“薄的哲学”的过程。但“薄”并不意味单薄,而是意味着论题的普遍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意义的发问王树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意义,决非明确,而有待发问。这里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或者说,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意义取决于什么?我认为,传统哲学,只有不经现代人研究,那才是地道的传统哲学;但也只能是一种死的哲学,与现代无关。相反,如果经过现代人研究,那么,传统哲学就会被改变,就不可能是地道的传统哲学,但却可能是一种具有活力的和具有现代意义的哲学。这一点,对于“六经注我”者,自不待言。就是对于标榜回到“本文”的“我注六经”者,也不能例外。只要看看当今问世的一些古代经典今注今译本,就对此不难明了。因此,中国传统哲学现代意义的问题,实质上就归结为有无现代人研究以及现代人如何研究的问题。其次,强调只有现代人对之研究,传统哲学才具有现代意义。这里也发生问题,即所谓现代意义是传统哲学本身所具有,还是现代人的引申?或者是一者兼而有之?我认为,这也是很难说得清楚的。最近在香港《二十一世纪》杂志上看到何炳棣先生对于杜维明先生的批评,以及连带对于整个新儒家的批评。何先生的文章抓住的要点是对《论语》中的“克己”如何理解的问题。何先生认为“克己”就是限制自己。在他看来,杜维明先生把“克己”  相似文献   

9.
孟子是儒家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在我国封建社会曾被地主阶级尊崇为亚圣。他继承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构造了以封建道德问题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对后来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不仅如此,孟子还通过他以及受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伦理型哲学,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造成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哲学与文化”课题组:研读《实践与文化——“哲学与文化”研究提纲》后,感触良多,得益非浅。既然一定要我提些批评意见,提提问题,那我只好班门弄斧了。(一) 作为“七五”规划项目的“哲学与文化”课题,《提纲》在展示实践与文化方面尽  相似文献   

11.
赵善华 《学海》2003,1(4):169-172
“新潮”小说创作以“先锋”、“实验”的姿态进入文学领域时 ,一个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便是创作的“文本”意识和“文体”观念。“文本”意味着以文为本 ,以人与故事为结构基础 ;“文体”构成的基本层面和实存状态是一种话语方式。在作家的具体写作行为中“文本”和“文体”应该水乳交融 ,因为“文本”的意味只有在“文体”的抖露中才能有效地呈现  相似文献   

12.
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主义的思想支撑和指导意义无疑是首要课题。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理论界曾开展了一场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大讨论 ,影响深远 ,是对哲学与社会主义关系的一次深刻的探索和说明。但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局限于辩证法 ,列宁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主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只有唯物主义才更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因此 ,在社会主义辩证法大讨论的基础上 ,进而再从唯物主义视角来揭示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机制 ,就成为全面解读哲学与社会主义这个完整课题的不可或…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书《形式逻辑》(修订本)概念一章有一类练习题,是要求读者指出若干句子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并用图形表示之。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见该书第48页) 和该书配套的《<形式逻辑>辅导》的“参考答案”一是: “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三个概念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凡是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或者读过一些古书的老人都知道的。至于柳宗元在我国思想史上的地位,知道的人就要少得多,学术界的认识也不很一致。在十年动乱时期,表面上把柳宗元捧得很高,把他封为“法家”,实际上并没有理解柳宗元,把他的形象歪曲了。应该说柳宗元是个儒家,是“孔子之道”的忠实追随者。但他不是个墨守成规的儒家,是个儒家的改革者。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可以说是个伟大的改革者。柳宗元在我国思想史上的地位,至少不应比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道教教义和道教的宗教思维方式对“神魔小说”中二元对立的神—魔形象的影响。文章指出,“神魔小说”大都具有双重主题,即宣传“神仙救世”和“修道成仙”的道教观念。同时,“神魔小说”情节结构的独特性不仅具有文学功能,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宣传道教“济世”与“修仙”相通,“利他”也“利己”不悖的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16.
多年前,我在一篇短文中谈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当国人刚从独断的睡梦中苏醒过来,得知有个“分析的时代”而肃然起敬时,实际上此时分析哲学已风光不再,步入了“后分析”时期。相反,曾被分析哲学、科学哲学非议过的一些流派却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以至于当前一些总结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史的著作,要将本世纪的哲学发展归结为“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曾跻身于分析学派的罗蒂甚至认为,20世纪后半叶的哲学都是对海德格尔的各种回答,就像19世纪的哲学可以看作是对黑格尔的回答一样。在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与之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17.
一、从志怪到传奇的嬗变 “传奇”这一名称始见于晚唐作家悲铏的《传奇》一书。宋代以后,文人们遂此以概称唐人小说。 在中国古代,向以“释经阐道”的诗文为正统文学,而“不本经传”的小说也就被排斥于大雅之堂门外。尽管如此,有唐一代积极从事传奇文学之创作者与日俱增。其中还有不少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学家或诗人。尤其是到了中唐,传奇小说的创作更达到了繁荣的局面。从内容上看,中唐以后的传奇小说虽然涉及面极广,但基本上都与道教有一定的关联,具有浓厚的怪异色彩。之所以如此,其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若追根  相似文献   

18.
坚持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们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不仅引起政治家的重视,也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我刊在“传统与现代”栏目中,曾发表过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得到了读者的好评.今专设这一栏目,希望得到更多作者和读者的关心与支持.正如一些学者所说,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涵自然、人、社会相统一的物质过程,是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体.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大课题,它涉及到文化与哲学、政治与经济、教育与科技、环境生态、伦理道德、规章制度、以及如何站在全球的高度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等各个方面.根据我刊的性质和特点,我们侧重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去探讨.比如,中国传统哲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国哲学关于自然、杜会、人三者和谐以及如何处理三者和谐的思想和论述,可否经过现代诠释(或转化)而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借鉴呢?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探寻可持续发展之道?等等.欢迎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哲学到底是什么关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许多人公认,文学与哲学是这样的两极:情感与理智的两极,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两极;美学符号与逻辑符号的两极。能不能两极对话,两极相通,两极促进呢? 有人说,这根本不可能。搞哲学的学什么文学呢?那不是越轨不务正业吗?搞文学需要哪门子理论呢,理论只能束缚创作,钝化感悟。 我看非然。欧文·埃德曼说得好,“凡人要捕捉永恒的灵光,只能借助于哲学和艺术的统一。”我认为,文学与哲学不促需要对话,而且要共鸣。当然是真正的文学与真正的哲学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我国先秦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除宗白华先生曾在一些论著中对老子的某些命题的美学意义做过颇具胜义的阐发外,“文化大革命”前探讨老子美学思想的专门文章几乎没有。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美学史的重视,我们才陆续读到了一些关于老子美学思想的论文。这些为数不多的论文,可以说是中国美学界对老子美学思想的最初探讨。施昌东可算是在专著中独辟老庄一章较集中地探讨老子美学思想的一个,他认为老子不仅把美与善加以区别,而且对美与丑之间的联系给了哲学的解释。《老子》第二章关于美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