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压制指的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某一目标思维从意识中移除的心理过程。压制某目标思维会产生矛盾效应,即试图压制反而会激活被压制目标。本研究采用思维压制的即刻测量(online measure)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压制是否会产生即刻激活效应(immediate enhancement effect)以及目标词效价如何影响该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压制负性词时出现了即刻激活效应,而压制正性词时并未出现上述效应。由此推论,被压制目标词的威胁性,可能是影响即刻激活效应是否出现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禀赋效应是指个体在拥有某物品时对该物品的估价高于没有拥有该物品时的估价的现象。这一现象在行为经济学中普遍存在。禀赋效应的研究范式包括经典研究范式与物物交换范式。禀赋效应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损失规避与查询理论。禀赋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角度、动机、情绪、交易物品的特征、研究设计的选择等。未来的研究需要从禀赋效应的适用条件、产生根源、研究范式的改进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艾睿  董波  方颖  于长宇  张明 《心理学报》2014,46(9):1281-1288
实验结合连续闪烁抑制范式和线索化范式, 通过操纵直视面孔和斜视面孔的呈现方式, 考察了动静线索类型对注视线索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线索在阈上条件都能产生注视线索效应, 且动态线索诱发的效应更大; 无意识条件下有且仅有动态注视线索能诱发注视线索效应。这说明眼睛运动是产生阈下注视线索效应的必要条件; 眼睛运动会增强阈上注视线索效应, 静态注视线索效应依赖于意识。研究结果支持了社会知觉与心理理论交互模型。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加工深度研究范式和随意编码研究范式,对不同网络卷入水平个体的网络虚拟自我参照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加工深度研究范式和随意编码研究范式下,被试都存在网络虚拟自我参照效应;在加工深度研究范式下,网络卷入的程度会影响网络虚拟自我参照效应。而在随意编码研究范式下,网络卷入的程度对网络虚拟自我参照效应无影响。因此网络虚拟自我在认知加工上具有和现实自我信息类似的优先性,进而证实网络虚拟自我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双语Stroop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鞠鑫  刘鸣 《心理学探新》2004,24(1):50-53
Stroop效应从提出至今取得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其中,双语Stroop效应的研究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范式,并支持了多种理论模型。这一效应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语言生成机制的探索,对中一英文教学、学习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们近期发表的研究显示,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具有提取任务敏感性,表现为来源提取较项目再认任务的相应效应更强。然而,来源提取任务中仅采用了排除范式,其他测验范式的相应效应尚未报告。因此本实验在此基础上更改了测验范式,采用三键范式。结果显示,来源提取任务中的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仍然比再认任务中的相应效应强,表明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的提取任务敏感性不为测验范式所调节,提取任务对两类效应的调节与双重加工模型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安慰剂处理从最初作为研究某种真实治疗效应的控制条件, 已演变为研究者直接关注的研究目标, 其实验范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双盲随机设计关注真实的治疗是否优于安慰剂处理; 欺骗设计直接比较安慰剂处理效应和自然历史效应的差异, 关注安慰剂效应本身; 公开隐藏设计通过计算公开治疗效应和隐藏治疗效应之差来估计安慰剂效应的大小; 平衡范式可同时观察安慰剂效应和真实治疗效应; 强化范式通过条件性强化获得加强的安慰剂效应, 是研究其作用机制的优化方案; 本课题组建立的迁移强化范式, 研究安慰剂效应从痛觉到情绪的迁移, 是强化范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采用特征-联合范式的研究发现, 面孔再认阶段可记录到明显的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 然而, 与再认同属情景记忆的另一任务(来源提取)条件的相应效应尚未报道, 背景信息一致性对联合面孔和特征面孔提取的调节作用以及面孔不同特征对特征效应的影响也未考察。为澄清上述问题, 本文采用特征-联合范式, 并以位置为背景展开研究。实验含一个学习任务和两个测验任务(再认和来源提取)。结果显示, 再认和来源提取阶段均记录到显著的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 且两类效应均在来源提取阶段更强; 任务类型与位置背景一致性交互影响提取绩效; 面孔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对特征效应的影响相似。表明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具有显著的任务类型敏感性, 这些效应是联合面孔和特征面孔的熟悉性较强且对源面孔的回忆加工相对较弱的结果, 且这两类面孔的提取为背景一致性所调节; 任务类型对两类效应的调节与双重加工理论模型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指在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处词语(通常是注视词右侧的词)的特性对中央凹处词语的注视时间产生的影响。主要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研究进展:(1)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类型:同向效应、反向效应和不确定效应; (2)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研究范式:边界范式、句子正常阅读范式和词对阅读范式; (3)分析序列加工模型和平行加工模型对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认识; (4)探讨词n+1特性、词n的特性以及误差眼跳对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提出未来需要从研究范式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对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框架效应指人们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描述有不同反应的现象。近年来的认知神经研究发现框架效应的产生,可能源自以杏仁核为代表的情绪过程,而以前扣带回与前额叶皮层为代表的认知过程对此可能起到抑制与监控的作用。单侧化研究揭示了大脑两半球所擅长的不同思维方式也可能对框架效应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应整合框架效应的神经机制与理论解释、探索框架效应的领域特异性并探究框架效应的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11.
程真波  黄宇霞 《心理科学》2013,36(4):822-826
为探究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情绪冲突效应,本实验给被试呈现两种时长(150ms或1500ms)的刺激,令其分别完成对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面孔任务”和“词任务”。结果发现:只有“面孔任务”中出现Stroop效应,产生情绪冲突,而在“词任务”中未出现Stroop效应;当呈现时间为150ms时,情绪词影响情绪面孔加工从而引发个体的情绪冲突,出现Stroop效应;当呈现时间为1500ms时,“面孔任务”中的Stroop效应消失。这提示了呈现时间是影响面孔-词Stroop范式中情绪冲突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三维空间中视觉空间返回抑制对Simon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君  张明 《心理科学》2015,(4):792-800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三维场景,采用视觉空间返回抑制范式与Simon任务的变式相结合,操纵了目标深度、线索有效性以及空间一致性三个变量,考察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视觉空间返回抑制如何影响任务无关的反应表征(Simon效应)。结果发现,(1)三维空间深度位置上存在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效应,且空间返回抑制效应会削减Simon效应;(2)目标出现在远处空间时,线索化条件下的Simon效应显著大于非线索化条件下的Simon效应;(3)目标出现在近处空间时,线索化条件与非线索化条件下的Simon效应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空间返回抑制并不是"深度盲",且目标的空间位置会对空间返回抑制与Simon效应的交互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已有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证明了负相容效应的存在,但目前对于负相容效应的产生是否依赖于掩蔽刺激还存在激烈的争议。实验共32名大学生被试,采用12个选自汉语情感词语系统的汉字词语为材料,在显示屏刷新率为70HZ的无掩蔽启动范式下操纵启动与目标的时间间隔,让被试对目标词语的效价做出按键反应,记录被试对目标的反应时和错误率。本研究试图基于该时间进程下负相容效应发生的关键点来研究上述争议。结果发现:(1)无掩蔽范式下也存在负相容效应;(2)刺激呈现方式不同相容效应也不同。这表明负相容效应的产生并不依赖于掩蔽的呈现,且刺激的呈现方式对该效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付佳  张明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4):265-268,294
联合空间cue—target范式和空间Stroop任务,考察了空间注意在解决空间Stroop效应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与空间Stroop刺激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相比,出现在线索化位置上时,被试对位置和空间维度不一致试验的反应更快,且空间Stroop的量显著减少;(2)返回抑制影响空间Stroop效应量的大小,返回抑制对非空间Stroop效应量的调节和对空间Stroop效应量的调节有所不同,无论一致条件,还是不一致条件下,对空间Stroop反应的反应速度要快于非空间Stroop。  相似文献   

15.
采用部分线索效应经典范式与情绪Stroop任务相结合的范式,采取更为敏感的指标,对部分线索效应的认知抑制进程进行了考察,同时为提取抑制假说提供证据。结果发现,部分线索呈现后进行情绪Stroop任务,部分线索组反应时显著短于自由回忆组,提取结束后进行情绪Stroop任务,部分线索组和自由回忆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提取未完成时,部分线索组反应时显著短于自由回忆组。结果提示,在以情绪词为实验材料的部分线索效应中,抑制在部分线索呈现之后即发生,提取未完成时,抑制持续存在,研究结果支持提取抑制假说,同时也对提取抑制假说做了一定补充,即抑制的持续时间受随后是否有提取任务调节。  相似文献   

16.
实际亲密度对恋人参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丽  苏彦捷 《心理学报》2008,40(4):487-495
为考察实际亲密度对恋人参照效应的影响,采用自我参照研究中的R/K判断范式和实际亲密度与应有亲密度量表对68名(35名男性,33名女性)处于恋爱关系中的被试施测。结果发现:在R反应上,实际亲密度与参照条件交互作用显著,高实际亲密度组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而低实际亲密度组未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性别与参照条件交互作用显著,女性整体上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而男性整体上未表现出恋人参照效应;应有亲密度与参照条件交互作用不显著;在K反应上,所有效应均不显著。研究证明了在自我参照范式中,自我是否呈现出恋人参照效应可能受实际亲密度的影响,并存在性别差异。结果提示,在他人参照效应的研究中,需将实际亲密度和性别变量考虑进来  相似文献   

17.
结合心境一致性效应和自我参照效应的经典研究范式,以情绪形容词作为学习材料,考察了情绪诱导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词的正负性对无意记忆的效果存在影响;(2)情绪形容词作为学习材料,可以引起自我参照效应;(3)情绪诱导状态影响后续的记忆加工,存在心境一致性效应;(4)情绪诱导对相异情绪特性的情绪形容词的自我参照加工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安全标志是一种传递潜在风险的方式,在安全管理中有重要地位。安全标志词语在安全标志中应用广泛。本文从新的视角研究安全标志词语的有效性,应用心理学中的线索-靶范式研究安全标志词语的风险等级对目标的注意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词语的风险等级显著调节注意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效应, 高风险词语相对于中、低风险词语能够减弱IOR效应;但词语的风险等级对IOR的调节作用受到靶子位置的影响,其中,靶子出现在左侧时调节作用显著,而靶子出现在右侧时调节作用不显著,这是由于风险引发的负性情绪刺激处理的偏侧优势产生的。本文为安全标志有效性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心理学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夏晨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11,34(2):301-305
本研究以不充裕加工时间为条件,结果在先、后指定两种范式中都出现了显著的高于平均效应和低于平均效应。先指定范式在不充裕加工时间下,被试采用和折中标准相比的策略;后指定范式无论加工时间充裕与否,被试都采用和折中标准相比的策略。研究结果支持将目标和折中标准相比是高于平均效应和低于平均效应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Stroop效应从提出至今六十多年的历史,取得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双语Stroop效应的研究在语言生成机制的研究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目前这一效应的研究已有多种实验范式,并支持了多种理论模型。双语Stroop效应研究不仅有利于语言生成机制的探索,对于中国的中-英教学、学习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