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斯南是爱尔兰一位著名的富商,多年来,能一直为他的原籍爱沙尼亚北部的索陀曼人捐款。为使故乡的人民过上好日子,拥有亿万资产的布鲁斯南每年都会拿出一大笔钱捐给索陀曼人,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令布鲁斯南郁闷的是,十年来,他为故乡整整捐献了三千万美元,索陀曼人却依旧清贫。  相似文献   

2.
布鲁斯南是爱尔兰一位著名的富商,多年来,他一直为他的原籍爱沙尼亚北部的索陀曼人捐款。为使故乡的人民过上好日子,拥有亿万资产的布鲁斯南每年都会拿出一大笔钱捐给索陀曼人,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令布鲁斯南郁闷的是,十年来,他为故乡整整捐献了三千万美元,索陀曼人却依旧清贫。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2,(12)
普贤,梵语Samantabhadra(音译邲输跋陀或三曼跋陀)的意译,亦译遍吉,为印度佛教经典中经常出现的诸多菩萨之一,亦是中国佛教界和信佛者崇拜的四大菩萨(普贤、观音、文殊、地藏)之一,峨眉山传为普贤菩萨显圣应化的道场而闻名于世。普贤之成为中国佛教中被崇拜的主要对象,即在于他具有“十大行愿”的无量功德。“十大行愿”出自《华严经》,内容是: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  相似文献   

4.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唐朝于阗国的三藏实叉难陀翻译的。实叉难陀在武则天的时候来到中国,这部经也是武则天请他翻译的。实叉难陀曾经重新翻译过《华严经》,晋朝最早翻译的《华严经》是《六十华严》,实叉难陀翻译的是《八十华严》。《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下简称《地...  相似文献   

5.
《法音》2015,(10)
<正>(2015年9月15日)引言在浩瀚的佛教经典中,众生平等、自他不二的和平理念,不仅是佛陀创教的根本与教化世间的重要思想,更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现实中,佛陀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佛陀住世时,摩羯陀国琉璃王子曾数次想要进攻佛陀的故乡迦毗罗卫国,佛陀都以无言的威德感召,令战火熄灭,实现和平。正因为如此,践行佛陀的和平思想,便成为佛  相似文献   

6.
学诚 《法音》2007,(11):36-49
一、学法首求善知识同行善友共增上修学佛法,必须依靠善知识。善知识,需要我们主动去希求,因为跟他学法的人是非常多的,并不是只有一个两个,像当年印度那烂陀寺,有学法僧众八千人。你去找那里的善知识的时候,他不一定有时间,有  相似文献   

7.
台胞探亲返故乡为寺捐款表衷肠祖籍河南省沁阳市的台湾同胞郭文正老先生,在他古稀之年返回家乡探亲观光,亲眼目睹了故乡的巨大变化,他看到家乡的回族乡亲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回汉两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的情景,感到十分高兴,特别是参观了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8.
关于玄奘法师的《会宗论》玄奘法师在印度的时候,曾经用梵文著《会宗论》三千颂,和会当时佛教界性、相两宗的纷争,并得到那烂陀寺戒贤论师等人的赞扬,可见是一部很重要很有价值的著作。可是玄奘法师回国以后,非但没有把它翻译出来,而且在他的弟子的著作当中也很少提...  相似文献   

9.
刘仁秀 《美与时代》2007,(12):125-127
故乡是D.H劳伦斯生命中一个永远的情结,成为他创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故乡的美激发了他对故乡的爱和眷恋;故乡是劳伦斯情之所系的地方;故乡是他那颗漂泊的心灵归依的家园.  相似文献   

10.
郜琳 《法音》2023,(10):57-64
犍陀罗国是十六国时期北印度文化中心,也是梵语语法家波你尼、佛教诸论师如那罗延天、世亲、无著、法救、如意、胁尊者等的故乡,在《大唐西域记》(下文简称《西域记》)中又被称为健驮逻。东晋高僧法显从帕米尔高原出发,曾到过此处,并在《法显传》中记载,此地当时被分为三个国家:宿呵多国、犍陀卫国和弗楼沙国。到唐代玄奘西行时,这里统称犍陀罗,隶属于迦湿弥罗国。  相似文献   

11.
晚唐时期的沙陀部落酋长李克用,出生时即瞎了一只眼睛。他生性残暴,人称“独眼龙”。他两次让画家给自己画像,结果将这两个画家都杀掉了,因为“独眼龙”的形象使他感到实在没有面子。  相似文献   

12.
一、《乔荼波陀颂》作者及其年代《乔荼波陀颂》一书是印度婆罗门教正统派哲学吠檀多不二一元论派的经典性著作, 作者为乔荼波陀。该书对印度的吠檀多不二论哲学的确立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也对吠檀多不二论哲学的集大成者商羯罗的理论形成产生过影响。因此, 对《乔荼波陀颂》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乔荼波陀是否为一历史人物, 至今仍有争论。其名字Gaudap · da中, Gauda· 是姓名, 可以直接这么称呼, 也可以加上 p da的尊称, 还可以加 pada, cara a, c rya。商羯罗称呼他为Gaudap · d c rya, 或者Gaud c rya· 。商羯罗的直传弟…  相似文献   

13.
友从故乡归来,闷闷不乐,问之,他说老家村庄的一棵古树被村里人卖了。他从小在这棵树下长大,对这棵树很有感情。现在这棵树没了,总感觉内心失落落的,故乡不再是完整的故乡了。我理解他对这棵树的感情。如果说故乡是他储存童年、少年记忆的仓库,那么这棵树,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这个仓库的门。  相似文献   

14.
慧能故乡行     
慧能故乡行●赵金光五月中旬在广州,接到灵泉的电话,邀我去他驻锡的竹院庵看看,说他画了一些禅画想请我过目,并说这竹院庵在肇庆新兴县集成镇,是慧能大师的故乡。灵泉的禅画,我确实是想欣赏的。我曾从一位画家朋友处了解到,灵泉是嘉州画院杨风、李琼久大师的第三代...  相似文献   

15.
一广洽老法师(以下略称洽老)于今年2月24日在新加坡的任葡院圆寂了,享年九十五岁。噩耗传来,凡是认识他的人都非常轨悼,认为是中新佛教界很大的损失。首先,是因为他热爱祖国,作出许多贡献,对人真挚诚实,和易近人,具有一种古德的风度。在我的师友中,治老是我最早认识的一位长者,回忆起来,在故乡漳州南山寺最初见面,已经是七十年前的事了。洽老好交游,他虽不甚宣传佛法,但由于他胸怀坦荡,不存芥蒂与人无利害之争,人们都乐与之交,早年厦门一位新闻记者赵家欣曾这样介绍他说:“1935年,我在厦门《星光日报》当记者,认识南…  相似文献   

16.
不空罥索密法是公元6、7世纪兴起于南印度的佛教秘密行法,它是以《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为经典依据,以不空罥索观自在菩萨为本尊,通过真言、密印、曼拏罗、像法、护摩、瑜伽观行等不同行法的修习,获得种种成就的修习法门。本文指出,从其称名来看,不空罥索密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度教中的湿婆悉昙多教派的影响,其中的药法展转借鉴中国道教的长生术,尤其是炼丹术,发展出具有中、印两种宗教文化底蕴的秘密行法。此种密法对研究南印度佛教史,研究佛教与湿婆教之关系以及中印宗教文化交流,都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值得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6),地处中国中原腹地,交通发达,与都城洛阳隔山相望。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跋陀有两位高徒,一为慧光,律学巨匠;一为僧稠,被誉为"葱领以东,禅学之最"。  相似文献   

18.
普陀十二景 最早赋题“普陀十二景”的是明代戏剧家屠隆,他在万历十七年(1589)应宁绍参将侯继高邀请,赴山编纂《补陀山志》,赋诗12首,乃“梅湾春晓”、“茶山夙雾”、“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天门清梵”、“磐陀晓日”、“千步金沙”、“莲洋午渡”、“香炉翠霭”、“钵盂鸿浩”、“洛迦灯火”、“静室茶烟”。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1,(3)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日普贤。”对普贤一名的解释,历代大师各抒己见,今取唐宗密大师《大方广网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的解释: 1.约自体说: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 2.约诸位说: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 3.约当位说: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  相似文献   

20.
有两则关于目光的故事,介绍给朋友一读。公元629年,当玄奘西行至辅卫玉门关的五座烽火台时,他遇上了一位强悍果敢自称一言九鼎的胡人石磐陀。石磐陀发誓护送玄奘过“五烽”。那一天,他们三更抵达沙河,关隘已隐约可见。渡过河后,玄奘便择地而睡,恍惚中见磐陀持刀逼近他,但只前行数步又返回了。大师默念佛号,无多计较。天亮后,磐陀终于坦言:前程险远,更缺水少食,五烽下虽有水源,必须夜深偷取,若被发觉,必死无疑,不如回头。玄奘说,吾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亦不悔也。尔若胆怯,请君自便。石磐陀恼羞成怒,拔刀直逼玄奘。玄奘声色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