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同时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先秦儒家对忧患意识的形成和强化起到了积极作用。理清忧患意识的源头,以及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之关系,有助于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民族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重要工作。其工作内容的重要性和工作范畴的广泛性,决定了民族工作仅仅靠民族工作部门是做不好,也做不了的。必须拓宽工作思路,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形成推动民族工作向前发展的合力。尤其在新形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精神,它能够艺术地、形象地、具体地、真实地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思想感情、民族性格和习俗特征。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生息、繁衍,历百代而不衰,独立于民族之林,主要靠文化。  相似文献   

4.
忧患意识是爱国主义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忧患意识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爱国传统。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忧患意识? 一、以正确把握国情为基础。忧患意识是一种情感,但它是以对社会的把握为基础的。“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不知其然而然  相似文献   

5.
日本民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美,在日本人的衣、食、住、行中处处都有明显的表现.追求美的、艺术化的生活方式,是日本人的行为和生活文明的鲜明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6.
日本极有权威的百科辞典《万有百科大事典》(平凡社)在从定义、结构、起源、发展、同现代社会的关系等方面详尽地对“宗教”进行了阐述之后,又专门设了“日本宗教”一栏,析释了日本宗教独特的方面。在该栏里,《事典》这样写道: “日本的宗教取一种特殊的形式。日本民族一方面广泛引进接受佛教、儒教、基督教等外来的世界性宗教,另一方面作为民族宗教的神道也一直延续下来。宗教信仰的共同体和家族.村落等日本民族的原有组织形式的吻合是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之一。佛教虽然曾经以一种‘世间虚假,唯佛是真”(圣德太子语)的否定的论理震撼过日本人的心  相似文献   

7.
“开拓靠人才,人才靠教育。特别是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搞得好坏,关系重大。因此,我作为一个教长,支持民族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是青海省大通县塔尔清真寺教长赵生援所说的一番话。 去年,他随参观团去外地参观了一些寺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自然观频繁地展现在他们的建筑当中,可想而知这样一个民族与自然的联结是如何的紧密。文章结合游日本西芳寺、桂离宫与阅读日本建筑师黑川雅之的《依存与自立——日本建筑的自然之心》的感受,分析日本民族自然观的由来以及其将自然观运用至园林以及建筑的手法。  相似文献   

9.
范爱侍 《天风》1996,(5):33-34
这里有三篇谈“忧患意识”的文章,值得一读。“忧患意识”的思想不仅见诸于圣经,也是中国古代哲人的著名论述。它提倡的是一种胸怀人群、居安思危、永不停滞的精神,让人更能认清自己和自己应有的职责。而相对于“忧患意识”的,是人的自满和享乐,昏庸和麻木。今天,我们需要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0.
何海涛 《学海》2003,2(4):11-13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忧患意识传统。邓小平、江泽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对人民的幸福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的忧患意识是一脉相承的 ,但由于时代的变化 ,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1.
易学与中华民族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涛 《周易研究》2007,(2):89-91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而这种创新精神又与易学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二者形成了广泛的互动关系。易学中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精神、包容态度,科学思想及和谐理念等等,都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成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资鉴。  相似文献   

12.
易学通信     
(一) 刘大钧教授台鉴: 1987年冬,“国际周易学会”在中国山东大学召开,这是十分令人高兴的事情。众所周知,日本从遥远的古代起,就深深地受到中国哲学的影响。纵观日本哲学发展史,我不得不说我们日本民族的思想与文化受中国文化的恩惠之大,是无法比拟的。《周易》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是儒、道两教的共同源泉,是中国思想的源泉。甚至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二战后伴随其本国的经济起飞而快速发展。地域特色与现代感并存始终是日本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设计理念,那么究竟什么是世界的,什么又是民族的?难道把传统的图案拼接在流行现代设计上就是民族与现代性相融合了么?基于此,通过对日本平面设计发展历史的梳理,结合其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重点对日本设计师作品的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观念更好地融合,为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6,(6)
正宗教一头牵扯着深层的精神追求,一头掌握着大批信众。宗教靠民族发展,民族靠宗教张扬个性。康区藏族笃信藏传佛教,佛教安顿在藏族的精神家园,关乎民族情感与精神满足。宗教能在信徒和非信徒之间设置一道基本界线,从而赋予人们认同感~([1])。藏传佛教僧人,备受康民信奉。康区治理中,能否妥善处理与他们的关系,关系到藏民族能否认同、支持治理政策。清末赵尔丰川边新政,忽视康藏人民间之宗教性与宗教力量,违反了藏人崇尚佛教之心愿,引  相似文献   

15.
林志华 《天风》2005,(9):8-9
大凡先知,都有他的人格尊严、忧患意识和奉献心志,我们可以称之为“先知精神”。他们为了国家民族,为了骨肉同胞,为了崇高的信仰表现出刚毅的大无畏的气魄。他们勇敢地、不折不扣地传讲神的话,为了完成神所交付的任务,愿意摆上自己的一切。  相似文献   

16.
日本接受中国佛教在公元6世纪中期。先传入日本的佛教宗派并不是禅宗。最早在日本介绍禅学的也不一定是禅宗和尚。日本禅宗在12世纪时正式建立,最初建立的是临济宗。禅宗在日本开始流行的时候,日本天皇的权利已经衰落,日本社会正好处在所谓的幕府政治的时代(镰仓时代与德川时代)。日本的民族佛教形成与发展正好在镰仓时代(1192—1380)和德  相似文献   

17.
何修金 《天风》1996,(5):35-36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千古名言,至今仍震撼人心。 基督徒在满心喜乐盼望天国福祉的同时,还应该提倡“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经历过茹毛饮血、崇拜图腾的史前文化,神学本位的动物文化和融铸人类忧患意识的现代文化。三种文化的交际区,正是宗教意义的转换域。恐惧宗教:求生本能的投射。史前文化这一时期,原始人是从求生本能的功利性出发来对待自然的。他们畏惧自然又依赖自然,只有当这种依赖表现为内界心灵危机感的平衡物,即信仰主体求生本能在自然物中的投射,这才形成原始的恐惧宗教。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审美在日本平面设计中的体现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筱莹 《美与时代》2003,(12):59-60
日本平面设计以民族审美为中心,以民族文化为内涵,不仅体现了本民族的传统审美精神,也得到了国际设计界的认同。日本的经验启示我们,中国设计界也应树立民族自信心,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中探索个性化的设计形式与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20.
席佳蓓 《学海》2003,11(4):86-90
日本社会在短时期内迅速取得现代化的成功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日本封建社会类似于欧洲封建社会 ,始终没有真正建立起皇权至上的专制集权制度 ,政治呈多元化格局。其次 ,日本超家族的社会集团比较发达。还有 ,日本民族的自卑心理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在吸收外来文化时起了特殊的作用。本文通过日本与欧洲、中国社会的比较分析 ,阐述了日本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促进现代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