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具身认知研究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但某些具身效应存在可重复性较低的问题。若长期忽视这一问题,将严重损害心理学的科学性,甚至引发一定程度的“可重复性危机”。本文从道德概念清洁隐喻的两大映射方向出发,基于两大实验类型对相关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因素分别展开分析。未来研究应关注更注重社会互动的组织道德,将道德概念具身隐喻研究引申到现实问题中,并借助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更全面地考察身体经验、情绪体验和认知加工在道德清洁隐喻加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具身的情绪:情绪研究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计算机隐喻的影响下,认知加工情绪理论成为现代情绪理论的主要支柱。计算机隐喻陷入困境后,具身认知的观点逐渐被人们接纳,具身认知在情绪研究中的应用——具身的情绪可以解除情绪研究的传统局限,摆脱情绪非心即身的两难选择,从而开启了情绪研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3.
传统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类似于计算机对抽象符号的加工和运算,这种观点支持了身心二元论。但是近年来兴起的具身认知运动却否定了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具身认知认为认知是身体与世界互动的结果,是身体的感觉-运动系统作用于世界而塑造出来的。认知是具身的,离不开身体的构造和感觉运动系统的作用。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支持了认知的具身特征,为认知的具身性提供了神经生物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具身化情绪是指感受情绪不仅包括知觉,也包括躯体状态和运动的重新体验(Niedenthal,2007)。在时间知觉领域,研究者通过操纵情绪刺激的行动特征、对刺激行动的熟悉性、身体的物理和意识状态、以及身体与环境的交互性等因素揭示了具身化(模拟和行为应对)在情绪性时间判断中的重要作用。情绪具身化的时间效应包括时距的主观延长或缩短以及时间顺序判断中的通道注意偏见等。目前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内部时钟模型、意识模型和编码效率假设,但这些理论缺乏具身化调节时间加工的直接机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情绪具身化的跨通道时间调节、具身化的动态时间效应以及时间感知如何影响具身化体验,同时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情绪、具身化和时间加工连接的神经机制以完善和发展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5.
具身认知理论主张自我认知是机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基于具身认知的身体生物学特点、活动特征及自我身体表征等方面的实证性研究,不断明晰了自我经验中具身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弥补了传统心理学关于自我-世界之间身心交互性研究的不足.具身认知作为自我认知的一种新兴解释视角,在自我研究上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涉及具身化的对称性、双向性、自动化,以及自我研究的定性等问题.自我的具身研究应结合建构水平理论和隐喻理论来思考认知加工机制问题,并吸纳进化动机以及文化假说等观点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6.
具身认知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身认知是以身体为解释核心的新的研究视角。来自具身认知实证研究的证据表明,身体的生理属性、运动经验和现实环境影响认知的形成与发展。目前的具身认知实证研究主要采用传统认知的实验范式,集中于研究身体的结构属性和静态动作对认知的影响。未来,具身认知与传统认知将会相互吸收和融合,更多关注身体的机能属性和动态属性。  相似文献   

7.
金花  李想 《心理科学》2022,45(3):614-619
本研究使用具身行为范式—动作-句子相符效应(ACE)探讨了动词运动特征在抽象动词具身表征中的作用。实验1验证ACE在考察感觉运动系统参与双音节动词表征问题上的可行性,结果在具体动词中得到了ACE。实验2以不同运动特征值的抽象动词为材料,在高运动抽象动词中得到了ACE,但在低运动抽象动词中未发现ACE;且ACE大小与运动特征评分显著相关。结果证明了感觉运动系统在抽象动词表征中的参与,支持抽象概念的具身表征观点。  相似文献   

8.
生成认知与具身机能主义的比较——表征的取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希华 《心理科学》2005,28(6):1520-1525
在具身认知不同的思潮中,生成认知以其激进的观点反对表征和计算主义,可以称之为是具身认知思潮中的最为激进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标准认知中表征和计算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具身认知诞生出各种不同程度上的“妥协”性理论,其中,以克拉克为代表的具身的“机能主义”为目前具身认知的主流观点。表征尽管在当前阶段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依然无法在所有领域中都得到运用。随着表征的改造与发展,未来的激进具身认知工作者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身认知与更多学科的融合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具身认知为人们解读“权力”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但以往多数研究强调语言层面上权力的概念表征,较少关注权力的社会具身效应。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权力具身认知研究的文献,从情境、文化因素、个体因素等方面分析权力具身效应的影响因素,并揭示身体经验影响权力认知和行为的心理机制和过程——模态启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应从社会具身效应的作用机制、多重心理机制、权力具身效应的神经机制、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谢子燊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19,(6):1520-1525
在具身认知不同的思潮中,生成认知以其激进的观点反对表征和计算主义,可以称之为是具身认知思潮中的最为激进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标准认知中表征和计算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具身认知诞生出各种不同程度上的“妥协”性理论,其中,以克拉克为代表的具身的“机能主义”为目前具身认知的主流观点。表征尽管在当前阶段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依然无法在所有领域中都得到运用。随着表征的改造与发展,未来的激进具身认知工作者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身认知与更多学科的融合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王汉林  莫雷 《心理科学》2017,40(5):1054-1060
本研究考察在"重量-重要性"和"重量-灵活性"两种情境下重量具身效应的表现,进而探讨概念表征对具身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重量-重要性"情境下,被试认为重鼠标的价格显著大于轻鼠标的价格,并且更容易将重鼠标与高价值货币,轻鼠标与低价值货币建立联系,表现为经典的"重量-重要性"具身效应;而在"重量-灵活性"情境下,被试认为重鼠标的价格显著小于轻鼠标的价格,并且鼠标重量与高低价值货币之间的联系并没有明显倾向性,重量具身效应出现明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重量具身效应受概念表征的显著影响,该效应的表现不仅取决于对客体重量的经验,更取决于主体如何对重量感进行认知表征。。  相似文献   

12.
以1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姿势-认知”双任务范式,通过2个实验探讨直立、蜷曲姿势对情绪概念加工的影响。实验1采用情绪词效价判断任务(浅加工),结果显示,无论是判断积极词语还是消极词语,直立、蜷曲姿势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实验2采用需要进行更精细加工的情绪词效价评定任务(深加工),发现蜷曲比直立条件下对消极词语的评分更低,两种姿势在积极词语的评分上差异不显著。研究显示,在情绪概念加工中能够出现“蜷曲-消极”具身效应,该效应仅在认知加工程度较深的任务中出现。  相似文献   

13.
Cognitive systems research has predominantly been guided by the histor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emotion and cognition, and has focused its efforts on modelling the “cognitive” aspects of behaviour. While this initially meant modelling only the control system of cognitive creatures, with the advent of “embodied” cognitive science this expanded to also modell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ontrol system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What did not seem to change with this embodiment revolution, however, was the attitude towards affect and emotion in cognitive scienc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ognitive systems research is now beginning to integrate these aspects of natural cognitive systems into cognitive science proper, not in virtue of traditional “embodied cognitive science”, which focuses predominantly on the body’s gross morphology, but rather in virtue of research into the interoceptive, organismic basis of natural cognitive systems.  相似文献   

14.
翟贤亮  葛鲁嘉 《心理科学》2017,40(1):238-243
传统管理学理论有着明显的"离身"倾向,使得"身体"成为组织管理的"暗箱"。具身理论为"具身"取向的管理学新发展提供了可能。组织(认知)神经学研究为具身管理学提供了神经生理依据,而具身领导、组织、决策等研究则标示着其兴起。在组织管理中,可以依据躯体信息、隐喻、情景行动等三方面线索探究具身性因素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具身管理学在理论假设与现实条件层面均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短期内并不能取代"离身"取向的管理学而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从具身认知视角重新建构概念熟悉度、概念掌握度及名词具身性的定义和评价指标,探索了具体名词的具身性与概念掌握度的关系。借助Amsel等(2012)的调查结果和MRC心理语言学数据,采用逻辑演绎与回归分析结合的建模法构建了376个具体名词的具身性与概念掌握度的关系模型,提出了具身认知能力假设。结果表明,对象概念的在线加工过程呈现出一个较长的“停滞期”,反映了认知主体的具身认知潜势。  相似文献   

16.
从知觉符号理论出发对情绪启动效应进行解读,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涉及的知觉符号相似性、框架相似性及模态激活延续性是情绪启动效应产生的可能机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情绪启动的知觉符号匹配假说,并建构情绪启动效应认知加工模型,对现有情绪启动理论进行整合和拓展,以促进情绪启动刺激材料的拓展、提高研究生态效度; 促进情绪启动效应操作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其应用价值。情绪启动研究亦能反哺于知觉符号理论,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道德判断是个体对于某类行为的善恶好坏和是非对错所进行的评价及判断。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兴起, 道德判断的具身研究随之展开。道德判断具身性的研究主要围绕身体清洁、厌恶, 身体温度及身体动作这3个维度展开。从皮亚杰及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概念隐喻理论和进化心理学3个角度对道德判断具身效应进行了理论解释和探讨。考虑到身体变量会通过情绪、认知因素进而影响道德判断, 今后具身认知视角下的道德判断应与道德判断中已有的理论进行整合, 同时对其与道德直觉的关系需要深入探讨, 并需进一步考察具身效应发生的时效性和动态性问题, 探讨道德判断具身效应的调节变量及个体差异, 同时要对道德判断具身效应进行跨文化比较。  相似文献   

18.
王瑞安  桑标 《心理科学》2012,35(5):1107-1112
摘 要:由于第一代认知科学存在着身心剥离的缺憾,具身化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主要特征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得到了来自神经科学领域的支持。随着研究的深入,具身学派提出,社会认知是否也应是具身的。现有研究发现具身性对个体评价、反应速度、言语理解、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不小的作用。但上述以身体模拟为主的证据仍不足以证明社会认知是具身的,具身学派还需解决诸如明确具身的定义、实验论证、明显区别于传统认知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e new concept of embodied cognition theories has been enthusiastically studied by the cognitive sciences, by as well as such disparate disciplines as philosophy, anthropology, neuroscience, and robotics. Embodiment theory provides the framework for ongoing discussions on the linkage between “low” cognitive processes as perception and “high” cognition as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on, respectively. This review gives an overview along the lines of argumentation in the ongoing debate on the embodiment of language and employs an ALE meta-analysis to illustrate and weigh previous findings. The collected evidence on the somatotopic activation of motor areas, abstract and concrete word processing, as well as from reported patient and timing studies emphasi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sensorimotor areas in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motor system is activated during language comprehension.  相似文献   

20.
范伟伟 《心理学探新》2014,34(5):387-39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典认知研究的步履维艰,认知研究逐渐显示出具身化的特点。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它强调身体在认知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身体对认知有限制、分配和调节作用,并具有与经典认知不同的运动观。近年来研究者们以实验手段力求为具身认知的存在提供证据,着力考察认知与身体感知运动状态的相互影响。具身认知理论在认知构建、生态效度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但目前具身认知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