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被上楼\"现象,源于民生时代的伦理缺位.一是伴随承载着传统人文生态的农民居所的变化,缺乏一种与之适应的全新人文伦理生态;二是农民上楼缺乏一种生活体验上的主体性认同;三是农民上楼过程中,缺乏资源性的政治动员与其利益分配的道德支持. 相似文献
2.
传统管理学理论有着明显的\"离身\"倾向,使得\"身体\"成为组织管理的\"暗箱\"。具身理论为\"具身\"取向的管理学新发展提供了可能。组织(认知)神经学研究为具身管理学提供了神经生理依据,而具身领导、组织、决策等研究则标示着其兴起。在组织管理中,可以依据躯体信息、隐喻、情景行动等三方面线索探究具身性因素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具身管理学在理论假设与现实条件层面均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短期内并不能取代\"离身\"取向的管理学而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3.
今年国庆长假的“拥堵”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褒贬不一.其实,“路堵”是现象,“心舒”才是本质,“拥堵”内含的多方面伦理价值有待学界发掘和认知,它所暴露的社会公德问题把加强道德治理的当代话题提到了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4.
5.
6.
自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开始从具身角度看待认知,以具身性为共同话题形成一个与经典离身认知不同的具身研究范式。过去学界主要从个体身体视角理解具身概念,强调具身研究范式的个体性维度。当前学界开始从社会文化视角理解具身概念,强调具身研究范式的社会性维度。这种转变体现了具身研究范式从个体性到社会性的转向。只有将具身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维度整合起来,从整体构架重新思考具身概念,才能把握其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7.
微观、中观和宏观工程伦理问题——五谈工程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学中存在着微观、中观和宏观三种不同"层次"或"尺度"的伦理问题.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认识和分析伦理问题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伦理学研究范式.伦理学研究者应该善于识别"三观"伦理问题,强化从"三观"互动中分析伦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工程伦理学中,工程共同体成员--工程师、投资者、管理者、工人、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个体伦理"是微观伦理问题,有关企业、组织、制度、行业、项目等等的伦理问题是中观伦理问题,而宏观伦理则是指国家和全球尺度的伦理问题.微观、中观和宏观伦理问题既有性质、层次、范围上的区别,同时又相互渗透、相互纠缠、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工程共同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应该承担环境伦理责任.投资者应该对工程组织共同体如企业的环境保护负领导责任.工程组织共同体如企业应该承担起对自然、对市场、对公众的生态责任,从"淡绿"走向"深绿".工程师应该负有特别的责任,从"对雇主不加批评的忠诚"走向"批评的忠诚".工程职业共同体如工程师协会应该负有对工程师进行环境伦理教育以及制定相应的工程师环境伦理规范的责任.工程管理者应该承担起对工程活动进行环境管理的责任,由初学者转变为关心的公民,再转变为实用主义者,最后成为赞成行动主义者.工人应该承担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引发环境灾难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工程决策中的伦理问题是工程伦理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尽管工程决策所要考虑的伦理因素常常已经以不同的形式作为工程师的职业道德的一部分,在工程师协会章程或伦理规范里得到表达,但是仅此对于建造好的工程无济于事.如果没有合理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单靠工程师个人的力量,这些表达出来的要求是难以贯彻的.所以,什么人做决策和按什么程序决策就十分重要.建立\"工程伦理委员会\",按照民主程序,经过充分讨论协商,是正确处理工程决策中的伦理问题,最终作出最佳决策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读心问题是当代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吸引了来自神经科学、 心理学与哲学领域诸多学者的关注.然而,读心的跨学科研究仍处于繁杂、 零散且充满纷争的起步阶段,既缺乏来自\"扶手椅\"的哲学论证的系统梳理,也缺乏来自\"实验室\"的实证证据的有效分析.陈巍教授最新出版的专著 《读心:从扶手椅到实验室的循环》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