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工具与心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考察心理学发展与研究工具的关系基础上,总结了心理学研究工具的定义和分类,并重点探索了心理学研究工具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在未来心理学研究中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傅斯年是被忽视的近代中国心理学人, 他与心理学渊源极深, 不仅是近代科学心理学思想的学习者、传播者, 也是科学心理学思想的践行者。傅斯年学习心理学前后共12年, 写有《心理分析导引》专著一部, 最早翻译麦独孤的《群体心理学》, 另有《性命古训辩证》等哲学著作和多篇文章阐述其心理学观点。傅斯年认为中国近代学术包括心理学研究必然走向科学化, 做出“科学化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的基本判断, 将“有群众无社会的无秩序取向” “心中无主义的心气薄弱性” “万恶之源的家庭教育”作为当时民众心理发展的三大障碍, 并倡导民众确定一个健康的、即物穷理的、积极努力和纪律约束并存的人性观。傅斯年参与了“中研院”心理研究所、中山大学和台湾大学心理系的创建, 与蔡元培、汪敬熙、唐钺、苏芗雨等心理学人关系密切, 共同推动了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早期中国心理学学科建设, 其一生中存在一条选择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离开心理学又助推心理学和运用心理学的心灵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归因成为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领域的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十年来有关中小学生学习归因方面的研究,归纳了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归因的倾向、归因的前提条件、归因的后果、归因的作用机制、归因模式及归因训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近五年西方心理学重要期刊发表论文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靳宇倡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11,34(4):1017-1023
摘要:以《心理学公报》、《心理学评论》和《心理学年度评论》三种心理学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从2005年到2009年发表的论文为基础,从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引用率等方面对国际心理学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探讨了心理学发展趋势,指出基础/实验心理、社会心理和健康心理领域的研究仍然是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但研究方法、技术发生了根本改变;认知、学习与记忆、决策与判断、情绪健康等主题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从而启发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应加强研究方法和统计的训练,关注研究的本土化,进行跨学科、多层次整合的研究以及拓展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5.
阎书昌 《心理学报》2011,43(1):101-110
传教士丁韪良出于借心理学来传播宗教的目的在1898年出版了《性学举隅》, 这是融入了许多西方科学心理学知识的中文心理学著作。中国最早开设心理学课程的登州文会馆的两名毕业生在丁韪良撰写《性学举隅》过程中进行了笔述工作。丁韪良曾为益智书会撰写心理学教材但未完成, 益智书会转而出版了颜永京的《心灵学》(上本)。以丁韪良及其《性学举隅》为纽带, 19世纪后半叶中国近代心理学发展进程中的几个重要事件构成了一副较完整的历史图景, 反映出中国近代心理学的发展与宗教传播有着密切联系。《性学举隅》吸收了当时西方心理学前沿性的生理心理学知识, 向中国引介了催眠术和颅相学知识, 并对中国的“五官说”、“七情说”进行了修正与补充, 同时也借用了汉字的造字法来阐述其部分心理学观点。由于丁韪良向中国传播心理学是其宣传宗教思想的手段之一, 而颜永京译述海文原著的《心灵学》更倾向于向中国传播心理学这一学科, 强调了心理学与众多学科的联系和应用价值, 因此丁韪良在心理学术语创制上的历史功绩要逊于颜永京。颜永京于1882年将psychology翻译为“心才学”, 这是目前发现心理学学科的最早汉语翻译名称。  相似文献   

6.
潘菽逝世已有30周年,中国心理学界缅怀他的最好方式之一是,弘扬他的三个心理学思想精义,将之体现在行动中,促进中国心理学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坚持潘菽“心理学是中间科学”的主张,使中国心理学研究的视角、方法与主题更加多元化; 秉承潘菽重视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遗志,提高研究成果的原创性水平; 落实潘菽关于中国心理学“要走我们自己的道路,有自己的特点”的倡议,努力建设中国特色心理学体系,使中国心理学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体系和灵魂上都真正获得独立。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心理学发展进行回顾.目的是总结经验,了解过去,把握现在,谋划未来.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从1978年至2008年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重建期、稳步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改革开放30年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学术自由与园家的支持,自然科学研究取向与人文科学研究取向并举,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以及国际化与中国化的相互促进.中国心理学的来来将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的睿智、健康、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也是当今心理学舞台上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对于它的出现,有人认为这是一场心理学革命或心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该文仔细分析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主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关系,并对心理学发展中的革命性和非革命性变化的特点做了概括,最终得出结论:积极心理学从目前来看不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其本身并不存在研究范式上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的心理学研究是近年西方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章对心理学参与公共政策研究的源起,美国心理学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对公共政策的心理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国外学习无能(包括学习困难)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芬 《心理科学》1992,(5):55-58
有关学习无能的研究遍及各个学科(神经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以及各个专业领域(如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神经心理学等等)。如此众多的研究使我们很难把所有的研究范围都进行概述,更何况每个专业领域或学科的研究有许多的重叠交叉之处,在此我们从病因学、教育和行为学以及学习无能的主要类型这三方面的研究为主线进行概述。病因学(Eiology)研究病因学是研究一特定问题因何存在的原因以及对此原因的解释。为了解释有效,病因学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原因.有关学习无能的病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的心理学研究是近年西方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章对心理学参与公共政策研究的源起,美国心理学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分析,并对公共政策的心理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 1 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为标志 ,总结了 1 5年来我国工业心理学的主要成就 ,并从激励、人员测评、领导行为、管理决策和跨文化研究等方面概述了中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提出了今后值得研究的若干课题。本文最后指出 ,从我国企业的实际问题着手 ,不断积累资料 ,提出自己的理论 ,同时以我为主 ,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在企业实际中不断检验和修正理论 ,是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目标设置特点及其对高等教育启示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目标设置问题的研究,最早是开始于工业心理学,但对目标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探讨企业目标的问题。随着动机心理学的发展,目标设置理论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教育理论。“目标设置理论”(goalsettingtheory)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本研究就是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目标设置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认知框架下西方自然科学学与教的研究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平  姚夏倩 《心理科学》2000,23(5):618-619
Pintrick等 1 986年在美国《心理学年度评论》中所做的评述中指出 ,“心理学对于自然科学教学研究的最大影响莫过于认知心理学或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影响。”认知革命使自然科学教育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 ,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1 各相关领域专家趋于合作研究  依据各研究群体之间的关系 ,Linn等区分了自然科学教育研究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分离 (separation)时期 ,大约从 1 870年到 1 950年。自然科学家设计教材 ,教师决定如何教自然科学 ,心理学家寻求学习的一般原理 ,而科学教育研究者描述学习与教学的结…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况志华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05,37(5):702-709
当代西方心理学界先后出现了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等新的研究取向。这三种取向在对现代主义心理学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着各自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视野,并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本文综述了这三种取向的核心观点和基本特征,论证了它们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主张反思的意义在于超越,不同取向的整合应基于宽容与对话。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理论心理学研究是在较为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早先,潘菽教授力主进行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不仅在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注意培养和扩大研究队伍。在潘老的带领下,车文博教授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对许多重要的心理学理论问题都有精到的研究成果问世,尤其是关于无意识和精神分析理论的研究,取得了标志性的成果。车文博教授是继潘老之后的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旗帜性人物。两代领路人为今后中国理论心理学研究开辟了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后学者的幸运,也是对大家的激励。  相似文献   

17.
杨思梁 《心理学报》2011,43(11):1341-1354
陈立的工业心理学生涯跨越70年, 但主要活动集中于1935至1937年, 1977至1990年代中期, 中断40年而再续, 可谓波澜起伏。除了1935年撰写的《工业心理学概观》, 陈立的主要贡献源于后一阶段, 其中包括:恢复了中断多年的中国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与管理有关的专业(工业心理学)和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国内第一批工业心理学硕、博士、继承和发扬了实地调研—实验室研究—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工业心理学传统; 陈立还通过写作和其他形式的呼吁, 促成了中国管理学的兴盛。但他晚年却觉得自己一生是失败的, 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工业心理学没能做到 “指导人走向最适宜的机会, 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最高的自我”。  相似文献   

18.
科学心理学以方法为中心的知识建构策略,内在地要求它与常识心理学划界以谋求自然科学分支的学科地位,其代价是对人类心理之情感与意义维度的隔离。在移植西方心理学体系的过程中,科学心理学的争议也内含于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轨迹中,同时还附加了学术边陲地区特有的学科追赶焦虑。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应突破科学至上的观念束缚,致力于发展具有现实解释力和价值引导力的人文主义导向的心理学理论,以切实解决中国现实社会中的心理问题,并在世界心理学界发出真正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9.
杨鑫辉 《心理科学》1998,21(4):293-296,314
本文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蔡元培在中国现代心理学中史上的先驱动地位与贡献:贸德跟冯特学习实验心理学 ,奠定了专业基础,扶持创我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和第一个心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1,自引:6,他引:55  
杨治良  郭力平 《心理科学》2001,24(3):326-329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风格是对个体差异进行的描述,指个体在认知、个性等方面一贯的外在表现方式。学界关于风格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的气质学说。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风格研究,则与Oalton、James、Jung、Bartlett等人的工作密不可分。Allport于1937年提出的生活风格(1ifestyles),第一次深思熟虑地将认知同风格从理论上联系起来。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至今,人们围绕着认知风格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取了丰富的经验。一般认为。认知风格指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化的和一贯性的偏好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