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直言判断的推理中,有所谓直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即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判断的形式而推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的推理。与此类似,通过改变一个假言判断的形式,也可以推出另一个假言判断,这种推理可称为假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对于这种推理的一部分形式,现行普通逻辑教材已经论及。如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假言易位推理,都是假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的特例。但无论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的等值转换,还是假言易位推理,都不足以囊括假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的全部形式。故本文拟对假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作一番全面的探讨。如前所述,假言判断变形直接推理就是通过改变一个假言判断的形式而推出另一个假言判断的推理。按其变形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前后件换质法、前后件换位法、前后件换质位法。  相似文献   

2.
SAP能换位为PAS吗?否。SAP通过换位,只能推出PIS,不能推出PAS,也不能有时推出PAS。因为:第一,换位法是演绎推理,如果SAP换位为PAS,就失去演绎推理的必然性。第二,SAP的谓项P不周延,如果SAP换位为PAS,就违反推理规则。换位法是一种演绎推理,它的前提和结论具有蕴涵关系,这就是说,当A是真的,必然地B也是真的,A与B之间有必然性的联系。换位法是调换原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  相似文献   

3.
否定判断的换质和矛盾概念的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运中同志在《我讲授<形式逻辑>的二难》(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年第1期)中提出了他在讲授换质法时遇到的一个问题:当按照换质法的规则对某些否定判断进行换质时,会从真前提得出假结论。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换质法是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判断的质,并把它的谓项换成与之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而得出结论的。在换质法推理中,前提的谓项和结论的谓项是一对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简称矛盾概念),这就不能不涉及矛盾概念的论域问题。我们知道,所谓两个概念“P”和“非P”具有矛盾关系,就是指这两个概念外延全异,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它们的最小共同属概念(有的书  相似文献   

4.
金岳霖先生主编的《形式逻辑》教材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从“一切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能否知道“非生物”怎样?期中考试时,我以此题考学生,出现了两种答案: 一种答案是:以此判断为前提推不出“非生物”怎样。因为,此判断是全称肯定判断,可表示为SAP,SAP换位可得PIS,PIS再换质又可得POS,由于POS是特称否定判断,按规则是不能进行换位推理的,因此由POS推不出  相似文献   

5.
关键是确定负概念的论域——答邢运中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运中同志在《我教<形式逻辑>的二难》(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了四个换质推理,就其正误征求答案。邢同志认为,如果回答正确,那就违背了其他学科的基本常识;如果回答不正确,那又否定了换质法的基本规则。“因此,我要么违背其他学科的基本常识,要么否定换质法的基本规则”。于是,邢同志陷入了“二难”境地。对此,笔者不揣冒昧,直陈浅见,以与邢同志交流学习心得。按照换质法的规则,结论判断中一定会出现一个负概念。这个负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外延有哪些?只有在确定了负概念的论域以后才能明确。因此,要回答以上四个推理是正确还是不正确,关键是要确定各个推理的结论判断中的负概念的论域,并进而明确其内涵、外延。负概念总是相对一个特定的范围而言的。这种“特定的范围”在逻辑学中就称为论域。对一个负概念来说,它的内涵与外延是随着其论域的变化而变化的。论域越大,负概念的外延越大;论域越小,负概念的外延越小。如“非文艺书籍”这一负概念,在“书籍”的论域里,  相似文献   

6.
现在一般讲传统逻辑三段论的规则,第一条就是:一个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概念作词项(直言命题的主谓项)。这实在不是三段论的规则,而是三段论定义的一部分.不是恰好有三个不同概念作词项的推理,就不是三段论(但不必不有效),它与三段论规则没有关系。三段论规则是三段论有效(正确)的充分必要条件.它们是: 一、中项至少周延一次.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直言三段论是由三个直言命题(即对一种事物做出的“是”或“不是”的性质判断)构成的一引演绎推理。例如: 一切科学都是真理 (1) 唯心主义不是科学 (2) 所以,唯心主义不是真理 (3) 在直言三段论中,前两个命题称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夏年喜同志在《演绎推理的前提真实、推理结论就一定真实可靠吗?》(本刊1991年第2期,以下简称夏文)中所谈的问题,提得非常好。这是关于戾换的问题。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以下简称《金本》)在论及这个问题时,省用了“戾换”一词,而统名之为“换质位”。(参阅《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夏文所云第一种答案,认为从“一切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先换位,再换质,再换位,推不出非生物怎么样。但这不能证明先换质,也不能推出关于非生物的结论。因之第一种答案不完整。夏文所云第二种答案,认为“一切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先换质,可以推出“有非生物是不发展变化的”。然而这一答案忽略了“古典逻辑中的换质位法,是假设了S,P,(?)和(?)分别表示的事物都是存在  相似文献   

9.
应当给换质法、换质位法加一条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运中同志在《我讲授<形式逻辑>的二难》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且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即为什么有的推理虽然符合换质法的基本规则——“改变已知判断的质,并把它的谓项换成矛盾概念”,却出现错误的结论呢? 于是,邢运中同志感到为难了:“我要么违背其它学科的基本常识,要么否定换质法的基本规则”。(引语均见1990年《逻辑与语言学习》第1期。) 自然,违背其它学科的基本常识是不允许的,这用不着解释。当然,也用不着否定换质法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0.
一道法制知识竞赛题引起了我对直言三段论的第一条规则的再思考。我认为这条规则是不必要的,应当取消。现在就从一道法制知识竞赛题谈起。《民主与法制》杂志1984年第9期上刊登了“法制知识学习竞赛活动”的第一批试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Z18、某公诉人在法庭辩论时说:‘被告将这位运动员打成终身残废,使他必须拄着拐杖生活,怎能说不是毁人容貌致人重伤呢?’其推理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违背同一律。”这是一道判断题,只要判明正确不正确就行了。《民主与法制》1985年第2期第8页上刊登了“法制知识学习竞赛”试题答案,对这道题的答案是,“Z18正”。  相似文献   

11.
选言推理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推理形式。它是以一个选言判断和直言判断(或联言判断)为前提,推出一个结论为直言判断(或联言判断)的演绎推理。它包括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前者只有否定肯定式一种推理形式,而后者却有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两种推理形式。它的语言表述形式是多样的: 一、限选复句表达选言推理限选复句是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复句。在特定的语境中,当结论是不言面喻时,就可以用这种复句表达省略小前提  相似文献   

12.
“说而不说,不说而说”的说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他说:“李商隐《赠歌妓》第二首:‘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赵汝(艹光)《如梦令》:‘归未!归未!好个瘦人天气!’;此又直言消瘦,不假物示意者,则以李清照《凤凰台上忆以箫》:‘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最为警拔。盖‘独自多’与‘归未’点明‘瘦’之故;李词不言‘瘦’之缘由,而言‘病酒’、‘悲秋’皆非‘瘦’之缘由,如禅宗所谓无‘表言’而只‘遮言’,名学推理所谓‘排除法’(method of difference),以二非逼出一是来,却又不明道是何,说而不说,不说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1。概念的内涵是2。联言判断是判断。3.推理是思维形式。4.论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过程。5。负判断是判断。c,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已知I假,推知E_,O___。二,回答下列问题:1.论证的规则是什么?2.A、E、I、O之间的对当关系有哪几种?3。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的形式是怎样的?4。三段论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三、运用有关概念的知识分析下列各题:1.指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图表示之:(1)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任何违法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2)有些新出现的事物不是新生事物。艺一F列划…  相似文献   

14.
去年,邢运中同志发现了诸如“正方形不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正方形是非等边三角形”这类符合现行规则(“结论中的谓项是前提中谓项的矛盾概念”),却又得不出正确结论的直接推理方面的几个实例。(见本刊1990年第一期27页) 今年,夏年喜同志又发现:由“一切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推出’有些非生物是不发展变化的”,前提真实且推理形式正确(SAP→SEP→PES→PAS→SIP),得出的却是假结论。为此发问:“是这一推理不属于演绎推理?还是演绎推理并非当其前提真实且推理形式正确时,结论一定真实可靠呢?”(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91年第2期第24页) (注:这个问题,苏越主编的《现代逻辑推理技法》中已涉及到,并作出了答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6  相似文献   

15.
第四,在其他部分的练习中,都要求考生认真牢记各种思维形式的规则和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如定义的规则,直言判断直接推理的规则,三段论的规则等等,对于这些规则,我们不仅要熟记,还必须能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比如:演绎推理中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之一是: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就能肯定其后件。用此规则,我们就可以构成以下几种具有不同要求的习题。 一种题意为:以p→q和p构成前提,可得出  相似文献   

16.
传统逻辑的直接推理理论上重要又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对初学者来说常常遇到两个难题:一是需要熟记的有效式太多;二是当需要反复交替运用换质法,换位法这样较复杂的直接推理时,不知在何种情况下先换质,在何种情况下先换位。例如在分  相似文献   

17.
《判断》这一章在形式逻辑科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判断是概念的结合,又是推理的组成要素。没有判断就不可能揭示和说明概念(例如.下定义就是运用判断来进行的),也不可能构成和进行推理。而就形式逻辑作为一门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的科学来说,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推理的逻辑形式和规则,但是,如果不了解各种判断形式,当然也就无法了解由其所构成的各种推理形式。因此,正确揭示和判明各种判断的逻辑形式和逻辑特性,乃是正确了解和把握各种推理形式及其逻辑规则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所  相似文献   

18.
换质法有两条规则,一曰改变判断的质,使结论与前提为不同质的判断;一曰结论谓项是前提谓项的矛盾概念。这是目前国内形式逻辑教材的普遍提法。然而笔者以为,第一条规则根本没有必要,应当取消;第二条规则不完全具备规则应有的性质,应当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概率的不同表征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以贝叶斯推算、判断为实验任务,探讨了三种概率表征(百分比、自然频率、概率词)、三种概率规则认识水平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概率词表征的贝叶斯推算实质是判断过程。2)在三种概率表征中,频率表征更适合于正确完成贝叶斯推理,但存在学科背景的差异。3)贝叶斯推理使用的策略有正确规则、错误规则、命题知识、概率简捷式、直觉和个人意愿六种。4)贝叶斯判断的正确率高于贝叶斯推算,个体在贝叶斯判断上使用的正确规则多于贝叶斯推算过程。  相似文献   

20.
“反正法”和“选言法”是间接论证的两种常见的方法。所谓反证法就是通过确是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即反论题)的虚假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间接论证。所谓选言法就是通过确定除论题所指的那种可能外,选言判断所包含的其余可能都是虚假的,从而推出论题的真实性的间接论证方法。从推理形式上说,反证法和选言法各运用了什么样的推理形式呢?一般认为,选言法从推理形式上说是运用了选言推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