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奎因对模态逻辑的批评包括:(i)因为模态语境是指称不透明的,所以对其量化纳入没有意义;(ii)一些关于必然真理的经验知识与关于必然性的语言学理论不相容;(iii)模态语境中的量化纳入承诺了“亚里士多德式的本质主义”。丘奇,克里普克和福雷斯达尔对奎因提出了批评。他们提出,模态构造应该是外延上不透明但指称上透明的。奎因式诉诸于模态环境指称不透明的批评,在不采用单称词项的模态逻辑中不成立。他对本质主义的批评引入了一种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没有办法用语言陈述词项进行解释。通过对语言中名称使用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包含名称的同一性陈述的真值的经验知识,和卡苏洛称之为“一般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是相容的。既然奎因论证了真同一性陈述的必然真是逻辑真,而且所有逻辑真都遵循戴维森式的意义理论(另文讨论),那么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关于包含名称的同一性的真陈述的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的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奎因对模态逻辑的批评包括:(i)因为模态语境是指称不透明的,所以对其量化纳入没有意义;(ii)一些关于必然真理的经验知识与关于必然性的语言学理论不相容;(iii)模态语境中的量化纳入承诺了"亚里士多德式的本质主义"。丘奇,克里普克和福雷斯达尔对奎因提出了批评。他们提出,模态构造应该是外延上不透明但指称上透明的。奎因式诉诸于模态环境指称不透明的批评,在不采用单称词项的模态逻辑中不成立。他对本质主义的批评引入了一种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没有办法用语言陈述词项进行解释。通过对语言中名称使用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包含名称的同一性陈述的真值的经验知识,和卡苏洛称之为"一般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是相容的。既然奎因论证了真同一性陈述的必然真是逻辑真,而且所有逻辑真都遵循戴维森式的意义理论(另文讨论),那么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关于包含名称的同一性的真陈述的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的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分析与综合陈述的区分问题在卡纳普和奎因之间引发了一个长时间的论战。奎因区分了两种分析陈述,一种是逻辑真,它的特点是在所有描述语词的不同解释中其真值保持不变;而另一种则是这样一种分析陈述,它借助定义或者同义词替换能够还原为逻辑真。奎因在《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中主要对这第二种分析真提出质疑。他论证说,这种观点的提法既然最终仅仅依靠词项的分析性来解释同义概念,那么它就陷于一种循环论证。他的结论是,仅仅就那种我们明确地依据约定而引入的同义性形式当然不会具有这一缺陷,然而,按他的看法这种处理方法并不能达到…  相似文献   

4.
奎因彻底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奎因在《语词和对象》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这一论题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论证与反驳。通过分析奎因本人对此论题的分析与论证,可以看出: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是奎因哲学思想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是对“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在语言中的继续批判;是他的整体论思想的逻辑发展;以及本体论相对性思想的理论前提。通过分析戴维森、大卫·刘易斯、普特南论对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的分析与论证,可以使我们对彻底翻译的不确定性论题有一个更好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迪昂-奎因(Dehem-Quine)论题直接探讨的是理论接受经验证据检验的相关问题。据奎因所言,他要通过这个论题讨论把康德和罗素的观点合起来的“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奎因的关注点集中在经验证据的逻辑结构上,他把理论(假设)的检验归结为句子的检验,从而进行他的观察句分析,而这种观察句分析又以所谓的刺激意义的分析为起点。如果说观察句是语言及其所描述的外在世界的纽带的话,刺激意义则关涉到人类心智对外在世界的感受,从而进入精神思想的层面。但是从奎因的刺激意义来看,它的核心部分实际上是一种主体藉以对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6.
《世界哲学》2020,(1):144-150
塔尔斯基在其1933年的论文中基于自己开创的语义学定义了形式化语言中真这个概念。然后,他在发表于1936年的本文中,在真这个概念的定义的基础上,第一次为后承概念提出了一个实质恰当的定义,即“句子X从类K的句子逻辑地得出当且仅当K这个类的每个模型也是句子X的模型”,使得逻辑后承这个现代逻辑核心概念的定义成为标准定义。但是,这个定义也遗留了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即逻辑词项和非逻辑词项的划分标准问题,后者将由塔尔斯基本人在1966年给出了一个划分标准,从而开辟了一个方兴未衰的逻辑哲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奎因的哲学体系 奎因因其否定性论题而知名,这些论题是他对卡纳普批评的概括。近来他的哲学的系统特征已引起人们注意。他的否定主义是与他的形式主义和行为主义成见内在相联的,在我看来,这些成见使他提出一种不适当的并且(公正说来)也不特别富有成效的科学(包括逻辑、数学和物理学)和哲学构想。  相似文献   

8.
论意义     
1.野外语言学家的入门引导 古代印度哲学家争论意义的首要载体是句子还是词.赞同词的论证说,词的数量有限,能够被一劳永逸地学会.句子的数量是无限的;我们只有学会如何按需要从预先学会的词构造句子,才能完全把握它们.然而尽管情况如此,仍然可以说词的意义就在于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我们学习作为整体的短句,我们从这些句子中构成词的用法来学习这些词,而且我们由这样学会的词构造其他句子.于是,探索清晰而实际的意义概念应该首先检验句子.一种语言中一个句子的意义是这个句子与它的另一种语言译句共同分享的东西,因此过去我提出原始翻译的思想实验供大家考虑,它导致一种否定的结论,即翻译是不确定的这样一个论题.一些批评家说,这个论题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意义理论?(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 一个句子的意义是否就在于它的真之条件?一个词的意义是否就在于它对确定任何含有它的句子的真之条件所起的作用? 没有必要不厌其烦地说,对这些问题的肯定的回答,代表厂那些不会完全放弃意义概念的哲学家们对说明此概念最流行的看法,比如,弗雷格、写《逻辑哲学论》的维特根斯坦、以及戴维森等都曾明确地坚持过这个概念,等等。肯定的回答是否是错的,我完全没有把握。不过有一点我相当肯定,即这样一种回答会面临一些棘手的困难,而且,只有在我们说明了如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之后,我们才有权假定这种回答是对的。在我看来,我们为什么应该需要或者我们如何能够在这里使用真这个概念(或者更确切地说,真和假这一对概念),也就是说将其作为意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或一对概念),绝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对这样做是必要的或可能的,需要加以证明,否则我们没有权利假定意义和真就是以弗雷格所设想的那种方式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0.
吉拉·谢尔从基础整体论出发,对逻辑基础问题给出了新的回答。她认为逻辑既奠基于世界,又奠基于心灵。但在《认知摩擦》中,她更强调前者,尤其是逻辑的事实性特征。她进一步澄清了逻辑性标准如何能够容纳二阶逻辑和模态逻辑,以及在基础整体论的视角下逻辑与集合论的关系。她还讨论了逻辑的心理主义,以及汉纳和麦蒂的逻辑观、蒯因的逻辑可修正论题,并对《认知自由》一书的主要内容做了预告。  相似文献   

11.
斯马特(J.J.C.Smart)教授,在他那富有卓见和博学的《实在论与唯心论之比较》(Realism v.Idea-lism)的文章中,坚决地为形而上学实在论辩护。他认为,真可以超越可被验证的东西(what can bewarranted)。即,有些句子虽然不能被验证,但可以是真句子;而另一些句子虽然可以被验证,甚至被合乎理想地验证了,却是假句子。他在为形而上  相似文献   

12.
"正规模态集合论悖论"产生于带等词一阶逻辑、公理集合论和正规模态逻辑的"自然结合"。正规模态命题逻辑如同一根"魔杖",一旦将之引入经典集合论,即把本来可以容纳偶然关系的集合论,变为断言"所有关系皆必然"的宿命论理论。这个悖论的揭示与澄清,可以清晰说明区分"实体-实体关联"与"实体-属性关联"及引入"广义逻辑真理"概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有助于认识与解决一系列模态哲学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模态逻辑的"原罪"除了奎因指出的混淆了使用与提及外,还包括误以为在命题层面可以揭示概念间的必然联系。必然涉及内涵特性,单纯地从外延角度、在命题层面考察必然,有无法克服的缺陷。克里普克通过语言分析解决必然的内涵特性所带来的问题掩盖了问题的实质,无法触及必然的普遍规律性之本质。这是可能世界语义学的"原罪"。尽管有后天必然真,但克里普克的晨星之例并不属于此类。而他的米尺之例也难以称得上是先天偶然真。这些都是"原罪"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在这篇论文中,格菜斯和斯特劳森试图为分析—综合区分辩护,他们认为奎因对该区分提出的批评不能为他对区分的拒绝提供辩护。两位作者的理由是:第一,分析—综合区分的存在有一个支持性的普遍前提,这个前提以分析性词组的日常用法和哲学用法为基础;第二,虽然分析性词组中的概念没有得到有效的形式定义,但通过对概念的语用分析,我们可以提出有效的非形式定义,而且任何定义都应当以语用实践为依据;第三,接受整体论与接受分析—综合区分是一致的,两者之间不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5.
刘壮虎先生曾对本文提出一些批评和建议,持此致谢。引言逻辑真、必然性和分析性是逻辑哲学和哲学经常讨论和涉及到的重要概念。今天逻辑真和必然性都得到了逻辑语义学的严格刻画,唯有分析性还是个空白。这并不表明分析性的重要性弱于其他两个概念。50年代,奎因的一篇檄文《经验论的两个教条》曾在西方哲学界掀起了一场待续十余年的激烈争论。其中所反对的第一个教条就是分析陈述与综合陈述之间存在根本的区别。奎因首先区分了两类分析陈述,逻辑真的分析陈述以及依赖同义性概念或其他处理的第二类分析陈述,它们分别以以下两个陈述为典型…  相似文献   

16.
增加特定的基数量词,扩张一阶语言,就可以导致实质性地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样许多超出一阶逻辑范围的数学概念就能得到处理。由于在模型的层次上基本模态逻辑可以看作一阶逻辑的互模拟不变片断,显然它不能处理这些数学概念。因此,增加说明后继状态类上基数概念的模态词,原则上我们就能以模态的方式处理所有基数。我们把讨论各种模型论逻辑的方式转移到模态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以谓词表达模态,在表达力上比算子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但蒙塔古悖论和语义的不完善曾使模态谓词遭遇技术困境。采用"模态"与"真"相结合的研究策略,不仅可以在语形上利用真谓词限制模态谓词的表达力实现模态谓词的相容性,亦能在语义上借助语义真理论定义模态谓词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因此,以谓词表达模态可以促进模态逻辑的研究,实现各种模态概念与真概念的结合,体现真概念在逻辑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8.
当今,命题模态逻辑作为一种标准的形式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然而,与命题模态逻辑不同,通常的一阶模态逻辑语言的表达力是不充分的,这是许多重要问题背后的原因所在,这些重要问题包括:模态逻辑中没能出现与经典逻辑相媲美的赫伯兰(Herbrand)定理、非严格指称问题、同一性问题、罗素的限定摹状词理论、动态逻辑的指派表达等等.美国当代逻辑学家、证明论专家菲汀(M.C.Fitting)充分认识到通常的一阶模态逻辑表达力不充分所产生的弊端,他通过把谓词抽象引入通常的一阶模态逻辑的语形和语义,以一种极其简单和自然的形式加强了一阶模态语言的表达力,从而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本文首先介绍谓词抽象的基本思想及其简史,然后重点阐述谓词抽象在模态赫伯兰定理以及其他领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虚概念指称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传统逻辑里并没有虚概念一说,虚概念的提出,是伴随现代逻辑的兴起,及其对空类、自然数0的定义和空集的界定而产生的。在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逻辑里,概念一词很少出现,逻辑学家往往用词项的说法来表达概念。亚氏本人,更没有提到过虚概念这一说法。值得关注的是,传统逻辑  相似文献   

20.
弗雷格和罗素的逻辑主义由两个部分构成:可证明性论题和可定义性论题。可以很确信地说,可证明性论题并不能得到完全的辩护。但是,为了向两者,特别是可定义性论题,提供辩护或者拒斥之,我们需要逻辑性的标准来决定,除了其它常元的逻辑性之外,表示数的常元和表示属于关系的常元的逻辑性。我将采用的逻辑性标准是塔尔斯基和谢尔提出的同构不变量标准和费弗曼提出的同态不变量标准。塔尔斯基和谢尔在不同的地方已经指出罗素的表示属于关系的常元是同构不变量。在本文中,我将证明如下结论:第一,表示属于关系的常元是同态不变量;第二,弗雷格的表示数的常元既不是同构不变量也不是同态不变量;第三,如果逻辑性是同构不变量或者同态不变量,弗雷格的逻辑主义(弗雷格算数)的可定义性论题不成立;第四,如果逻辑性是同构不变量,罗素的逻辑主义(简单类型论)的可定义论题成立,但若逻辑性是同态不变量,这个论题则不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