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勒 《天风》2007,(22):37
在上期我们已谈到,由于基督教会成为国教而使教会有趋于形式化和世俗化之嫌,同时受当时社会中"物质和身体是恶的"等思想的影响,信徒开始寻找与上帝接近的方式。他们寻找到的方式之一便是修道。修道.顾名思义就是苦修和磨练的意思,目的是通过独居等方式,以使自己肉身的需要受到限制。修道主义即泛指远离世俗的缠累,专注于某个宗教目标的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2.
马丁·路德在反对天主教会修道体制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中世纪职业观念和基督教神学与神秘主义的影响,产生了其独特的天职观念。通过论述教会、政府、家庭三种岗位和天职,路德试图重构他眼中属世与属灵事务混淆和被颠倒的世界,从而对尘世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设想,表现出了积极的入世精神。  相似文献   

3.
道教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及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天道论、宗教神学以及修道成仙论,对伦理道德作了宗教的诠释,使之得到强化;其二,在心性论、平等观、生命价值、生态伦理等方面,对伦理思想作了重要的补充,使之更加完善;其三,讲求不言之教,宣扬善恶报应,落实积功累德,为道德教化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使之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4.
圣本尼迪克在总结前人修道经验和自身修道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著名的《圣本尼迪克清规》,把隐修制度纳入了西方的教阶体制和自然社会环境。《圣本尼迪克清规》注重《圣经》的首要地位,积极推崇住院修道,充分强调院长权威,也注意维护修道院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圣本尼迪克清规》立足于修道生活的初级阶段,重修道实践而轻理论阐发,指出那些渴望至善境界的人们还应该效法东方圣教父们的榜样,遵循他们的规章。但是随着《圣本尼迪克清规》的流传,人们逐渐满足于将其作为修道生活的最佳规范,从而在事实上塑造了独立于东方的西方隐修制度,其结果可能导致了修院修会对罗马教廷的依附以及与它的联盟,过度地卷入教俗斗争,教会的高度集权及其腐败与改革的反复,以及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对隐修制度的摒弃,等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许可以说,圣本尼迪克及其清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基本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5.
林志华 《天风》2010,(4):8-9
<正>经文:何7:8机翼平衡,飞机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教会生活也当力求平衡才能让你的属灵生命高飞。在我们教会生活中,许多问题有它的两面,而且相辅相成。片面强调其中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就会产生矛盾,产生问题。在构建"和谐教堂"的活动中,我们必须遵循属灵的原则,即在教会的各种关系中,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陈音 《天风》2006,(1):26-28
最近,我们周围的教会以及信徒们受所谓的“灵恩运动”影响,引起教会的分歧,并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如何看待做异梦,见异象,说方言,仆倒在地,被提升天,医病赶鬼等圣经所记载的这些统称为属灵的恩赐? “恩赐”两个字在原文中的意思是“恩典的彰显”,这个字是指神为着教会的益处而赐给个人的属灵礼物。新约圣经中有三处经文列举了“属灵的恩赐”:罗马书12章6至8节;哥林多前书12章8至10节;以弗所书4章11节。从这三处有关圣灵恩赐的经文中,我们可以找出二十种属灵的恩赐。此外,新、旧约圣经中也提到一些别的恩赐,如异梦、异象。  相似文献   

7.
直言 《天风》2002,(3):22-22
一些人之所以高唱宗教应与共产党相分离,共产党不应管宗教,其实际目的何在?没有共产党政府的依法管理,他就是王!岂不就可为所欲为?不是有人常常在信徒中散布:某某某亲政府、不属灵,总在政府面前说我们的坏话,这种人逼迫教会,是卖主的犹大!但明白人一听就会晓得:第一,你做了恶,别人告了,你的理由无非是告者被认为忘记了圣经中有“你们竟是弟兄与弟兄告状,而且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林前6:6)之警戒,所以不属灵!圣经中明明也讲:“凡掌权的都是上帝所命的……做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你若作恶,确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地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罗13:1-4)究竟谁不属灵,还用得着辩吗?第二,你的逻辑无非是:我是教会领袖,逼迫我就是逼迫  相似文献   

8.
刘立权 《天风》2020,(1):12-13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一个活的、有生命、有温度的身体,不是死的、冰冷的。教会发展需要各种完善的规章制度,同时也需要每一个人有爱主爱人之心,爱可以使冰冷的制度变得温暖。爱是教会行政管理的基础,是教会行政管理者属灵生命的特质,教会行政管理是一种属灵的恩赐。“神在教会所设立的……治理事的。”  相似文献   

9.
岳清华 《天风》2016,(8):8-9
正经文:太21:12-15;弗5:26-27"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一些原本很属灵、富有意义的事情都有变质的可能,在神的家里、在敬拜神的地方和时间,同样也会发生一些得罪神、亏欠人的事情。圣经中讲到耶稣发义怒,就是因为有人借着神圣与慈善之名以达到自私的目的,因此耶稣推翻了他们的桌子,洁净了圣殿,恢复信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细致爬梳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馆藏相关法文原档,对1854—1858年西藏传教会(La Mission du Thibet)传教士贝尔纳及德高丹于南亚近藏地带开展该会南亚方向最后的进藏尝试活动之史实进行考述,以期揭示当时西方天主教势力企图进入中国西藏实施宗教归化的行径,以及当时阿萨姆东北部近藏地带部落和中国西藏地方政府对西方企图入藏势力的敌视和抵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会发展的需要,为方便教会肢体和有兴趣的慕道友购买各类信仰读物及基督教工艺品的需要,各地教堂纷纷建起了圣经和属灵书刊供应处,这无疑是一种牧养工作的有益补充,做好此项事工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2.
麻风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被赋予了特殊的宗教内涵。澳门开埠初期,天主教会以主导者身份创建麻风病院。17-19世纪,教会从主导地位退居为辅助者,在宗教领域配合澳门当地政府参与麻风病院的运作。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随着澳门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教会与政府进一步明确分工,教会更侧重于提供日常管理和宗教服务。从独立运作到与政府分工合作,天主教会在澳门麻风病院的发展史上作出了宗教和世俗两方面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形塑了澳门社会,同时见证了澳门近代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体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16世纪英国改教时,英国教会对教会音乐也进行改革,在圣诗歌词的选用方面选择加尔文路线,与加尔文改革宗一样继承了早期教会的音乐传统——诗篇;另外,为了能保持圣经原文且符合英文语言特点,在音乐方面创立了"安立甘颂调"(Anglican Chant),以此曲调颂唱散文诗篇。到了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兴盛时期,英国教会正统基督教信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历代教会推崇为"英国赞美诗之父"的以撒·瓦茨(Isaac Watts,1674一1748)于18世纪开始对英国教会传统圣诗进行改革,提倡"唱福音",开创了基督教赞美诗的新时代。他不仅改革英国教会的传统圣诗,而且藉着神赐给他的恩赐创作很多圣诗,并将他那时代的教会,带进一个属灵的复兴。同时,他的改革还激励了后来众多神所使用的仆人,藉着时代的语言和文化,将自身从神那里所得到的启示、灵感、亮光、经历,写成许多宝贵的赞美诗,使后世的众教会获益无穷。本文首先叙述瓦茨改革前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发展概况,其次阐述十八世纪瓦茨改革英国教会传统圣诗的基本见解以及他的创新理念对后世教会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前言属灵阅读(Lectio divina,又译"神圣阅读"或"神言灵读")源自犹太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1世纪开始在基督教会中广泛使用。约5世纪初叶由约翰·卡西安带到西方教会,经圣本尼迪克(St.Benedict of Nursia, 480-547)发展并普及化影响至今,故此又名圣本尼迪克祷告。灵阅是透过阅读圣经来聆听神的祷告方法,此种读经祈祷法的优点是二者结合且弹性较大,可用于个人或小组。它包括4  相似文献   

15.
俄国曾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东正教是它的国教,现在又是它的第一大宗教,它拥有占国民总数一半左右的教徒,教会组织遍及全国89个行政主体。作为一种信仰和道德因素,东正教目前在俄罗斯社会稳定和宗教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复兴.俄罗斯东正教问题越来越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戴桂菊)便是我国俄罗斯东正教研究领域的一部新作。  相似文献   

16.
李永和 《天风》2002,(11):12-13
经文:太11:13虽然说“方言”不过是许多恩赐之一,但在某些教会内颇有特别强调说方言恩赐之重要,引起信徒属灵追求的混乱,或有错误的情形发生。兹特对这方面提出若干读经心得,以供读者“慎  相似文献   

17.
神学院校     
《天风》2011,(4):33-34
山东神学院于2011年2月22日至23日,举行开学感恩培灵会,邀请韩国监理会李天徽牧师及富平第一教会赞美团。李天徽牧师是山东教会的老朋友,也是中韩两国教会友好交往的使者。为期两天的培灵聚会充满了神恩,见证了基督福音的大能。尤其是全体师生在新学期的开始就享受了属灵的大餐,为接下来学习和侍奉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单渭祥 《天风》2022,(1):29-32
当前中国教会的不少堂会管理机构,多数名称为"堂务管理委员会"(或有的以"长执会"替代——即成员由长老和执事组成,性质类似),他们多数是信徒中被推选出来的义工领袖,与专职教牧一起,共同担负起建设教会的重任. 理想状态而论,牧者与信徒领袖皆为属灵品格受到敬重的教会工人,广义而言他们都为神所拣选之仆人,由他们所组成的团队自然...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哲学中属灵之体与血肉之身的身体意象在中世纪西欧医学的身体认知中注定会成为无法化解的矛盾。教会医学的宗教性使牧师对心灵的抚慰甚于对身体的研究。教外医学与宗教在争夺身体话语权的过程中,使医学对身体的认知走上了科学的道路。现代医学在将身体"去神圣化"的过程中,人作为意义的存在物同时也被医学所遗忘。研究中世纪西欧医学身体意识所蕴含的多个维度:神性、整体性、个体性、在世性,对于当下构建具有人文精神的医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07,(21)
云龙区三自举办培灵会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三自爱国会借徐州市云龙区南关教会庆祝百年华诞之际,于10月1日一届全区教牧人员、义工退修会暨培灵会,大会的主题是:建造生命,更新异象。8000多弟兄姊妹欢聚一堂,共同分享属灵盛宴,同心祈愿天父上帝继续赐福他的众仆人,愿圣灵的手天天引导,愿地上有形的教会建造得合乎主的心意。(尹少华供稿)河北省基督教第五次代表会议召开河北省綦督教第五次代表会议2007年9月17日在省会石家庄召开,来自全省11个地区的教牧同工和信徒代表共107人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