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邹广文  李晓白 《孔子研究》2023,(1):53-61+158
儒学思想家们所倡导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整体宇宙观、“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伦理情怀和“取之以时,用之有节”的实践准则,既是儒家生态文化的核心价值诉求,更是儒家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儒家文化中的生态理论资源,不但能够为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而且能够为摆脱当前的环境伦理学困境提供启迪和借鉴,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儒家的生态文化观进行现代阐释,实现儒家生态文化的现代转化,以更高的文化自觉推进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代人格的塑造要注重生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人格的塑造具有一个鲜明的时代特色,即要特别注重人格的生态维度。在当今世界,严峻的生态危机使人类意识到必须努力建设一种能够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而要建设生态文明,人类不仅需要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而且需要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文明的重要理念,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天人合一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在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时代,对生态文明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关系进行合理的阐释,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关于这个主题的论说甚多,但存在的偏颇也比较明显,其主要表现:一是对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缺少足够的、具有历史感的把握;二是对于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以“人类是否对自然承担直接道德义务”的问题为根据,可以将西方环境伦理学划分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环境伦理学存在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背后却具有理论基础、价值立场的一致性。从理论基础的一致性看,它们都割裂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使得它们不去探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下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实际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是如何断裂的,进而把生态危机的本质归结为生态价值观的危机,秉承的都是一种抽象的文化价值决定论;从价值立场的一致性看,它们不仅都是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辩护的伦理学,而且漠视人民群众和发展中国家为了消除贫困追求生存的发展权与环境权,是一种以追求“生活质量为导向”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开始于对西方环境伦理学的引进、评介,由此形成借鉴或认同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随着学术界对西方环境伦理学在理论基础和价值立场上的缺陷的认识更加深入,学术界提出了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理论主张,这也使得学术界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吸收西方环境伦理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并最终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西方环境伦理学关于生态本体论、生态价值观等问题的争论,对我国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文明理论都产生了影响,厘清这种影响不仅有利于促进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而且有利于我们建构一种能够既维护中国的发展权与环境权,又有利于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相似文献   

5.
从2014年开始,国家宗教局倡导以文明敬香、合理放生为"双驱动"推进生态寺观建设。以佛教的"缘起说"而论,推动生态寺观建设,是众缘和合的体现。文明敬香:观照一方清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生态危机也引发了人类的生存危机。在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人类也试图在宗教中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周秦时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当时频繁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使当时统治者在生态治理上形成了特有的治理文化和方式,并对中国古代及后世生态伦理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生存危机,周秦优秀传统生态伦理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现代价值:优秀的学术传承、独具特色的生存智慧、普适的文化价值取向、处理生态关系的合理维度、超越与整合西方主客二分的哲学认识思路及新的治理理念和制度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方科教文明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进步.但西方近现代以实证科学为根本内容的科教文明,知识上存在着两大缺陷:第一大缺陷是科学知识主要是在封闭条件下获得的,属于封闭性知识系统.第二大坎陷是不富于人生意义.实证科教文明之坎陷,说到底就是两大危机:一种是自然危机,一种是精神危机.克服这两种危机,不仅要认识到西方科教文明之坎陷处,更要懂得中国文化广大悉备的知识体系.只有将西方科教文明的封闭知识系统融入中国文化广大悉备的知识体系,才有可能扶正吊诡,克服危机.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人类文化景观中,有两个在价值取向上相互冲突、又相互关联的进程:一是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选择了工业化和市场经济模式,试图完成由传统农业文明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式文化模式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自由自觉的理性化文化模式的深刻转型,另一方面则是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理性化文化模式在人的异化和生态破坏的背景中陷入了危机。这种相互冲突的文化价值取向,增大了发展中国家文化转型的难度,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建构中尽力避免工业文明可能出现的弊端,建构更合理的文化模式提供了机遇。因此,我们在市场经济建构开始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有机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的视域出发,对弥漫在经济界乃至社会各界、源自西方的GDP崇拜进行哲学反思。在对西式GDP的局限加以概括的基础上,揭示了GDP崇拜的哲学基础,提出GDP是工业文明、机械思维、人类中心主义和占有式个人主义的产物。对于当今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道德危机,GDP崇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建设生态文明,就要走出GDP崇拜,发展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衡量幸福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生态美学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和影响日盛的一种美学理论,不仅是美学自身逻辑发展的结果,而且是在现实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当今世界面临着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危机,即生态危机空前加剧与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美学作为一种关注生态危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生态美学,对如何应对迫在眉睫的时代问题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同时也是它的时代意义所在。具体来说,生态美学对当今人类的贡献不止是理论上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社会的现实意义。其中尤为关键的是,通过生态美育,来切实推进人们对问题的正视和解决。就当今社会而言,就是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面对沉重的生态危机,人们提出了各种方案企图从这种危机中走出来。美国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J.B.福斯特分析了当今西方世界流行的几种主要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旨在说明所有这些途径与方法由于回避了资本主义制度,从而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它们充其量只是人类企图消除生态危机的一些幻想而已,而人类如果真正要消除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丢掉这些幻想。福斯特的这些分析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工业文明危机的生态反思工业文明虽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已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然而,在最近二、三十年里,工业文明已经陷入了种种不可自拔的危机之中:土地、生物、矿产、森林、能源等资源日趋衰竭;大气、水质、土壤等人类生产与生活环境遭受严重污染而日益恶...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目前在生态研究方面值得重视的两种思潮。它们在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生态危机的评价方面有共性,同时,在哲学基础理论、生态问题实质的理解、价值取向等方面有区别。它们对于理解当代生态问题,建构新的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余波 《中国宗教》2018,(7):50-52
7月2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召开的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将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好事喜事,标志着梵净山在贵州、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是有影响有地位有名气的.7月7日,我们在贵阳出席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论坛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题,将有助于各方增进共识,深化合作,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分论坛之一,“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开始于2013年,至今已举办多届.论坛将梵净山秀美的生态环境和佛教悠久的生态文化结合在一起,极具特色,富有创意,堪称“弘扬佛教优秀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与现代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先秦儒家为开端形成的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无穷宝藏,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关注的对象是"天人合一",它理应成为现代生态文明的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则应成为现代生态文明的文化渊源;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现代生态文明实践具有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生态文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许多国家在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时,除了采取科学的手段以外,还试图从传统文化和宗教中开掘生态思想资源,以寻求某种价值支持。本文探讨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生态文明,指出伊斯兰生态文明总的原则是人与自然相依为命,共存共荣;并深入探索了伊斯兰生态文明的具体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经济伦理观是人们关于经济活动伦理的根本观点,包括生产伦理观、分配伦理观、交换伦理观和消费伦理观。从生产伦理观和消费伦理观来看,工业文明时代的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伦理观具有反生态的性质,最终导致生态危机频发,人类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威胁。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基础,是人类社会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其经济伦理观是生态主义的经济伦理观,它在生产领域体现为具有循环、可持续特点的生态生产伦理观,在消费领域是以适度为原则、以节约和俭朴为规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绿色消费伦理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环境及生态危机问题日益严峻,人类通过对自身的反省并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重大意义。高校建设是国家软实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生态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生态文明长足发展离不开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的现实指导。在国内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自然和文化两个维度出发,结合江苏大学的实际发展需求,构建以生态文明为价值指向的和谐校园环境,营造以生态化思维方式为主导的民主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切实推进高校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带有"觉醒"意味的批评方式,它的出现除了对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之外,其对生态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革命性的。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生态文学创作不但要顾及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更要凸显生态批评的理念与视野,这对于生态文学创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民族复兴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今中国要想真正实现民族复兴,不是经济上的第一,也不是军事实力的第一,而是文化的自觉和自强。为了能达到文化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不仅要反思我们的现代化历程,而且要反思源自欧洲的启蒙运动的现代性。我们所要的自觉的文化必须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的文化,是体现人类未来发展方向和要求的文化,即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