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季墓     
纪季墓朱玉德纪季,春秋时纪国国君之弟,封干邑。公元前691年(齐襄公七年)齐欲灭纪,纪季故入齐为附属。《春秋左传·庄公三年》:"纪季以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判,分也。纪国一分为二,纪侯居纪城,纪季以入于齐国,为附庸。邑,在今临淄齐故城以东的皇城乡皇...  相似文献   

2.
<正>一、中国古代著名的盐业生产基地齐地是一个变化的、不断扩展的概念。西周至春秋早期,齐国的地域范围尚不大。齐襄公五年(前693年)"齐师迁纪郱、鄑、郚"(《春秋·庄公元年》)和齐襄公八年(前690年)逼迫"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后,纪国的北部沿海地区成为齐国领土。据《国语·齐语》,齐桓公时齐"地南至于陶(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酅"。齐灵公十五年(前567年)齐灭莱后,整个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四世纪初,齐国发生了一场改姓移祚的大事变,统治集团中的田氏经过长期精心准备,终于取代姜氏而有齐国。关于这次事变,《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康公)贷立十四年,淫于酒、妇人,不听政。太公(田和)乃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史记·六国年表》和《齐太公世家》也都以大略相同的文字记载了此事。这个“海上”的具体地点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是历史之谜,留下诸多猜测与传说。  相似文献   

4.
研究齐文化,首先必须研究姜太公。因为太公以齐开国之君,行举贤尚功之法(《汉书·地理志》),修因俗简礼之政;“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齐太公世家》)。诸多建构,“成为齐国历代统治者的一贯文化政策”(《文史知识》,1989年第3期,第31页),实为齐国文化的开山。而齐国文化则是“齐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齐文化研究中内容最  相似文献   

5.
<正> (一)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 梁启雄曰:“《淮南·原道》注:‘中,适也。’《汉书·刑法志》注:‘中,当也。’归纳:《天论》‘中则可从’,《正名》‘心之所可中理’,《赋》‘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儒效》‘比中而行之’,《哀公》‘行中规绳’,各句的‘中’字都有‘适当’之意。”(《荀子简释》) 句中两“中”字均当读去声,动词,义为“符合”。《穆天子传》“味中糜胃而滑”,郭璞注:“中,犹合也。”《管子·四时》“不中者死”,注:“中,犹合也。”《商君书·君臣》:“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  相似文献   

6.
<正> 卫灵公问陈(同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刘宝楠《正义》引《新序》五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言俎豆,贱兵而重礼也。”按以孔子“贱兵”,不答卫灵公军旅之问,非也。考军旅之事,儒家所重,《尚书·洪范》:“八政,八曰师。”盖戎为国之大事,有国者必重之。《春秋》谷梁襄二十五年传:“古者,虽有文事,必有武备。”为人臣者,必文、武兼擅,诗人所以褒讚尹吉甫“有文有武”(《诗经·小雅·六月》)者,惟孔子以“文”为首而己。他于军旅,一是子  相似文献   

7.
<正> 荀况,字卿,别为孙氏,又名孙卿,后人尊称为荀子,或孙卿子。战国末期赵国郇邑人。郇伯是周文王之子,封于郇,为姬姓国,郇伯后人世居郇邑(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郇邑究在何处,史说不一。晋人杜预注:“解县西北有郇城。”清《一统志》载:郇邑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此二说基本一致,郇邑当在解县与临猗县之间。《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又云:荀邑在绛州正平四十五里。约在新绛县附近。近人杨伯峻则认为,“荀,姬姓国,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二十五里有临汾故城,即古荀国。”(《春秋左传注》桓公九年)据《广韵》十八荀字注:“荀,姓。本姓郇,后去邑为苟。”由此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计量史学家 Д·B·杰奥皮克用“描述统计法”研究《春秋》十二公的“正品年份数” ,得出了孔子未作《春秋》的结论。本文用“概率统计法”建立了描写“正品年份”时代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按十二公的“在位年数”及 11个“等距时代”分别进行了X2 检验 ,发现数学模型与历史实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无法“拒绝”孔子作《春秋》的“史学假说” ,由此纠正了杰奥皮克的失误 ,得出了《春秋》系孔子所作的推断性结论。  相似文献   

9.
先秦史籍所载国、鄙组织,以《国语·齐语》最为全面系统,然对其可靠性则多有怀疑者。有的学者认为《齐语》所记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的事为战国时人所追叙(王树民:《史部要籍解题》,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4页),其意为《齐语》不尽可信;有的学者则认为《齐语》关于“鄙”的记载“虽不可尽信,总有若干史影存乎其间”(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7页)。本人考辨的结果是:《齐语》所记春秋时期齐国国中的民事、军事组织是可靠的;鄙中的民事组织则有可靠的和不完全可靠之别。兹述如  相似文献   

10.
在多如繁星的中国古代杰出人物中,以人格论,备受后人称赞的,晏婴要算一个。还在他活着的时候,一位很有政治见解的女人——御者之妻,就称赞他:“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史记·管晏列传》)稍后,向来并不随便奉承人的孔子,赞扬他:“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  相似文献   

11.
春秋齐国社会变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齐国的经济变革在“陈氏篡齐”之前齐国的陈氏家族,原是陈国的贵族。陈国陈厉公之子陈完,因陈国发生内乱奔齐,齐桓公封他为工正(管理工业的官)。齐陈氏从陈釐子乞开始,就采取了争取民众的措施,即借给农民粮食用大斗,收则用小斗,为夺取齐国姜姓的政权作准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陈和之时(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为公元前404年),正式列为诸侯。  相似文献   

12.
晏婴(?—元前500年)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卓越政治家、思想家,一生力佐齐国三公(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能言善辩著称于世。他的道德人品为历代人所称颂。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史记·管晏列传》)何等敬佩之至!然而,人们对晏婴进步的政治主张和深刻丰富的思想观点的研究似乎很不够。《管子学  相似文献   

13.
一、成书 晏子,名婴,谥平仲,春秋齐国贤相,事齐灵公、庄公及景公三代,《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书八篇,在儒家类. 今传《晏子》书八卷,分《内》、《外》两部分.《内》有《谏》、《问》及《杂》三篇,各分上、下;……  相似文献   

14.
《史记·周本纪》说: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齐国何以称“齐”?两千年来,学者作出种种解释,迄今未能揭开这一上古文化之谜。有周一代的封国,多袭其封国原称以为国号。齐国古称北齐,太公望封于齐,因以为国号。此说为不少学者所信奉。但如深究北齐、姜齐何以名齐,齐之初始义究竟作何解释,则迄今不甚了了。司马迁提出“齐所以为齐,以天齐”(《史记·  相似文献   

15.
‘简洁’、‘洗练’,是吾中华民族关于说话、行文的古训。(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即有‘文以辩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之说,(唐)刘知几《史通·叙事》亦认‘文约而事丰’为‘述作之尤美者’。刘知几还举出并改正了‘烦句’、‘烦字’例子各一。(1)《春秋谷梁传》(成公元年)记载齐国接待鲁、晋、卫、曹四位秃、眇(一目瞎)、跛(一足瘸)、偻(曲背)使者的一句话:‘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倭者。’刘曰:‘宜除“跛者”已下句,但云各以其类逆’。(刘氏原引文‘御’字作‘逆’)(2)《汉书·张苍传》  相似文献   

16.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6,(4):125-128
山东招远曲城遗址出土的齐仲簋,是姜齐太公之子丁公吕伋作器。齐仲簋的年代应属周昭王时期,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西周齐国铜器。《晏子春秋》有"丁公伐曲城"的记载。齐仲簋在招远曲城出土,与齐丁公伐曲城有关。《晏子春秋》的记载多属寓言故事,学界一般并不作为史料引用。曲城出土丁公所作的齐仲簋与《晏子春秋》的"丁公伐曲城"的记载暗合,证明《晏子春秋》一书并非都是向壁虚造,也应折射出一定的史影。包括齐仲簋在内的西周齐国铜器,既少又小,与宋代临淄出土的大气磅礴具有四五百字铭文的叔夷钟、镈,无疑有着天壤之别。主要原因是由于西周齐国铜资源匮乏。临朐泉头村春秋墓的发现证实临朐嵩山七宝山是齐国拥有最早的铜原料产地,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时代齐国灭莒并占领莱芜,又把这两大铜产地揽入怀中,为战国时代齐国称"雄",甚或一度称"帝",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益都地处泰沂山系北侧、弥河冲积平原前缘,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远古时期,大汶口、龙山文化的居民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早期文明,商周时期为纪国故地,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疆域,汉代为益都侯国、北海郡治,曹魏时期于此首置益都县,现为青州市府所在地。据传,青州之名始于夏禹。《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此为青州得名的最早记录。那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标题与作者之间用“\”隔开,括号内数字前为总期数,后为页码数)《管子》的君臣观初探\裴传永 孙希国(43·5)《管子》在科技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刘青泉(43·10)《管子》法律思想初探\宋玉顺(44·5)《管子·宙合》辨析\李志超(44·10)论管仲的法律思想对齐国法治的影响\赵玉环 张迎秀(45·5)《管子》一书所反映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城市居民管理\于云翰(45·10)《管子》水本原论渊源与其内在矛盾探析\陈红兵(45·15)《管子》的朴素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朱松美(46·5)从丹道学角度揭示《管子》的气论思想\王连瀛(46·10)称霸有…  相似文献   

19.
管子是文武并用,亦即礼法并用的政治家。文武并用或礼法并用的治术,是古今最一般的经制之术。管子所以能够佐齐桓公“保义齐国,能遂武功而立文德”(《晏子春秋·内问》),能够变通周公之法而“以基伯道之始”(赵用贤:《管子书序》),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能较好地做到德威并施,张弛适度,或曰霸道、王道的杂用。“道无常稽,与时张弛”(《后汉书·崔骃传·达旨》),正是管子“遂武功”、“立文德”的根据。  相似文献   

20.
<正>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向来以文名,不以武称。这并不等于孔子没有涉及军事。我认为孔子有军事思想,本文拟就孔子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来源及其价值作初步研究,若有不妥之处,祈望纠正。《论语·卫灵公》载:“卫灵公问陈(同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左传》哀公十一年也有类似的记载:“孔文子之将攻太叔也,访于仲尼。仲尼日:‘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甲兵之事,未之闻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