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极好的入手处。黑格尔通过对康德哲学广泛而深入的批判,彰显了他自己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和贡献。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最根本的目标是批判康德哲学的主观主义二元论,因为这种二元论反映了现代世界和人的种种严重分裂。黑格尔把康德哲学称为"主观观念论",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绝对观念论";"绝对观念论"的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克服现代性造成的种种二元分裂。另外,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积极动力;他一直为人诟病的形而上学及其各个核心概念,只有在此背景下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批判、区分以及转化,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诞生及其性质、内容等问题的重要理论环节。但我们不宜在马克思与黑格尔国家学说之间进行简单划界抑或过于强调马克思思想的黑格尔渊源。秉持基本的思想史和理论史研究立场,并基于文本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以及无产阶级社会革命思想都与马克思批判和清理黑格尔国家学说有着深厚的思想关联,可在后者的思想语境中得到理解,体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相关思想的批判和重构。马克思突破了黑格尔的保守性和观念论性质,创立了建立在以实践活动为根据的新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对于克服现代世界的分裂和重建普遍规范的时代任务而言,马克思的社会重建方案相比于黑格尔的伦理国家理想,更具现实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3.
A.F.科赫教授因其对康德与德国观念论(尤其是黑格尔)的深入研究而著名,此外他非常熟悉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当代成果。这使他能够以一种不同于其前辈诠释者的方式来理解德国哲学,并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布兰顿和麦克道威尔这两位当代著名的分析哲学家的方式对大西洋两岸的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进行让人瞩目的融合。从科赫教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欧陆哲学传统中成长起来的哲学家如何吸收和消化分析哲学的成果并尝试建立起一种新的思想方式。  相似文献   

4.
去年暑假在长春市委艺校举办了黑格尔哲学讲习班。由国内著名黑格尔专家张士芙教授主讲。共5讲:1、黑格尔哲学体系三部分之间的关系;2、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3、从西方近代哲学史看黑格尔关于如何把握“最高统一体”的理论;4、黑格尔的《逻辑学》;5、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此外还专门讲了“新黑格尔主义论人”。参加学习的有  相似文献   

5.
岩城见一教授,日本美学会前任会长,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现任日本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馆长;专攻德国哲学、美学,对黑格尔、康德、尼采和费德勒的研究着力尤多.主要著作有<感性论--为了被开放的经验的理论>(2001)、<<误谬>论--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感性论式的解读>(2006)等.中译本<感性论--为了被开放的经验的理论>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为使我们更好地进入"感性论"的问题,笔者对岩城见一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本书介绍了“观念”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之前哲学史上发生和发展的概况,论叙了观念在认识过程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观念作为认识论的理想的问题、观念和理论的相互关系问题以及观念和艺术形象问题,还说明了观念怎样在实践中实现,观念的社会功能是怎样地表现出来的。作者在分析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对于“观念”这个概念的见解时,特别强调康德和黑格尔的功绩。在他看来,康德虽然没有对观念作出科学的解释,但正确地理解了观念这种思维形式的某些特征,揭露了理性的二律背反性质。至于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伦理体系》中的欲望概念的研究,说明在道德与伦理之间有个重要的中介环节——欲望,黑格尔据此才能将两者贯通起来。欲望兼有道德与伦理这两个要素,富有辩证运动的特征,是推动道德进展到伦理的内在动力。欲望是分析道德何以能够进展到伦理的关键环节,由此才能理顺《伦理体系》在术语转换上的关系,进而说明黑格尔尝试提出自己的伦理观念的思路进程。在黑格尔那里,欲望有个体可感知的经验属性,是黑格尔试图将当时的实证研究贯彻于批判哲学的理论样态,并以此反对康德与费希特的形式主义德性论。与此同时,黑格尔也将形式性纳入经验的欲望中,用以弥补霍布斯与洛克在经验主义德性论上的缺陷,使道德升华为具有整体主义的伦理性,而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精神哲学。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的逻辑学绝不是无现实意义的诡辩,它不仅具有古希腊辩证法的思想来源,而且将之提升为一种现代逻辑,可被视为自身规定的奠基性哲学方案,并且为现代自由概念建立了基础。逻辑学包括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部分,三者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概念论才是黑格尔逻辑学的重心和最深层的领域,可以说是逻辑真理的策源地,有必要在当代哲学语境下重新解读。文章首先考察作为逻辑学核心与密码的"概念自身",然后重构概念论中从概念通向理念的逻辑理路,最后探讨作为主观性与客观性绝对统一之理念的逻辑结构及其向自然领域的过渡,以此来革新研究界对黑格尔概念论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8月21~23日,来自中、德两国的十余位哲学学者在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以"通向自我之路"为主题,对中西方的自我问题进行了哲学审视,以在中国哲学与德国哲学之间进行深入的讨论。阿姆斯特丹大学哲学系克里斯坦·克里金(Christian Krijnen)教授从黑格尔论伦理生活的"确实性"概念入手,论述了康德与黑格尔哲学中的"自由现实性"问题:黑格尔批判了康德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0.
访德观感     
1989年4月至1990年3月,我在联邦德国波鸿市鲁尔大学的黑格尔档案馆进修和工作一年。现将有关观感笔录如下。一、黑格尔档案馆可以说,黑格尔档案馆是世界上研究黑格尔哲学的中心。它受州府杜塞尔多夫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科学院的委托,在著名哲学教授奥托·珀格勒的领导下,致力于历史评论版的新版黑格尔全集的出版工作。此外,它每年出版权威性的刊物《黑格尔研究》。为了配合对黑格尔著作的研究和出版,黑格尔档案馆设置了专门的图书馆。以德文版的黑格尔全集来说,从黑格尔去世后第二年(1832年),由米希勒等人出版的第一版《黑格尔全集》,到当今由奥托·珀格勒等教授主持出版的历史评论新版《黑格尔全集》,应有尽  相似文献   

11.
在黑格尔的《伦理体系》中,他以体系化的方式对现代社会的伦理秩序做了重要的重构,在那里,个体是作为"体系中的人"而被呈现出来,它既有形式伦理的特征,也包含着经验实在的因素,是黑格尔在综合了近代的自然法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首次做出的体系化尝试。在黑格尔看来,个体只能在伦理的体系之中才能说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这是自启蒙运动以后,黑格尔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因为自由的精神应当被融入到总体之中,民族精神要远高于个体自由之上。接着,黑格尔把体系的建构作为阐述伦理秩序的现代性的重要依托,共同体优先于个体而存在,在此意义上,黑格尔在亚里士多德伦理观念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性的观念,使其具有可以用来分析当代社会形态的作用,因而,观念上的体系化是构建现实体制的前提。本文将系统厘清黑格尔在《伦理体系》中所阐述的整体主义思想,以及自由主义对这个思想的批判,并对整体主义和自由主义观念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有“东方黑格尔”之誉的张颐先生是我国研究西方古典哲学的先驱 ,他的博士论文《黑格尔的伦理学说———其发展、意义与局限》 ,是他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所用的论文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目前国内仍无同类著作 )。用英文出版后 ,著名黑格尔专家G 拉松博士、J K 墨铿惹教授等都发表过书评。贺麟先生生前非常重视这本书 ,用中文翻译出版该书就是贺麟先生提议的。著名黑格尔专家张世英教授也高度评价这本书 ,称其为研究黑格尔的“经典之作”。该书由张桂权研究员翻译 ,收入在侯成亚、张桂权、张文达编译的《张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梳理了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偶然性论题,认为二者尽管都同时肯定和批判偶然性,却存在重要差异。黑格尔过分强调必然性,从而忽略了偶然性的发展逻辑和特殊本质;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部分思想,但在诸多方面超越了黑格尔的理论视界:马克思将视域从认识论拓展至存在论,将理论思辨转为现实关注,将绝对必然论转为历史可能论,将逻辑预设论转为经验实证分析,特别是通过批判"偶然的人"而将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从而走向了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14.
1985年10月4日,西德海德堡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格罗绮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是:《黑格尔论主奴关系》。报告人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黑格尔哲学具有密切关系,因而使得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书中有关论述主奴关系的一章非常出名。在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与非马克思主义学派中,都有人对这个章节作出自己的解释。有的人认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黑格尔哲学研究专家姜丕之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3年10月24日下午在沪逝世,享年73岁。姜丕之同志早年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1956年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集中研究黑格尔哲学思想,陆续出版了《黑格尔范畴论批判》(与汝信合作)、《黑格尔〈小  相似文献   

16.
理性和热情是黑格尔建构其思辨的辩证的历史哲学体系的基石,也是黑格尔一生从事理论创造、观察人类社会历史、追求真理和自由的精神动力。以理性一自由和热情一活动为主线研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选择。近期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哲学博士王连喜教授所著的《黑格尔历史哲学》,“本着写出点‘东西’的宗旨”,对黑格尔的辩证的社会历史观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刻的反思和研究,“在实现今人与古人的对话方面迈出了自己的关键的可喜的重要一步”。细嚼全书,印象颇深。笔者感到,《黑格尔历史哲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研究《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的后期,通过学习黑格尔的逻辑学、自然哲学,马克思重塑了时间概念,并由此产生用黑格尔概念体系重构伊壁鸠鲁原子论的设想。其《博士论文》便实现了这一设想:通过运用黑格尔实体—偶性论重构伊壁鸠鲁"时间是偶性的偶性"命题,马克思构建了自己的时间—实体理论:时间是实体的偶性之偶性,而偶性之偶性本身也是实体。马克思将这一理论命名为"异化"论,并指出人与其感官对象的"分裂"结构即影象—感官论是"异化"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丁耘 《哲学研究》2022,(5):81-93+129
本文按样态、属性、实体重释心性与道体的基本问题,探索道体学气论的不同方案以建立道体学的心性学说;借鉴斯宾诺莎的力量学说将道体解为“气”,但指出其体系给不出心与其他样态的本质区别。通过扬弃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提出回应心性问题的道体学气论第二方案。本文扭转了黑格尔对莱布尼茨的解释及德勒兹对黑格尔的批判。道体学气论扬弃了力量及其表现学说,将性解释为一阴一阳或生生,将道体解释为一阴一阳或生生所表现者,将万物解释为对性的表现,将心解释为对性的开显性表现、对天地万物之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疏了牟宗三"良知坎陷"说中的康德与黑格尔哲学资源,剖析其两层存有论的内在矛盾及其缺失。牟氏在证成现代民族国家时,预设了康德式两层存有论的义理架构,在论证方式上则引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牟宗三证成道德的形上学,建立两层存有论,但他认为现象只具有认知的意义,人的德行与法权并不在其中,使二者暗而不彰。顺着康德的理路,牟宗三哲学中法权与德行两个方面的缺失都可以得到补足。  相似文献   

20.
邓晓芒同志的《思辩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一书是作者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而精心撰写的一部力作,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研究的新突破.要在黑格尔辩证法研究中推出新意,需要有新的视角、新的思路,还要有理论的勇气和冷静钻研的精神.作者立足当代,力求对“原版的”黑格尔思想作尽量准确的、客观的表述,在黑格尔辩证法这个“古典”的主题上,发前人之未发,展示了一系列的新意和创见.本书开宗明义第一章就令人耳目一新地挖掘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两个起源——语言学起源和生存论起源,追溯了作者独具慧眼所发现的黑格尔辩证法中的“逻各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