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淄商王村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可以根据其风格区分为两组。M1与M2所出玉器可能来源于楚地,并非齐国玉器,M4属于典型的战国晚期齐国贵族墓,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可能是齐国玉器。根据目前资料可以推测以水晶、玛瑙、滑石为代玉用品是齐国丧葬用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东周时期齐国殉人墓的陪葬墓被置于主墓之中,本文通过对东周时期齐国殉人陪葬墓所进行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战国早、中、晚期齐殉人陪葬墓的嬗变历程。由战国早期到晚期,齐殉人陪葬墓不但平均殉人数量在减少,并且陪葬墓的平均面积,陪葬墓随葬品的质地和数量等皆明显下降,似都反映出殉人陪葬风气在齐国从战国早期至战国晚期逐渐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齐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兆琦  张玉书 《管子学刊》2005,(1):111-122,127
本文主要从齐文化研究的回顾、齐文化综合研究、稷下学研究、管子学研究、晏子学研究、齐国军事思想研究、齐国经济管理思想研究、齐国科技思想研究、齐国法治思想研究、齐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新时期的齐文化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继之,本文从齐文化向比较研究发展、向文献的重新整理和研究发展、向多学科协同研究发展、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向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古代文化发展史的角度审视发展、向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等六方面做出了对未来齐文化研究趋势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4.
齐国货币的研究是齐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进而对齐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冶金铸造、货币文字、齐文化的经济和文化形态加深了解。本文将根据齐国的历史地理条件与货币的出土情况,对齐国地区货币的起源及上述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东周齐国贵族埋葬制度研究靳桂云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发现和发掘的齐国贵族大墓不断增多,这对我们研究齐国贵族的埋葬制度及认识东周齐国的社会和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和文献记载对东周齐国贵族的埋葬制度特点及其...  相似文献   

6.
龙国  百灵 《管子学刊》2005,(4):116-117
《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于2004年7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是张光明先生的一部力作。作者生于齐国故城之内,长于城阙之下。自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齐地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是国内主要从事齐文化考古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参与了不少齐国重大考古发掘,曾经主持过《齐文化丛书·考古卷》的编辑工作,发表了许多关于齐文化学术研究领域的文章,在以考古资料揭示齐文化构成和特征等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见解,具有较高的权威性。《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出版发行,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该书共分九个部分,前三部分从时代和地域方…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齐国大型墓葬中多皆设陪葬墓,与同时期其他列国殉人墓相比,具有数量多、随葬品丰富的特点,其中以陪葬墓中随葬石佩组饰尤具特色。石佩组饰可依其管珠石牌的组合方式分成A、B、C三型。A、B型不具地域色彩,女性专用;C型为齐国独有形式,男女不拘,兼可使用。A型石佩组饰的使用无身份等级限制,B、C型石佩组饰的使用具身份等级的约束与限制。齐国石佩组饰应源于西周用玉、佩玉习俗,逐渐发展成独具齐国特色的随葬品。  相似文献   

8.
齐文化笔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关于齐文化的发展,我们初步的看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从而形成了齐文化研究的三个领域。其一,先齐文化。这是指齐国建国之前的文化发展。中国古代文献及考古资料都表明,早在商周以前,就有了稳定的生活于齐地的部落群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与生活,创造了颇具特色的东夷文化。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资料缺乏,研究山东史前文化是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9.
研究齐文化,首先必须研究姜太公。因为太公以齐开国之君,行举贤尚功之法(《汉书·地理志》),修因俗简礼之政;“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齐太公世家》)。诸多建构,“成为齐国历代统治者的一贯文化政策”(《文史知识》,1989年第3期,第31页),实为齐国文化的开山。而齐国文化则是“齐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齐文化研究中内容最  相似文献   

10.
树木纹,是齐国瓦当的主纹。是区别于其他各国瓦当的纹饰之一,如果我们给齐瓦当下个定义的话,就可以说:所谓齐瓦当,就是指以树木纹为主要装饰纹样的瓦当。因此,树木纹就成了齐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阐释它的发生与流行,内含及意义,对于研究探讨齐文化,特别是齐国的精神文化无疑也是极为关键的。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齐瓦当中为什么以  相似文献   

11.
文献记载齐国早期"方圆百里"的腹心地区商代存在着蒲姑、逄伯陵等方国,西周时期齐国早期都邑——营丘和临淄齐故城的始建规模及扩建过程,对上述问题和研究探索可视为齐地古国和齐文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齐地的考古工作对此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我们在梳理考古发现古城勘探发掘资料的基础上,对上述古城古国的研究探索提出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齐文化博大精深,是先秦时期我国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齐国以刀币为主的货币文化,是先秦四大货币体系之一,它铸造精良,币文俊秀,代表了先秦货币的铸造水平。由山东省淄博市钱币学会编辑的《齐国货币研究》的面世,则标志着齐国货币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该书由齐鲁书社出版,淄博市文物局副局长张光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越 《管子学刊》2006,(1):F0003-F0003
在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齐鲁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齐文化研究领域,自1997年《齐文化丛书》出版后,典籍研究和文化“个案”研究随即成为重点研究对象。《齐国人本思想研究》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作为重点图书选定出版的。王京龙先生的专著《齐国  相似文献   

14.
齐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的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本思想作为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实践则更显突出.正因为齐国有为君臣注重爱民、重民、富民,注重民众的作用,才使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梳理与研究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不仅可使齐国治国思想的研究深入,而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疑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齐国在开国之初实行的治国之策,不仅推动了胶东地区的铜铁业、盐业、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齐国“开其国门”的开放之策,也进一步推动了胶东地区对其他诸侯国及朝鲜、日本的经贸往来和对外开放。胶东地区在学习和接受齐文化影响时,既注重学一习和引进齐文化中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百姓生活的改革内容,又对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很好地继承。齐文化影响与提升了胶东莱文化。莱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丰富了齐文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齐国故城遗址相继发掘了齐景公的墓葬(五号东周墓)和大型殉马坑,这一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发现,又一次为研究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晏子春秋》提供了珍贵的地下资料。一九七二年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了大批竹简,竹简中有许多《晏子》的残简,这一事实彻底推翻了《晏子春秋》是“伪书”的论断,成为确定《晏子春秋》成书年代的重  相似文献   

17.
武王灭商后,封太公于齐,他既是齐国的首封之君,也是齐文化的奠基者。但太公史料比较缺乏,辨析、整理亦难,现仅就研究太公时对资料辨析之一得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18.
以博求专新意迭出──读《齐文化论稿》张玉书继主编的《齐文化概论》出版以后。王志民教授的又一本齐文化研究的专著《齐文化论稿》带着墨香、挟着新气,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本书由山东大学著名学者董治安先生作序,二十多万字,"对于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齐国的金属细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古齐国地域内出土的反映齐国金属细工工艺的文物考古资料,从考古学、金属工艺学和齐文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科学地分类研究,论证了齐国是中国古代金属细工工艺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并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该文还对齐国金属细工工艺器物的使用等级及金属细工工艺发达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这对于齐国科技文化史的研究,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艺  唐宁 《管子学刊》2010,(3):38-45,97
先秦时期的齐国,在其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齐文化,而作为齐文化组成部分的音乐,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异常地繁荣。其繁荣的原因,与悠久的传统、统治者和民众的喜好有很大关系,而与发达经济之间的关系则更为深厚。研究齐国音乐繁荣的景象和原因,不仅是齐文化研究的需要,而且对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