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者"王征     
痴心无悔的"情缘" 现任教于新疆师范大学并任中亚美术研究所主任的王征,以极大的艺术热情,在克孜尔千佛洞面壁九年,对龟兹壁画艺术进行了全面的临摹、整理、编纂和研究. 2003年至2007年期间,他独立完成<新疆古代佛教石窟美术风格技法研究>,首次把龟兹壁画风格细分为八至十种类型,比德国学者的风格分类分期更为细致而合理,并...  相似文献   

2.
克孜尔石窟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化瑰宝,也是我国佛教重要的文化遗址,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文化遗产。克孜尔石窟的绘画艺术不仅结合了本土文化思想,而且融合了许多外来文化元素,是文化艺术高度融合的重要代表。在这里,佛教文化、波斯文化融为一体,对克孜尔石窟壁画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克孜尔石窟壁画绘画风格的分析,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从而为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疆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形制、丰富的壁画内容被称为“龟兹样式”,而以中心柱石窟最具代表性。壁画内容主要包括本生、因缘和佛传故事画等,这些壁画是围绕着释迦牟尼佛本身展开的,着重反映释迦牟尼前世本生、今生本行、最后涅槃的事迹,是小乘佛教“惟礼释迦”思想的具体反映。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出土的佛经残卷,大多属于小乘说一切有部的经典,主要来源于小乘佛教经典“四阿含经”,说明这一地区小乘佛教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至今约有1700年的历史。石窟寺集建筑、雕塑、绘画和书法于一体,是珍贵的历史艺术博物馆。在克孜尔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寺遗址中,壁画和雕塑形象地记录了佛教艺术发展演变的历程。从石窟留存的造像和壁画中我们可以发现,佛像背后普遍具有光圈式装饰图案,一般出现在佛教造像的头部和  相似文献   

5.
克孜尔第205窟是龟兹石窟群中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之一。以往学者多认为该窟壁画表现的是龟兹王对佛教的支持和赞颂。本文通过考察该窟龟兹王及王后供养像、主室前壁说法图的菩萨造型、南甬道北壁的阿阇世王闻佛涅槃闷绝复苏图像和券顶中脊的须摩提女请佛图像,认为该窟传达了更为深刻的社会背景及内涵,是龟兹王心理需求、治国理想和政治背景的反映,也是其身份"自我塑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敦煌莫高窟内存在着规模巨大,艺术精湛的壁画,这些壁画的数量非常的多,壁画的内容也是非常的丰富,对当代的美术学有着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敦煌壁画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和中国传统的哲学相结合而产生的。经过对外来艺术经验的吸收,慢慢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化艺术特征的佛教艺术,也是形成进程中最具代表的佛教艺术形式,它是中西绘画相结合的经典之作。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非常的大,可以说题材、造型、内容、色彩等都是有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戴斌  李婧 《中国宗教》2023,(6):78-79
<正>由于西夏王朝地处各种文化的交汇点,因此其佛教壁画具有多元融合的艺术特色,不仅保存了中原、西域、吐蕃的艺术风格,还汲取了古印度波罗王朝时期的佛教艺术风格。不同艺术元素融合,形成了西夏佛教壁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壁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不仅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城市装饰中还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不难发现壁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公共场所,这不仅是艺术的传承,还是艺术形式的丰富。壁画的艺术形式也从以往的象征性壁画,例如佛教壁画等等,转变为一种大众审美式的壁画。文章探讨了壁画中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探索了城市公共空间中壁画的人文表达。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国发行了一套敦煌壁画邮票。我对敦煌壁画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我很爱好绘画艺术。看了这套敦煌壁画邮票,有些感想。敦煌是甘肃省的一个县,是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交通重镇。莫高窟是闻名中外的敦煌艺术宝库,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下,在南北长约160米,高达17米的崖壁上凿满了洞窟,构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自前秦建元二年(316)开始建窟,  相似文献   

10.
从佛教文献以及龟兹现存的佛教遗迹可以明显看出,古代龟兹佛教属于小乘佛教,早期流行阿含部,法藏部也杂有流行,还发现了密教的经典。龟兹佛教受到罽宾一带佛教的影响,后来小乘说一切有部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当地出土的梵文、吐火罗语文献绝大部分属于说一切有部经典,这与古代高僧的记载相一致。从龟兹保存的石窟中可以透视出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在龟兹的流行情况,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其壁画内容主要反映"唯礼释迦"的小乘思想,并且有些题材仅出自小乘说一切有部经典。  相似文献   

11.
石窟寺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根据史籍的记载和对古文化遗迹的研究,一向以为这种起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产生的时代要到公元三世纪以后,而这个时期开凿的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的塑像又早已湮灭。因此,人们以为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的敦煌莫高窟就算是我国石窟寺艺术中最古老的“母窟”了,其它石窟,无论是大同的云冈还是洛阳的龙门,都被认为是敦煌的“子窟”。  相似文献   

12.
上座部佛教的传人在我幼年时代,一位在家佛教老师对我说:“只是在壁画上还有佛教僧人,在地球上没有活着的僧人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佛教僧侣,是在1935年。那是在印度的拘尸那,该地是佛陀涅槃处。第二年我十八岁,就在那个圣地——拘尸那出家。我的师父是缅甸的旃陀罗摩尼大长老。我出家以后,旃陀罗摩尼把我送到摩诃普拉伽耶长老处。在尼泊尔的现代佛教史  相似文献   

13.
张佳慧 《中国宗教》2022,(12):74-75
壁画是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的佛教寺院(召)大多有绘制壁画的习惯,例如,呼和浩特的乌素图召、大召、席力图召,包头的美岱召、五当召等佛教寺院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壁画。这些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以佛教画为主,包括各种佛、菩萨、护法神尊像图、传记画(本生图)等,还有重要历史人物、高僧的肖像画。这些壁画内容丰富、技法精湛,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原始佛教的涅槃,是指断除爱欲、熄灭贪、瞋,愚,进而达到心理解脱的最高境界。原始佛教的涅槃具有无我解脱、现世证得和出世性的特征,并不存在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的假设,其涅槃的实现途径是以禁欲和观想为两条主线,以戒、定、慧三学为修习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来描绘佛教壁画。莫高窟北朝壁画则是融合印度、西域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这样一个重要时期的作品,其线描、色彩、布局构图等技法的运用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南传佛教并称为佛教的三大体系,其中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为佛教中重要的两大派系,但是由于时间、地点以及传入方式的不同也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教义上讲,汉传佛教为大乘显教,而藏传佛教为显教和密教合而为一的教派。明代瞿昙寺壁画将藏传佛教绘画与汉传佛教绘画艺术巧妙融合,是汉藏文化交流大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十分有利于我们对于同时间、同地域的汉、藏两种佛教寺院壁画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对《如来藏思想批判》进行方法论的剖析为起点,从佛教史与批判佛教思潮交织的角度,梳理了涅槃思想的发展历程,指出日本批判佛教思潮的学者所主张的“涅槃非佛说”是不符合佛教原教旨主义的论断,提出应当在佛教自内证的体系中,依照解行相应的原则来考察涅槃思想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神话及道教题材在敦煌佛教壁画中的出现,是佛道思想融合的具体反映,也是早期佛教艺术中国化的特殊形式。实际上,宗教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今天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挖掘。敦煌壁画以佛教题材著称,不过也并不缺少其他宗教的题材,这反映了敦煌作为不同宗教文化交流中心的特点。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  相似文献   

19.
天骄 《中国宗教》2022,(4):80-81
唐代是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从唐代敦煌壁画中的舞蹈形象,可以发现当时佛教乐舞艺术的状况:舞蹈形式与佛教思想巧妙结合;注重舞姿的灵动与韵律;将宗教乐舞与世俗民间乐舞融合;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个动荡的时期,政权更替频繁,长期混战,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受到很大的影响。政治上的不稳定,给全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冲击。但是,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却有很大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宗教作为唯一精神支柱,这就给佛教提供了良好的传播土壤。因此,佛教壁画的内容与形式美就赋有了更重要的意义。佛教壁画的装饰性表现了人们对于佛教文化艺术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与广泛地接受。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极为活跃,其中主要的活动包括开凿石窟绘制壁画、建立寺庙、雕刻佛教造像等。由于佛教是从中亚地区传入我国中原的,所以,石窟的开凿也是在这条路上最先开始的。因此,研究魏晋南北朝石窟壁画的装饰性是对文化吸收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