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细胞的来源主要有3个,分别是胚囊阶段的人胚胎细胞内物质,胎儿和成人细胞。从伊斯兰教观点来分析干细胞研究,干细胞研究具有巨大潜力使人们受益。但是,胚胎的道德地位是讨论的实质。特别指出仅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目的而创造胚胎是不能被接受。  相似文献   

2.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来源与伦理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较多,因此要思考胚胎干细胞的伦理问题。胚胎干细胞来源有四种:选择性流产的人类胚胎组织;治疗不孕症夫妇不需要的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由捐献者专门为研究所捐献的配子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由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人体细胞核移植入人或动物的卵泡内产生人类胚胎或嵌合体胚胎。用不同胚胎来源研究干细胞产生的伦理问题不同,伦理的思考和结论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伊玛尼”一词系阿拉伯语的音译 ,意即“信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支柱。认识一个时代 ,就不能不去认识这个时代人们的信仰体系 ;了解一个民族 ,就不能不去了解这个民族的信仰支柱。信仰的状态表征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味 ,并与其发展、振兴、辉煌紧密相关。一个人的信仰支柱存在于他的全部生活历程中 ,存在于全部生活的价值追求与价值寄托中。在大力倡导精神文明的今天 ,信仰是不能简单地否认和抛弃的。任何有价值的信仰学说都不同程度地适应着现代文明实践的需要。伊斯兰教信仰也不例外。伊斯兰…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关于规则、直觉、理解和观点的一个复杂系统。而后者影响着我们相互间处理事务的方式。它们交叉地渗入我们的道德思考。这种思维与胚胎、干细胞的伦理密切相关,因为胚胎和干细胞涉及我们对与治疗和移植组织有关的人的生命及其启始问题。就像在许多对待生命及其可以阐释的研究方法方面,要有一个道德的思辩历程一样,解决这些问题,部分地需要讨论,部分地需要回答。只有在我们认定这种讨论能够融入应用干细胞治疗的胚胎及其类源和人体组织的使用中时,我们才会清楚,大多数人体不同部位的干细胞应用是经过了对人的生命启始、我们儿童、家庭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道德是关于规则、直觉、理解和观点的一个复杂系统.而后者影响着我们相互间处理事务的方式.它们交叉地渗入我们的道德思考.这种思维与胚胎、干细胞的伦理密切相关,因为胚胎和干细胞涉及我们对与治疗和移植组织有关的人的生命及其启始问题.就像在许多对待生命及其可以阐释的研究方法方面,要有一个道德的思辩历程一样,解决这些问题,部分地需要讨论,部分地需要回答.只有在我们认定这种讨论能够融入应用干细胞治疗的胚胎及其类源和人体组织的使用中时,我们才会清楚,大多数人体不同部位的干细胞应用是经过了对人的生命启始、我们儿童、家庭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伦理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使用面临很多问题,并且大部分已经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很少进行讨论。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使用问题,这些问题是:(1)干细胞研究与社会政策,各个国家有关的政策制定并不一致,除了禁止人的生殖性克隆的国际性公约外,国际性准则在胚胎研究的也没有提供明确的规定;(2)欧洲有些国家在相关的问题的立法一致性上存在着许多问题,有些甚至是相互预报的;(3)干细胞研究应用的预防原则的适宜性问题已引起人们的争论;(4)有利及避免浪费原则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准则(建议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 0 1年 1 0月 1 6日通过2 0 0 2年 8月 2 0日修改人类胚胎干细胞 (ES)研究是 2 1世纪生物医学科学领域的一大前沿课题。由于这项研究涉及人体胚胎的使用 ,因而引发了激烈的伦理之争。反对者认为 ,胚胎是人类生命的雏形 ,理应受到尊重而不该加以破坏。但大多数科学家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 ,认为胚胎干细胞研究可为治愈那些至今仍属不治之症的疾病提供美好前景从而造福人类。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研究部的伦理委员会 ,认真讨论了胚胎干细胞所引发的伦理之争。我们认为 ,为了“医乃仁术”这个崇高的事业 ,应该支持…  相似文献   

8.
这个题目看似有些多余,其实并不多余。因为宗教的核心是崇拜,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在精神层面上的信仰。既有信仰就必有崇拜的对象,于是那些具有超自然位格的对象被奉为神明,人们将他们供在寺堂庙观里,由此,神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神职人员,如教会的僧侣、祭司,或者是通过阅读经典,参加仪式节日等形式来完成其过程的。神在宗教中是至高无上的力量,是人们追求或效仿并为之献身的超自然的存在,它不可缺少,又无处不在,于是宗教也就往往变成了"以神为本"的事物。这个"以神为本"成为世界古代宗教的表征之一,只是在佛道教当中能够找到某些例外。  相似文献   

9.
即使哲学这个名称也包含着悖论。[1]哲学与其说是拥有智慧 ,不如说是爱智慧。正是这个说法激怒了那些寻求答案而不是问题的人。但是 ,这种爱并不一定是令人不快的 :满足于未满足之爱意味着对爱之爱 ,并实际上会感受到对它的客体的蔑视。[2 ]它改变着那个客体 ,这种被爱的智慧不是一个人曾经认为其所拥有的东西。那些声称他们拥有智慧的人 ,并不怀疑他们所拥有的是教条或武断的意见 ,但是 ,那些怀疑他们是否拥有智慧的人 ,则可能会获得另一种智慧 ,即知识。智慧似乎是随着它所处的位置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 :在认知过程的开端 ,智慧是虚假的 ,…  相似文献   

10.
正方辩题 :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利大于弊反方辩题 :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弊大于利正方一辩 :主席、评委、各位辩友 ,大家好 :有位学者曾经说过 :“2 0世纪是药物时代 ,2 1世纪是细胞时代。”1998年 ,美国科学家用人类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和分化的成功 ,引发了全球干细胞研究的热潮 ,同时也激起人们对这一新兴技术发展的争议。经过对这项技术中所蕴涵的科学价值的判断和应用前景的展望 ,以及所带来的生命学、伦理学等诸多问题的理性反思 ,我方一致认为 :胚胎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社会利大于弊。所谓胚胎干细胞 ,其实是人胚胎发育早期—…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绝大部分人都有明确的信仰。有的宗教哲学家和神学家,如雷蒙·潘尼卡(RaimonPanikkar)甚至认为,信仰是人的一个构成维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人类和其他生命存在物的区别之一可以说在于人类具有信仰。这里的信仰不仅仅指宗教信仰,也包括世俗类型的信仰。但本文主要谈论宗教信仰。无疑,不同的宗教共同体,如佛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具有各不相同的信仰。即使在每一个宗教内部,也存在着极大的区别,以致于有的宗教哲学家不是从宗教、宗派、教派的角度区分人们的信仰,而是从人们的宗教实在观来分类。这样一种分析图式对我们深入认识宗…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还未成熟以前,即还没有面对这个普遍 的道德态度的很久以前,对生命危险的恐惧已使他 们把释放那些人们害怕或可能欢迎的自然力量的能 力归于各种无法触知的、想像出来的个体存在物 (personal beings)。他们相信,那些到处控制着他们 的想像的存在,在肉体上与他们自己相似,但被赋 予了超人的能力。这就是上帝观念的原始形式。这 种关于存在着这种存在物及其非凡能力的信仰,首 先产生于人类日常生活中遍布的恐惧,它对人以及 人的行为的影响已经大得难以想像。因此人们开始  相似文献   

13.
人类胚胎的道德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美 《伦理学研究》2007,(5):64-67,77
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干细胞来源的伦理争论,提出了如何看待"胚胎道德地位"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有三种观点,它们分别从生物性、理性功能以及人的潜能性来界定胚胎的道德地位。通过对三种观点的分析,本文强调坚持人的尊严原则,是推动新兴生物技术发展的核心和归宿。  相似文献   

14.
信仰的起源     
一、信仰与终极问题相联系提起信仰,人们总觉得它是很遥远的东西。信仰离生活太远。另一方面,信仰问题好像随时会钻出来,折磨着每一个不仅沉于生活而且思考生活的人。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度,一旦“我生活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与人照面,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生死问题就是人类最为关切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必须解答的问题。一切宗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信仰,被成千上万的信仰者痴迷地尊奉,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都包含了对人类最深沉的,也是最原始的心理隐患——死亡的最终解决的承诺。但不同的宗教因其基本教义、  相似文献   

16.
胚胎干细胞在治疗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许多研究人员希望能够从事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这项研究可能对可移植组织用于对目前认为难以治疗或不能治疗的许多疾病的治疗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帮助。然而,由于干细胞是源自人体胚胎。这就提出了如下问题:为了治疗学研究,在胚胎植入子宫之前从人类胚胎上获取细胞以从事实验室培养和研究在伦理上能够被接受吗?不同国家的伦理委员会或国家立法机构关于胚胎研究的观点及其采取的解决办法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在多元性世界里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圣经和教会官方都没有断定胚胎是人,但都要求将胚胎象人一样对待;天主教内学者们在胚胎何时是人这个问题上观点并不一致,理由各异。天主教视阈中要求尊重胚胎的理由也许不能为世俗学者所接受,因为其话语体系、理论基础和问题视角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的对话是必要而且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人人都在追问 ,生的眷恋 ,死的恐惧 ,时刻萦绕心间。生与死 ,是人生的首要问题 ,也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必须解答的问题。一切宗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信仰 ,被成千上万的信仰者痴迷地尊奉 ,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都包含了对人类最深沉的 ,也是最原始的心理隐患———死亡的最终解决的承诺。但不同的宗教因其基本教义、教理之不同 ,对生与死的看法各异 ,也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生死观。在中国 ,儒道释三足鼎立 ,而儒者慎言生死 ,故生死之事多由佛道包揽。二者虽经千余年冲突交融、异中求同 ,但差别仍是很大 ,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正>"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经文:腓1:9-11在思想多元化、价值观纷纭的时代,人们往往感到迷茫,不知所从。有思想的人不甘心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更加感觉到人生需要有信仰,才有前进的方向、努力的目标。其实那些口头上说不必谈信仰的人,实际上还是有他们的信仰的,有人求名,有人求利,有人有比较高尚的追求,愿意为社会做贡献,可是自己的理想生活又是什么呢?信仰有各种:科学信仰、哲学信仰、社会信仰、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20.
克利俄,*无知和二十世纪伊夫·博伏瓦塞西尔·布隆代尔—吕卡尽管以同样的措词向历史学家和其他研究人员——无论他们是什么学科的——提出人们不知道什么这个问题,但是辩论的条件不同,因为历史的科学性成了问题。几乎所有的其他科学——其中包括社会科学——都在同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