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海》2019,(4)
马克思"定在(Dasein)"、特别是"社会定在(gesellschaftliches Dasein)"概念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方法论传统,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展现出新的内涵。青年马克思一方面把劳动与资本的关系阐释为定在与其背后的支配性本质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以人本学批判工人作为定在的非人处境。"社会定在"一方面指经济关系中的特定存在,另一方面指有待实现的人的本质性存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强调经济事实作为定在的历史性与关系性,在此基础上,他揭示了劳动、货币、资本在现代生产方式中超越自然定在、成为抽象一般的过程。作为"社会定在"的商品、货币与资本的各种形态,都是现代生产方式下社会关系的结晶,马克思由此超越了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拜物教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哲学看货币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森 《哲学动态》2003,(8):14-16
在当今中国现存经济学思想领域和大学正在施教的实际操作中,同时存在着几乎是不可通约的两大范式(paradigms):一是深深根植于古典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是建立在边际分析基础之上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这两大经济学体系,不仅代表着两大分析套路截然不同的两种范式,甚至连它们所使用的语言也难以通约。尽管如此,在什么是货币和货币的职能是什么这类问题上,这两套经济学的分析语言体系却有着许多交叉和惊人的一致之处。严格来说,是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们继承、吸纳了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货币理论中的许多洞见,尽管他们拒绝了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3.
不断占有剩余价值以自我增殖,进而无度扩张,这构成资本的内在逻辑。资本提升了劳动能力,改进了劳动方式,变革了全部社会关系,瓦解了封建体系,为人的解放创造了前提。但在资本逻辑支配下,劳动采取异化形式沦为资本增殖的元素,引发资本统治劳动、人为物驭的发展悖论,此一洞见构成马克思劳动人本思想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向度。透过劳动从属资本的迷雾,马克思深度揭示了劳动发展与社会演进和人的本质的内在同一性,确认了劳动者的历史主体地位,指明了经由劳动和劳动者解放实现人的解放以及资本逻辑消亡的必然性,彰显了劳动人本思想以劳动和劳动者为本的价值诉求及对资本逻辑的超越之维。  相似文献   

4.
交换关系是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的前提,在马克思不同时期语境中的内涵有着根本区别。哲学人本主义视域的交换关系指认人本质的丧失和物化关系特性。历史唯物主义语境的交换关系表征着具体历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物与物的关系,进而深入到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伴随这一逻辑演进过程,货币是商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也是货币实现其自身的一个表现形式。资本具有多样性统一的特性,是由商品发展到货币,再于特殊条件下发展为资本的。资本不仅是物,也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还应是生产关系具体历史形式下的一个过程性运动。静态经验层面的交换关系决不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终极内容。交换价值经过一个矛盾发展过程,超越自身学理边界,达到剩余价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结果,是真正代表《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5.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走出早期马克思》驳议———与旷平山先生商榷/姚定一//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马克思与“劳动崇拜”———兼评当代西方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两种代表性观点/唐正东//南京社会科学,2005.4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一个主要依据的质疑———重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一段著名论述/段忠桥//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2关于资本的哲学思考———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孙承叔//东南学术,2005.2晚年恩格斯的马克思哲学观疏论/周宏//南京社会科学,2005.4实践哲学视野中的…  相似文献   

6.
信用作为以市场为核心进行资源配置的当代社会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它直接表征着当代人的存在方式。对信用与人的存在方式源出性关联的理解需要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解答。从政治经济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与希法亭对信用与人的存在方式的理解,会发现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两种逻辑。一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逻辑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信用采取了否定性的态度,即认为信用蕴含了人格的货币化。二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的资本逻辑中,马克思将资本信用视为货币的人格化:一方面,马克思借助对各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借贷关系的分析,说明了信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建构中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他更深刻地指出,货币的人格化使得人陷入了更深层次和更系统性的非人化。在资本逻辑的基础上,希法亭以资本信用概念作为金融资本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信用对社会进程的"秘密"统治方式及其所衍生的现实对抗性力量。通过对马克思与希法亭信用学说及其关系的阐释,可以进一步揭示出当代人的存在方式的现状与问题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马克思哲学研究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一些具有研究范式和创新路径意义的问题。这包括: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以及当代解释力;从本体论的根基看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性质;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探讨;“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是我们同时代人”的争论;文本学和解释学引发的马克思哲学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批评性话语;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与会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和学术走向;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等等。这些问题构成了一种前提性的批判,为提出建构中国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而建构中…  相似文献   

8.
为了应对20世纪90年代末苏东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以及各色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破产,柄谷行人提出了"重建共产主义形而上学"的理论号召。为此,柄谷主张清理出马克思的经济学的地基:一方面要扫除苏东社会主义运动当中所存在的理论误区,即对劳动价值论的形而上学理解;另一方面必须揭示西方经济学本身的意识形态性,柄谷将西方经济学理论归结为"使用价值-经验论"或"货币-信用-经验论"。但最后柄谷并没有回到马克思本人,而是将他的"共产主义形而上学"嫁接在"死亡本能"等精神分析概念上,于是其理论的不足之处就暴露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在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史上,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赋予了劳动以现实性维度,但斯密仅将劳动当作实现资本增殖的手段,故把劳动区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黑格尔完全站在国民经济学的立场继承了斯密的劳动观,但他唯一承认的只是"精神劳动",虽然他赋予了劳动以超越性维度,但他的劳动观只是对劳动价值论的"观念性模仿",他只看到了"劳动的积极方面"而看不到"劳动的消极方面"。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的基础上,揭示和论证了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的"劳动解放"的全面意义,从而建构了取代"资本政治经济学"和"精神现象学"而实现人之自由个性的"劳动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青年马克思对实践理解的演化张阳升马克思一登上哲学舞台,就面对贯穿德国古典哲学的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费尔巴哈以存在为主体、思维为宾词,克服了黑格尔用精神来统一存在的错误。但是他没有解决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马克思独具高见地提出了两者相统一的中介桥梁范畴即实践。一开始,马克思将实践仅仅理解为哲学的实践,并且“哲学上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这种哲学实践是立足于自我意识立场上的理性批判活动。《德法年鉴》时期的青年马克思越出纯哲学的批判而达到政治性的实践理论,他认为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就是哲学与无产阶级的结合,无产阶级在哲学的统率下对现实进行武器的批判。由于从政治性实践角度对无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的关注,马克思思想的触角就不能不触动工人的工资、资本的利润,即政治经济学这块园地。((1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以异化劳动学说作为思想基础的。在这里,马克思是从人的本质出发去阐述生产劳动的,这是一种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理想劳动。这种抽象的劳动实践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中介,以此即可消除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绝对统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立足于“人的感性活动”,这标志着马克思对实  相似文献   

11.
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要素,商品在《资本论》中被界定为表征资本主义政治本质、批判资本逻辑宰制的经济学-哲学概念。马克思分别从资本主义的政治原象、政治逻辑及政治生命的角度,赋予商品以劳动产品、货币和劳动力这三个层次递进的内涵,描绘出资本主义的经济事实与政治内涵,准确地把握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特性与政治本质,辩证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一面,全面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命政治。因此,洞见与明晰马克思关于商品概念的政治叙事及其哲学批判,是扬弃商品异化与驯服资本、驾驭财富与树立正确财富观念的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2.
王姝 《学海》2015,(4):16-23
西方现代性发育的现实制度形态是资本主义制度,主体性资本的形成最终形塑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对现代性批判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体性的揭示。资本对当下人类生存世界的座架没有改变,整个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被资本所操控。当代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的主体性与资本主体性的双向趋同。《21世纪资本论》对不平等的分析仍然停留在物质化的资本层面。21世纪的当下,整个社会仍然受资本主义精神的驱动,并被锁定在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系统中。资本带来了人性积极解放的同时造成与"他者"关系的异化。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深层次地体现了资本的历史普遍性与历史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夏林 《现代哲学》2008,23(1):21-27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不能仅仅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上理解,而应该放入整个西方哲学史中加以透析.通过对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具体剖析,我们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升华了康德的物自体学说,其生产关系范畴则揭穿了西方哲学史上追求的确定性的抽象同一性假象,揭示了辩证法的精髓与人的历史境遇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范畴所内具的批判性态度既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提法,又重塑了哲学的基本立场,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经济批判的哲学境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卜祥记 《哲学动态》2006,1(5):28-33
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经济批判和哲学批判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的哲学批判确立了“感性活动论”,奠定了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革命性变革,构成马克思经济批判的理论基点。马克思的经济批判是其哲学批判所形成的感性活动论原则的展开,也是对哲学批判的丰富和发展。正是作为经济批判理论基点的哲学批判,使得马克思的经济研究成果超越了同时代人的理论高度。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本原则”在广泛的领域和多样的形式上实现全球性扩张,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理论界大多以“资本逻辑”或“资本原则”作为…  相似文献   

15.
理解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修辞性质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兴趣和注意,但这种理解对于理解马克思的文本及其对现实的再现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因此,本文的主旨是通过解答马克思解答货币之谜时所制造的文本的"货币之谜",以说明马克思使用的隐喻及其所构建的货币理论之间的深层关系,这构成了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货币的一种隐喻学。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劳动包含人的自我实现的维度和满足人的需求的维度。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导致了劳动的异化,使劳动变成了只是满足人的需求的劳动。只有消除私有制、消除异化劳动,劳动才有可能成为人的自我实现的活动。而鲍德里亚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资本不再剥削劳动,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自觉自愿劳动,但是这种劳动仍然不是自我实现的劳动,因为劳动是按照结构价值规律来进行的。资本系统利用结构价值控制人,劳动甚至变成束缚人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自由思想是西方自由思想史上的重要一环。马克思从对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否定的实践中确立人的自由,完成了自由观的唯物主义转向,实现了哲学革命,进而规划了西方哲学(以存在主义尤甚)关于自由的研究路向。马克思的自由是对现存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因而马克思的自由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也跃升至实践唯物主义。自由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逻辑主线,在当代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依然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政治哲学具有与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及其现代西方政治哲学所间离的思想特质和理论建构。从古希腊"人是政治动物"的启示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在卢梭对私有制的批判基础上,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概念阐明工人的解放包含人的普遍解放;与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市民社会的论战中,马克思论证了古代公社的政治价值;在对空想主义体系的批判上,马克思以巴黎公社的经验为基础,确立了未来社会组织形式即现代公社的原则和方法,走出一条可实践的人的解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虚拟货币是指不与贵金属储备挂钩的纯粹价值符号,如以获取价值为目的进行投资或投机,虚拟货币就转变为远离实体价值的虚拟资本。虚拟资本在自然历史进程中进行类别化的演变,内含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虚拟价值增殖过程的对立统一,体现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虚拟资本脱离物质生产的直接制约就形成了虚拟经济,并反作用于实体经济,两者构成一种互应关系。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从一个侧面确证和充实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结论。在一个金融化的世界中,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鲁品越 《哲学动态》2003,2(8):11-13
货币经济功能已为人们熟知,然而它对人类历史最深刻的功能,是由其经济功能而导致的社会功能:它塑造着与其相应的社会价值观,进而衍生出相应的社会结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一社会功能正在凸显,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中国社会。1.货币的本质与货币社会功能的来源货币之所以具有塑造社会结构的能力,是因为货币的本质是人们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某种脱离社会关系的独立事物。马克思之所以坚持劳动价值论,反对把商品的价值理解为“效用价值”或“使用价值”,其基本立足点正在于此。作为商品交换尺度的价值量,是对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全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