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移风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4):101-104
本研究采用自编压力问卷和SCL-90问卷对397名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测验,发现高职院校男女教师在总体职业压力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中青年组教师压力最大,各项压力因子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相关。根据调查结果,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教师压力的原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使用问卷测试方式对城市居民的心理凝聚感和压力源之问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7种压力源因子和压力源总分中,经济收支和工作压力、家庭生活事件、知识技能更新3个压力源因子和压力源总分在三个级别的心理凝聚感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凝聚感水平高的被试,对外界工作生活事件产生了最低的压力评价。职业、经济收入不同的群体在心理凝聚感的得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经济收入高的个体有较高的心理凝聚感。说明不同心理凝聚感水平的被试面对相同的工作生活压力,其压力认知评价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不同职业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压力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周跃萍  周莲英 《心理学探新》2004,24(1):63-65,69
采用自编的压力源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55名不同职业的宁波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不同职业人员的工作生活压力源及压力反应的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职业人员首要的工作生活压力源因素是工作压力及经济收支,而且不同职业群体在这个因素上差异极显著。(2)不同职业人员在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妄想症、敌意、精神性、抑郁、阳性项目数、SCL-90总分等症状因子上差异极显著。(3)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政府职工的经济收支和工作压力、家庭生活事件这两个压力源因子与SCL-90各因子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市5255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研究考察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的表现特点。结果发现:(1)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的五个因素,即工作负荷、学生学业、社会及学校评价、专业发展及学生问题所带来的压力,能够较好地解释教师职业压力源问卷的结构效度。(2)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面临的各种压力表现出增加的趋势,11~15年教龄段的教师感知到最大的压力,之后逐渐减少。(3)小学教师感受到的各项压力明显高于中学教师。学生问题如安全、行为问题是小学教师主要的压力源,而中学教师的压力更多来源于学生学业,特别是考试压力。  相似文献   

5.
张西超  徐晓锋  车宏生 《应用心理学》2005,11(4):318-324,329
本研究使用问卷法,对1555名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枯竭状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了职业枯竭的各维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结果发现: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枯竭水平在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职位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各工作压力源中,除人际关系外,可分别预测职业枯竭的三个维度,其中对于耗竭维度的预测度最高。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55  
楼玮群  齐铱 《心理科学》2000,23(2):156-159,155
本研究对2986名上海高中生对压力感受进行了调查。因素分担 些压力可以归为六大类别:社会人际关系及性发展方面,学习和学业方面,与发母交往方面,未来前途方面,经济方面,以及健康方面。资料显示高中生最大的三种压力源多与学习或学业有关,而压力最小的三种压力源主要与性发展的和健康有关。  相似文献   

7.
赖小林  祝森志  陈艳雅 《心理科学》2006,29(3):708-709,728
目的研究汕头大学高年级大学生心理压力特点及心理压力的调适。方法对128名毕业班的高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专业、性别与各压力的相关性,并了解其压力调适特点。结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比其它压力重,不同专业大学生之间压力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学毕业生压力总体上仍属于轻度压力,在压力源中就业压力占主要地位,大学校园不应忽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优生、差生与其父母围绕数学问题解决而展开的沟通过程进行观察,并采用量表法测量其感受到的认知和情绪压力,以考察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及优、差生在两者得分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优生无论在沟通行为次数上,还是在沟通行为类型上都表现出一些积极特征;(2)优生的二级认知压力显著高于差生,一级认知压力和情绪压力显著低于差生;(3)督促、指责等消极沟通行为都与一级认知压力和情绪压力存在正相关,而积极沟通行为,如方法指导等则与一级认知压力、情绪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一级认知压力与正确提议比例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教师压力影响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以743名中小学在职教师为被试研究了教学效能感在职业压力影响职业倦怠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教师的工作特征、学生等压力源能有效预测教师职业倦怠。随着从业年限的增加,影响职业倦怠的主要压力源从工作特征过渡到社会特征。②教学效能的调节作用因教师不同的人口学分布而异,其中一般教学效能和个体教学效能所表现出来的调节效应也不同。③个体教学效能表现出线性调节作用,一般教学效能表现出曲线调节作用,两种调节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不同的压力源。  相似文献   

10.
应用工作压力、职业枯竭和职业承诺问卷对中小学教师2114人进行调查,主要探讨职业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认知枯竭具有显著正相关,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与职业枯竭具有显著负相关;教师职业承诺以及所包括的情感承诺、留职承诺、规范承诺对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不同教龄段教师在职业枯竭不同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西部山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68名西部山区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西部山区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性别、是否担任班主任、月收入、教龄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职业压力显著负向预测西部山区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3)职业倦怠中介了职业压力对西部山区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4)职业认同调节了职业压力→职业倦怠→西部山区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这个中介过程的前半段。  相似文献   

12.
张阔  邹洋  汪新建 《心理学探新》2013,(6):532-536,540
谊研宛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压力反应量表以及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天津市某企业230名员工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源和压力反应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工作压力源对压力反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洲作用;(2)心理资本对压力反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不是调节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6%;(4)心理资本在各种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问均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和直接效应的比值介于17.4%-26.1%之间。  相似文献   

13.
关于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桂英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6,29(3):671-673
本文以117名体育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测量、访谈等方法对在校体育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作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自编的“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体育高职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9.4%;(3)体育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在不同专业学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类别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三校生(来自职校、技校和中专学校的学生)在学校因素和学习因素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4)人际交往因素和学习因素对体育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建议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在学生中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4.
李育辉  傅婷  魏薇 《心理科学》2012,35(2):396-400
本研究通过对178名高三学生为期一年的追踪访谈和调查,探讨了当前青少年从高中到大学生阶段所面临的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转变。结果显示:压力源存在五种类型,分别是学业压力、未来发展压力、家庭-经济压力、自我评价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学业压力及未来发展压力不管是对高中生还是对大学生都是主要的压力来源。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与高中阶段相比,大学阶段个体面临的人际关系压力、自我评价压力与家庭-经济压力更高,他们也更倾向于采取相对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同阶段压力与应对的关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研究生心理压力的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研究生压力量表对1067名研究生分三个阶段进行调查。结果(1)研究生压力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预测能力,内部一致性和测量稳定性较理想。(2)研一、研二和研三的学生在学业压力上具有显著性差异。(3)男女研究生、来源于农村和城市的研究生以及是否工作过的研究生均在经济压力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兴贵  郭扬 《心理科学》2011,34(5):1151-1156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长沙及广州266名企业员工有效样本的测查,考察了员工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和工作特征变量上的差异,探讨了工作压力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发现不同年龄、学历、企业所有制、行业和工作岗位的员工的幸福感水平差异显著,人口学变量和工作特征对幸福感有交互作用。回归分析发现,工作压力、学历和工作类别变量分别直接影响幸福感,年龄和学历还通过工作压力间接影响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一直处于就业的劣势地位,容易对其就业心理造成影响。在巨大就业压力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文章对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总结,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与建议,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典”流行期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源和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旨在探索非典流行期大学生面对非典的压力源和压力状况,用“大学生非典压力状况调查表”和“大学生非典压力源调查表”测查了723名大学生。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非典压力源来自3个方面,它们是非典疾病压力源、非典信息压力源和应对非典措施压力源。(2)非典流行期大学生对非典的恐慌程度、所感受到的非典压力强度以及非典压力对其造成的影响程度均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9.
压力源及其与睡眠质量的现象学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压力源是引起压力反应的刺激或变化, 压力作用是睡眠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睡眠质量的影响而言, 近年来的研究报告主要集中于家庭、学习、工作、社会文化和疾病等5大传统压力维度。这些压力源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的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关系, 并因作用时间、作用强度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还因中介调节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体现出复杂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20.
心理控制源与自我监控在预测中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峰  张德  张宇莲 《心理学报》1992,25(3):39-44
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特定情境下期望和强化价值的函数”,本研究假设自我监控作为强化价值的一种测量,在预测对情境压力的反应中,与控制源存在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在问卷描述的四种情境中,控制源x自我监控的交互作用存在(在一种情境中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具体表现为,控制源对低自我监控者对情境压力的反应的预测,比对高自我监控者的预测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