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以和谐社会为视角建设和谐文化,重在突出"和谐"二字.实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应有功能与地位.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是以追求和谐价值为指向,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和谐心理、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精神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而道德建设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种历史性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扬弃。传统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伦理的基本精神,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对孝文化进行历史的回眸,挖掘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价值,以当代语境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对其进行重塑,建构当代孝文化,必将会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社会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道德建设,既要立足当代中国的道德实际,同时要积极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当代中国,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价值目标,利益兼顾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诸多利益关系的调节路径.  相似文献   

5.
田智 《道德与文明》2013,(5):160-160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党中央在对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现状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以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的理念.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教育部长江学者、湖南城市学院院长李建华教授领衔著述的《多元文化时代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思潮有效引领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的出版切合了这一需要.该书着重研究和探讨了我国多样文化时代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引领社会思潮的问题.该书是李建华教授主编的《和谐社会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的深化,是引领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宗教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体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党领导的各民族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调动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职业人员的积极性,利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当前在宗教领域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术界及公众对安乐死问题的关注与讨论日渐升温,但总体上对安乐死作为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仍显不足.安乐死作为一种临终生命处置方式而被争论不止,其缘起于西方文化系统中内在的冲突与价值碰撞,集中表现在:宗教文化、医学职业文化和政治文化领域.这三种文化各自内在的价值冲突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造就了安乐死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建润 《学海》2001,1(2):30-34
本文着重阐述了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一论断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从剖析文化定义入手,指出文化作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揭示了先进文化的发展轨迹;文化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和保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同时允许个人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必须立足新的实践,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造;文化在其内在结构上包括科学、艺术、道德、哲学、宗教等,由此决定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9.
孝道的原本含义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在传统社会中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治国安邦的大道,在现代的中国社会是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极其重要的理念."孝"的原本含义是养、敬、立嗣、谏诤等,其现代意义则为赡养、尊敬、感恩、追思、亲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本视域下的和谐社会及其政治、伦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于不同学科的对和谐社会的热烈探讨,成为近年来中国学界的一大理论景观.随着认识的深入,对和谐社会构建途径的探讨无疑是最具现实性与价值性的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而非社会形态,和谐社会本质上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和谐.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定内涵和特征,我们认为在和谐社会构建的众多可能途径中,不仅需要公民社会的政治建构和制度保障,更需要相应的现代意义上的公民伦理和公民道德建构.公民社会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当代社会基本价值理念,并确保全体国民共享和受惠于这些理念,从而为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公民伦理、公民道德作为公民社会的观念形态、精神蕴涵、文化表征与价值确证,揭示公民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要求,为公民社会的建构提供价值导引与方法论指导,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强的基石和后盾.  相似文献   

11.
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慈善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本文旨在对慈善文化与和谐社会关系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主要从慈善文化的内涵及理念、中西方慈善文化内容的比较、慈善文化在社会转型期的作用以及如何推进慈善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求在理论与实践上给予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的诸方面内涵显现了和谐的特征,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伦理资源.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共同价值目标,营造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和谐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所倡导的伦理原则具有一致性.正确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定和完善有关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法规和实践机制以及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认识论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表明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出现了又一次伟大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昭示人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逻辑严密而又动态发展的有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都不断丰富着这一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理论的创新推动着实践的创新。正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国人民都在谈论一个话题。就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和谐理念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涵,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架构由过去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5.
徐贵权 《学海》2012,(5):5-10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文化自觉程度,取得了巨大成果,产生了巨大社会历史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揭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提炼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新整合,建构了一个体系、一种价值秩序,明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精神文化上的根本标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战略任务的提出与实践,标志着党的文化自觉达到了新高度,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朴初一生致力于佛教建设,在他看来,人间佛教是佛教中本有的思想,并在中国得以体现和发展。结合当代社会,赵朴初提出适应社会主义制度与契入社会主义文明来建设人间佛教的思想。他关于建设人间佛教的思想,无疑会促使人们思考:在社会主义语境下建设人间佛教如何可能?即在社会主义文化结构中,如何于社会主义核心政治理念与佛教思想之间找到契入点以建设人间佛教,并消除现代性对人性的桎梏,健全人格、和谐社会,从而丰富社会主义文化新内涵,复兴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这是当代人间佛教建设从"可能性"转向"现实性"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也是从古到今人们永恒的追求,我们的先哲们自古就充分认识到了和谐的价值.中国古代和谐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古为今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它的现代价值--在我们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六大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和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明确提了出来。至今,发展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公民神圣的历史使命。在广大穆斯林地区,伊斯兰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对于构建本地区的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向导和凝聚作用。因此,做好伊斯兰文化在穆斯林地区的再宣传工作,开展伊斯兰文化中的和谐观研究,对于广大穆斯林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主人翁情怀、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伟大设想,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个伟大设想需要我们做出极大的而且是长期和艰苦的努力。从本体论的视角说,和谐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在状态和过程中的统一。从文化建设的视野看,和谐是一种文化境界,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故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这种作为和谐社会基础的文化,应该是一种融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文化。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提高全民族整体文化水平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入阐释了文化自信的现实根基、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性指导。文化自信的内涵呈现为实践维度、理论维度、民族维度、时代维度和价值维度五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前两个维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现实基础和思想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定性";民族维度和时代维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身份"属性,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定位";价值维度则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归,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定向"。理论与实践的"定性"、民族与时代的"定位"与价值的"定向",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系统结构体系,同时也在根本意义上构成了文化自信的中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