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例介绍了MEGA2即历史上第二次启动的马恩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纂工作和特征。作者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差异,以及马克思研究工作方式的开放性,是MEGA2这一历史考证版力图展现的两个重点,这一全集版本将开启通向马克思与恩格斯及其浩瀚著作的新入口。文章主体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写作过程为例考察了马克思的工作方式,即他在研究写作中体现出的作为修改者和收集者的特征;第二部分以MEGA2中《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编纂为例,介绍了这一历史考证版是如何展现马克思的工作方式,以及作者马克思和编者恩格斯之间差异的;第三部分介绍了目前网络空间里MEGA2的发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从早期准备稿开始,《资本论》构思经历了从"六本书计划"到"三卷四册结构"的发展,最后形成了《资本论》三大手稿。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1—4卷。详细考证《资本论》的历史发展和传播过程,深入揭示《资本论》的逻辑结构,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资本论》,而且有助于重新定位马克思理论。  相似文献   

3.
MEGA~2第二部分不仅出版了一大批新的马克思经济学手稿,而且分别出版了马克思的原始手稿和恩格斯的编辑稿,为《资本论》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文献基础。德国学者利用这些新的文献资料,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历程进行重新界定和分期,如提出马克思有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两个写作计划,而相关手稿的归属也被重新界划。在对比马克思和恩格斯手稿基础上,德国学者强调,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方法论是关系性而非实体性的,他的经济学首要的是逻辑性、抽象性,而非历史性、实证性。这对于我们利用MEGA~2做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非常重视机器问题的研究,他在《资本论》第2手稿,即1861~1863年手稿23个笔记本的第V本最后部分、第X IX本全部和第XX本的开头部分,写下了《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这部分手稿(以下简称《机器》手稿),这由1863年1月24、2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1]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与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实践观的一个“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 国内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追问已经延续了20多年。在诸多有待深化的问题中, 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那就是《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与《资本论》之间的“矛盾问题”。在《手稿》中, 马克思指出:“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 第 96 页) 而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这样说道:“事实上, 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中发现,抽象概念在现代社会成为直接的现实存在,这是黑格尔"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得以可能的现实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立足资本运动,发现资本逻辑与黑格尔辩证法的结构相似性,因而黑格尔辩证法是叙述资本运动的恰当理论形式。在《资本论》的透视下,黑格尔辩证法是资本主义的无意识表达。然而,资本逻辑与黑格尔辩证法存在原则性区别。这种原则性区别的彰显,源于马克思深入到了资本运动的实体性内容,而非以辩证法为先行的抽象形式对资本运动加以知性理解。在资本自我运动的实在主体基础上,《资本论》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重构。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著作家,尤其是德国和苏联的一些著作家,根据《资本论》的手稿来研究马克思这部著作(从1857年的初稿到定稿)结构的变化问题。这个问题最早是由H. 戈劳斯曼(Henryk Grossmann)于1929年提出来的。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最后一部分中提出的、后又在1858年4月2日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详细说明的计划和三卷本《资本论》的计划,显然毫无共同之处,假如人们不了解那些过渡性的著述,那么试图弄懂这个问题,就只有靠某种推测了。正如罗斯多斯基(他对此问题的解释也是不能令人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论》的辩证法讨论中,西方学界存在过分关注价值形式的倾向,以致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问题上产生了不少曲解。回到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微观历程中去,依据《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分析,可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重新发现黑格尔辩证法,同样经过了艰苦的探索历程。"资本一般"概念的提出和放弃,以及资本主义物化批判与价值形式分析的关联都表明,辩证法的合理形态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叙述方式。贯穿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唯物主义批判改造始终的,是对现实抽象的解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9.
在《资本论》第3卷中,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主要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所进行的总体、全面和现实的批判之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转化的各具体形式和总形式的考察,借助于平均利润等中介环节实现了对资本形式的批判性分析,这使得他在超越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形而上学的同时,也在"理论实践"的意义上使其辩证法获得了"完成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主要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主要部分形成于1845年至1846年之间,1846年其主要部分曾送交出版社,但因故没有出版。全文第一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没有完成,加上手稿的部分佚失和损坏,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以后,各种版本各持己见对此进行了不同的编辑。我们在此发表两篇《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讨论的文章,以纪念其主要手稿形成160周年。  相似文献   

11.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排序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克俭 《哲学动态》2006,3(2):13-16
主要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主要部分形成于1845年至1846年之间,1846年其主要部分曾送交出版社,但因故没有出版。全文第一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没有完成,加上手稿的部分佚失和损坏,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以后,各种版本各持己见对此进行了不同的编辑。我们在此发表两篇《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讨论的文章,以纪念其主要手稿形成160周年。  相似文献   

12.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主导逻辑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二重逻辑。交换价值所建构的客观抽象的"一般劳动",是这一文本的重要批判基点。这种通过交换和货币所建构的"一般劳动"是一种客体性的"一般劳动",从而不同于《资本论》中价值概念所代表的主体性的"一般劳动"。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还出现了三种不同的主体性的"一般劳动",尤其是在对机器大工业的研究中,马克思指出了机器生产所建构的两种不同的一般劳动形式。这些概念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得出科学的价值概念奠定了基础,也推动马克思在解读视角上完成了"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运动"向"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运动"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部分的结尾表达了一个生命政治的后果:资本家昂首前行,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从这一生命政治的结果去追溯《资本论》与生命政治的内在关联,我们会发现:这种规训是通过惩戒肉体和调节生命两种方式实现的,从而造成了对现代社会中雇佣工人这一生命基质的剥夺。生命政治与劳动力概念密不可分。在生命政治的意义上,资本对劳动力的支配权一方面表现为资本家通过纪律对工人的规训和管控;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本把劳动力本身由"活劳动"变为"死劳动"。生命政治的两种权力技术在《资本论》中获得了完全的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资本论》揭示出现代社会的生命政治。  相似文献   

14.
“人化了的自然”与“对象化了的人”,这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的一个哲学论题,也是马克思论美的认识论基础。由于《手稿》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未完成的笔记,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并未系统整理公开发表,这就给如何理解这一论题带来一定的困  相似文献   

15.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三题李国 平西北师院学院1985年第3’期评《马克思和恩格斯政党理论的发展》〔南〕 D·斯塔尼奇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第 8期恩格斯对《资本论》的伟大贡献—纪念恩 格斯逝世九十周年周治平暨南学报 1985年第3期美的规律: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札记 林同华社会科学〔上海〕1985年第7 期恩格斯论科学发展的加速律邢新力河北 学刊1985年第4期论恩格斯早期思想的发展—纪念恩格斯逝 世九十周年赵仲英云南社会科学 1985年第4期恩格斯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  相似文献   

16.
大家知道,1872年初,巴黎公社的参加者,记者M.拉沙特尔(1814—1900)建议马克思定期分册出版《资本论》,马克思同意了。1872至1875年,鲁瓦翻译的法文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马克思在法文文本中做了不少修改和补充,后来,恩格斯把这些修改和补充移入其他版本。《资本论》法文版序言曾多次被译成俄文,其中一些句子,如关于科学的那句话(见序言最后一段),后来成了格言。应该指出,马克思一向讲究文体,刻意追求作品的科学准确性,务求译文字字句句准确无误。他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的原始文献中,他并没有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样的观点,从德文原文看,马克思用以表征历史唯物主义关键性原则的概念是社会定在和定在方式。虽然在1845—1847年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特定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刻意回避使用定在概念,但是从《共产党宣言》开始,特别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重新启用社会定在等概念来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具体性和现实性,并由此揭露资产阶级经济拜物教的秘密。社会定在决定人们的一切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于19世纪40—50年代,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及二人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伴随着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体系的日渐成熟,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也逐步走向成熟。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之中。在《人类学笔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及若干书信中,晚年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多样性,进一步贯彻并丰富发展了他们先前的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19.
对思辨逻辑的认识论加以辨析,是阐发《资本论》中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的重要一维。本文从列宁《哲学笔记》中"不理解黑格尔的逻辑学就不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这一观点出发,尝试探讨三个问题:一是通过阐释黑格尔的逻辑学,可以为理解《资本论》中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提供哪些资源;二是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认识论属于何种认识论,作为辩证法的认识论属于何种认识论;三是如何通过《资本论》所展现的超越资本逻辑的辩证法,来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发现,货币的出现所导致的买卖的时空分离蕴含着经济危机的形式上的可能性。而马克思对于李嘉图等人的批判则试图表明,否认这种普遍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根源,在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没有发现商品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这种商品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是通过"价值形式"概念充分表现出来的。从经济危机的视阈中理解商品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我们发现商品的社会形式并不是一种作为"社会劳动"的抽象同一性,而是对于这种抽象同一性的否定性实现。更进一步,商品的社会形式不仅是一种矛盾形式,也是一种危机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