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节,《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节中多次提到“国家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两个概念。那么,这两个概念如何区分呢?  相似文献   

2.
元伦理学在西方崛起的历史原因必须在垄断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运动和“现代性”中寻找。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西方现代主义运动爆发的现实基础,而现代主义运动则为西方带来了以“反传统”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性”。元伦理学家既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受影响者,也是该运动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元伦理学具有显而易见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纷纷展开关于当代资本主义危机趋势的研究。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就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危机理论之一。哈口马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危机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见解,在西方理论单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文旨在对哈贝马斯的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作一简单的评析。一、晚期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危机趋势的新特征在哈贝马斯看来,晚期资本主义已成为有组织的资本主义或由国家管理的资本主义,它表现出两种新的发展趋势:第一,国家强化了干预功能,并借助这种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4.
去年7月爆发于泰国,随后席卷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金融风暴被认为是二战后亚洲遇到过的最严重的经济挑战。在众多的关于危机的经济评论中,人们偶尔也发现一个非经济学的词汇:亚洲价值。人们为什么会把亚洲价值同金融危机联系在一起的呢?这要从所谓东亚奇迹说起。东亚的经济发展在金融风暴到来之前,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经济奇迹,而奇迹又被归功于亚洲价值或“儒家资本主义”(亚洲价值体现的核心观念是儒家学说的整体主义伦理道德观)。所以风暴到来后,有人认为“神话”破灭了。一家西欧通讯社写道:“亚洲奇迹一夜之间成了亚洲危机。…  相似文献   

5.
文明是文化的进步状态。人类走出原始社会以后,便进入了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通过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历史发生过程的研究,揭示了人类文明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成功探索、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资本主义和历史的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阐明“承认”问题的正义理论框架,对第二波女性主义(SWF)40年发展史进行批判总结和未来预测,说明SWF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了分析性别正义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个清晰的维度。她首先说明,SWF起源于反资本主义的新左派运动内部,是对战后时期国家导向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男性中心主义的激进挑战。其次指出女性主义的某些理想和后福特主义的、跨国资本主义的新形式的要求之间令人困惑的趋同性,称SWF无意中为“新资本主义精神”补充了一个关键因素。最后,她试图对女性主义在资本主义危机和美国当前政治重组背景下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认为这可能标志着从新自由主义转向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的起点,具有复兴女性主义解放承诺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然而社会主义却没有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预言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取得胜利。这与当时马克思主义未能得到广泛地传播,未能完全掌握无产阶级,未能彻底改造无产阶级受到资产阶级意识强烈影响的自发心理有密切关系。进入19世纪70和80年代以后,在一批工人阶级领袖和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论》及手稿、《哲学的贫困》等文本中,马克思认为机器是基于工具与使用者的、并能够通过组合和分工形成更大生产规模的整体化技术装置。而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使其与传统的机器概念和理论产生了张力。一方面,人工智能对传统机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超越;另一方面,它凭借人自身的机器化以及其在现代资本主义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并未脱离“机器”的概念范畴。马克思的机器理论和“一般智力”理论不仅能够对当下的人工智能现象进行审视,同样能够从人与物、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展望。马克思机器理论与人工智能的两相对照,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唯物史观与当下技术及社会的对照。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未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在一些商品经济不发达资本主义不发展的落后国家中取得胜利,这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生产全面社会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过程中的结果。一方面,社会主义在一些落后国家中获得胜利,是资本主义临近末  相似文献   

10.
王姝 《学海》2015,(4):16-23
西方现代性发育的现实制度形态是资本主义制度,主体性资本的形成最终形塑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体性的揭示。资本对当下人类生存世界的座架没有改变,整个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被资本所操控。当代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的主体性与资本主体性的双向趋同。《21世纪资本论》对不平等的分析仍然停留在物质化的资本层面。21世纪的当下,整个社会仍然受资本主义精神的驱动,并被锁定在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系统中。资本带来了人性积极解放的同时造成与"他者"关系的异化。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深层次地体现了资本的历史普遍性与历史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新自由主义是人类社会经济思想史演进和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过重大影响的重要的经济思潮,8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内资本主义的系列危机与新自由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本的贪婪性和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推波助澜,是国际范围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之源.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主张与实践引发了我们深入的思考和反思.要正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影响和精神实质,不能忽视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不良渗透;要正视美国次贷危机后新自由主义思潮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美国政治上的破灭现象,不能偏离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走向;要正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合理内核,不断处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龙其鑫 《哲学动态》2023,(10):57-65
恩格斯的城市研究被誉为“对19世纪的工业城市所作的最有影响力的阐述”。青年恩格斯对巴门、埃尔伯菲尔德、不来梅和柏林等德国城市市民社会的批判性考察,既是其城市研究的开端,又是其思想成长的起点。恩格斯认识到,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并不全然带来思想启蒙,它对城市底层劳工的肉体和精神伤害导致了萦绕不去的宗教“旧蒙昧主义”;城市的商业“自由”本质上是“金钱贵族”的自由特权,衍生了利己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信仰迷失等精神危机;德国市民社会所存在的问题是德意志民族精神危机的具体表征。由于德国哲学难以与德国现实及其变革需要之间实现整合,德意志民族精神危机的哲学救赎始终存在限度。因此,德国哲学精神应在德意志民族国家和市民社会的现实变革中获得进步和救赎。青年恩格斯对德国市民社会的苦难和危机的现实考察,为其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13.
梁玉成  贾梦真 《学海》2023,(5):118-131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革命加速发展,国际力量深刻调整,为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因此,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之间的区别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认为中西方现代化道路差异的核心在于金融资本主义和工业社会主义之争。美国视市场经济为价值理性,发展到以新自由主义为意识形态的金融资本主义阶段;中国坚持发展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市场经济视为工具理性,妥善处理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本文通过中国和西方社会结构对比和历史对比,将工业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和工业社会主义作为理想类型,用以分析中美社会。置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中国社会学需要回应中国社会的真问题,具备时代性和国际视野。最后,本文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值得关注的社会学议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字资本主义是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新样态。这一样态在引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剧烈变革的同时,也使许多新自由主义者萌生数字资本主义将助推资本主义实现民主、自由、平等等规范性理想的正义幻象。作为批判数字资本主义的主要思潮,数字社会主义从“数字主义”“社会主义”“折中主义”等不同视角进行了置辩,但由于未能脱离资本主义制度形态的窠臼,最终导向失败。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不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没有“群众的世俗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资本主义非正义问题就不可能消解。所以以社会主义这一全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为基础,中国在数字时代提出了“数字中国”理念和方案,通过“数字中国”建设,中国不仅摒弃和超越了数字资本主义、数字社会主义的片面性,还创新和建构了社会主义“高阶正义”,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陈安国 《学海》2001,4(1):83-86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企图一统天下的以同一性消解差异性的过程。因此 ,全球化实质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的以经济全球化为表征的、以资产阶级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各个方面的全球化全面推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的深层矛盾在全球的全面展开和激化 ,最终会导致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崩溃 ,社会主义必将取而代之。这一规律是无法抗拒的、必然的 ,无论资产阶级如何规避 ,也无法逃脱在达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颠峰”的同时 ,坠入自己选择的“深渊”中。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扩张过程中 ,必然会侵犯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6.
安维复先生的《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一文(载《哲学研究))1996年第10期,以下简称“安文”)所阐述的“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是记在马克思名下的,但读后颇觉此丈所论离真实的马克思相距甚远。现质疑如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观点,以及在《资本论》中经过精深的科学论证得出的“剥夺者就要被剥夺”的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是马克思奋斗一生的理论指南。这个理…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及其现实根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于这些基本要求,目前的有关文章或者只是从理论根据的角度进行论述,或者只是从实现的角度进行论述,而缺乏从正面进行的论述。本文尝试从正面论述这些基本要求的完整内涵及其现实根据,以供讨论。一在世界历史上,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理论是近现代西方进步思想家、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过程中提出和阐发的。至于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要求则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社会结构和社会有机体理论、唯物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命运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瑞 《现代哲学》2001,26(4):13-20
资本主义通过自身的调适和改革,从传统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注入了新的活力,获得了新的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滞后和失误,在从传统形态的社会主义向现代形态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挫折,苏联、东欧等国家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倒向了资本主义轨道,世界社会主义处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低潮,处于痛苦的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虽未直接提及生态审美的语句,但是二人在对人类实践活动的研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从原初开始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进程中实践深刻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增长了人的欲望,人试图征服自然,与此同时人的生产劳动也发生了"异化",沦为机器生产的一个环节。马克思对这一现象做出了深刻的反思,猛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异化劳动"。而后,马克思力主抛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求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他不仅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美的规律"作为生产劳动的标准,更在《资本论》中提出建立共产主义、实现实践自由的美好展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生态审美关系的反思和展望,有利于我们对当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使我们更加自觉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用"美的规律"建设自然。  相似文献   

20.
出没在海洋上的强盗,这个我们东方人看来不太体面的职业,但是在西方人那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世界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是在资本主义国家海洋掠夺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海上掠夺的习惯与海盗的历史有着很深的渊源。因此,要了解西方人对海盗的审美观念,西方海盗的发展历史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