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清初遗民画家恽寿平人品清高,艺术成就非凡,书法洒脱、诗词清新、绘画超逸,以没骨花卉和山水画驰誉画坛。其实践与理论并重,崇尚简淡笔墨,追求高逸画风,彰显出高尚的遗民品性。  相似文献   

2.
恽寿平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花鸟画大家,是清初"六大家"之一,社会和家庭以及个人的种种不幸遭遇对其思想、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花鸟画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其独具特色的风格特点更是在中国画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恽寿平对没骨画法的继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没骨花鸟画风格,清新高雅,设色清逸,为清代及近代以来花鸟画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成为"常州画派"的创始人。文章着重分析并论述了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包括它的起因、发展阶段、风格特点及影响。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一方面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恽寿平的风格演变过程,另一方面可以研究其具体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恽寿平的山水画与花卉画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只有花卉画为世人所重,山水画方面的成就却被人忽视。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恽寿平恢复了失传的没骨花卉技法,这对于花卉画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且无人能及,因此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另一个原因是恽寿平的山水画不合当时画坛复古的潮流与世俗嗜古的口味,又与官方疏远,不像四王等受到官方的支持而成为正统派的画家,可以借此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恽寿平山水画在当时的影响不大,就否定其艺术上的成就。近年来,学术界对此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学者也对恽寿平山水画做出了较高的评价。他的许多设色山水画或花卉画作品把笔墨与设色精妙结合,表现了淡逸而不浅薄,沉厚而不凝滞,光彩夺目而又潇洒脱俗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清初六家"之一的恽寿平以山水画著称,亦是花卉画大家。恽寿平的山水画分为三个时期,早年山水画灵秀清逸,中期山水画超逸高妙,晚期山水画平淡清雅。  相似文献   

5.
清代画家恽南田的绘画思想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南田画学以阐发山水画理为主,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深刻的画学与美学思想,关涉到山水画的创作主体、艺术本体、审美标准以及山水画的多重境界观,形成了以"逸"为主的绘画境界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由于对自然的强烈关注,追求心灵的升华与淳化,以及艺术创作过程中折射出的鲜明的时代精神,表现出独特的社会审美功能,给观者以精神上的享受。花鸟画虽不如山水画那么宏大、阔达,却别有一番滋味,主要具有审美的娱乐调剂作用,恽寿平的花鸟画这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作为清初最有影响力的花鸟画大家,恽寿平在画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他所留下的花鸟作品极多,"没骨法"影响深远,后来模仿者甚多。恽寿平提出的"摄情"说,意在表达绘画要使观者生情,以达到一种愉悦身心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7.
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风格温婉淡雅,符合女性的审美取向,吸引了一群闺阁画家的追随。清代,江浙一带的女性画家突起,出现了"没骨家风"的现象。恽冰的没骨花鸟画擅长对粉的运用,有用粉精绝之称。马荃则将没骨画法与传统勾染相结合形成勾染逼真的风格。她们对没骨花鸟画的传承和发扬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画山水序》是南朝宗炳所著,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恰是中国山水画起源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习画者又多为士族阶层,故能以笔墨阐发山水画的品鉴与理法。而把山水画与作者寄托的情感、精神进行论述,并触及到山水画美学灵魂的便是宗炳的《画山水序》。文中除提出"畅神"审美思想外,亦包含有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美学思想、"以形写神"的创作技巧以及体现"三位一体"艺术发生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9.
弘仁是清初"四僧"之一,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风萧寒冷逸、寂静空灵,蕴含了浓郁的禅宗美学思想.弘仁的山水画风的形成与他多年的禅僧生涯有着密切的关系.弘仁山水画中的清灵之气主要来自于静观默照的禅修体验.弘仁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静",意象深邃,境界空寂;弘仁山水画第二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净";弘仁山水画第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空".弘仁以画入禅,化禅境为意境,创造出具有浓郁的禅宗美学意蕴的山水画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不仅呈现出对山水自然美的一种表现和欣赏,通常还具有一种给人以精神启悟的哲学意义.而中国山水画中蕴含的这种"精神哲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道家思想的生发.可以说,道家思想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精神依托,它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理想的追求、空间布局的构设、以及色彩体系的呈现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没骨"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技法之一。它是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为我国写意人物画事业作出了贡献。中国没骨画历史悠久。没骨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形式语言特征。在当代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语境下,没骨人物画所包含的民族气质和中国笔墨画蕴含的艺术特征,对发展中国写意人物画有重大的启示意义。而对于自身创作发展而言,分析没骨人物画的形式语言特征也有利于形成自身的形式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赵强 《美与时代》2008,(1):77-78
在中国山水画中,线条艺术一直是山水画家们不倦的追求.好的线条往往一笔之下能画出姿致万千.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六法"论就提出"骨法用笔",确立了线条在中国画中的基本语言要素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象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周易>蕴含着丰富的象思维,可以分为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得意忘象三个层面.中国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受中国哲学的影响.石涛是清初著名画家,以擅长山水画闻名于世.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和其题画诗清晰地展现了其山水画深受<周易>象思维的影响,认为"画者形天地万物"、"画者从于心者也"、"不似似之当下拜".石涛山水画创作的这个过程与<周易>象思维的三个层面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论理学对中国“画气”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学中以气论画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而真正形成具有丰富理论内涵的画气说则在两宋。画气说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哲学背景,北宋以来的理学思潮是画气说形成的最直接因素。本文认为,理学对画学理论中气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为画气说提供一个有机论的基础,在气机哲学的影响下,中国画学将表现对象活泼生机作为根本目的,这突出体现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中;二是从审美体验角度,中国画学形成了“以气合气”的独特创作思想;三是在绘画艺术形式上,气势论成为一引人注意的理论,六朝时的气韵生动理论获得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写意山水画是通过简练灵动的笔墨来描绘大自然。相对于工笔山水画而言,写意山水画可以说是一种具象的心画,它融入了画家的主观情感色彩,更能展现客观景物的神情韵致。写意山水画是画家对客观景物在自己心里印象的呈现,不仅具有写实性,也具有对写实的超越和升华,还具有抽象性。本文就写意山水画的抽象性进行一下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16.
山水画与风景画是代表着中西方各自文化艺术特征的一门重要画科。作为把中国山水画和地形图区分开来的第一人,王微反对"自然主义"的写生方法,提出"明神降之"的绘画思想,把人的主观精神引入创作中,对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很大;米勒是19世纪最受法国人民爱戴的现实主义画家,受当时巴比松画派的影响,其绘画思想在主张自然主义的同时也融入了主观情思。通过比较两人的绘画思想发现他们有异同之处,所以试图由此研究中西方绘画思想存在的相通和差异之处,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学会贯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黄易绘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我们发现黄易山水画作以"南宗"为尚,他对恽寿平的特殊喜好,致使其笔下流露出荒寒、冷逸的气氛。黄易与当时诸多画家朋友交游来往,切磋画艺,并借助朋友圈获观名作、丰富收藏。  相似文献   

18.
宗炳的《画山水序》可称之为中国古代第一篇正式的关于山水画以及山水画理论论文,其所传达的美学思想影响甚至主导了之后的山水画发展。宗炳所处的六朝时期,是政治上的混乱与文学艺术上的繁荣呈现出极度不平衡状态的时期,但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使得宗炳关于山水画的思想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宗炳在游山水时不懈追求"道"与"理",而山水画则表现出大小之变的奇异之美。宗炳还将庄子的"逍遥游"代入到山水中,又由山水代入到画中,实现了从"神游"到"物游"再到"神游"的悟道过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之一。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中的山水风景作为主题的绘画形式。自魏晋时期开始萌芽,隋唐时期终于成为独立的画种,而在宋朝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宋代山水画美学思想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通过对道家思想和宋代山水画的研究,写明道家思想在宋代山水画中的审美意蕴体现。  相似文献   

20.
王微的《叙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山水画论,文章内容是王微对颜光禄大夫的来信中"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的观点进行辩护为起因的论述,由此阐述了绘画的独特价值,并将山水画与地形图区别开来,为山水画独立成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将绘画与书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王微在《叙画》中的主要美学观点是"借物写心",他在文中说到"灵而动变者,心也""明神将之",都是在强调主观感受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试从"心"字着眼,探索《叙画》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