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前儿童分类能力再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研究分别以3×3类的两级层次水平类概念刺激物让4—6岁儿童作自由分类。结果表明,即使4岁儿童大部分也能按基本概念标准分类并能作词概括,能正确按上级类概念标准独立分类的被试人数随年龄而增多。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依存于主体抽象概括的思惟发展水平;对类概念标志词的掌握,其它概念组织的竞争,以及刺激物的数量和性质等也是影响分类作业成绩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类推理主要涉及类别层级包含关系的理解和判断。使用修订的类包含、替代包含和二元律任务,以162名二至五年级儿童为被试,利用Raseh模型分析方法,旨在揭示儿童逻辑包含能力的发展序列。此外,探讨了儿童类推理发展的年龄特点。结果表明:1)类推理发展中儿童最先掌握类包含推理,其次是替代包含,最后是二元律推理;2)三、四、五年级儿童已能解决多数类包含任务,其成绩显著优于二年级儿童。四、五年级儿童能解决多数替代包含任务,其成绩均显著优于二年级儿童;3)二元律任务对二至五年级儿童来讲均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3.
类推理主要用来评估儿童对类别层级包含关系的理解。本研究使用类包含,替代包含和二元律任务,以162名二至五年级儿童为被试,旨在探讨儿童类推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通过整合儿童在所有任务上的成绩,评估了儿童的整体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儿童从类包含到替代包含,二元律推理的发展是波状的,连续性的。不过类包含、替代包含和二元律推理任务上儿童正确回答的项目数量频率分布均呈现出双峰态分布趋势,表明这些任务上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是非连续的。  相似文献   

4.
为探查自闭症儿童的分类能力,采用类别判断任务,比较了刺激的典型性对12名汉语自闭症儿童和相匹配控制组儿童分类正确率和反应时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闭症组在典型刺激上的分类能力与控制组大致相同,但在不典型刺激上的分类能力明显更差,表明自闭症儿童既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又存在内在的缺陷。研究结果支持自闭症"弱的中心统合理论"。  相似文献   

5.
李晓东  徐雯  李娜燕 《心理科学》2012,35(2):358-363
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完成潜逻辑运算类皮亚杰守恒任务是否需要认知抑制的参与。被试为两组11岁的儿童,全部通过了标准皮亚杰重量及液体守恒任务。实验一发现儿童在解决类皮亚杰重量守恒任务时出现了负启动效应,负启动量为138.06ms。实验二发现儿童在完成类皮亚杰液体守恒任务时仍然存在负启动效应,负启动量为67.4ms。实验结果表明要成功完成潜逻辑运算领域类皮亚杰守恒任务,也需要认知抑制过程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各种分类标准在儿童分类中的竞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文馥  樊艾梅 《心理学报》1994,27(4):362-369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类概念,颜色、形状和主题关系四种主要分类标准在儿童分类操作中的竞争力;并衡量各分类标准被选择的次序和差别度。被试是4-8岁儿童150名。选取儿童熟悉的7个类概念。采用概念同定匹配和配对法。结果表明:在5岁以后类概念呈快速发展,8岁达基本掌握水平;四种分类标准中感知因素竞争力最弱,主题关系在5岁居高峰;各种分类标准强弱的等第次序自6岁后稳定一致;分类标准的差别度随年龄增长而加大,6-7岁是差别度变化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负启动效应在学前儿童规则灵活转换中的作用, 用几个不同负启动版本的维度改变卡片分类任务(DCCS)研究了DCCS中的负启动效应及其在3、4岁儿童中的发展。实验一验证了儿童在负启动版本DCCS任务中的年龄发展趋势, 发现与标准版本一样, 大多数3、4岁儿童都不能通过, 但随着年龄增长负启动会逐渐减少, 更多的儿童能够顺利通过任务。实验二考察了DCCS中负启动发生的条件, 发现在任务的转换前阶段, 无论分类规则间存在冲突还是目标卡片与测试卡片间无关维度值上存在冲突, 负启动都会发生, 由此揭示出能引起选择性注意和主动抑制的冲突是负启动发生的关键。实验三探讨了负启动时主动抑制发生的层面, 发现儿童主动抑制的并非是无关维度中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值, 而是整个无关的维度, 表明抑制发生在维度这一更抽象的上位水平上。说明由抑制而产生的负启动或许也应成为儿童认知灵活性发展中需要克服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卡通面孔图片为刺激材料,赋予5~6岁儿童三种不同的加工任务,包括卡通面孔识别、分类和吸引力评价,旨在比较其在不同任务情境中的眼动差异。结果表明:(1)任务情境会影响儿童对卡通面孔的加工。在不同的面孔加工任务中,儿童的反应时、正确率、注视时间和次数等存在差异;(2)随着三种任务难度的逐渐加大,儿童的加工程度也相应地加深;(3)儿童在三种任务中的加工方式一致,对面部不同部位的关注程度不同:加工初期特别关注鼻子,而后眼睛部位耗费最多的注意资源,其次是鼻子、嘴巴、前额和脸颊,极少关注下巴;(4)男女童在卡通面孔分类任务中表现出较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童具有速度方面的优势,而男童对于关键信息的搜索则更为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9.
采用经典的A:B:C:D范式,设计两类难度不同的图片任务,依据关系-表征复杂性模型从等级复杂性和水平复杂性角度分析任务难度.在此基础上,选取5~9岁115名儿童探讨两类任务上类比推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表明:(1)儿童类比推理呈现多样化特点,主要有:充分意义上掌握了类比推理、部分完成了类比推理、位置关系类比推理、不能类比推理和不确定情况类比推理,其中部分完成了类比推理是复杂任务上所特有的.(2)简单、复杂两类任务上,随着年龄增长,5-9岁儿童充分意义上掌握类比推理的人次比例不断上升,不能类比推理的人次比例不断下降.此外,复杂任务上,随年龄增长,部分完成类比任务的人次比例降低.结果表明,在简单任务上,前运算阶段儿童已具备了类比推理能力;但在复杂任务上,儿童到了具体运算阶段才具备类比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儿童特质推理与情绪和效价线索理解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从情绪、效价两个角度探讨儿童特质理解与线索理解的关系。372名4、5、7岁儿童完成了贴标签和行为预测两类特质推理任务。实验一显示,所有年龄段儿童都能完成对情绪性特质害羞和胆小的推理,且特质和行为评定与情绪评定呈显著正相关;实验二显示,所有年龄段均能完成双重性质特质助人为乐和自私的推理,特质和行为评定与效价、情绪评定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则只有效价评定进入方程。结果说明,儿童完成情绪性特质推理任务时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密切,而对双重性质特质推理时更多的与效价理解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