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区的海原县,回族聚居比较集中,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70%。山区居民文化水平低,回民尤差。由于回族子弟入学率很低,广大回民迫切需要文化,迫切企望子弟都能入学念书。为了改变回族人民子弟受教育难的状况,县政府于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间,不仅有中共的回民支队和国民党的西北马家军参战,而且也有一批回族文化人参与抗日宣传,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家父则是回族抗日歌曲的组织者。(注:家父原名王梦扬,抗战后因受特务追踪,亡命新疆,改名为王孟扬)1938年国民政府迁往陪都重庆,以白崇禧为首的中国回民救国协会也随之西迁。全国著名的回族文化界人士马松亭、王静斋、王梦扬等汇集重庆,使当地文化活动空前活跃。1940年初,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回民中学的前身,是私立敦化初级中学。它是在1931年由中国回教学会创办的私立敦化小学的基础上,于1945年开办的,至今已有39年的历史。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和回族群众的经济贫困,回族青少年能进敦化中学读书的寥寥无几。学校也没有什么发展。1949年上海解放时,全校130名学生,其中回族学生仅30余名。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献县东辛庄(现已改称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是河北省较大的一个回民聚居的村庄,有五百六十户人家。除东头和村东南角有二、三十户汉民外,全是回民。抗日英雄、回民支队长马本斋的家,就住在这村。  相似文献   

5.
常州在解放前有回民96户,共450人。国民党反动派一向否认回回民族的存在,鄙视回族人民,在常州也不例外。那时,常州回民在政治上根本沒有说话的余地。在經济上則貧穷落后,人民短穿沒吃的。回民最普遍的職业就是經营小商小贩。这种職业的季节性变动和流动性都很大,实貭上等于沒有固定的職业和收入。回族工人店員很少,就那么少数几个,也都是入不敷出,过着半飢半飽的生活。有一些回民則长期靠着借貸过活,非常悲慘。由于經济的貧穷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解放前常州回民中没有一个科学技术人員,受过高等教育的只有一人;回民只有一所一、二、三年級复式班的小学,但  相似文献   

6.
影片“回民支队”以其雄健貭朴的姿态出現在銀幕上。它集中地反映了冀中平原的回族人民,和其他各民族一样,在抗日战爭初期,由于不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凌辱,为保卫祖国和民族生仔,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不屈不撓的斗爭,在我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影片突出地反映了回民支队在党的团結、教育和民族政策的感召下,从自发的抗日义勇队,經过曲折而复杂的斗爭,逐步成为一支有组織、有紀律、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有軍事素养的人民抗日队伍。影片生动地刻划了具有饱满政治热情的郭政委、英勇善战的  相似文献   

7.
改来改去最后叫“回民学校”在北京市回民聚居的牛街地区,有回民饭店,有回民医院,还有回民学校。饭店和医院门前的牌子,也许“多年一贯制”,而这所学校的牌子却换了又换:成达师范、回民学院、回民中学、回民中学分校、六十八中学、首都中学、一三五中学、回民学校。这所学校,8次更名!每一次更名,都是事出有因。且说这最后一次更名:1985年1月,根据北京市回民群众和回民学校校友要求,经中共北京市委讨论决定,又经半年多时间的准备,于1985年8月挂出了“北京市回民学校”的牌子。这一挂,就是20年,是这所学校使用时间最长且延用至今的校名。一所…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肥城县回民一千一百戶,五千余人口。解放前他們的生活非常貧困,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回民在各方面都有了提高。党为了扶助全县回民发展农业,仅去年一年就給回民买了不少大小型农具,价值一万○七百四十元,使回民在农业上有了迅速的发展,生活逐步上升。过去我县回民全是文盲,写信都找不到一个識字的人。现在回民适龄儿童都入了学校。政府在1957年用在回民文化教育上的补助費就有一千四百二十九元,购买文俱乐品的补助费是二百五十元,医疗費一万六千元,使我县回民的文化获得空前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北京牛街地区的回民教育事业,自初创至兴盛,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909年前后北京的回族,遍及四九城,尤以牛街为聚居区。回民多因生活贫困,无力入学,故文化落后。1909年(清宣统元年)以前,牛街地区仅有官塾和私塾各一处,塾师三四人。官塾(时称义学)名勉善堂,在牛街  相似文献   

10.
一向被称为“肮脏无知”的襄城县石羊街回民,过去是一个“一穷二白”的街道。这里共有回民317户,計1,607人,除少数人从事农业生产外,其余絕大多数是小商小販,飢一顿飽一顿,吃这頓少那頓,終日过着衣不遮体食不充飢的穷困生活。“肩挑手推沿街串,一天掙不到兩顿飯,辛辛苦苦干一年,年終落个油布衫。大人哭,小孩叫,要债之人叫連天”正是当时回民悲慘生活的写照。在这种情况下,人們連生活还无法维持,自然就談不到上学讀书了。当时,在这条1,607口人的街道上,仅有高中生2人(均系地主子弟),初中生5人,小学生20人,除此而外,广大青壮年多系文盲,真是所謂“世世辈辈眼瞎,贫穷  相似文献   

11.
一、沂蒙穆斯林英雄辈出威名远扬地处沂蒙山区的沂南县曾是一个革命老根据地 ,全县人口中 99%以上为汉族 ,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穆斯林 ,有 1180人 ,主要居住在沂南独树乡大成庄和铜井镇两泉坡。这里穆斯林人数虽少 ,但名气却很大 ,威名远扬。抗日战争时期 ,当日本鬼子侵犯沂蒙山区时 ,这里的回民就成立了金高回民抗日游击大队 ,队长就是赫赫有名的全国民兵英雄金维三。他和高运成在抗日时期就成立起抗日队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日、伪、顽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 ,英勇作战事迹突出 ,金维三先后立过四次一等功 ,一人消灭日、伪、顽…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太康县城郊公社刘化匠大队是回民集居区,有两千多穆斯林。三中全会后,这里恢复了正常的宗教生活,成立了宗教管委会。近三年来,管委会认真执行宗教政策,为回民办了五件好事:一、集资15,000多元,建造了一座清真寺,回民有了宗教活动的场所。二、聘请了热心为回民服务,廉洁奉公的阿訇。三、订购《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3.
燕赵大地哺育了成千上万的回族穆斯林英雄儿女。抗日战争年代,在这块土地上曾活跃着两支回族人民的抗日武装,即渤海回民支队和冀中回民支队。当年渤海回民支队长刘震寰,根据毛主席的战略思想,领导指挥着回民健儿打得日伪军晕头转向,叫苦不迭,赢得了“伊斯兰,伊斯兰,战斗顽强又勇敢”的赞誉。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这支部队在刘震寰率领下奉命东进,参加了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五年,上海回民创设了一个纯粹的民间文化教育组织——中国回教学会。学会先后出版过会刊,以阐扬伊斯兰教教义;创办了敦化中小学校,使回民贫寒子弟得以上学;开设了伊斯兰师范学校,培养阿拉伯语人才;并且从一开始就把翻译古兰经作为最主要的工作,积极着手进行。 当时,我国原有的几种古兰经汉译本流传不广,并或多或少存在着残缺不全、词义不明,甚至偏见曲解等缺陷,以致伊斯兰教的教义和精神不但教外人士不知,连虔信的穆斯林,也大多莫名究竟,以至产生了许多  相似文献   

15.
解放前,江苏泗阳县的回民在各方面都很落后。他们在政治上根本谈不到地位,在经济上都是小摊贩、卖烧饼油条,宰牛羊的,在文化方面仅有小学生二名,权本就没有大中学生。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我们回民关怀无微不至,安排县人民代表九人,各乡镇都有回民代表,各行业都有回民参加工作:有当农村管理区会计主任的,有当城市居委会主任的,有做经理和县科局长的。全县现有回民大学生四人、高初中学生50余人,小学生更多。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事情。回民胡杨氏感动地说:“过去我们回民很穷,念不起书,现在我儿子在南京大学读书,我们不愁吃不愁穿,这都是党和毛主席给我们带来的好处。”1956、1957两年,党和政府拨给生产补助金,扶持回民就业,并在农村搞副业。1958年9月,全县成  相似文献   

16.
十年前,我在四川省孝泉师范读书,课余喜欢在孝泉古镇的小街上闲逛。孝泉有条半边街,聚居着几百户回民,建有一所民族小学和一座古色古香的清真寺。据老辈人讲,孝泉回民是明末清初从陕甘迁入四川孝泉定居的,迄今仍保持着他们传  相似文献   

17.
大厂回族自治县于1955年建立,面积17万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为178,000亩,有6个公社,105个大队,457个小队,总人口为88,300人,回民18,000人,占全县人口的20.4%。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农村经济及民族政策落实,回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起了急剧  相似文献   

18.
(一)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賀兰山东麓,有个良渠稍村,这里是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辽闊平原,土地肥沃,适于耕种。但是,在旧社会,大量的土地都掌握在封建恶霸地主手里。这些反动封建阶級除了殘酷压榨劳苦人民外,还百般进行挑撥,破坏回汉兩族人民的团結,甚至借故发动械斗、仇杀,这样一来,住在村渠上段的千来户汉民和渠稍村的百十户回民間就有很大隔阂,互相仇视,彼此很少来往。吃亏的当然回汉兩族的劳动人民,生活上的貧困和苦痛那就不用多說了。記得有一年,外地土匪闖入回民居住地段打家劫舍,有三个回民老汉还被匪徒杀害,回民人少,斗不过匪众;汉民呢,因为彼此不和,未来救援,回民也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1月,沧州地区召开伊斯兰教协会一届三次会议。会议期间,与会的全体委员瞻仰了白文冠烈士的墓地。白文冠烈士是民族英雄马本斋的母亲。抗战时期,日寇对回民支队闻风丧胆,他们千方百计地想瓦解这支抗日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辛勤耕耘四十载品学兼优栋梁材记陈广元大阿訇马文北京东四清真寺现任阿訇陈广元,于1932年8月生于河北省文安县大围河村一个回族贫苦家庭,父亲早亡靠母亲抚养,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为了糊口,他12岁时便离家乡到东北沈阳做杂工,后来经当地回民介绍到沈阳清真南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