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组,也叫短语。它是由若干词构成的造句单位,是语义上和语法上能逐层搭配的没有语调的一组词。词组和句子的一个重要区别:词组没有表述性,句子有表述性。而语调是表述性的重要标志。例如: ①阳光灿烂(词组) ②阳光灿烂。(句子) 近几年来,一般语法书都重视词组的介绍。例如《提要》加强了词组(短语)的内容。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对词组进行分类,目的是便于讲清语句的结构规律。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和《提要》都讲了词组的结构类型和词组的  相似文献   

2.
吴映群 《心理科学》1999,(6):563-564
1前言本研究选用中文句子做识记材料,用单字或双字词做探测项,探讨中国人对一般中文句子的信息提取特点。选题的出发点是:①句子比单词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更接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应用,而相应的研究至今很少。②汉语的字、词与拼音文字的字、词具有不同的特点。汉语的字、词本身的形态、意义比较固定。③中文句子中的词相对于句子中的字来说,能更好地表达完整的特定的意思。④汉语的词有80%是双字词,这些双字词是不能再被分解的独立的意义单位。如“白菜”是一个双字词,如果被分解为“白”、“菜”或“白的菜”,便失去了它原…  相似文献   

3.
后边的词陈述前边的词,前后有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这样的词组叫主谓词组。这种词组,不光只有主语和谓语,也可以有宾语种或补语、形成主、谓、宾、补等类型。这种词组,主、谓双全,表意完整,单独运用,就是句子;只是用在句子当中,它便失去了独立性,只能充当句子成分。如“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客观标准”,这是一个由主、谓、宾等组成的主谓词组,单独运用,且有一定的语气,句终有较大停顿,它就是句子;但在“我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客观标准。”这一句子中,它失去了作句子的独立性,只用来充当全句的宾语成分。现代汉语中,由主谓词组充当各种句  相似文献   

4.
Ⅰ.关于“M_1+(D+M_2)”现代汉语的主谓结构最常见的格式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主语,动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用M_1代表充当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用(D+M_2)代表充当谓语的动词性短语,便得到一个主谓结构的语法表达式:M_1+(D+M_2) 其中“+”表  相似文献   

5.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通过同时操纵名词短语中听话人社会地位和话语中第二人称代词形式“你/您”的一致性以及名词短语中词类的一致性,考察句子理解过程中敬语加工和词类加工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词类一致条件下,敬语违反在高语用能力组诱发P600,低语用能力组诱发左侧前部负波(LAN)和晚期负活动;词类违反的条件下,两组被试中均没有发现和敬语违反加工相关的ERP效应,词类违反和词类-敬语双重违反在两组被试中均诱发P600效应。结果表明,在语言理解过程中,敬语的加工必须在成功的、基于词类的短语结构建构的基础上进行;敬语一致性的加工策略受到个体语用能力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在对自然语言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只是进行词法和句法分析是远远不够,还需要进行语义分析。语义依存分析是语义分析的一种可行方案。本文描述了一个基于HowNet的中文语义分析系统。该系统以含有短语句法信息的句子作为输入,首先确定每个短语的中心词,得到句子的依存结构;然后以存在依存关系的句法成分对作为语义标注的基本单元,利用基于HowNet所建立的语义信息结构库确定其语义关系,最终实现整个句子的语义依存分析。从滨州树库中随机抽取的100个句子,共2783个词对进行测试,系统在语义信息结构库中找到语义关系的词对为2546,标注比例达到91.5%。  相似文献   

7.
汉语词类歧义解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宁宁  舒华 《心理科学》2003,26(1):60-63
采用自定步速移动窗口阅读实验范式,考察汉语词类歧义解决过程。阅渎材料为含有单字词类歧义词的句子,歧义词前面的语境不提供明确的偏向性信息.后语境提供解歧信息。结果发现,主要用法和次要用法的句子都在解歧区比控制句阅读时间加长,表明汉语词类歧义解决没有即时受到歧义词两种用法的相对频率影响,而是在歧义词处暂时不进行完全的句法分配,延迟到获得充分解歧信息的时候才分配句法角色。这一结果支持词类歧义解决的延迟模型。  相似文献   

8.
赵黎明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13,45(6):599-613
语法编码的计划单元作为口语句子产生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近年来备受心理语言学者的关注。本研究利用词图干扰范式下的语义效应,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探讨了汉语口语句子产生中的语法编码计划单元。实验中要求被试用介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或者并列名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来命名两个竖直排列的图片,并视觉呈现干扰词。结果表明,对于两个句式而言,在第二个名词上都没有潜伏期的语义干扰效应,只有错误率上的语义干扰效应,而且这个结果并没有随着SOA(目标图片和干扰词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的改变(0、150或300ms)而改变。当干扰词与图片同时呈现时(SOA=0)在并列名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中,第二个名词上出现了潜伏期的语义促进效应。这些结果说明,语法编码的说法较为宽泛,应具体描述为:词汇选择是严格递进的,而概念激活的计划单元可能是功能短语。  相似文献   

9.
句子和语段理解中代词加工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句子和语段理解中代词加工的研究缪小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代词是一种常用的词类,是言语发出者把句子的各个部分或各个句子联系起来的重要语言手段之一。代词本身无确定的意义,在句子或语段中听到或看见一个代词时,言语的接受者必须搜索它的先行词,确定它的所...  相似文献   

10.
一、“误用集合”的提法不准确有这样两个句子: ①他今天学会了五个词汇。②“二七”罢工遭到镇压,林祥谦、施洋两位优秀的中国工人阶级慷慨就义。很明显,这两个句子有逻辑错误。句①中的“词汇”应改为“词”,句②中的“中国工人阶级”应改  相似文献   

11.
采用视觉呈现干扰词的图片一词干扰实验范式,探讨产生不同语法结构时言语产生汉语词类信息的加工进程.3个实验分别考察了以单字词、名词短语和简单陈述句命名图片时词类信息的加工,结果发现:三个实验中都存在不同词类干扰的不一致,名词干扰比非名词干扰更强烈;语义加工与语法特征加工存在重叠的时间窗,研究结果支持言语产生的交互激活理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Eye Link 2000眼动仪,选取60个歧义短语,要求大学生被试阅读包含有歧义短语的句子。句子的呈现设置了四种条件:正常无阴影、词间阴影、歧义阴影和字间阴影,以探讨词边界信息是否影响读者阅读歧义短语时的注视位置效应。结果发现:读者对歧义短语的首次注视位置在四种条件下基本一致;词边界信息影响读者对歧义短语的再注视概率。结果表明,词边界信息对歧义短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眼跳行动(即"where")的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词类歧义解决(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宁宁  舒华 《心理科学》2003,26(6):1052-1055
采用眼动记录阅读范式,考察汉语词类歧义解决过程。阅读材料为含有单字词类歧义词的句子,歧义词前面的语境不提供明确的偏向性信息,后语境提供解歧信息。结果发现,当后语境支持次要用法时,歧义词及后面第一个解歧区的总阅读时间加长,歧义词后第二个解歧区的回扫次数增多,而当后语境支持主要用法时没有出现类似的现象,表明相对频率能够即时影响词类歧义解决过程,结果支持基于制约的模型。文章对汉语词类歧义解决过程、不同实验技术及其引起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不是”辩     
“是”是判断动词,它的后置成分是判断宾语,这已经被人们所承认。然而,对“不是”,人们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很多人认为“不是”是偏正词组(前偏后正),在句子中,“不”充当判断动词谓语“是”的状语,如: ①他[不]是教师。②中国[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把“不是”当作词组,在句中分别充当状语和谓语,无论从语法角度分析,还  相似文献   

15.
谈“一样”——兼谈“似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样”、“似的”是什么词?在句子里出现时如何分析?近年来出版的各种汉语教材,对此所作出的回答是不尽相同的。在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一样”和“似的”都被作为“比况助词”①,但却没作具体分析;在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  相似文献   

16.
言语产生中的韵律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描述了韵律生成的相关模型。然后以研究的问题为着眼点,回顾了言语产生中韵律生成的相关研究。发现大多数研究结果都证明,在单词产生过程中,存在一个独立于音段内容的抽象韵律结构,其中包含了词的重音模式和音节数量等信息;在短语和句子产生过程中,韵律结构和停顿模式都不是完全决定于句法结构,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句子韵律产生的最佳单位是韵律词。语言学韵律产生的脑区激活呈左侧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词类活用是根据表达需要故意把某一类词当作另一类词来使用的修辞手段,故又称转类。古往今来,词类活用的佳句不少,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鲁迅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等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艺术印象。改革开放以来,词类活用这种修  相似文献   

18.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连词的数量很多,它在句中表示的逻辑关系比较复杂,本文仅就连词“和”所表示的逻辑关系谈几点看法。一、有关系“和”与无关系“和”形式逻辑的关系判断和联言判断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常使用连词“和”。关系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联言判断是同时断定几种思维对象的判断。连词“和”在这两种判断中表示了怎样的逻辑关系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句: ①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②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国家。例①是一个关系判断。它表明了“中国”和“日本”之间有“邻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没有砖瓦沙石房子是盖不起来的,没有词汇不能构成语言。作为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的单位——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不用词来造句,就象脱离语法规律来造句那样不可思议。词汇是一种语言全部词语的总和。这就是说,词汇的组织成员除了“词”之外,还有“语”,“语”在词汇中居于少数地位,象成语惯用语等,它们使用起来,大体相当于一个词,因此,都应该列为词汇的范围。语言是依靠着它的词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便没有语言,所以说词汇在语言构成上起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