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宗教与政治关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的重点在美国当代基督教与政治的关系。全文分三个部分。分别探讨基督教对美国政治的参与方式 ;美国政治 ,尤其是选举政治后面的宗教因素。本文又以福音派新右翼作为具体个案来揭示美国政治生活与宗教的现实联系  相似文献   

2.
受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关于居家隔离令的影响,包括基督教堂在内的大部分美国宗教场所被迫关闭。各宗教领袖对是否关闭教堂存在异议,但争议是以法律的方式来解决的,诉诸的话语也是世俗的法律语言,而非圣经语言。面对疫情期间的信仰需求,美国教会及时转型,开展在线崇拜,帮助信徒建构意义之网,并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疫情对美国的"教会形式"造成了冲击,以马鞍峰教会为代表的巨型教会开展线上敬拜和在线捐赠,通过对资源和技术的控制在疫情中影响力倍增。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教会礼仪也被迫进行了改革。宗教因素不可能单独起作用,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攻击迎合了福音派的善恶二元论和极化思维方式,福音派与特朗普政府之间的关系走向让今年的总统竞选和未来的美国社会充满了变数。  相似文献   

3.
国际新闻     
《天风》2009,(1):36-36
世界福音派联盟大会在泰国举行;亚洲宗教和平会议选举产生新成员;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教育部举行专题讲座;世界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公祷周举行联合崇拜大会  相似文献   

4.
美国基督教福音派迅速崛起,积极向政治舞台扩张。这成为近30年来美国社会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在冷战期间,基督教被当作"美国反对无神论共产主义的重要立足点。"冷战之后,两极对抗消失,地缘政治因素减弱,所谓"国际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基督教新教福音派信众人数的大幅增长在传统天主教国家巴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现象。福音派教会除了在宗教与文化领域带来改变外,还以新的方式积极参与巴西的制度化政治,在政治选举中推选教会官方候选人。福音派教会希望通过参与政治来巩固其制度化基础,在与天主教教会及本教派内众多教会的竞争中不断壮大;同时,福音派中政治参与最积极的五旬节运动教会也拥有有效的组织结构进行政治动员。由于福音派教会的广大信众基础及其参政意愿,他们越来越成为巴西党派政治竞争中重点拉拢的对象。他们在近年来加入并促成了右翼保守主义浪潮的兴盛,同时有可能导致政治庇护主义的滋生。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保守派是当今美国社会和政治舞台上十分活跃的一股政治力量,作为一种兼具宗教和政治成分的组织,基督教保守派宗教上笃信原教旨主义,政治上坚持保守主义,对有违上帝旨意的观念和行为深恶痛绝,对社会道德大滑坡现象心神不安。为了制止和扭转这一切,基督教保守派主张恢复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精神,鼓励教徒们争做"再生基督徒",并借助传播上帝福音拯救美国人目益走向堕落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基督教福音派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和发展,基督教福音派在神学思想上摆脱了对社会参与的禁锢,在组织上逐渐形成了全球化的社会参与网络,成为全球公民社会中的重要行为体.福音派的跨国社会参与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它又显示出对美国霸权的强烈依赖,削弱了它在全球治理中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海外消息     
《天风》2016,(8)
正世界福音联盟与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领袖在瑞士会面2016年5月20日,世界福音联盟(WEA)与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CC)的领袖们在瑞士博赛会面,双方各自介绍了工作,以及彼此在目前的社会与社会发展中,在福音运动和大公合一运动中的参与经验。作为世界基督教最大的两个联合团体,WEA和WCC共同分享了目前的计划,并对未来一些可以展开更紧密合作的领域进行了探讨,包括"跨宗教处境下的公共见证与和平构建"和"神学反馈、教育与塑造"等。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新保守主义的全球扩张战略,成为美国霸权主义的工具。美国国会通过《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案》,是以国家力量进行基督教全球战略扩张的工具。中国成为国际宗教右翼势力传播基督教福音的重点地区。境外宗教渗透成为威胁我国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战略意图是改变中国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应当重视境外基督教右翼势力的"合法渗透"。境外右翼势力推动基督教在我国传播,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殖民和意识形态渗透。西方宗教右翼势力特别善于利用合法渠道,深入我国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阵地,培植力量,宣传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立。为从思想文化上提供抵御境外宗教神学渗透的理论武器,应当大力加强科学无神论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中国基督教恢复正常宗教活动40周年,抚今追昔,当代中国基督徒应当明白,上帝借着各种各样的方法,保护教会,推广福音。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梳理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80年中国基督教第三届全国会议召开这一段时间,在党和政府拨乱反正的背景下,中共宗教工作的艰难起步和基督教恢复正常宗教活动的过程。尤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督教界工作的恢复,也像我国其它百废待兴的事业一样,得以迅速、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2,(2):F0003-F0003
安徽宿州福音堂是一处近代宗教式典型建筑群.由美国基督教北老会创建于清代末年。有着百年的厚重历史,建筑风格独特、设计具匠心,  相似文献   

12.
1948年的美国总统换届选举在"杜鲁门总统注定连任失败,共和党必胜"的氛围下拉开了帷幕。众多新闻媒体、政治家、政治评论家之所以会如此认为,是因为共和党在本次选举中优势非常明显:从1933年开始,民主党已经连续执政长达13年,美国民众普遍认为该换由共和党执政了;  相似文献   

13.
三、旧约和早期基督教作品对第四福音的影响考察过第四福音与非基督教的宗教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看《旧约》和早期基督教作品对第四福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海外消息     
《天风》2015,(8)
<正>全球上百位基督宗教领袖呼吁基督徒关注气候变化继天主教教宗就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指出人类是气候恶化的元凶,发布通谕《愿你受赞颂》并呼吁全人类保护上帝所创造的万物之后,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总干事戴维德牧师(Rev Dr Olav Fykse Tveit)于2015年6月23日也发布信息,呼吁基督徒必须抓住教宗方济各就环境发布的新通谕创造的这一"独一无二的大公契机"。与此同时,美国近100位福音派立场的  相似文献   

15.
国内新闻     
《天风》2022,(5):61-62
<正>各地消息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基督教第一次代表会议于2022年3月24日,在县基督教福音堂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威远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章程》和《会议选举办法》,选举钟翰宇副牧师为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陕西省基督教两会八届四次常委会视频会议于2022年3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陕西省基督教两会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陕西省基督教教牧人员管理办法》等,  相似文献   

16.
特朗普依靠宗教等方面的激进言论赢得大选并震动了西方世界。这一现象说明曾经被一些人奉为圭臬的美国宗教政策出现了严重挫败。考虑到宗教教义中或多或少的排他性,为了更好地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共同建设美好的明天、避免宗教成为冲突的载体或诱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关键。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避免本末倒置,不能变成社会主义社会去适应宗教。  相似文献   

17.
民国肇建之初,美国在华传教士因福音传播事业所需以及袁世凯所表现出的对基督宗教之睦善态度,遂对其抱有好感,寄予厚望,接受其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大多数传教士认为,袁世凯是其时中国领导者之中的最强有力者和最能胜任者,是最能在国家处于困境之际统领国家、给潜在混乱局面带来秩序和稳定的人,是1911年革命后挽救中国危局之最佳人选,故对其高压专制与独裁统治给予辩护,支持其镇压"二次革命"。然而,随着袁世凯复辟帝制,期冀变儒教为国教,影响到基督宗教之在华传播,传教士最终对其表示出极大失望,痛惜其"帝制自为"。短短几年间,传教士经历了对袁世凯由"希望"变"失望"的复杂情感过程。  相似文献   

18.
短讯     
贺爱霞 《天风》2009,(2):34-34
2008年11月26日,重庆市永川区基督教第五次代表会议在永川区基督教福音堂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爱国会新一届委员会,涂黎明当选为主任。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5月10日至11日,由基督教全国两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德国新教教会联合会(Evangelische Kirche in Deutschland-EKD)和德国新教福音事工协会(Evangelisches Missionswerk in Deutschland[EMW])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德跨宗教对话——不同文明共同未来"跨宗教对话会在上海铭德大酒店成功举行。这是继2016年5月"中德宗教对话——和平与共享"跨宗教对话会在德国汉堡成功举办之后,双方举行的第二  相似文献   

20.
上帝预定与人的自由意志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持续性张力,并构成了基督教思想史上一个广泛持久的探讨论题。基督教教义与神学在其历史与逻辑推演中,围绕这一核心问题逐步凝结成所谓的"阿米尼乌主义之争"。本文分析了阿米尼乌主义在教会史与系统神学里的地位与处理方式,指出了这场争论起因与要旨就在于因不同圣经解读而导致的对于预定对象与自由意志的不同理解,勾勒了福音派阿米尼乌主义的兴起以及对现代福音派信仰的影响,判定阿米尼乌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构成了"宗教改革"的一种后续发展,认为它作为加尔文系新教改革宗内部的重要神学分支,几乎一直伴随基督教新教这五个世纪的发展,并对丰富和深化基督教新教信仰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信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