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一个新流派。它起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之后迅速发展。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尼塞(U·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流派而立足于心理学界了。广义地说,心理学中凡侧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学派,都可以叫做是认知心理学派,如皮亚杰学派也被称为认知心理学派。但目前西方心理学文献中所称的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2.
目前西方的道德心理和道德教育的研究中,道德认知学派和价值观辨析学派(Valuesclarification)最为突出,在某种意义上说,价值观辨析学派更为教师和道德教育家所注意。这一学派主要是想通过赋值性(Value—Laden)的教学策略来促进情感教育。教育途径通常包括一些小组练习以学习一种作出价值决择的过程。精神分析派、行为派和认知派在品德心理学方面都有相应的学说和研究。不久以前,人本心理学的产生与兴起也引起了人的极大兴趣,它的影响也覆及了心理学以及其它学科的很多领域。价值观辨析学派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受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影响,目前已成为人本  相似文献   

3.
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行为学派)、认知学习心理学(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情感学派)是当前教育心理学众多学派中影响最广泛的最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派。这三大学派观点鲜明,具有典型性,各自理论也都自成体系。为此,对其基本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必将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动向和概貌,从而寻找教学改革的深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前由于有些论者简单地把法兰克福学派的审美形式理论,归结于黑格尔主义以及西方形式主义本体论哲学美学,因此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思想渊源.事实上,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根源:一是德国哲学传统的辩证批判精神,尤其是德国近现代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批判精神,形成法兰克福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哲学基础;二是卢卡奇关于资本主义物化理论及他对商品拜物教的哲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对资本主义非人道性的深刻批判,奠定了该学派审美形式理论的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三是该学派批判吸收了西方近现代形式本体论哲学美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形成了其审美形式理论的现代美学心理学与西方现代文艺形式创作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陈会昌 《心理学报》1984,17(4):120-128
本文介绍了六十年代以来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继承者在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领域里的一些研究。其中有些研究验证了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理论,有些则修正、扩展了他们的研究,还有一些研究对他们的理论提出了批评和异议。作者据此认为,应该全面评介西方各派理论,批判地分析它们,学习西方研究者的好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深入开展对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马克思主义在范畴上外包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但不能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等同于新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除主要奠基人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的思想之外,还包括“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布达佩斯学派”等理论思潮。而新马克思主义除了涵盖上述理论思潮外,还要加上“南斯拉夫实践学派”、波兰的A·沙夫、捷克的K·柯西克,美国的I·华勒斯坦、F·詹明信、法国的J·克莉斯多娃、李欧塔、德奥地区的欧菲等人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皮亚杰学派的理论日益受到重视。这一理论在继承皮亚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发展和开拓了皮亚杰理论未研究的领域。新皮亚杰学派在许多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就新皮亚杰学派在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研究作一介绍。新皮亚杰学派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关于儿童思维如何发展变化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发展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法兰克福学派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领域内,以其社会批判理论独树一帜,响影深远。该学派人员庞杂,理论著述繁多,研究的课题涉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要想全面地评价该学派的理论观点,这不是一篇论文所能完成的。本文之所以选择法兰克福学派的伦理价值观作为评述的对象,这是由于该学派的伦理价值观最集中地反映了他们的哲学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一般倾向。剖析法兰克福学派的伦理价值观,有助于把握该学派的思想脉络。鉴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在内容上的广泛性,本文将着重剖析他们对实证主义、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当代文明批判的理论实质,不妥之处,恳望专家和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9.
试论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华 《现代哲学》2001,19(4):114-118
本文着重探索法兰克福学派科学伦理思想演进的理论逻辑与特征。由于该学派的科学伦理思想的演进一方面与该学派自身发展和其理论发展以及同时期的思想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与科学发展及其社会应用相关,因而,笔者在探讨中采用了纵横两个坐标同时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法兰克福学派科学论理思想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于1879年诞生于德国的莱比锡大学,此后,在德国、美国、英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获得长足的进步,出现了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皮亚杰学派、认知主义心理学等心理学流派。这样,仅就心理学这一学科而言,西方心理学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不言而喻的。于是,适时总结西方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一向就成为中国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研究者们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平民儒学与乡村建设——以明代泰州学派为中心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泰州学派的思想转向和平民家族建设、平民讲会等社会活动来看,泰州学派不只是一个有别于阳明学派的平民儒家学派,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重视实践的乡村建设派。泰州学派构成了宋代以来儒学平民化的重要环节,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实践品格,对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曾有过重要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内有些论者把法兰克福学派归为"西方现代形式本体论",并把它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混为一谈。诚然,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尤其是马尔库塞等人,在构建审美形式理论的过程中,吸收了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有关文艺艺术手法的研究成果,同时,两个学派在美学方法论、文艺研究的对象和对文艺社会职能的认识等方面,也具有相似的观点。然而,两个学派的审美形式理论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它们各自审美形式理论的哲学思想基础不同,关于文艺形式本质的观点不同,以及理论建构所要破解的时代审美问题不同。  相似文献   

13.
西方心理学史的著作已翻译出版不少,可是同现代心理学派一样,各唱各的调。难道有多少学派就有多少种心理学史著作吗?心理学的发展有无固有的客观规律,难道心理学史就不能有统一的科学发展观吗?不是的。上述情况只是学派的门阀之见。他们按  相似文献   

14.
陈昌岑 《心理学报》1987,20(1):43-50
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当代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 1918~)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它同其他学派学习理论的关系和分歧。这些派别包括新行为主义学习论,格式塔理论,巴特利的记忆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奥苏贝尔关于学科知识学习和保持的“同化理论”反映了学习心理学与教学理论协同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认知发展研究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阐明了认知科学、建构主义和新皮亚杰学派对认知发展研究的影响,着重论述了新皮亚杰学派对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及主要观点,并对这些趋势予以了较为详尽的评述,以期为认知发展心理学家重新审视和思考原有认知发展理论假设的合理性、提出新的假设和新的研究方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斯多阿(又译斯多葛)学派是晚期希腊影响最大、历史最长、流传最广的哲学流派。它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和三世初纪,基本上与伊壁鸠鲁派同时。但这个学派的历史和变化却比伊壁鸠鲁派要长而复杂的多,大约一直延续到公元后二世纪末期。在西方伦理学史上,这两个流派以分别代表典型的感性主义伦  相似文献   

17.
高建江 《心理科学》1993,16(3):189-191,170
本文将从教学心理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要点以及相应的课程设计与改革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教学心理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欧洲,支配教学心理研究的理论并不单一,维果茨基学派、新皮亚杰学派、元认知研究策略以及现象图示法等理论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美国的如信息加工、知识表征以及认知策略模式等理论也有很大的影响。维果茨基学派主张思维与智力是外部语言的内在化,人的语言是传递思维的工具,其认知发展理论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教与学的理论,内在化、中介、社会互动以及最近发展区等概念已出现在许多文献中。例如,意大利学者Pontecorvo(1989年)在比较了不同理论及阐述了社会互动对学习的影响后指出,维果茨基  相似文献   

18.
前言研究学习过程,揭示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并加以控制或改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这一直是心理学家、教育家所关心的课题。本世纪以来,不同心理学学派运用不同方法对学习规律曾作过许多研究,并根据他们各自的理论观点作了阐述和介释。特别是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不仅强调了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更强调了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作用。因此,按照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不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而且有助于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欧美佛教研究学术史划为四个阶段:一、19世纪20-70年代,是起步阶段,确立了以"佛教文献学"为主导的研究范式;二、19世纪80年代到二战,是成熟阶段,在佛典校勘、佛教考古与思想解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形成了旧英德学派、列宁格勒学派与法比学派;三、二战结束到70年代,是转型阶段,东亚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传统的文献学与哲学研究之余,兼顾适应国际政治需要的"地区研究",在方法上更多涉及佛教的社会史、政治史等领域。四、80年代以来,欧美佛教研究中心从欧洲转到北美,佛教学术空前繁荣,西方佛教学者置疑他们自身的学术传统与理论预设,探讨佛教与西方社会深度交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Jugen Habermas,1929——)是法兰克福学派第2代的主要代表人物,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哈贝马斯评价西方学者一般高度评价哈贝马斯及其理论体系。《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的编者R·A·戈尔曼认为,哈贝马斯在有关方法论、哲学、政治学等重大问题的许多争论中,均是个核心人物,他制订了一种把语言哲学与社会理论综合在一起的交往能力理论,发展了行为和社会进化理论,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奠定了规范的哲学基础。”英国学者戴维·麦克莱兰认为,哈贝马斯象他的前辈一样,不仅讨论方法论问题和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