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克功 《宗教学研究》2006,6(4):167-175
本文通过对李西月著作的分析,论证了他对内丹双修理论的贡献。认为李西月对先天、后天与结丹、还丹理论进行了细致的阐释,且重视后天功夫,提出炼功五关论和完整的内丹双修理论体系。李西月独特的功法,如从无中生有和虚空处下手,开关展窍筑基炼己,两孔穴法修炼,玄关一窍死活论,九层炼心法等丰富了内丹双修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李西月内丹双修理论,包括先天、后天与结丹、还丹理论,重视后天功夫,炼功五关论,从无中生有和虚空处下手,神交法开关展窍筑基炼己,两孔穴法炼精化气,玄关一窍死活论,九层炼心法等功法和理论。其理论的科学依据在中医学的脏腑、经络、腧穴理论和心理学的感知论、情欲论、驱识神还元神论中有圆满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李西月是清代著名道士,是道教内丹西派的创始人。本文首先对他的思想渊源做了简要分析;接着梳理了他的主要内丹思想——凝神于虚的入手功夫、九层炼心的内炼全程、不同阶段的三件河车;最后着重论述了他内丹思想不同于他人的特色之处,以及这些特色在道教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西月《道德经注释》的诠释理论,主要有"以老解老""以丹解老""以儒解老""以易解老"四个方面内容。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李西月《道德经注释》的诠释理论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1.几乎没有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2.丹道理论与王重阳所创内丹道北宗一致;3.受儒家思想影响极为深重。  相似文献   

5.
内丹     
内丹名称是道教炼养方法的一种,与外丹名称相对。所谓外丹,即用铅汞三黄等药物。以炉火烧炼,九转成丹,服食以后,可以长生。此为道教服食部分;内丹系指炼养体内精气神,使之凝结,将身体比作丹鼎,将精气称作药物,将运神即以意领气比作火候。经过一定历程,在丹田凝聚,叫做结丹。我国炼养方术,在道教成立以前,已经流传。现在出土最古的为“行气玉佩铭”,郭沫若先生考据可能制于周安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80年);其次为战国时代屈原楚辞内《远游篇》,也具体叙述丹功功法。迨至东汉,会稽魏伯阳(与张陵同时)著《参同契》,详论内丹功法,当时作者不属于道教,仅为方士之书,但后来道教练养内丹,实以此为宗主。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道教内丹学相当兴盛,不仅传统丹道派别活跃,而且还出现了具有不同特点的丹道新派,内丹学成为这一时期道教理论的主流,林林总总的较为通俗化的内丹著述流传于社会.而且,其时的内丹著述融摄道儒释思想特别突出,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长久以来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陆西星、李西月的思想颇具代表性,他们分别提出了"仙佛圣凡同具同证","性命双修,此本成仙作佛为圣之大旨",竭力将三教思想相融合.  相似文献   

7.
道教炼丹术,可以区分为炼外丹和炼内丹两类。在外丹产生以前,人们把那种以五金八石为药物炼制所谓长生不死仙丹的方术,叫炼丹术。内丹产生以来,仍然沿用外丹术语,把以人体精、气、神为药物炼制仙丹的过程也叫炼丹术。但为了区分起见,通常把这种人体内的炼养称为内丹术,而把原来以矿物为原料的炼丹术叫做外丹术。又因为外丹所谓炼丹主要指从矿物质中提取金银,因此外丹术又称为外丹黄白术(“黄白”为黄金白银的隐语)。而药物、鼎炉、火候,则是外丹术炼丹的必备条件,内丹继续沿用这些术语,并把它作为内丹炼养的“三大要件”,用来比喻内丹炼养的…  相似文献   

8.
炼精化炁,是内丹修炼中一个重要阶段。它是在筑基基础上进一步炼养精、气、神,是以神为用,合炼精、气,使之化为精气相结合的“?”。进而炼?化神,炼神还虚,最后由有入无,重返先天虚空。①作为明清丹家伍柳派的大师柳华阳,他精通全真清静丹法,尤对炼精化?阶段颇多独到的精彩论述。这里就此而论,探讨柳华阳内丹修持之“炼精化?”的思想。众所周知,药物、鼎炉、火候是内丹修为的三大因素,缺一即不能成丹。关于药物,不同内炼门派所指多有不同。在《金仙证论》中,柳华阳则将元精喻为药物。他指出:“欲望成其道者,先当保其精,精满然后气生,以此生气…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彭晓从炼外丹的角度解释《参同契》的说法作了辨正,认定他是从炼内丹角度阐明《参同契》的。分析了彭晓元精、元气生“纯粹”的还丹说,以无制有的思想和修丹数度关系说。认为他用“合天符”以“奇天符”的方式表述了典型的道家式的主体能动思想;同时,他未完全摆脱外丹说的影响,把内还丹看作“有气而无质”与“有气而有质”的实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可从以下三个层次对内外丹道之交融加以研究:一是理论层面共同的理论模型,内外丹都是本于天地宇宙的阴阳造化,都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体系;都是为炼取不死之药,而致神仙。二是实践层面的相通与类比,内丹在人体内模拟外丹烧炼过程,后来也有外丹模拟内丹的情形。鼎炉,药物,火候是内外丹共同的要素。三是历史层面的兴衰消长,内外丹交融中内外丹地位的变化。本文研究内外丹道共同的理论模型,外丹术语内丹化的方式,内外丹交融关系的三种类型,由此可对内外丹道交融的理论结构与历史源流有一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道教辞典     
炼形道教修炼术语。一、炼养身形。即通过导引、行气等炼好身体,为“得道成仙”创造条件,义同“筑基”。《至游子》卷下:“学道者必先养其身,而后可与议矣。”“止行炼形可乎?奇士曰:斯住世矣,为其返老还少也。”《云笈七签》卷四十九《玄门大论三一诀》:“守神炼形为中乘。”二、炼养“内丹”。即通过“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等阶段,实现三归二、二归一而“结胎成丹”。《灵宝毕法·金液还丹第七》云:“则大药将成,谓之金液;肘后抽之入脑,自上复下降下田,则曰还丹。又复前升,遍满四体,自下而上,则曰炼形。”又云:“此采药三百日,数足胎圆,而飞金精减一卦,勒阳关如旧,罢  相似文献   

12.
丹道为道教所重,亦素为道教徒所珍密。择徒授诀,必先盟以誓约,然后师徒授受,口口相传。尔后严谨脩持,方得有所成效。丹道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炼五金八石以成金丹或药物,此实为我国化学之先驱。内丹功法,以己身为炉鼎,以自身之精、气、神为药物,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求成丹。考内丹功法,其来已久,东汉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即已论及,不过隋唐以前,其名不显,自隋青霞子,五代吕洞宾加以弘扬,其名渐著,复经宋陈抟、张伯端,金王重阳之阐发,从此  相似文献   

13.
金丹包括外丹和内丹,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金丹和中医在世俗目的上是相同或相近的。金丹与中医都以阴阳理论为依据,但有不同。外丹与中药丹、内丹有同有异。内丹与中医药物不同。内丹药物是人体内精气神,中医药物以植物为主。内丹与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有同有异。脏腑理论和经络理论、腧穴理论既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也是内丹学得以成立的生理基础。对内丹来说,奇经八脉的作用更为重要,特别重视任督二脉和特有的中黄之脉。丹田理论在腧穴理论中,仅是一个普通的穴位而已,内丹学认为丹田对内丹修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体中产药结丹之处所。  相似文献   

14.
略论道教金丹思想及其在化学史上的意义盖建民道教金丹思想是道教金丹家从事金丹活动的思想依据、思想方法。本文拟就道教金丹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在化学史上的地位进行分析讨论,以求教于同行。一金丹术是道教的一种重要方术,包括外丹和内丹。外丹即通常所说的炼...  相似文献   

15.
三元丹法是炼丹术的一种综合性的分类方法。三元之"元"有本源、神、元气、开始等内涵。三元丹法最早出现于《铜符铁券》,明代陆西星作了系统阐述后在炼丹术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出现了多种诠释形态,其中的核心是外丹与内丹的关系。三元丹法的本意是在内丹兴盛的背景下,把外丹作为内丹的辅助手段,但近现代的诠释却走到了反面,认为存在内丹成就者点化而成的外丹,服食之后可以立即成仙,外丹于是又成了最高级的炼丹术。三元丹法的形成及其演变,是炼丹术历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唐宋之际,因外丹中毒事件屡现、内丹理论影响等原因,外丹理论出现了转向,出现"内外丹合修"与"理论外丹"两个方向。理论外丹是指运用纯理论而非实验方法来探索研究外丹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外丹学说,唐宋时期部分难以辨别其内容是内丹还是外丹的经文,实际上是理论外丹之作。南宋吴悮即为典型的理论外丹家。  相似文献   

17.
出现于明中后期的内丹著作《性命圭旨》 ,主旨是论道教丹道 ,认为内丹修炼分为“炼精化 ,炼化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四个阶段。书中通过对这四个阶段的阐释 ,表明了它对道、儒、释三教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 ,该书既具有此时期道教内丹著作的一般性特征 ,而又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清末道教学者黄裳的内丹学理论颇具特色,在内丹学史上自成一家。本文认为,黄裳内丹学的理论特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在内丹学的“药物”问题上,提出“盗天地之元气以为丹本”的主张;(2)对作为整个内丹学的逻辑起点的“玄关一窍”从身体结构和身心状态两方面作了明白的阐述。(3)把“阳生”之道区分为“外动之阳生”与“内动之阳生”,而“内动之阳生”又分为“性阳生”和“命阳生”。(4)主张性命双修,而又侧重心性,提出“静处炼命,动处炼性”的修炼原则。  相似文献   

19.
"性命先后"是道教内丹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从内丹学文献出发,梳理"先命后性"和"先性后命"在内丹学南北宋中的确切意义,并从理论上指明其中可蕴含的哲理意义,说明两者内在相通与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内丹学工夫论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是"炼丹三要",即内丹修炼功夫的三个要素:炉鼎、药物和火候。本文综合考察内丹学文献中的相关材料,对道教内丹学"返本还原"理论视域下的"炼丹三要"做了具体的文献疏释与理论分析,是作者道教内丹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