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晚近以来西方学界对黑格尔国家法哲学的自由主义定位,使得我们有理由重理和检视马克思有关黑格尔国家法哲学批判的理论效应。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法哲学的批判,展开为市民社会与国家主义的双重批判,进而确定了唯物史观及其社会政治理论的起点。对市民社会及其有限性的历史批判,使得无产阶级被抽象和规定为世界历史主体,而市民社会的质料方面,则被规定为历史生产的首要的和决定性的方面,由此建构起唯物史观。但是,自由主义视域下的黑格尔国家法哲学解读,则完全无视这一历史视界。马克思对国家主义的批判集中于揭露王权及其基督教国家的封建主义本质,并导向人民民主,由市民社会或资产阶级社会意义上的政治解放以及政治革命,转向社会解放与社会革命,由此,马克思的社会政治理论同无政府主义及其民粹主义区分开来。但是,对黑格尔国家法哲学的自由主义定位,依然只是将马克思的社会政治理论看成左翼激进主义,从而也不可能真正理解现代社会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2.
针对学界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简单理解,本文指出马克思在该著中对黑格尔法哲学同时展开了双重批判。马克思一方面借助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视角,直接揭示其基本哲学立场,指出它在本质上只是一种神秘主义;另一方面又根据黑格尔本人的逻辑,具体揭示黑格尔国家哲学的实践意义,指出其在实践中不仅无法真实解决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两元对立,甚至无法守住现代政治的基本高度。经由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直接反驳,马克思明确地为自己的下一步思考提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政治哲学具有与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及其现代西方政治哲学所间离的思想特质和理论建构。从古希腊"人是政治动物"的启示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在卢梭对私有制的批判基础上,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概念阐明工人的解放包含人的普遍解放;与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市民社会的论战中,马克思论证了古代公社的政治价值;在对空想主义体系的批判上,马克思以巴黎公社的经验为基础,确立了未来社会组织形式即现代公社的原则和方法,走出一条可实践的人的解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从"博士论文"和"柏林笔记"直到"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思想关系,历经精神哲学批判与"重写"哲学史、揭示"思辨结构的秘密"、对逻辑学和辩证法的部分肯定与借鉴、同黑格尔辩证法的严格划界、"巨大的历史感"的不同表达等阶段。马克思所作的上述思想批判和建构是有具体语境的,他不是全部批判黑格尔哲学,而是根据研究内容的变化对它进行借鉴、运用、改造和区分。特别是面对"黑格尔式诡辩"这种无端指责和一些善意的"误读"时,马克思再次强调其辩证法的"新唯物主义"基础和性质,即超越唯物主义与唯灵主义的对立、费尔巴哈式旧唯物主义与黑格尔式唯心主义的对立,并以此来把握资产阶级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找到社会变革及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实现解释现实世界和改变现实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从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发端,经由批判政治国家、批判市民社会以及扬弃市民社会这三个主要理论发展阶段,逐步成为奠定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从《莱茵报》时期到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早期马克思是一位黑格尔理性国家观的支持者,使用的是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框架。而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通过"人的解放"思想构建了一个对市民社会批判的一元框架,并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市民社会将会被真正的共同体所扬弃的观点,完成了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建构。  相似文献   

6.
《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逻辑学方法在政治领域的实际运用与具体展开,在其中绝对精神先验地预设与构造了政治国家。黑格尔先后进行了三重论证:主权等于君权、普遍性即是个体性、义务与权利相同一。三重论证的方法是黑格尔逻辑学方法的逐层展开,而中介逻辑的介入是黑格尔创制国家观的关键。通过引入"各等级要素"与"官僚政治",黑格尔机智地调和君王与市民、王权与立法权、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两极对立。但黑格尔国家观实质是主词与谓词、逻辑与历史以及中介作用本身的三重倒置,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试图用中介逻辑来掩盖同一性哲学背后的二元论问题之后,通过创立唯物史观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了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汪信砚  翁路 《哲学动态》2023,(5):25-37+127
在马克思法哲学批判时期的著作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是表征现代社会的两个概念。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关于现代社会以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立为特征的思想,从两个方面对现代社会展开了批判性分析。一方面,政治解放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分立,使现代人分裂为双重身份并处于双重组织之中,而政治国家也随之陷入双重悖论;另一方面,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也具有一致性,即政治国家沦为维护市民社会的私利的附属物,其结果是市民社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逐渐宗教化。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突破现代社会困境的“和解方案”并初步建构了其未来社会理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提出“真正的民主制”,但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以“社会力量”替代它。就超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立以实现人的类本质而言,“社会力量”与“真正的民主制”具有共同的理论主题,两者的差异在于,后者的核心要义为市民社会通过不受限制的普选制“变体”为政治社会,而前者则强调无产阶级通过变革市民社会、消除私有财产的方式走向人类社会。青年马克思的现代社会批判在其思想发展中产生了重大的理论效应:一是使马克思切入近代政治哲学的问题域,开创了新的政治哲学传统;二是促使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马克思揭示哲学与时代关联的基本命题,从其提出的源初语境和基本内涵而言,是完全从属于黑格尔哲学的。但从独立和成熟时期马克思的整体思想视域出发,我们会发现:一方面,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式,重新揭示了黑格尔以概念思辨方式所把握到的西方社会历史演进中的实体性内容,正是这一点让许多解读者仍将马克思哲学仅仅看作黑格尔哲学的世俗翻版或简单颠倒;另一方面,在马克思决定性超出黑格尔哲学的地方,在真正揭示人类社会"史前史"时期的感性活动基础和"未来社会"前景的地方,曾经高度评价最终仍然深度误解马克思的海德格尔,是一个更为合适的对话者。换言之,以黑格尔和海德格尔为参照系,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哲学与时代关系的基本思想,是我们在当代语境中重新解读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对我们自身的历史处境和时代精神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黑格尔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的众多层次进行了讨论。通过将黑格尔实践哲学与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以及其他相关社会理论进行比较分析,集中论述了三个命题,它们分别是(Ⅰ)黑格尔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社会异化理论,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并不简单放弃"实践哲学"作为规范科学主张的"完全异化"理论;(Ⅱ)在一个包含基本法所有"生成层面"的统一的法的概念中,黑格尔区别了这一统一概念的不同层次——就如同她们最近被称之的那样。同时,将他们历史实现的问题主题化;(Ⅲ)黑格尔的法哲学包含一个政治的概念,这个概念对于现在追问国家任务的现实问题具有重大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汪行福 《哲学动态》2006,1(10):16-22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政治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建构有重大影响。从康德到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贯穿着一个重要的思想线索,即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以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和内在超越。这一过程以康德哲学为起点,经过费希特,最后在黑格尔哲学中得到系统地铺陈和展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马克思来说不是外来的,而是内生于马克思所批判继承的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如果先前没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自古迄今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便…  相似文献   

11.
一、“市民社会”的法哲学分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即俗称的所谓《184 3年手稿》对马克思社会理想的形成有极重要的作用 ,它标志着马克思从此开始摆脱黑格尔的决定性的影响 ,而走上独立的理论探索之路。《184 3年手稿》的中心问题是 ,在黑格尔那里 ,市民社会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成政治国家的 ,以及在说明方式上黑格尔犯了怎样的错误。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认为 ,扬弃市民社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分离的根本办法和最终归宿 ,在于由市民社会进展到伦理国家。马克思在手稿中着力批判了这一点 ,他认为黑格尔所表现的正是把主权理解为国家的…  相似文献   

12.
青年马克思的批判哲学是沿着双重逻辑展开的,即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的对现实的市民社会的批判,和以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为基础的一般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入手,开启了其批判哲学的双重逻辑,从而完成了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开创了全新的思想体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哲学对青年恩格斯思想的形塑具有重要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年马克思身上,在青年恩格斯方面显得有些冷落,因此有必要追溯青年恩格斯走向黑格尔哲学的行程。通过阅读施特劳斯的《耶稣传》,恩格斯找到了进入黑格尔哲学的入口,获得关于黑格尔泛神论的最初体验。通过分析和评价青年德意志派的文学作品,恩格斯实现了对黑格尔哲学的初步探索。在揭露和批判谢林的"同一哲学"与"启示哲学"的过程中,恩格斯维护了黑格尔的尊严,捍卫了黑格尔的哲学地位,进一步深化了对黑格尔哲学的理解与认知。  相似文献   

14.
历史领悟与哲学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新 《哲学动态》2004,4(1):13-17
近年来,学界基本认同实践观对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决定性作用,强调马克思是按照实践的观点来看待人、社会、自然的.但这种解读,并不能把马克思与近代哲学真正区别开来.本文旨在阐明:"巨大的历史感"使黑格尔成为近代哲学的集大成者,而马克思拒绝黑格尔对历史运动的"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他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把历史原则导入哲学存在论领域,从而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哲学与社会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哲学特色:一是马克思通过研究和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以“哲学同时代人”的身份达到了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二是马克思研究哲学的出发点是为社会主义作论证,以哲学批判的方式触及那个世纪问题的中心。这个特点贯穿在马克思各个时期的著作之中。我国近十年来的经验也证明,社会主义和哲学是不能分离的。这些年来,我国的建设、改革和开放确实带来了社会繁荣,但人们总感到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处理好,而这些问题就同哲学有关。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克罗茨纳赫笔记》被统称为马克思的"克罗茨纳赫时期"的作品。对两者关系的讨论构成克罗茨纳赫时期研究的重心。对此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已广为学界所接受的苏联学者尼·拉宾的"交叉说",即《克罗茨纳赫笔记》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创作之中;二是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2卷(MEGA~②I/2)编者的推论,即《克罗茨纳赫笔记》可能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在MEGA~②I/2卷文献学推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克罗茨纳赫笔记》的确摘录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之间,这一文献学事实对于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完成研究主题由政治国家批判向市民社会批判的转向,及其投入政治经济学批判起到了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非直接接续了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而是发端于对黑格尔哲学的接纳和批判。经由对黑格尔辩证法及其哲学基础的批判,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突破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视域,批判地划清了同黑格尔辩证法的界限。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以自我意识的"纯粹活动"为基础的、具有"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外观的"思辨辩证法,而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实践原则为基础的、"阐明社会生产的真实历史发展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青年马克思的人通常都很强调要对黑格尔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对他的影响作出估计。本文的着眼点稍为不同,而是试图重新确立这样的认识,即青年马克思并不过分看重哲学批判在导致社会变革上的作用,而是开始强调无产阶级所要起的作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不仅是不断发展的,而且很早就包含有这样的因素,这些因素使他能沿着完全不同于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9,(4)
在德语语境中,"Dasein"概念在最初发展中就获得了现实性和具体性的规定。随后黑格尔以思辨辩证法的逻辑赋予了"Dasein"以变易性、有限性和否定性,并在对市民社会的思考中赋予了"Dasein"以特定经济关系的现实内涵。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颠倒了黑格尔对"Dasein"的既有设定,重新赋予它以肯定性、现实性和基础性的意蕴。但由于此时马克思没有真正把握黑格尔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而主要是在国家法的语境中把市民社会之定在理解为政治定在,因而他将这里首次出场的"社会定在(social Dasein)"概念主要把握为政治伦理关系,并在具体思考中孕育出新的理论生长点。但在中英文的转译中,"Dasein"和"social Dasein"的特定内涵通常被遮蔽了,因而亟待重新发现与辨析。  相似文献   

20.
以《莱茵报》时期遭遇的"物质利益"与"理性的法"的现实冲突为起点,马克思社会政治哲学以"国家的起源和国家同市民社会的关系""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为理论主题,经历了1843—1848年、1848—1871年和1871—1883年三个发展时期,同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也经历了巴黎-布鲁塞尔时期、伦敦前期和伦敦后期这样三个发展阶段,由此奠定了马克思在"经济学语境"中思考和把握"社会政治哲学话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