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是保障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基本法律。我省是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辖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  相似文献   

2.
我国穆斯林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知多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自新中国成立到目前,我国已建立县级以上的穆斯林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有2个自治区,4个自治州,18个...  相似文献   

3.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得到各民族人民拥护的正确的政治制度。为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保证我省民族工作的依法开展、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我省积极扶持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历届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遵守和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5.
1984年5月31日,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并于同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了使这部国家基本法在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我省3个民族自治州和11个民族自治县依照自治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结合各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实际,先后制定了各自的自治条例和一部分单行条例、变通规定、行政规章。  相似文献   

6.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宪法、法律授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一项重要的权利,位居自治权之首。1982年现行宪法第116条、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9条、2000年立法法第66条均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自1984年10月《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实施以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它对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黔东南州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20年来,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从法律上保障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对促进民族自治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稳定,推进民族自治地方民主与法制建设,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黔南自治州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特点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学习宣传贯彻。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我国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就在全国范圍內积极地推行这个政策?浆F在为止,全国已經正式建立了八十九个自治地方(其中有三个自治区,三十一个自治州和五十五个自治县),包括蒙古、回、藏、維吾尔、僮、苗、彝、布依、朝鮮、哈薩克、侗、白、傣、佧佤、哈尼、瑤、黎、东乡、柯尔克孜、土、僳僳、拉古、水、景頗、撒拉、锡伯、塔吉克、裕固、鄂倫春、怒、独龙、土家、京等三十三个少数民族,人口共有二千三百多万,約占全国有条件建立自治地方的聚居的少数民族人口的90%以上。此外还成立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及一千多个民族乡。相当于省一级政权机关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就要在最近成立。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它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統一领导下实行的。依据这个原則,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或其他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务。  相似文献   

10.
《原道》2015,(2)
20世纪早期内蒙古经历三次自治运动,第一次是清末的反放垦、反设县运动,主体是蒙古农牧民;第二次是北洋时期的一系列自治运动,主体是封建王公,目标是维护王公传统的封建特权;第三次运动是30年代的百灵庙高度自治运动,内蒙古社会各阶层都投入到这次运动中,目标则是争取民族自治,建立自治政府。随着三次运动的逐步展开,蒙古族对蒙古民族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有了清晰的认识,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积极争取民族自治权,为后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祖国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党和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由各民族自己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2.
1987年10月,在《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文苑中,绽放了两枝鲜艳绚丽的花朵——《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概况》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概况》。这两本书是在国家民委领导下进行编写和出版,在庆祝务川、道真两自治县成立时问世的,对于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介绍两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贵州是多民族的省份,是全国8个民族省区之一。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施行以来,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按照法律赋予的职权,加强民族立法工作。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形势,贵州制定配套法规的步伐明显加快,取得较好成效。截至今年9月,由省人大常委会制定或批准的决议、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规定等配套法规共99件,仍然有效的70件。制定了《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批准14个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修改自治条例的决定。  相似文献   

14.
第一,必须进一步打好各民族大团结的经济基础,强化民族团结的政治保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核心。加强民族团结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经济来解决。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现代化,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逐步使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才能解决民族之间经济上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才会有更加牢固的基础。强化民族团结的政治保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要把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各项规定逐步落到实处,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实现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时,贵州省有48个国定贫困县,其中34个贫困县属民族自治地方,占贫困县总数的70%;省内人均纯收入650元以下的1000万贫困人口中,大约700万是少数民族。贵州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的贫困,是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社会发育、经济结构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全省建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乡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8.2%),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2%(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3%)。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7.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9%。全省建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5.5%(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乡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8.2%),民族自治地方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2%(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3%)。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关系到贵州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目标的实现。多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推动省直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一法两规定”,履行上级国家机关职责,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1日颁布实施的《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上级国家机关对民族自治地方举办的州庆、县庆活动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近年来,省民委抓住有利时机,帮助指导民族自治地方州庆、县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就帮助指导民族自治地方州庆、县庆工作,谈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8%,有苗、布、侗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及252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民族自治地方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古朴,民俗节日多姿多彩,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场。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探讨儒家孝治思想的现代意义。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最大差别,是在家庭和国家之间出现了一个不是基于血缘纽带的巨大空间,即市民社会,由经济实体、社会团体和公共领域等构成。市民社会的自治和理性化是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古典儒家修、齐、治、平的个人成长设计,由于在家和国之间缺少"社会"这个环节而面临挑战。本文分析认为,《孝经》主张基于人的尊严、遵循人的天性、顺应人民自生自发需求等孝治思想,与现代市民社会自治与理性化的思路一致,可以转化为促进行业及社会自治的重要资源。从黑格尔、涂尔干重视从宗教、道德、习俗等传统资源来实现市民社会自我管理这一思路看,儒家孝治天下的治道思想,同样有助于今天中国市民社会的自治与理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