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尊法师(1902-1980),中国现代佛教史上的著名高僧,曾师从太虚法师与大勇法师学习法相、因明及密教。后赴藏区深入研修藏传佛教10余年,获甚深成就。返回内地后,在重庆汉藏教理院讲授和翻译藏传佛教经典。法尊法师一生笔耕不  相似文献   

2.
印顺法师在重庆汉藏教理院的岁月是他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法尊法师在这翻译的西藏经典,以及他们二人之间的讨论深刻左右了印顺法师的佛学建构。他的中观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许多不同于汉传佛教传统的地方,这是他吸收藏传佛教思想并加以深化、提炼的结果。宗喀巴大师的教理阐释是印顺法师的中观学的重要思想来源。或许可以这样说:"中观为阿含通论",宗大师从教义上作了论证,法师从思想史上作了论证。无论僧肇、吉藏,还是宗喀巴、法尊,他们都促使着印顺法师从佛法教义和思想史上去探本溯源,契合佛陀的本怀。这一事实也表明,藏传佛教的中观学在20世纪的"人间佛教"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汉藏佛教的融汇有助于推本溯源,认识本来的佛教。  相似文献   

3.
忆法尊上师     
同杰 《法音》1990,(12)
法尊上师是我在汉藏教理院第一届普通科到专修科,足足六年半的代理院长和佛学专任教师(因为头半年他还未回来),虽时逾四十多年,法乳深恩,不敢一时忘怀!今值法尊上师示寂十周年之际,谨缀芜文,以志缅怀先哲之思!我初到汉藏教理院的时候,只见一些先去的同学,随时随地都拿着藏文本子死读,颈子像黄桷根,声音震得嘶哑,费了九牛二  相似文献   

4.
《法音》2002,(3):43-43
002年第3期总第211期法尊法师(1902-1980)为当代著名高僧。他先后师承太虚大师和藏传佛教慈愿大师、安东格西、降则法王等,曾两次入藏学法,佛学造诣极高。返回内地后主持汉藏教理院十余年,培育了大批僧才。作为近现代首屈一指的“翻经沙门”,他将《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藏传佛教名著译为汉文,又将《大毗婆沙论》200卷译为藏文,成就卓著,为增进汉藏佛教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法尊法师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副院长、院长,在近50年的弘法生涯中,法尊法师一…  相似文献   

5.
自称为“凡愚僧”的演培法师(1917—1996),是连接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史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先后求法于观宗寺弘法研究社、闽南佛学院和汉藏教理院,  相似文献   

6.
贵州与重庆相依为邻,其佛教古来就受重庆影响。本文通过考察汉藏教理院档案、期刊文献及相关民国佛教报刊,梳理了重庆汉藏教理院的贵州学僧在汉院或重庆其他地方学习弘化情况,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这批学僧及汉院本身对民国及当代贵州佛教的种种影响,由此部分揭示出贵州佛教与重庆佛教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9,(4)
惟贤法师早年出家,15岁即就读于汉藏教理院,追随太虚法师、印顺法师、喜饶加措喇嘛和雪松法师等,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法相唯识理论。曾主编《大雄》佛教月刊,主持多所佛学院的教学,出版有《惟贤法师诗文集》。现任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慈云寺住持。虽然已届八十高...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原国际部副主任、教务部代主任郑立新先生于2018年1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郑立新生于1916年2月,湖北监利人。1951年4月参加工作,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1月退休。郑立新早年就读于太虚大师创办的重庆汉藏教理院。1946年由太虚大师选派,与叶均一同赴斯里兰卡留学,是现代中国前往斯里兰卡的第一批留学生之一。1950年,郑立新随法舫法师出  相似文献   

9.
法界春秋     
《法音》1986,(2)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研究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著名学者叶均居士,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午七点二十分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九岁。叶均原籍浙江省瑞安县,生于一九一六年,早岁披缁,法号了参,从太虚法师受学子重庆汉藏教理院。一九四六年赴锡兰(今斯里兰卡)留学,潜心研习巴利语及上座部佛学,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翻译出版了南传《法句》,完成了《清净道论》等经论的初译稿,颇受彼邦佛学界的推重,获论师学位。一九五七年回国后,在中国佛学院任教,讲授南传佛教及巴利语,并从事佛典翻译工作。叶均一生热爱祖国,忠于佛教事业。回国二十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03,(6)
本刊讯经北京全家人书会·三学文化工作室整理、编辑,《惟贤法师选集》第一辑《般若与人生》最近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共230页,140千字,图文并茂,设计、装帧精美,定价18.80元。惟贤法师,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佛学院院长、重庆慈云寺方丈。他童真入道,曾就读于龟山书院和汉藏教理院,受教于太虚大师、法尊上人、王恩洋先生等许多大善知识。法师毕生倡导和实践人间佛教,弘扬正信佛法,其讲经和开示,朴实亲切、幽默风趣,许多佛教典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如今虽已83岁高龄,但才华横溢不减当年,讲经说…  相似文献   

11.
我在太虚法师创办的汉藏教理院读书六年,任教九载。八年抗战期间,法师经常驻锡汉院指导学僧的修学,曾为学僧讲授《中国佛学》、《真现实论》等,并总括其学行为《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及《我之佛教革命失败史》二文。我忝列师门,屡蒙慈诲,法乳深恩,铭记难忘。法师是智者、贤首后集佛学之大成者。他融摄古今各家学说,判释一切佛法,系统地提出了人生佛教的理论,为近代佛子继承佛教优良传统,适应时代潮流指明了方向;他和  相似文献   

12.
法尊法师是五台山现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法师两度入藏,遍访名师,广学经论,译经著书,为汉藏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法尊法师还特别重视僧才的培养,从事佛教教育工作28年,为佛教培养出许多解行并重的僧才,从而形成了一套佛教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常妙 《法音》2005,(6):49-50
本刊讯当代佛学泰斗、文化巨匠、“人间佛教”思想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印顺法师,于6月4日上午10时7分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安祥示寂,世寿100岁,戒腊75夏。印顺法师俗名张鹿芹,浙江海宁人,生于1906年。1930年于普陀山福泉庵礼清念老和尚披剃,法名印顺,号盛正。后至宁波天童寺受戒,得戒和尚为圆瑛大师。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追随太虚大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先后任教于鼓山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法王学院,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先后赴香港、台湾弘法,曾担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台北善导寺住持,并创建新竹福严精舍…  相似文献   

14.
1933年至1935年间,巨赞法师执教于重庆汉藏教理院及在南京支那内学院研修时,苦心参究,读经七千多卷,写下了近三百万字的读经笔记。笔记共分三集:一曰绀珠集甲,二曰绀珠集乙,三曰觉海遗珠集。巨赞法师佛学深奥,世学渊博,才思俊逸,识见高远,蜚声中外。这三集佛门瑰宝,稀世之珍,文约义赅,理明辞畅,阐微发隐,知见超特,秉教修心,真参实悟,堪为入道之要门,初学之津梁,亦为学习研究巨赞法师早期佛学思想的重要资料。遗憾的是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巨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88,(2)
新华社北京1987年12月2日电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法师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11月20日在京逝世,享年75岁。正果法师悼念仪式今天在北京广济寺举行。邓颖超、康克清、钱昌照、包尔汉等送了挽联,习仲勋、杨静仁、周培源以及全国政协部分常委、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首都佛教界人士出席了悼念仪式。正果法师是四川省自贡市人,生于1913年,19岁时出家,曾在重庆天台教理院和汉  相似文献   

16.
松柏经冬更青翠一生业绩仗心坚悼念正果法师□惟贤酷暑刚过,又是仲秋时节,正果法师示寂快十周年了,种种回忆,不禁在我脑海中浮现。(一)1936年春,我考入汉藏教理院求学,正果法师与我同班。在班中,我的年龄最小,刚16岁,正果法师比我大约十岁,同学们都称他...  相似文献   

17.
桑吉扎西 《法音》2012,(10):72-73
本刊讯9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汉藏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汉藏佛学学术研讨会暨觉囊佛教文化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举行。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成宝、中  相似文献   

18.
学诚 《法音》2012,(10):45-48
(2012年9月21日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一、汉藏佛学研究的思路汉藏佛学是汉传佛学与藏传佛学的统称,是对印度大乘佛学的完整继承和不断开演。汉藏佛学由于分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语系、不同文化的环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由此也给人们带来一种印象:汉藏佛学是两  相似文献   

19.
当代名僧巨赞法师传略——仅以此文纪念巨赞法师逝世十三周年朱哲巨赞法师是当代名僧。青年时代秘密参加党的地下活动,遭国民党通缉。出家后入支那内学院深造,后任教于重庆汉藏教理院、厦门闽南佛学院。抗战期间在湖南成立南岳佛道救难协会,于桂林创办《狮子吼》月刊,...  相似文献   

20.
法尊法师(1902-1980)是当代著名高僧、佛学家、佛教教育家、佛经翻译家。2008年8月5日,法尊法师纪念馆暨法尊法师德像开光法会在其灵骨所在地五台山广宗寺举行,"第二届法尊法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