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os免疫组织化学法作为一种神经功能活动形态定位法,已在大鼠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中得到应用。无论是在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中,还是在听觉刺激与电击相结合的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中,都证明了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刺激能诱导出与非条件刺激相似的c-fos表达的分布,这提示条件反射学习沟通了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这两种不同刺激在大脑中的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2.
近来研究表明杏仁体与感觉、情绪和记忆关系密切。对恐惧条件反射的研究发现杏仁体是情绪活动的关键性结构;导致恐惧条件反射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征实杏仁体具有情绪学习与记忆机能;杏仁体在向中感觉信息的筛选和凋制中具有显著作用和重要意义。本文将综述这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厌恶性条件反射与脑中c-f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s免疫组织化学法作为一种神经功能活动形态定位法,已在大鼠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的研究中得到应用。无论是在味觉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中,还是在听觉剌激与电击相结合的厌恶性条件反射的研究中,都证明了条件反射建立后,条件剌激能诱导出与非条件剌激相似的c-fos表达的分布,这提示条件反射学习沟通了条件剌激和非条件剌激这两种不同剌激在大脑中的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4.
彭瑞祥 《心理学报》1961,6(1):15-21
一、研究的目的 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报告指出“机器是要人来創造和发动的,物貭生产資料是要經过人的努力才能实現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总結研究我国技术革命运动中革新者、发明家是怎样創造机器的,总結他們創造过程的經驗,闡明革新者創造发明的思維活动的某些原  相似文献   

5.
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极寰  林文娟 《心理学报》2002,34(5):104-108
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 (CIS)模式基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机理 ,通过大脑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 ,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神经免疫学方法。近 10年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首先 ,条件反射性免疫抑制模型已证实是非常稳定可靠的心理神经免疫模型。其次 ,关于CIS的机制在体液、细胞、神经学方面都有广泛的研究 ,而近年来更趋向于对神经性通路的探讨。而CIS的临床应用性研究也在实验动物身上取得了稳定可靠的结果 ,证实了其未来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潜力  相似文献   

6.
季楚卿 《心理学报》1962,7(1):11-19
分析-綜合活动,也就是高級神經活动能以区分复杂現象的組成成分,并把它們联合成为整体的特性,是大脑两半球活动的重要原則之一。众所周知,在通常情况下,外界环境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有机体起作用的。根据巴甫洛夫学說,正是大脑两半球的分析-綜合活动保証了有机体对如此复杂的、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以最精确和最灵活的适应。 早在1906年,巴甫洛夫实驗室中的A.B.巴拉金、捷廖里、別里立玆維依格等人就开始用对复合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的方法,来研究动物大脑皮层的分析-綜合活动。此后,伊万諾夫-斯莫稜斯基、撕基平、沃罗宁等人在这方面也作了許多工作。但这些工作还未能洞察出对复合刺激物形成暫时联系的接通机制,更不足以完全揭露人的大脑皮层的分析-綜合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心理是脑的机能,正象心理是客观現实的主观反映一样,是絕大多数人都接受的。但接受与理解显然不是同义的。事实上“心理是脑的机能”的許多拥护者总觉得心理活动不过是“借助”大脑进行反映而已,心理現象与生理現象間沒有什么規律性的联系,甚而有人断言心理大脑机制的研究可能因导向“生物学化”而对心理学有害无益。我們并不认为研究一切心理現象都必須涉及大脑机制,但我們认为完全离开大脑而企图彻底闡明心理过程的信念是不可思議的。 开展心理的大脑生理机制研究所遇到的第一个疑难便是方法問題。我們当然完全有  相似文献   

8.
陈立 《心理学报》1960,5(3):13-21
关于心理学的性貭,在心理学史上早就是一个爭执不休的問題。在1954年,苏联出版的“哲学問題”曾經作出过一个討論总結,說心理学主要是一門自然科学,可是这并沒有在心理学界取得一致的同意。两年来我們进行了心理学中資产阶級思想的批判,这是完全必要的。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一定要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一定要理論結合实际。但这并不意味着心理学必属于社会科学的性貭,才能結合政治,联系实际。难道自然科学就可以在这方面放松么?所以心理学的性貭問題是仍可以作进一步的討論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社会科学和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式可以概括为三个研究层次和三种研究推论。三个研究层次分别是社会行为层次、信息加工层次和脑神经层次。三种研究推论为把社会行为现象归结为心理机制的心理推论,把心理机制归结为脑神经机制的机能推论,从心理机制或神经机制中推论社会行为的社会推论。在机能推论中,可以从三个维度区分三类脑神机制,即支持内源性和外源性加工的大脑内侧-外侧结构,支持自动化和控制性加工的大脑腹侧-背侧结构,支持高复杂性和低复杂性加工的大脑前部-后部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刘世熠 《心理学报》1960,5(4):28-38
(一)心理与大脑的对立統一 事物矛盾的法則,卽对立統一的法則,是辯証唯物主义的基本法則。它不仅是自然現象和社会現象的基本法則,也是心理現象的基卒法則。 必須首先从辯証唯物主义观点来探討物貭与意識,大脑与心理的关系。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意識是意識,物貭也是意識;庸俗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貭是物貭,意識也是物貭。只  相似文献   

11.
王志清 《心理学报》1963,8(1):50-56
問題 在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研究中,往往是以感知的效果作为指标的,然而这不能从本貭上說明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因为感知觉发展的問題是与感知活动本身結构的变化和发展有关,是由主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 我們认为,知觉是主体的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列昂节夫成功地分析了这一操作活动,并提出了所謂“比拟”假說:感受器官以自己的运动  相似文献   

12.
前言自从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通过解剖一个失语症患者的大脑,发现人控制言语的中枢位于左半球的额下回;1874年德国人威尔尼克发现颞上回存在着对书面语的理解中枢,研究者开始了对大脑半球机能差异和机能定位的研究。到1981年。美国的罗杰·斯佩里博士,通过研究“裂脑人”,对大脑两半球机能分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心理学家称大脑为“暗箱”,社会学家认为大脑是“三大宇宙之谜”之一,这不仅仅因为大脑本身的高度复  相似文献   

13.
盧仲衡 《心理学报》1961,6(2):24-36
一、前人的研究和我們的初步調查結果 苏联的心理学者曾对几何教学心理学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他們主要是研究解題和証定理时的思維过程以及几何概念的形成。研究結果中最大的分歧是对“标准图形”教学的消极作用的估价問題,即是否应該采用变式图形来变异非本貭的特征的問題。  相似文献   

14.
問题 在实驗Ⅰ中,我们探討了4—9岁儿童的分类和分类命名的問題,从中看到,不同年龄儿童的分类标准是不同的。儿童在达到依本貭特征分类之前,卽达到掌握概念之前,要經历一个逐漸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現出不同的抽象概念水平。年龄較小的儿童还不能脫离依具体感知进行抽象。让他們进行分类时,往往把能直接感知的特点相同的东西(如顏色,形状等),或者把在生活情境中經常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  相似文献   

15.
本題目所包含的内容是很廣濶的,在這一篇短文中,只能把初步應當說到的說明一下。生物有進化,必須物種有變化;即一種既成的生物能逐漸變化,以至變為性質不同的另一種先前未曾有過的生物。這一客觀事實原不是達爾文首先發見的,進化學说也不是達爾文首創的,在他以前已經有過漫長的歷史。不過達爾文加上觀察所得到的材料,研究了所得的結果,總結和發展了進化说;其結果,他給予科學界思想領域内的宗教統治一個致命的打擊,給生物科學建立了真正的科學基礎。這是達爾文的真  相似文献   

16.
在邏輯問題的討論中,有些同志承认思想的擺輯結构(或称邏輯形式)是形式邏辑的研究对象,也承认形式邏輯的規律是思想的結构的規律。但是另一些同志虽然同意或承认思想的結构是形式邏輯的对象,但并不同意或不承认形式邏輯規律是思想的結构的規律。这种情况說明,在形式邏輯的性质和作用的問題上,大家的意見还是不大一致的。因此,就有必要继續討論这門科学的对象問題,这对于修正或发展形式邏辑是有积极意义的。一、形式邏輯的思維規律是思想的邏輯結构的規律形式邏輯和研究思想的运动发展的辯证邏輯不同,它是关于思想的邏輯結构的思維  相似文献   

17.
这个文献綜述重点放在儿童个体思維发展的貭的特点上,特别是学龄儿童从具体思維发展到抽象思維的年龄特点上。前一部分着重介紹常用的几个研究方法以及采用这些方法获得的結果,后一部分集中介紹与具体思維和抽象思維有关的几个問題。一、常用的几个研究方法及其結果(一)分类应用分类方法研究儿童思維一般是要求儿童对熟悉的日常現实物体或人造材料形成概念,同时还要求用言語給所形成的概念下一定义。开始是一些人用分类操作研究成人的病理思維,而将正常不同年龄儿童的結果用来作为对比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报》1959,3(2):66-67
关于性質問題的三种不同意見 心理学研究是什么性貭的科学?与会者对这一心理学的根本間题展开了热烈的討論。他們对心理学的性貭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看法:汪德全肯定心理学是一門社会科学,认为人的本貭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心理学是研究在一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具体人的心理,人的心理实貭是客观現  相似文献   

19.
就人类脑电图研究言,思維(心算)与脑电图的相关一直是許多研究者注意的一个問題。从生理心理(或精神生理)角度来看,有关大脑輸入(感觉)或輸出(运动)的知識比較丰富,但中枢过程的知識事实上尚頗空虛。例如思維等复杂意識活动的机能定位問題,自勃洛卡(Broca)后百年間始終意見分歧,截止目前仍然是一个国际間热烈爭論  相似文献   

20.
曹平 《心理学报》1962,7(1):30-43
智力活动病理变化的生理基础,首先是大脑皮层綜合活动的破坏。 巴南洛夫学派用条件反射方法,研究了大脑皮层的綜合活动。根据巴甫洛夫学說,对任何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的生理机制,是在条件刺激物所引起的皮层兴奋灶和由无条件反应的影响所引起的皮层兴奋灶之間,形成暫时神經联系。这种皮层两个兴奋灶之間暫时神經联系的接通,也就是大脑皮层綜合活动的最簡单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