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图》既是天书,那么,它的出世也就应当非常神圣,它的作用也就应当非常重大。这一回,我们就来介绍有关《河图》出世的神话,和东汉、三国时代对于《河图》的应用。一《河图》出世的神话,首先见于汉代的各种纬书。到了南北朝时期,儒者们为已经灭亡的南朝刘宋政权修  相似文献   

2.
“科学易”解析 一、关于《河图》的秘密 各种易图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河图》。“科学易”首先看重的也是《河图》。他们声称破解了几千年来无人知晓的《河图》之秘,认为其中有丰富的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来,随着“ 《周易》热的升温”,《河图》也跟着热了起来,因为据说八卦是圣人根据《河图》画出来的,并且据说《河图》中有许多我们至今尚不知晓的秘密。那么,古人所说的《河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的系列文章将会告诉你。  相似文献   

4.
纬书《河图》虽属经书范畴,但它以虚幻迷离的神话故事和远荒蛮夷的地理面貌,阐释天、地、人的互动关系,从而区别于典雅朴实的经文表现手法与叙述语言。纬书《河图》所具有的神话叙事模式、仙山仙境的描述、休咎之征的隐喻性思维,使它产生了与经之雅正不同的神、怪、奇、异的文学审美特点和情趣,具有了几分小说家言的特征。从其上承《山海经》的内容和思想,下启魏晋志怪小说、唐传奇的“奇异”来说,汉代纬书《河图》不自觉地参与了小说的发韧,是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河图”、“洛书”之名早在中国先秦有之。《尚书·顾命篇》:“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风鸟不至,河不出图”。《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但是对于河图、洛书的解释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及至宋代,方有陈抟授“河图”、“洛书”,中经刘牧、邵雍、周敦颐等人发展,至朱熹集大成,列“河图”、“洛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道家、道教、儒学的《周易》思想同源这一观点出发,结合朱熹的《河图》《洛书》观,比较全面地阐发了朝鲜李朝时期的“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作者在文中指出,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虽然直接来源于朱熹的《易学启蒙》等著作,但亦受北宋初年道教大师陈抟《龙图序》的影响。退溪的易学思想同道教的《河图》《洛书》观有密切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诠释经典进而影响政治是贯穿汉代历史的重要议题,王莽依经改制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例。通过对王莽改制的考察,可以发现王莽对经学的理解和运用是对今、古文经的创造性兼采并用,而并非局限于《周礼》一经,但他的确在很大程度上相信《周礼》中所记载的制度具有现实可行性。而王莽改制的失败,既与其改制过程中对《周礼》的过度痴迷有关,也与其对儒家更为根本的为政理念之理解不当,进而在行动中出现偏颇并在具体施政措施中出现重大失误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蔡清对河洛之学用功颇深,就河洛问题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独到见解。首先,将河图与太极图结合在一起来看,认为河图所展现的就是太极生阴阳五行的动态过程,赋予河图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流行之内涵。其次,针对河图配八卦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蔡清以"阴之老少主静而守其常,阳之老少主动而通其变"来解释。认为河图中蕴含着阳动阴静之妙,与天地契合,体现造化之妙用。朱熹、蔡清等人将河图、洛书视为作《易》之源,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体现这两图本质内容的十数图和九数图在先秦即与阴阳、五行、四时以及术数皆有紧密联系。蔡清关于河图、洛书的一系列思想,既是对易学本身的发展,对探讨易学起源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同时也为宋明理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蔡清关于作《易》之源非止一端的思想,也值得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筮书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北江陵王家台秦墓出土的竹简中,有一部与《归藏》有关的古筮书,内容十分丰富。《周礼·太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玄注云 :名曰《连山》,似山出内气变也。《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杜子春云:《连山》,宓戏。《归藏》,黄帝。《论衡·正说》云:烈山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归藏氏得河图,殷人因之,曰《归藏》。伏羲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全部简文尚在整理之中,现在仅就已经公布的资料做些研究,论述如下。(一)寡曰不仁。昔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啻弗…  相似文献   

10.
新书架     
《易图考》李申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2月出版。全书 2 5万字 ,2 97页。全书对三大易图系列 (河图洛书、太极图和先天图 )进行考辨 ,共分五章。前有张岱年先生序和作者自序 ,末有后记。第一章“《周氏太极图》源流考”有 2 0节 ,详细考证了周敦颐《太极图》的源头和流变 ,得出是图不来自陈抟 ,不来自道教的结论。第二章“《阴阳鱼太极图》的由来”有 1 2节 ,考证了是图的原始及其演变。第三章“《河图》、《洛书》源流考”有 2 1节 ,考证了是图与汉代九宫数及五行生成数的源流关系 ,明确指出黑白点河洛图为刘牧首创。第四章“《先天…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都同意:《论语》是在汉代成为经的。但是,最近有论者把《论语》成为经的时间定于宋代甚至元代。这种新鲜的看法事实上反映了他们贬低孔子地位的“非圣”心态。汉代七经之说早已确切无疑地显示《论语》是经。《汉书》的有关记载和汉代教育中《论语》的特殊地位等,也为《论语》在那时属经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河图?什么是洛书?二者的关系如何?本文想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宋人朱熹等对河图洛书的称谓和刘牧不同:刘牧称九数图为河图,十数图为洛书;朱熹等以十数图为河图,九数图为洛书。本文沿用的是朱熹等人的称谓。一、河图是五行数图《汉书·五行志》谈到五行和数的关系时说: 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而阴阳易位,故日五成。然则水之大数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一、二、三、四、五是天地生水、火、木、金、土的“生”数,六、七、八、九、十为天地成水、火、木、金、土的“成”数。成数又称“大数”,由生数“合”五而成。如:一合五为六,二合五为七,三合  相似文献   

13.
图数浅议     
图数浅议赵春杰有关河图的记载,最早见于我国古籍《书经》和《周易》。《书经·顾命》载有“陈宝:赤刀,大训,弘壁,碗谈,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周易·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但是在宋代以前,河图只有其名,不见其图。直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对颇有争议的先天八卦及《洛书·河图》的产生和最初含义进行了探讨。首次发现,伏羲氏是在甘肃天水龙马山,观变于隔河对岸卦台山的阴阳变化而画卦的。天水卦台山“三阳”时刻的阴阳变化现象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即四季,八卦即八节。四象八卦阳顺法编序,便是象序1、2、3、4,象数6、7、8、9和卦序(失传)卦数(洛书)。《洛书》是反映八节二十四气哲理的节气图。同时意外发现,《河图》是阴阳闭合周期图。说明伏羲八卦系列及其数日《河图·洛书》,是上古先民研制历法的一项纯学术思维系统工程,包括六个单项成果,互不可分。只有用我国农用节气历法,才能全面系统的通解先天八卦系列及其数图《河图》和《洛书》。  相似文献   

15.
胡煦易学的河图洛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煦是清初著名易学家,治易兼采汉宋,融合象数与义理,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胡煦认为《周易》为传道之书,阐述天人合一之旨,而欲明周易所传之道,必须从研究河图、洛书开始。他认为河图、洛书同为伏羲画卦之资,反对以洛书为作《范》之具的观点。关于河图、洛书的关系,胡煦提出“河图合而洛书分,河图先天洛书后天”,“图为先天是流行之气,书为后天是对待之形”,批评先天对待后天流行的观点。基于河图先天的看法,胡煦提出“先天河图无拆法”,批评拆补之说,提出羲图文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谶纬“河图”、“洛书”神话,是在原始思维的集体记忆的基础上,发挥玄想,以象立意.根据受众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政治、民生两类.从诠释发生的角度、诠释方式和诠释功能而言,谶纬“河图”、“洛书”与《周易》有异曲同工之妙.谶纬“河图”、“洛书”中的神话意象和意境,看似为非理性的构思,实为理性智慧的阐发,它阐释的重点是儒家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展现了汉儒的普世精神和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7.
沿着班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思路,后人就会寻求《太玄》与《周易》的对应关系,结果却发现二者有诸多不合。以此回溯汉代《易》经存在的实际情况:三《易》并存、《周易》尚未定型,说明《太玄》不仅仅是模仿《周易》,而是综合参照了当时存在的古《易》。本文通过分析《太玄》与《连山》、《河图》、《洛书》的具体关系,揭示《说卦》是《太玄》与古《易》联结的纽带,明晰三《易》发展的实际线索。  相似文献   

18.
《易纬·乾凿度》是汉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易学和哲学著作 ,其用象数方式编织的天道观 ,不仅包含了阴阳卦气思想 ,同时还继承了老子和《中庸》的本体论思想以及儒家的价值理想 ,是我们研究汉代哲学思想不可或缺的资料。《乾凿度》提出的“易者 ,易也 ,变易也 ,不易也”勾画出了一幅理想的宇宙社会图景 ,其中既有高妙的本体论思想 ,又有对社会秩序的思考。《乾凿度》还借助道家思想和孟京以来的卦气说 ,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宇宙生成模式。尽管这种生成模式不甚深刻 ,也有一定缺陷 ,但却体现出很强的时代特色。同时 ,在这个宇宙生成模式背后包含着作者深切的人文精神和深沉的忧患意识 ,体现了汉代易学“天人之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9.
蔡元定主张"河十洛九"、"河先洛后",与刘牧的"河九洛十"、"河洛同出"说相反。蔡元定强调河图与洛书的区分,与朱熹的"虚中为易、实中为范"说企图融合河图、洛书也不同。其目的是加强十数图与《周易》八卦的关联,九数图与《洪范》九畴的关联,进而将《洪范》纳入易学系统。其子蔡沈的《洪范皇极》以《周易》为象学,对应河图,以《洪范》为数学,对应洛书,正是这一目的的体现。这一区分是对刘牧河图、洛书说的发展,蔡氏父子由此构建了其范数之学。  相似文献   

20.
关于河图、洛书问题─—答李申兄萧汉明我在《医易会通之我见》(载本刊1994年第4期)一文中,曾约略提到对河图洛书的一些见解,李申兄认为推论太多。由于至今谁也找不到一个标有河图或洛书名称且为考古学界经鉴定而公认的实物来,那么所有谈论河图洛书的人,实际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