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经》成书之前的占卜易卦,从文物考古资料所见,由八千年前传说中的伏羲时代、五六千年前的炎黄时代至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夏禹时代,此可视为易卦由单卦(三爻一卦)演变到重卦(六爻一卦)的孕育期;再从殷墟出土的以易卦卜筮为代表的殷易来看,确证了殷易可视为易卦由单卦演变到重卦的完成期,并开始孕育卦爻辞。殷商时代的占卜易卦,在此需要深入探讨、厘清和确证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重卦的作者问题,一个是《易经》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易学史在经历了由伏羲时代到炎黄时代再到夏商时代的滥觞期之后,迨西周初期则呈现出甲骨易卦和金文易卦并蒂兴盛的璀璨局面;到了西周中后期,又出现了陶文易卦,特别是陶拍易卦的出现,说明《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序结构已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切充分说明:《易经》一书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怀胎之后,到了西周中后期,正在履行它的一朝分娩之重任。  相似文献   

3.
八卦还是七卦、九卦——关于坎、兑二卦的几点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卦中,坎为水、兑为泽、也为水。八卦含有两个水,值得深思。兑一卦而兼取两个不同类型之基本象,如从坎兑皆取水象看,则八卦实只有七卦;如兑卦兼取水、卑下二象,则八卦又可以说是九卦。同为水,坎兑又分属阴阳。坎水在六十四卦中为一般之水、抽象之水,兑水却常为具体之水。坎水为川水,具有流动义,能够与天地万物沟通;泽水却不能流动,所以导致壅塞和失败。中华民族是一个治水的民族,各类水给先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映到八卦中,形成了坎、兑二水卦、八卦的方位以及关于卦爻辞的各种说明。  相似文献   

4.
<正>《周易》离卦的意思主要为附丽和光明,而且从卦形上看,离卦是对称的结构。离卦的内涵与这种形式特征和中国美学相关,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从附丽的角度看,离卦蕴含着柔顺、合宜的美学观念;从光明的角度看,离卦蕴含着人格美的思想;从卦形的角度看,离卦蕴含着并俪的思想。一、《离》卦释义离()为《周易》八卦之一。八卦是"圣人"观物取象而作,"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即会通宇宙神妙变化的性质,比拟万物的情态。因此"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2],"乾"、  相似文献   

5.
曹福敬在《中国哲学史研究》1988年第3期发表文章认为,《周易》的成书不仅在周初,而且在整个西周都是不可能的,它是进入春秋以后的作品。一、从古筮的示卦特点和古易史来分析。西周中晚期,人们以八卦所重的六十四卦来占筮,显示所得之卦的记载方式都  相似文献   

6.
十翼成篇考     
十翼成篇考黄庆萱“十翼”各篇由始具雏形到编纂完成的年代相当长。今试由内容比较、文献引述、史书著录、出土文物各方面加以考察。八卦的说明应早于六十四卦的说明。因此,《说卦传》第四章“雷以动之”以下,在“十翼”中专说八卦的,应该也是“十翼”中最早出现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易》,按照自古以来的说法,是伏羲氏最初画八卦,神农氏将此加以重迭而演变成六十四卦,但有卦而未曾有卦辞,及至周文王系上卦辞(彖辞),周公系上爻辞(象辞),并从那时起确立上下经。孔子则把十翼(《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  相似文献   

8.
<正> 六十四卦起源很早,并非由八卦重卦组成。甲骨文中所刻的卦画符号为六个数字一组,以后由数字卦演变为符号卦。重卦之说不见于先秦文献资料,《系辞》观象制器一章列举的十几个卦名,都属于六十四卦;《左传》、《国语》中有关卜筮的记载,如“遇乾之否”、  相似文献   

9.
刘彬 《周易研究》2004,(6):22-27
<易纬>的<乾凿度>和<通卦验>分别记载了两种八卦卦气思想,虽然都是关于八卦于一年中用事的学说,但二者在具体内容、卦序、所属易学流派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文即对这些方面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六十四卦如何由八卦重叠而成,思想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本文立足“重”与“错”的同异,探讨其成卦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天地万物变化的联系。孔颖达以相错解释相重,在忽略二者矛盾的前提下进行推论。邵雍立足一分为二发明相错,”重”在他是指天圆地方的天道运动,而与重卦无关。以为邵雍言先天方位的八卦相错是讲重卦的观点缺乏根据。胡宏从太极——天道的运动说明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关系。利用“重道”去解释“重卦”,揭示了六十四卦生成的不同机理。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按照太极生万物模式的需要发挥邵雍的理论,反映了邵雍以后易学的发展。来知德批评了邵雍、朱熹对相错与相重的混淆,但又不是胡宏的一“重”到底.而是重与错双方相互补充发明,合力生成六十四卦。尽管哲学家们对”重”与“错”的方法的把握和定位不尽相同,但易卦的生成应当是天道运动规律的概括和表现则是他们的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用<说卦传>的八卦方位说或汉易卦气说去解说<周易>坤卦卦辞,都会遇到岁时和方位逆行的问题,这是违背八卦方位与卦气原理的.这表明有学者据帛书<易之义>中"岁之义"的说法推断<周易>本经中有卦气思想的看法是行不通的.细考帛书原文,其"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一句其实本非解说坤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而是解说初六爻辞的.而就爻辞"履霜坚冰至"一语本身而言,我们无法从中看出什么方位问题,传本<易传>亦无此类解读,故帛书有关"岁之义"的说法只能视为帛书制作时代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我在《“杂卦”不杂说》一文中曾说,《三坟易》卦序“属早期八组连体”卦序,因内容所限,没有详细论述。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专门谈谈这一问题。《易》卦序包括三《易》的八卦次序和六十四卦的组合排列次序。它关系到《易》的象义和哲学思想。前者如《系辞下》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有了八卦之列,才有八卦之象,有了象才有义;后者如《序卦》阐述宇宙发生发展的思想和《杂卦》的对立之义都以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为依据。而排列组合本身在数学上又有重要意义。卦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历来不被重视,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三坟》卦序的探索,抛砖引玉,引起《易》学界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颇有争议的先天八卦及《洛书·河图》的产生和最初含义进行了探讨。首次发现,伏羲氏是在甘肃天水龙马山,观变于隔河对岸卦台山的阴阳变化而画卦的。天水卦台山“三阳”时刻的阴阳变化现象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即四季,八卦即八节。四象八卦阳顺法编序,便是象序1、2、3、4,象数6、7、8、9和卦序(失传)卦数(洛书)。《洛书》是反映八节二十四气哲理的节气图。同时意外发现,《河图》是阴阳闭合周期图。说明伏羲八卦系列及其数日《河图·洛书》,是上古先民研制历法的一项纯学术思维系统工程,包括六个单项成果,互不可分。只有用我国农用节气历法,才能全面系统的通解先天八卦系列及其数图《河图》和《洛书》。  相似文献   

14.
汉末象数易学具有逻辑化和系统化的特征(以郑玄的爻辰说、荀爽的乾升坤降说和虞翻的卦变说为典型)。首先,其推演包括两重逻辑:一重是从乾坤二卦到十二消息卦、再到六十四卦,另一重是乾坤二卦在一卦内部的推演。其次,卦爻象的逻辑推演又是卦气说的根本,后者只是前者落实到时空图式上的结果,这就形成了汉末易学以逻辑为纲,以方法(易例)为目的特点,与西汉易学的"经验性"性格迥然不同。汉末易学的天道观以"天地"和"阴阳"为核心原则,重视"乾坤"和"八卦"在卦爻符号系统和宇宙图景中的建构作用。"中正""中和""时中"是三种爻位论,同时是对"中"的人文价值理念的象数化,它们综合起来均以"成既济定"为基本指向。"成既济定"是一种"天下和平"(普遍和谐)的理念在爻位论上的具体反映。在汉魏之际,汉易象数学在走向极致的同时走向了极端,并由王弼在方法论上完成了《周易》解释从象数到义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爻变 ,什么是卦变 ?爻变与卦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爻变与卦变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厘清这些问题 ,有利于深入探讨易学哲学。为了讨论方便 ,我们从爻变谈起。一、一阴一阳 刚柔相摩爻变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爻变是指生卦、成卦、变卦过程中阴爻阳爻的组合变化。狭义的爻变是指八经卦 (即三爻卦 )和六十四别卦 (即六爻卦 )中阴爻阳爻的组合变化。《系辞》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按照邵雍和朱熹的解释 ,这是生卦、成卦过程中阴爻阳爻的组合变化 ,是广义的爻变。朱熹在《易学启蒙·原卦画》中综合邵子等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八卦起源问题八卦是无字天书,其神秘性在世界文化史上首屈一指。关于它的起源,言人人殊,有过种种假说。郭沫若认为,“八卦是既成文字的诱导物”,先有坎、坤、震、兑等古文字,减省笔画、改变方位,衍为八卦符号。范文澜认为,“八卦出于图画文字。”冯友兰认为,八卦由模仿占卜的龟非而来,八卦和六十四卦都是标准化的“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具有非常深远的善于辩证思维的传统,而《周易》则是其最初的源头。《周易》分为《经》和《传》两大部分。成书于西周初年的《易经》,由八卦重叠组合而形成六十四卦。八卦是由“一”和“--”两个具有对立性质的符号排列组合而成的。这表明《易经》试图用两个对立性质的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来概括自然界和人类社  相似文献   

18.
上期我们简单介绍了“纳甲”筮法演卦方法,由这简单的介绍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 在“纳甲”筮法中,十天干分纳于八经卦,即所谓“乾纳甲壬”,“坤纳乙癸”,其余六卦分别纳所余六个天干。以此解决将十天干分配于八卦的方法。依天干顺序,由《艮》卦纳丙,《兑》卦纳丁,《坎》卦纳戊,《离》卦纳己,《震》卦纳庚,《巽》卦纳辛而观之,“纳甲”筮法中六子之排列顺序,显然与马王堆帛书《易经》相同,可见“纳甲”法当与帛《易》系统有关,这点前文已述。而十二地支亦配合十天干纳子八卦之中,由其排纳法看,《震》卦与《乾》卦同,皆由“子”纳起,《坎》卦由“寅”起,《艮》卦由“辰”起,全以顺时针方向,每隔一个地支,由初  相似文献   

19.
卦变说是理解项安世易说的关键,其卦变说接续了李挺之的相关识见,分反对卦与不反对八卦。反对卦皆自消息卦来,不反对卦皆自坎离来。以坎离作为主变之卦,既是对汉代易学重视坎离传统的接续,又融合了丹道思想,更是对当时理学家体用思想的认同与接纳,这使得项氏卦变说既具有深厚的传统积淀又有鲜明的时代认同。项氏卦变说的理论动机是从易象本身开显易道之变易,以弥补程颐仅从义理一面揭示易道变易之不足。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数字卦与六十四卦符号体系之形成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见于商周器物上的数字卦与传逝文献的有关记载结合起来分析,商周时期应已存在用两个符号记写的六十四卦体系;周初陶拍所见易卦与传本《周易》相同的非覆即反的排列方法,也表明当时的筮书应是用两个确定的符号记写的;六十四卦应如文献所记是由八卦重合而成的,而这种八卦形成的前提同样是将其记写符号确定为两个;构成八卦的阴阳爻应是按阴阳观念将偶数记成“一一”,将奇数记戚“—”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