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伟星  刘旺洪 《学海》2022,(3):140-148+158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授权立法决定成为连接法治与改革的桥梁。作为改革的法律依据,授权立法决定已逐渐融入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为保证法律体系理论的自洽性,有必要从规范层面分析授权立法决定的理论内涵和性质。授权立法决定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配置立法权的法律载体,以特定立法权定向转移为价值目标。授权立法决定与法律的外观虽存在差异,但法律判断标准更为关注实质理性标准下的规范性、权义性和强行性,据此可以判定授权立法决定是我国立法体系中的特别法律。作为特别法律,授权立法决定以宪法为立法依据,与宪法同属我国立法体系,是宪法的下位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深入研究,指出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并遵循知情同意、人民健康第一、效用与公平、规范程序与便于操作、违法必究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的必要性和立法模式问题,以及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法的体系和基本原则进行深入研究,指出:我国人体器官捐赠移植立法宜采用统一立法模式,并遵循知情同意、人民健康第一、效用与公平、规范程序与便于操作、违法必究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如何制定相关法规从法律层面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需不需要制定单独的低碳经济促进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立法、制度的设计以及国内国际各方面因素的考量等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政策的现实选择主要不是通过对低碳经济单独立法,现实可行的做法是,通过挖掘现有法律资源,整合《循环经济促进法》与低碳经济相关法律资源,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来保障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6,(5):195-199
经过20多年的法制建设,我国初步形成了由网络法律、网络行政法规、网络部门规章、网络司法解释和网络规范性文件组成的网络舆论引导法律体系,保障了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进行。其规制特征可以概括为,通过禁止性立法以及颁布或修订法律法规方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把维护公权力和保护私权利相结合作为网络立法原则和目标,突出网络立法的中国特色。坚持传播渠道规制和传播内容规制并重的立法思路,适应网络舆论引导法治建设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6.
关于征信立法中几个重大疑难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国平 《学海》2005,(5):147-155
我国是从2002年初开始启动征信立法的。经过几年的艰难探索和研究,现已对我国征信立法中所涉及到的许多问题先后取得了基本的共识,形成了一条比较清晰的立法思路,拿出了《征信管理条例》草案。但仍有不少的重大问题,如征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政府在征信体系建设中的法定职能设定,企业与个人征信模式的选择,征信市场监管体制的架构,社会信用信息的开放,企业商业秘密和消费者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等等方面的问题,人们至今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因此,从理论上对这些疑难问题逐一进行深入的探讨,尽快消除分歧,形成共识,及时化解阻碍我国征信立法的障碍,对于加速架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征信法律体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与借鉴荷兰、美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安乐死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立法难的现状,对我国安乐死立法进程进行思考,同时建设性提出了我国安乐死的立法原则:生命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死亡方式选择权有限制的自主决定原则,知情自愿原则,严格程序原则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与借鉴荷兰、美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安乐死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立法难的现状,对我国安乐死立法进程进行思考,同时建设性提出了我国安乐死的立法原则:生命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死亡方式选择权有限制的自主决定原则,知情自愿原则,严格程序原则等.  相似文献   

9.
张婉苏 《学海》2012,(2):182-187
我国滞纳金征收比例设定因为基础理论的整体缺位、立法技术的滞后而存在设定随意、缺乏个性以及实践性不强等诸多立法缺陷。对于滞纳金征收比例的设定依法应立足于滞纳金本身的特性,以一般立法价值的衍生及其量比规则作为理论基点,依据其征收比例设定立法的一般规律,就滞纳金征收比例的设定方式等方面予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宗教立法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30年的艰辛探索和积极实践,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宗教方面的法律框架,成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教情的宗教立法之路,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今后应当按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继续推进宗教立法工作,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宗教方面法律体系,为宗教工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先秦诸子的立法理论是中国古代立法理论之源。以儒墨道法诸家为代表的先秦诸子在立法根据论、立法主体论、立法原则论和立法价值论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历程中,被不同时代的立法者加以吸收或利用,从而引起它们的互相冲突与融合,共同奠定了中国古代立法的深层文化基础,构成了中国古代立法文化的精神层面,从而使中国古代立法文化生机勃勃,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范旭斌 《学海》2003,2(6):92-97
入世后 ,建立健全既符合WTO要求 ,又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金融监管立法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入世后金融自由化的发展给现行金融监管立法带来的种种挑战 ,从立法理念、立法原则及具体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乔法容 《道德与文明》2008,23(3):96-100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对以资源消耗为动力、以严重污染为特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革命。循环经济的三大运行层次,遵循的"3R"原则,构建了经济—生态—社会诸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链条。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之理与应然之则,就成为发展中国经济伦理学的一个新话题。以考虑相互关联和本质上的整体性的整体价值原则,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人类延续不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原则,以融经济公正、生态公正、社会公正为一体,体现"代内公正"、"代际公正"和"人地公正"的综合公正价值原则,构成循环经济伦理的三大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一方面不仅可以缓解生活上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强了自己的社会经验。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国没有相关立法和政策保护走学生在兼职过程期间的合法权益。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我们从立法角度,探讨如何保护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初级卫生保健立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初级卫生保健方面所作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立法滞后,在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落实与推广中存在不少问题。论证初级卫生保健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初级卫生保健立法框架提出设想,将促进初级卫生保健立法工作,推动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瑞士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迫于国际社会打击有组织犯罪和反洗钱的政治压力以及顺应国际反洗钱的趋势,也为了维持瑞士银行业在国内外的良好声誉,瑞士在强调对银行秘密保护的同时,开始修正和制定反洗钱的各种法律,从而逐步地建立起反洗钱和恐怖融资的法律体系.随着瑞士建立有效的反洗钱法律制度、增加银行业务的透明性以及加强与国外执法部门的合作,其在反洗钱和恐怖融资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国际社会共同打击洗钱活动和我国实施<反洗钱法>不久的大背景下,系统地梳理瑞士反洗钱和恐怖融资的立法发展和特点,对于完善我国的反洗钱制度是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范旭斌 《学海》2002,(3):167-170
入世后建立健全既符合WTO要求 ,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银行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而我国现行的银行立法与WTO相关规则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根据WTO规则及相关协议对我国银行服务业开放的基本要求 ,分析了入世对我国银行立法提出的挑战 ,并针对现行立法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银行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渗透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之中,所以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用科学的发展战略来规定和引领循环经济发展的航向。基于企业所具有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考虑资源环境因素,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区位、技术等优势实现节能环保,减排降耗的目的。其中保障体系的建设是立足之本,管理之基。  相似文献   

19.
因为关系到基本人权,脑死亡立法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通过。制定科学的脑死亡标准和严谨的脑死亡判定程序是保障其接近正义的必需。在脑死亡判定方面应充分地保障患者生命权、自主选择权,尊重患者以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保障患者的基本权利是脑死亡立法的核心所在。器官移植不是脑死亡立法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关于"脑死亡"立法科学与伦理的纷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脑死亡的研究起步于 2 0世纪 80年代。1980年 ,学者李德祥提出脑死亡应是全脑死亡 ,从而克服了大脑死、脑干死等脑的部分死亡等同于脑死亡的缺陷[1] 。中国医学界开始讨论建立我国自己的脑死亡标准。 1997年在全国第七届卫生立法讲习班上 ,有 2 0多位国内的知名专家 ,联名提出关于脑死亡标准的立法问题。 1999年中华医学会组织了脑死亡标准 (草案 )专家研讨会 ,并提出了脑死亡诊断标准[2 ] 。同年 ,解放军总医院的人大代表李炎唐教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脑死亡及器官移植的立法提案 ,促使我国脑死亡立法的步伐越来越快。2 0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