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母亲正念与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以及正念养育和亲子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对480名4-6岁幼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由母亲填写正念注意知觉量表、正念养育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幼儿困难与长处问卷。结果发现:(1)母亲正念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幼儿问题行为;(2)正念养育在母亲正念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3)亲子冲突在母亲正念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独立中介作用;(4)正念养育、亲子关系(亲子冲突和亲子亲密)在母亲正念和幼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母亲正念对幼儿问题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情绪调节量表(ER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幸福感指数量表(IWB)对44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正念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正念、重新评价、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2)重新评价和心理弹性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在正念与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一方面,正念可以通过促进心理弹性提升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正念不能直接通过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提升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念→重新评价→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1979年,乔·卡巴金(Jon Kabat-Zinn)提出的"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在此之后又出现了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及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等等。正念疗法的核心"正念"来自于佛教的禅修理论,但是在正念疗法的推广中,乔·卡巴金在对疗法的去宗教化方面的努力,是使得正念疗法目前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孙琳  段涛  刘伟  陈宁 《心理学报》2021,53(11):1203-1214
基于真实考试和实验室模拟情境, 考察特质正念对初中生学业情绪预测偏差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学业领域存在情绪预测偏差; (2)特质正念影响情绪预测偏差, 特质正念水平高的初中生情绪预测偏差相对更小, 反之则更大; (3)注意聚焦在特质正念影响情绪预测偏差中存在中介作用。本研究初步提出正念的“扩大-联结”解释模型, 推进了学业领域情绪预测的研究, 具有良好的生态学效度和切实的教育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考察情绪调节和积极重评在其中起到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追踪设计,来自江西地区两所小学(4到6年级)和两所中学(7到9年级)的共1251名学生(男生691人,女生560人)在间隔半年的两个时间点分别填写了测量正念注意觉知、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抑郁、焦虑、学业压力)、情绪调节以及积极重评的问卷。结果表明:(1)中学生正念注意觉知显著低于小学生;(2)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与两个时间点的情绪调节、积极重评及心理健康均显著相关;(3)跨时间点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和各心理健康变量的关系中,情绪调节中介效应均显著,积极重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结论:中小学生正念注意觉知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正念注意觉知通过情绪调节能力间接作用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正念禅修在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念禅修渊源于南传佛教中的毗婆舍那禅修传统,指透过如实观察身心变化实相而达至烦恼解脱的禅修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心理治疗和医学领域后,其临床应用和相关研究日益增多.本文主要介绍了其中最为突出的正念减压疗法(MBSR)、正念认知行为治疗(MBCT)、辩证行为治疗(DBT),以及正念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并综述了正念疗法在医疗保健和心理治疗领域的应用、疗效、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泉  宋亚男  廉彬  冯廷勇 《心理学报》2019,51(3):324-336
正念训练是指个体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体验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先前研究表明正念训练可以促进其注意力、执行功能、情绪调节等的发展, 而正念训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因此, 为了考察正念训练对3~4岁幼儿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的影响。采用前后测设计, 对正念组进行每周2次, 每次20~30分钟, 共12次的正念训练;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结果发现:(1) 在注意力方面, 正念组与对照组前测差异不显著, 训练后正念组幼儿持续性注意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 在执行功能方面, 正念组和实验组在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以及工作记忆上前测得分差异不显著, 训练后正念组幼儿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而两组幼儿工作记忆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 正念训练促进了3~4岁幼儿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的发展, 且在执行功能方面主要表现为对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正念对睡眠质量与日间警觉性的影响,本研究将参与实验的被试分为正念组与控制组,在八周训练前后,采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与精神运动警觉性测试(PVT)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正念组的后测FFMQ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后测PVT任务反应时、反应延迟数与完成任务的疲劳自评差值显著低于前测,控制组前、后测无显著差异;(2)正念组的前测PSQI睡眠障碍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前测,而两组后测差异不显著。研究证明,正念训练可以提升个体正念水平与日间警觉性水平,并一定程度上改善个体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念是当我们以一种开放、接纳和洞察的方式,有意地对此时此刻加以注意时涌现出的觉知。正念干预已被应用于多种心理学与临床情境,并且十分适合癌症人群面临的特殊困境。面向癌症人群的正念干预多从传统正念项目发展而来,大多有所调整以适应不同病人的需要。许多研究发现了正念干预应用于癌症康复的积极结果,体现在心理社会(抑郁、焦虑、压力、生活质量等)、癌症相关症状(如疼痛、疲劳、睡眠)和生物指标(如免疫、内分泌、自主神经系统、端粒)等方面。未来研究需着重探讨正念癌症康复的心理和生物学机制,为精细化干预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正念干预还应在多种癌症类型、多个治疗阶段和康复阶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选取68名初一学生并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四周正念减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训练组和对照组,探讨四周MBSR对初中生焦虑和正念水平的影响,以及训练效果是否存在基线效应与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四周MBSR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正念水平,缓解其焦虑情况;(2)“不判断”和“特质焦虑”基线水平影响正念训练的效果;(3)四周MBSR对初中生的训练效果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角度(被排斥者, 排斥者和旁观者)三个时间点(排斥发生前中后)出发, 正念是否、何时以及如何在社会排斥情境中发挥作用这一系列问题被详细论述, 并概述为一个正念和排斥相关的模型。该模型表明, 排斥发生前, 正念能够缓解被排斥者的拒绝敏感性; 减少排斥者的排斥行为; 排斥发生后, 正念能够缓解被排斥者的痛苦, 有助于旁观者的助人行为; 排斥发生时, 正念可能促进良好沟通, 减少排斥恶化的可能性。未来研究可以针对正念在社会排斥中效益发生的机制以及边界条件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自尊、正念水平与知觉压力的关系。本文以68名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尊量表,五因素正念知觉量表(FFMQ)和知觉压力量表进行施测。结果显示,自尊平均得分(31.26±4.82),FFMQ平均得分为(122.97±12.52),CPSS的平均得分为(37.71±9.31)。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自尊总分与知觉压力显著负相关(P0.01),正念总分与知觉压力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自尊水平越高,则知觉压力越低,正念水平越高,则知觉压力越低。  相似文献   

13.
正念是个体、团队和组织共有的属性。认知过程取向的正念在个体、团队及组织层面表现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托信息加工理论, 基于认知的正念在组织中各层面的衍生过程可从4个阶段(刺激-觉知-识别-反应)进行解析, 其干预可依据衍生过程中的注意力与互动等关键要素入手。未来研究可发掘儒释道传统文化以发展认知取向正念的心理学内涵, 检验不同层面正念衍生过程及基于认知干预的有效性, 并尝试构建个体-团队-组织正念递进补充与反哺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正念对网络欺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有限自制力理论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型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及网络社交拒斥的调节作用。以629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儿童青少年正念量表、自我控制量表、网络社交拒斥量表和网络欺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正念和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与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2)正念不仅能够直接负向预测网络欺负,还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欺负产生影响;(3)“正念→自我控制→网络欺负”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段会受到网络社交拒斥的调节,与网络社交拒斥程度较高的个体相比,正念对自我控制的影响在网络社交拒斥程度较低的个体中作用更强。研究结果表明正念会通过增强自我控制来减少网络欺负的发生,但是网络社交拒斥会削弱正念对自我控制的促进作用,进而影响网络欺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正念、个人成长主动性(PGI)与智慧推理之间的关系,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个人成长主动性量表与智慧推理量表对242名18-27岁成年早期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正念对智慧推理的影响,并检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发现:(1)正念对智慧推理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个人成长主动性在正念对智慧推理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父母教养及其对孩子的影响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主题,而正念教养(mindful parenting)则是关注如何帮助父母进行有效教养。正念教养是将一般的正念应用于亲子互动中,指父母对孩子和教养行为的有意的、此时此刻的和不评判的注意和觉知。正念教养对父母自身、孩子和亲子关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者发展了两个正念教养的干预项目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这两个项目的干预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加严谨的设计并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来评估正念教养的干预效果。正念教养的作用机制也是未来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正念的去自我中心机制,提出正念可通过观点采择与社会善念的链式中介对智慧产生正向效应的假设,运用问卷横断自评、正念干预和社会善念的操纵等多种方法从特质与状态层面进行验证(总样本量为909)。研究表明,特质层面的正念与社会善念、智慧两两正相关,可正向预测社会善念与智慧,并验证了社会善念的中介作用(研究1);从状态层面发现正念干预能在短期内有效提升个体的状态社会善念与智慧推理水平,再次验证社会善念的中介效应(研究2);受到操纵的社会善念也能够提升正念对智慧的正向预测效应,不仅验证了社会善念中介作用的稳健性,也验证了社会善念与智慧的因果关联,同时,观点采择与社会善念的链式中介作用也得到了研究结果的支持(研究3),即具备特质正念或进行正念练习时体验状态正念的个体,更易运用观点采择能力,在人际互动中表现出善意关注,由此作出考量他人的智慧决策。  相似文献   

18.
正念训练的去自动化效应: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显示正念训练对心理认知和健康有改善作用, 但少有研究用认知实验进行检验并探讨心理机制, 本研究将正常成人分为正念(训练)和对照组(等待)、使用Stroop任务和前瞻记忆任务, 进行前、后测考察。结果发现, 两种任务正念组后测反应时均低于前测, 且不一致条件下更显著, 对照组无差异。对前瞻记忆前后进行中任务的差值进行前、后测比较发现, 对照组后测显著小于前测, 正念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正念训练促进了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的完成, 起到了抗自动化干扰、及阻止随任务熟悉加工更为自动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念指对当下的体验(包括个人的感觉、想法、身体状态和环境)不加评判地觉知,同时又抱着开放、好奇和接纳的心态.正念认知疗法(MBCT)主要用于抑郁症复发的预防,帮助患者从反刍思维、体验逃避等适应不良的应对模式中摆脱出来.本文对近几年正念及相关疗法的内涵,MBCT在预防抑郁症复发上的优势,以及MBCT的作用机制和疗效等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正念训练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文章采用完全随机前后测设计,使用五因素正念度量表(FFMQ)和综合幸福问卷(MHQ),在训练前、后分别对训练组和对照组被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8周训练后,训练组的FFMQ、MHQ、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差值虽然均高于对照组,但只有正念水平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两类幸福感皆未发生显著的变化;训练组幸福感的一个因子正性情感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显示,正念训练显著地提高了受训者的正性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