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美术批评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但是在美术批评个性化表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就目前发表的关于美术批评的文章来看,批评者并没有拿出真正的批评态度,很多批评中存在人云亦云、只扬不贬、不立足本土语境、无法体现时代性等问题。自我个性、民族个性、时代个性,这三个方面共同构筑了美术批评的个性化表达。反过来,美术批评的个性化表达方面能够观照美术批评的发展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是一个艺术极度繁荣的国家,其装置艺术、绘画艺术、舞蹈艺术、建筑艺术一直是各国艺术家研究的重点。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国间的艺术交流更加频繁。艺术理论批评也伴随着艺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艺术理论批评推动着艺术的健康发展。当代俄罗斯主要有现实主义艺术、观念艺术,其艺术传播媒介的画廊、展馆也比较发达。在艺术理论批评方面有有机批评学说,从19世纪一直到现在,都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流派。但是,总体来说,俄罗斯的当代艺术理论批评仍是朝着健康、生态的方向发展的,只有个别的批评家在现世生活中迷失自我,抛弃传统艺术审美观,但俄罗斯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很难被消解的。  相似文献   

3.
生态批评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从其产生至今短短的几十年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进行文化批判,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其要旨在于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4.
回顾目前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沟通会话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的方法,检索2001年1月~2015年6月发表在国内各种期刊的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沟通会话论文,对其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批评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是受学者欢迎的研究视角。探讨批评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会话研究的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繁荣阶段)及各个阶段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以期对日后我国的批评语言学视角下的医患沟通会话研究有所助益,为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5,(6):136-140
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近些年,一些学者以生态批评为视角形成研析该作品的一个新热潮。以生态批评为工具分析该剧作应坚持生态系统论的观点,以社会生态批评为中心环节,从自然环境、人的精神和社会现实三个维度全方位展开,并注重分析研究人的精神与自然环境背后的社会因素,进而准确把握作品蕴含的深刻生态批评与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6.
生态批评作为一种带有"觉醒"意味的批评方式,它的出现除了对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之外,其对生态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革命性的。在生态批评视域下,生态文学创作不但要顾及文学艺术自身的规律,更要凸显生态批评的理念与视野,这对于生态文学创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伍尔夫生态思想研究》是国内第一部对伍尔夫作品中的生态思想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学术著作。该著作不仅从生态批评理论视角对伍尔夫作品中的生态思想进行分析,同时还将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内容引入其研究中,从多个视角深入分析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失衡的问题,由此展开了如何重建以及怎样构建精神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等的和谐与平衡。该著作所阐发的深远意义远不仅限于当代,也不仅限于生态层面,其意义是可以延伸到当下及未来人类生存于世所应持有的哲学智慧层面的。  相似文献   

8.
<正>"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项目批准号:15ZDB023)是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求是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王杰教授担任。该项目从纷繁复杂的美学观点和美学理论中努力找到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表述方式,从而为研究和思考美学与当代批评的关系、美学与社会发展变迁的关系提供基础。为了推动本项目的研究,现公开招  相似文献   

9.
“河洛”问题是黄宗羲、黄宗炎兄弟易学、图书学批评的首要内容,也是以此形成儒学、历史文化批评的重要落脚点。他们以经书为本,求证“河洛”的真实面貌,梳理“河洛”与儒学发展的学术史脉络,驳斥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河洛”学说。黄氏兄弟的“河洛”检讨,反映了“河洛”问题的复杂性。对垒各方均面对考证、解释的难题,并于解构与建构上各显其能。二人的锐意批评及反思、反抗意识,颇受近世学者青睐,但当下之研究则将“河洛”置于尴尬之境地,几乎视同糟粕,须当再行反思。“河洛”批评及其再研究,是涉及图书易学、哲学、历史、考据、辨伪等诸多方面的重要研究议题,同时也是以此探讨文化自觉、传统重建等宏大问题的具体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学理论家试图建立一种与新政治、新文艺相呼应的崭新的美学体系。20世纪50、80年代产生过两次重要的美学争论,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美学问题。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归纳出贯穿当代美学始终的基本问题是美的本质和美学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50年代反映论和工具论的批评形态,80年代实践论和审美自律的批评形态。到了新时期以后,美学的基本问题日渐多元,如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资本主义、生态存在论、审美社会学、审美人类学等等,但尚未形成较为固定的批判形态。  相似文献   

11.
论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态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教育学和心理学生态化研究的兴起,以及数学教育改革的理论发展与实践诉求,从生态观的角度来审视数学问题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以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态观为基础,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关于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态模式,并论述了该生态模式的5个内部系统(即,数学文化、数学问题、数学知识、问题解决者和问题解决程序)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摘句批评滥觞于先秦的赋诗言志,它汲取了两汉经学家条分缕析的注疏方法,经过魏晋时期的文学自觉,正式形成于东晋。这种传统的批评方法的最终形成,得益于文学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批评意识的不断觉醒等诸多因素。摘句批评在先秦时期的出现主要由于贵族间的外交活动;两汉之际的章句之学则进一步细化了人们对文章字句的精细解读;两晋至南北朝文学批评的繁荣则使得摘句批评得以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3.
刘仁秀 《美与时代》2005,(10):20-21
文化批评的出现是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必然,它为西方文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新的视角,大大促进了西方文论的繁荣.在新的世纪里,文化批评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4.
边疆安全与发展问题是与国家兴起俱来的问题,更是中国持续推进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各项事业进程中难以回避的重要问题.当前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面临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围绕西部边疆问题,从国家战略高度,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协同研究治理,已势在必行.对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问题的研究,需要从国际关系、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民族、宗教等多学科融合的视角,由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开展跨区域、跨层次的多部门合作,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林京耀、陈荷清著《超载的挪亚方舟》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以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翔实的材料描述了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指出地球环境的容量不是无限的,我们地球的承载能力已经被超过了.本书认为,人类在对文明进步和当代的繁荣和发展的反思中终于觉醒到,以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文明、繁荣、发展是不可取的,必须重塑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把生态环境价值纳入“现代化”、“发展”的范畴.作者叙述了现代生态  相似文献   

16.
生态伦理学是伴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而产生于西方学术界的一门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应用伦理学科。对于应该如何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 ,西方“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学围绕着“走出人类中心论还是走入人类中心论”、“自然是否存在着内在的价值和权利”等价值问题而展开争论 ,这些价值争论有利于人类反思和正确认识人类实践的后果。但是总体看 ,它们都是一种脱离制度维度 ,抽象谈论人类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西方中心论”的生态伦理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的突出特点是将生态伦理价…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洞宗第三十四代高僧天然禅师以佛家因缘、文人慧业和遗民情怀在岭南聚集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诗僧群体,以群体诗歌活动推动了岭南诗歌的繁荣。以海云寺为核心的寺庙群形成的文化空间,深刻影响了海云诗派的题材范围和风格特征;海云诗僧诗文集及其序文的刊刻流传,为海云子弟和同道提供了创作和批评的范本,指引人们理解和接受海云诗派,成为了海云诗派传承的最好载体。  相似文献   

18.
程相占教授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中国诗学、文艺美学、生态美学、环境美学、身体美学与生态批评等。近年来,他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是生态美学研究。综观他多年的学术研究,可以看出,不论他从事哪个领域,都贯穿着自己独特的治学方法,即强烈的学科意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独特的话语创造。也正是由此,程相占教授在从事生态美学研究时,才不断突出生态美学的学科特性,并且在深入阐述中国生态美学与西方环境美学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生态美学的中国形态。程相占教授为生态美学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概念,比如,生态审美、生生本体、文弊、生态智慧C和生态实在论等。在程相占教授的努力下,生态美学的中国形态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其中,他的3份相关论著已被写入美国《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环境美学"辞条。  相似文献   

19.
张超 《美与时代》2015,(2):19-22
与生态批评领域"生态"与"环境"之辨的针锋相对相比,我国美学研究领域对二者的区分和关联的认识却更具有包容性。"环境"是一种审美对象,具有宽泛性和包容性;"生态"是一种关系,是观察和研究事物的一种新视角。"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无所不包的"环境";"生态美学"是"环境美学"的重要理论立场和未来发展方向。不管是"环境美学"还是"生态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都是对环境审美某种模态的理论阐释,在实际审美过程中它们并不单独存在,并时常与艺术审美、生活经验和理论思维等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价值哲学往往囿于对价值的定义而陷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中。杜威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指出价值哲学的真正开端不是价值的定义问题,而是批评问题。批评虽然不能定义价值,但是却可以发现真实的好、调节欣赏、调节价值的分配;批评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存在与价值二分的难题,但是却可以改变对这个问题的发问方式;批评虽然不能独立创造价值,但是却可以引领价值研究走出虚无、神化和对人的疏远,从而让价值变得有意义、可理解而与人的当下生活息息相关、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