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警惕啊!基因决定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已经成为20世纪遗传学中的一个关键词基因决定论也正在走近我们的生活本文从遗传学的角度阐述了基因决定论的种种不当之处,并且指出基因的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人类的全部文明史就在于克服单纯的基因决定论所带来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突玻,使得人类能够前所未有地认识自身。由此,出现了“以技术手段塑造道德高尚的人”这样一种技术决定论的新形态。现代科技虽然证明了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与后天行为之间具有某种关联,但如果以此认定道德品性取决于遗传,并试图以化学方法、基因技术造就具有先天德性的人,则混淆了人的生物特性与社会属性之间的区别,这种理论充满了矛盾与迷误,其实践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成功是一个人经过奋斗,愿望变成现实。海洋的成功是浩翰万里,波澜壮阔;河流的成功是突破高山的险阻,拒绝湖泊的诱惑,一往无前地汇人大海,小溪的成功是接纳涓涓细流和每一滴水珠,把欢乐的歌叮叮咚咚地唱进河流;自己的生命成为其它生命的光彩则是水滴的成功。成功无论大小,都离不开自己的奋斗和别人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5.
结构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的划分,割裂了"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实践上容易造成结构基因组学大功告成的误解."后基因时代"的提法,在科研思维方式上还容易误导人们追新逐热,急功近利.这种提法也是医药企业追逐商业利润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国人对基因歧视有明显的认识不足.通过五个疑问来深入剖析"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并对其败诉的结果提出质疑.同时从基因信息的保护、基因改良的伦理问题、对"基因决定论"的辩证思考三方面展开基因伦理的哲学思考,以期提高国人对基因的正确认识并减少基因歧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从基因疫苗的研究进展谈科学技术"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疫苗可以利用宿主细胞的蛋白合成系统合成目的抗原,诱导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安全性高和诱导全面免疫应答的能力,在肿瘤和病毒性疚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基因疫苗的潜在危险不容忽视,提高其疗效、减轻其副作用成为疫苗研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求真"。因此,科学研究不应该有"禁区",人们不应该武断地禁止有关"基因编辑"的科学探索。但是,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必须以不侵犯人们的"权利"为限制,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必须以是否增进人类的"福利"为判断标准。这是科学研究的伦理界限。基于此,"基因编辑"的相关研究应该被允许,但其具体的实验过程和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都必须遵循"不侵犯权利"和"增进人类福利"的伦理限制。  相似文献   

9.
1职业性接触环境化学品对基因的影响 职业性暴露于多环芳烃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毒作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体交换率升高,微核率升高,染色体和DNA损伤[1].职业性暴露于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在非吸烟者的分子病理中起作用.煤焦炉工人、化肥厂暴露于乙烯氧化物的工人有DNA和蛋白质或染色体损伤.职业性暴露于煤产物的男性p53基因第298号密码突变频率相当高,鳞状癌和大细胞癌发病率很高[2].职业性暴露于芳香胺致癌物者膀胱癌发病率也升高.从事固体废物处理的工人尿中和白细胞中DNA氧化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升高[3].而膀胱癌危险性的增加与致癌物代谢酶N-乙酰基转移酶2(NAT2)的基因型有关[4,5].农药生产厂的工人由于长期暴露于某些农药,其染色体会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有些疾病的易感性和患癌症的危险性增高.有些工种的工人由于职业性接触化学品,呼吸系统疾病及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显著增高,这种增高与相应基因的过度表达呈正相关,说明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影响基因而导致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田相娟  王美萍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0):1583-1591
抑郁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遗传基础。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以及分子遗传技术的进步, 与神经可塑性有关的BDNF基因作为抑郁遗传学研究的候选基因日益受到关注。概观而言, 已有相关研究主要探查了BDNF基因与抑郁的直接关联, BDNF基因与其他基因对抑郁的交互作用, 以及环境因素对BDNF基因与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然而, 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甚至相互矛盾。其原因包括研究设计、环境测量指标、抑郁测量方法与研究对象种族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未来研究可通过采用多基因–环境设计, 考察被试种族、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 以及探究潜在的作用机制等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有关BDNF基因与抑郁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生命结构的生理模板观点质疑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周勤《医学与哲学》1997年第1期《关于生命结构的生理模板观点》一文(以下简称观点一文)认为,机体同时存在物质结构和功能结构,并且前者在后者的指导下发挥各种功能。笔者认为,观点一文...  相似文献   

12.
抑郁具有复杂的多基因遗传基础,然而既有研究大多采用单基因以及单基因-环境交互设计(G×E)考察抑郁的遗传机制。以757名男青少年为被试(初次测评时Mage=11.32岁,SD=0.49岁),采用多基因-环境交互(G×G×E)设计,本研究考察了MAOA(monoamine oxidase A,单胺氧化酶A)基因T941G多态性、COMT(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同伴侵害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显示,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交互作用于青少年抑郁,同伴侵害仅显著正向预测G等位基因(而非T等位基因)青少年抑郁。而且,MAOA基因T941G多态性与同伴侵害的交互作用受到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的调节,上述交互作用仅存在于COMT Met等位基因而非Val/Val基因型携带者中。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的产生与个体差异存在多基因与环境间的复杂交互机制。  相似文献   

13.
差别易感性模型认为,携带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既容易受到消极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到积极的、支持性环境的有利影响。随着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关于基因-环境对儿童发展交互作用的大量研究,主要包括5-HTTLPR、DRD4、MAOA、COMT和BDNF五种基因与环境因素(如,母亲敏感性、压力性生活事件和家庭养育环境等)对儿童发展的交互作用,支持了差别易感性模型。但是,关于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机制、携带易感性基因个体的种族和性别差异问题以及优势敏感性假说的验证,都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因中的阴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基因理论为依据探讨阴阳属性在基因中的运用,从DNA结构,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转录启动子和终止子,转录后的“剪”与“加”,翻译过程中的起台和终止,翻译与修饰,癌基因与抗癌基因,肿瘤转移基因与转移抑制基因等方面阐述了阴阳性属与基因结构的功能的关系,即基因中也在阴阳。  相似文献   

15.
反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遗传学基础。MAOA基因是反社会行为的重要候选基因,该基因与环境对反社会行为具有交互作用,然而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与情绪管理相关的脑区和神经回路,以及与工作记忆能力相关的脑区和神经回路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可从多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理论模型验证、脑结构与功能的中介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深化MAOA基因与反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自从关于超越实践美学的讨论开展以来 ,被称为“后实践美学”的诸美学学派兴起 ,打破了实践美学的一统天下 ,中国美学已经出现了多元发展的格局。这场讨论尚未终结 ,至今仍不断有新的文章发表 ,这无疑有助于这场讨论的深入发展。最近彭富春先生的《“后实践美学”质疑》一文 (载《哲学动态》 2 0 0 0年第 7期 ) ,以对后实践美学质疑的方式为实践美学辩护 ,值得注意。彭文先证明实践美学的现代性 ,由此否定后实践美学存在和命名的合法性。这就涉及到美学以及哲学的现代性问题。对此 ,彭文认为 :“所谓的美学具有三个历史维度 :古典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理性"经济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渊 《学海》2001,(4):62-64
西方经济理论鼻祖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而这种利己主义与社会利益又是一致的,满足人类利已本性的最好途径就是实现经济自由.这完全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我们在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同时,必须抛弃这种利已主义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和道义责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论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人的生命价值概念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现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改变了生命神圣论的传统格局,逐渐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生命的质量和价值。由此,对人的生命价值的界定就日益凸现出重要性。关于什么是人的生命价值,目前学术界和教科书中尽管在表述上略有差别,却都是从主体、客体及主客体间相互关系的角...  相似文献   

20.
论准生命--寻找剖析生命伦理疑难问题的"奥卡姆剃刀"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并讨论准生命的基本概念及其正常演进和异常演进;分析生命和准生命的本质区别;认为准生命理论完整地描述了生命的客现过程,提示认识生命问题要分清生命和准生命的界限、分清生命和生命现象的差异、分清正常演进的准生命和异常演进的准生命的区别;说明准生命理论为解决诸如脑死亡、“植物状态”和重残儿的处置、生育控制、干细胞研究、安乐死的实施和克隆人的伦理问题提供了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