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汉,蒙,壮,维族儿童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我国汉、蒙、壮、维族3—6岁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的水平及差异.采用8种常见色片:红、橙、黄、绿、蓝、紫、黑及白作为本实验用色样。结果表明:4个民族学前儿童的颜色正确命名率均随年龄而提高;汉族及蒙族儿童的颜色命名正确率高于同年龄的壮族及维族儿童;不同颜色命名正确率的次序为红色;黑色和白色;黄色、绿色和蓝色;橙色和紫色。4个不同民族儿童都表现了一致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作者近年来对中国儿童同色配对、颜色命名和颜色爱好方面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在同色配对中,到2.5岁阶段表现出一种“飞跃”现象,正确配对率达95.8%。中国儿童对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沿着如下规律,先是对红色能正确命名,然后是白和黑,再后是黄和绿,最后是蓝、橙和紫。对颜色爱好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汉族、朝鲜族、维族或是壮族儿童在学前期阶段均倾向于以暖色调及鲜艳色调(如红、橙、黄色调)为喜爱色,而不怎么喜欢冷色与灰暗色调(如黑、蓝、紫等色调)。  相似文献   

3.
3—6岁城郊儿童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言心理学家们对很小的婴儿有否辨别颜色的能力曾作过许多观察研究.1881年W.Preyer 在他的观察中发现。婴儿出生42天时,已具有对色彩物品表示出愉快神态,说明他已具有一些颜色感觉.他让幼儿看红、绿两种颜色,轮换地问他“红在哪里?”“绿在哪里?”.他发现三岁的幼儿已能正确说出一些颜色名称,分辨颜色的能力随幼儿的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本文作者曾以红、橙、黄、绿、蓝、紫、黑、白8种常见色卡作为实验材料对我国城市汉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智力落后的儿童分别进行了颜色辨别能力发展的研究,发现各民族3—6岁儿童的颜色命名正确率,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而汉族儿童的颜色命名正确率略高于同年龄的壮族儿童,壮族儿童又略高于维族的儿童.智力落后儿童的颜色命名正确率则均低于同龄正常各族儿童.在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方面,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有无差别呢?本文作者对北京郊区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与北京市区儿童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李忠忱   《心理科学进展》1988,6(2):77-83
本文是通过教育心理实验,探讨1—2岁儿童在早期教育条件下,认识颜色的潜在能力和心理依据;探讨儿童早期认识颜色在其心理发展中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色觉的良好发展是认识颜色的前提,第二信号系统初始形成、理解颜色名称的概括性是认识颜色的第一步;而把颜色特征与其相匹配的名称准确、巩固地联系起来则是认识颜色的关键。在特定的早期教育中,儿童在13个月时能认识各种基本色和黑白色,24个月时能认识16种颜色,儿童早期认识了颜色,提高了感知水平;促进了视觉表象的发展;因而加速了具体形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3—6岁不同民族儿童颜色命名发展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该文报告了我国大陆地区的汉族、蒙族、维族、壮族、白族及哈尼族3-6岁儿童的颜色命名发展的水平与差异。采用8种常见色片,即红、橙、黄、绿、蓝、紫及黑、白作为本实验用色样。结果表明:6个不同民族儿童的颜色正确命名率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不同民族儿童的颜色正确命名率存在一定差异。从总平均结果值来看,汉族儿童正确命名率为75.7%,蒙族为74.9%,哈尼族为59.8%,壮族为57.8%,白族为56.3%,维族为42.9%。对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但总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正确命名颜色的先后发展次序是:先是黑色、红色、白色,然后是黄色和绿色,再后是蓝色,最后是紫色与橙色。对儿童给予早期颜色命名教育可以明显提高和促进其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朝鲜族与汉族4—6岁幼儿颜色爱好异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儿童颜色爱好的问题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前人曾在3岁以上的年龄儿童作过一些研究。卡兹(S.E.Katg)对西方5—15岁儿童进行的颜色爱好的研究结果表明,颜色爱好的顺序是:蓝、绿、红、紫、橙;温肇桐对中国小学生颜色爱好的调查结果是:男生是紫、黄、橙、绿、红、青、黑、白,而女生是绿、橙、紫、红、黄、青、白、黑;陈立、汪安圣对我国儿童的颜色爱好研究的结果表明:从学前到学龄没有多大变  相似文献   

7.
3—6岁白、哈尼族与汉族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云南地区白族与哈尼族3—6岁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发展,并与北京地区汉族同龄儿童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民族的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都伴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但汉族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发展略高于哈尼族与白族同龄儿童。总的来看,儿童对不同颜色正确命名能力的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性,即黑、白、红三色较易正确命名,其次是黄、绿、蓝三色较难正确命名,命名正确率最低的颜色是橙与紫。  相似文献   

8.
儿童对图画兴趣和表征发展差异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是一项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旨在探索儿童对图画兴趣的动态变化及表征的发展。被试年龄跨度为 4岁至成人 ,均未受过美术训练。通过他们各自根据线条画中所含的颜色或主题或情绪的特性匹配的特点 ,来发现内在的规律。实验发现年幼儿童以颜色为匹配标准 ,年长儿童和成人则以主题或情绪为主。中国儿童比英国儿童对图画中的语义联系 (表达的情绪 )更敏感。在主题 /情绪匹配中 ,中国 1 0岁儿童和成人都侧重情绪特征 ,而英国儿童随年龄发展由主题特性转向情绪特性这一兴趣的发展趋势并不明显。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应用当代有关图画表征发展的理论对实验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在中英不同文化背景下影响儿童兴趣变化及表征能力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一、实验目的儿童颜色辨认能力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学注意研究的一项课题。近年来对于我国儿童颜色辨认能力也曾进行实验研究。但在方法学上,对所用实验材料只简单表明“红”、“绿”等名称,未作明确介绍,他人无法作检验性验证;有些实验分请各幼儿园教师主试,恐难确保实验手续的严格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我国3——6岁壮族与蒙族儿童颜色爱好的异同。结果表明:3——6岁的壮族儿童的喜爱颜色顺序为红、黄、绿、橙、白、紫、蓝、黑;蒙族儿童的喜爱顺序为紫、红、蓝、绿、橙、黄、黑、白。不同民族的儿童颜色爱好,表现有其共同性,也有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学前儿童颜色命名及颜色再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采用8种不同颜色对120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命名实验。实验二采用12种颜色对120名3~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颜色再认实验。结果表明,3~6岁儿童对颜色的正确命名和对颜色的再认能力都是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对8种颜色的正确命名百分比,3岁为50;4岁为67.5;5岁为90;6岁为94.5。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的易难程度不同,有的命名正确率较高,有的较低,按其易难次序为红、白、黑,黄、绿、兰、橙、紫。3~6岁儿童的正确再认平均分数,3岁为0.30;4岁为0.38;5岁为0.55;6岁为0.64。学前儿童对颜色的命名及对颜色再认的实验结果均表明5岁阶段似乎是这方面能力发展的一个明显“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3~6岁儿童对11种基本颜色命名和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3~6岁儿童11种基本颜色的命名和分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汉语儿童对11种基本颜色的正确命名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顺序是白、黑、红、黄、绿、蓝、粉红、紫、橙、灰和棕。(2)汉语儿童对基本颜色分类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4岁儿童对基本颜色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5岁儿童有了一定标准,并出现按“彩色/非彩色”和“冷色/暖色”分类的倾向。6岁儿童颜色分类标准更明确,开始由主观标准向客观标准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颜色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述了用颜色立体模型表示物体颜色,并做定量表示的颜色体系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介绍了国际上影响较大的颜色体系理论和编制原则的特点。中国颜色体系研究是在对国际上其它颜色体系的理论分析和对颜色样品测试的基础上,确立其理论依据和编制原则,开展了中国人眼对明度、色调、彩度等间距排列的视觉评价实验,建立了中国颜色体系理论模型。同时研制出《中国颜色体系样册》。该项研究于1993年7月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召开的成果鉴定会,并得到良好的评价,又于1994年6月通过国家标准审查。该项研究的完成和推广,不仅能为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颜色控制、标定和交流提供科学的颜色定量手段,同时也是对实用色度学的发展和颜色标准化工作做了有益的工作,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了北京地区与香港地区4岁-5岁儿童的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无论北京地区儿童或是香港地区儿童,对颜色的正确命名率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5岁儿童的颜色正确命名率明显高于4岁儿童。对8种颜色的正确命名百分比,香港4岁儿童为77.25,5岁为86.75;北京地区儿童4岁为77.75,5岁为86.75;(2)北京地区与香港地区4岁与5岁儿童对8种颜色的正确命名率,总的趋势是处于同一水平,没有明显差别。(3)对8种不同颜色的正确命名的易难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命名正确率较高,有的较低,北京地区儿童按命名易难(正确命名率高低)次序为:红、白(100%),黑、绿(97.2%),黄(94.4%),蓝(80.5%),橙(66.6%),紫(22.2%);香港地区儿童为白、黑(100%),绿(92.2%),蓝(85.4%),红(85.0%),黄(76.7%),紫(69.4%)及橙(42.6%).  相似文献   

15.
郭力平  许冰灵 《心理科学》2007,30(6):1332-1336
采用将作者情绪状态与图画作品相匹配的方法,分别以线条、颜色和内容为线索,考察了3.5~5.5岁儿童对图画作者情绪状态与其作品间关系的认知发展。结果表明:3.5岁儿童尚不能将作者情绪状态与图画特点联系起来,4.5岁儿童开始能够将作者情绪状态与图画特点联系起来,5.5岁儿童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又有明显的发展。儿童对作者情绪状态与图画间关系的把握显示出一定的性别差异,但对图画传递的情绪信息的认知在各要素形式(颜色、线条、内容)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3-6岁壮族儿童颜色命名及颜色爱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言一些心理学家很早就觉察到很小的婴儿就已表现出辨别颜色的能力。1881年W·Preyer 发现,婴儿出生42天时,已能对周围带色彩的物体表示愉快神态。他曾用红色和绿色作为实验的材料,结果两岁以下的幼儿还不能回答颜色的名称,到三岁以后才能有把握地说出某些颜色的名称。在J·F·Dashiell的研究中发现,幼儿到三岁时对颜色命名仍是不稳定的。W·H·Cook 对西欧儿童的研究结果指出,6岁儿童对红、绿、蓝、黄四种主要颜色的命名正确率为62%。我们以8种常见色卡为实验材料曾对我国不同民族的儿童做了颜色匹配、颜色命名及颜色爱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5岁幼儿还不会正确命名任何颜色;2岁幼儿中有40%会进行1种或2种颜色命名;2.5岁幼儿有80%左右能进行某些颜色命名,正确率可达到25%;3岁幼儿命名正确率呵达50%。在颜色命名的实验中,还发现:正确命名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5岁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个阶段表现出一种“飞跃”现象,平均正确命名率达到90%,到6岁时达到94.5%。从幼儿对颜色命名的趋势来看,幼儿对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似乎都是先是红色,然后是白和黑,再后是黄  相似文献   

17.
颜色和形状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幼儿认识客观世界都是始于外部特征,如能早期掌握多种颜色和形状将会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鲜艳的颜色对幼小儿童的视觉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儿童认识事物的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色彩知觉与人的情感有密切的联系,认识颜色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美的情操,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3—6岁幼儿大都容易注意物体的色彩特征.所以我们认为对幼儿加强颜色教学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引言幼儿颜色辨认能力是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广泛关注的问题。现行中等师范学校教材认为一年级学生一般只能分辨三种不同程度的红色、二种黄色、蓝绿不分。丁祖荫教授用12种颜色对幼儿园儿童进行测试,认为大班儿童能进行配对——指认——精确命名为黑、淡棕、粉红、绿;能笼统命名的也只有六种颜色。此研究只探索了现状而未探查其潜在可能,因而尚不能提出应掌握什么颜色的建议。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心理学研究组以40种颜色让大班儿童配对辨认,表明有31种颜色正确掌握人数显著大于错误人数。但该实验未进行指认、命名综合测试,因而未揭示颜色表象保持和学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幼儿颜色爱好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幼儿颜色爱好的一般性特点。被试是4-6岁儿童,共340名,分为5个年龄组。使用红、橙、黄、绿、蓝、紫、棕、浅绿、浅蓝、粉红、黑和白,共12种颜色。以图片做呈现颜色的材料。采用表示不同颜色特性的5种图片(无意义图形、蝴蝶、小熊衣服、瓜果蔬菜和小彩笔).要求被试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实验结果表明:幼儿喜爱的颜色主要是鲜艳的红、橙暖色调和明度大的颜色;这种颜色偏好与客体对象的颜色特性无关;幼儿阶段儿童的颜色爱好具有突出的共同特点,表现出有别于其它年龄阶段的明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绘画风格与文体语言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在创作中色彩与水墨的应用,在色彩语言的使用中,国画主要是运用了自己独特的颜色体系,以墨水和五种基本颜色相组合,其中黑色墨水是主要颜色。中国画家对画的颜色运用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常用油墨的质量主要表现在兼容性和对比度表现上。目前中国画的颜色构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对于国画色彩的研究重点放在情感因素上,艺术家画家不仅可以根据绘画内容和形状灵活地使用颜色,也可以通过大胆的着色与背景及油墨组合来创造新的艺术风格。目前我国绘画的颜色调配虽然也会借鉴西方的颜色标准,但在绘画教育中仍然要保持住中国画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