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运用自我决定理论剖析加班动机,探讨加班的自我决定程度对情绪耗竭的影响机制及其与加班时间、加班报酬的交互作用。对369名加班员工的调查发现,加班的自我决定程度负向影响情绪耗竭水平,任务完成感知部分中介了这一过程;长时间加班放大了加班的自我决定程度对情绪耗竭的影响;高自我决定和高加班报酬削弱了加班时间对情绪耗竭的影响;加班报酬对情绪耗竭存在通过加班自我决定程度的负向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考察母亲心理控制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PIU)的直接和间接作用路径,以及这些路径是否受到性别的调节。以四所初级中学660名青少年为被试,要求其报告母亲的心理控制、非适应性网络认知以及问题性网络使用的情况。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后,母亲心理控制对青少年PIU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非适应性认知在母亲心理控制与PIU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母亲心理控制与PIU的直接关系(包括总效应和残余效应)以及间接关系(包括心理控制与非适应性认知的关系和非适应性认知与PIU的关系)均未受到性别的调节。研究结果说明母亲心理控制既直接影响青少年PIU,同时也通过非适应性认知产生间接影响,这些直接和间接路径在本研究中未表现出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041名初一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结交越轨同伴在社区暴力暴露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母子关系和/或父子关系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亲子关系、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后,社区暴力暴露对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仍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社区暴力暴露不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结交越轨同伴而间接预测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3)母子关系显著调节社区暴力暴露对结交越轨同伴的影响,而父子关系显著调节结交越轨同伴对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胡湜  顾雪英 《心理科学》2014,37(2):405-411
本研究通过对410名企业员工的调查,探讨使命取向对职业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与层次回归分析法考察职业弹性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工作资源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职业弹性部分中介了使命取向对职业满意度的正向关系;(2)工作资源调节了使命取向对职业弹性的影响;(3)进一步地,工作资源水平越高,职业弹性对于使命取向与职业满意度关系的中介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感知到的压力在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利用D型人格量表(T1)、心理韧性量表(T2)、感知到的压力量表(T2)和心理健康量表(T3)对某大学142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是否恋爱和心理健康(T1)后,社交抑制对感知到的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社交抑制通过感知到的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在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感知到的压力中介作用不成立;(2)心理韧性在社交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心理韧性在感知到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3)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而且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感知到的压力在D型人格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及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在新生入学3个月内的不同时间点,利用D型人格量表(T1)、心理韧性量表(T2)、感知到的压力量表(T2)和心理健康量表(T3)对某大学1428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控制性别、年龄、是否恋爱和心理健康(T1)后,社交抑制对感知到的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感知到的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即社交抑制通过感知到的压力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在负性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感知到的压力中介作用不成立;(2)心理韧性在社交抑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心理韧性在感知到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调节效应显著;(3)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的心理状况,而且为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经验抽样法对154名大学生的日常情绪体验、生活事件进行为期14天的追踪调查,通过多层线性模型(HLM)探讨日常生活事件与情绪体验的关系及情绪调节策略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多于消极情绪体验。在个体内和个体间水平,消极事件都对积极情绪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消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积极事件对积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积极事件对消极情绪的负向预测作用只在个体间水平显著。表达抑制这种情绪调节策略能够增强消极生活事件与消极情绪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探讨了初中生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和感恩对该效应的调节效应。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208名初中生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包括心理资本量表、学业成就问卷、自我控制量表、感恩量表。结果表明:(1)心理资本既可以直接预测初中生的学业成就,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间接预测学业成就,即自我控制在心理资本与学业成就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心理资本通过自我控制对初中生的学业成就所起的间接效应受感恩的调节,且这种间接效应在高感恩水平的初中生中更显著。研究的发现对提高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的早期受虐经历与子女的对立违抗症状的关系,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亲子虐待的中介效应和儿童愤怒管理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359名来自北京市、山东省和云南省的14所小学一至五年级的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工具包括儿童对立违抗症状评估表、童年期创伤问卷、儿童愤怒管理量表。结果发现:(1)男孩的ODD症状得分显著高于女孩;男孩受到的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显著多于女孩(2)在控制了儿童性别后,父母在童年期的受虐经历仍可显著正向预测其成年期的家庭中子女的ODD症状;(3)亲子虐待在父母受虐和子女ODD症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父母受虐通过亲子虐待间接影响子女ODD症状;(4)父母受虐通过亲子虐待影响子女ODD症状的中介效应后半路径受到子女个体水平愤怒失调(AD)的调节,具体来说,当AD水平较高时,亲子虐待对ODD症状的影响更大;但愤怒应对(AC)和愤怒抑制(AI)对中介效应无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了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的关系,以39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社交焦虑在自尊与网络过激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公我意识、私我意识水平的调节。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社交焦虑在自尊和网络过激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公我意识调节自尊对网络过激行为的直接作用。相对于公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直接效应对公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更显著;(4)自尊对社交焦虑的作用还受到个体私我意识的调节,相对于私我意识水平低的大学生,间接效应对于私我意识水平高的大学生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对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417名男性未成年犯进行调查,考察了自尊在未成年犯童年期受虐待程度与其攻击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感觉寻求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童年期受虐待程度可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2)自尊在童年期受虐待程度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感觉寻求显著调节自尊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间接效应对于低感觉寻求的个体不显著,对于高感觉寻求的个体显著。  相似文献   

12.
周菡  余思  刘勤学  张微 《心理科学》2019,(2):335-342
采用问卷法对9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探究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自杀意念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以及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正向预测自杀意念;(2)应对方式是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变量;(3)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对自杀意念的直接效应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直接效应对于友谊质量低的青少年更显著;(4)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通过应对方式对自杀意念的间接效应的后半段受到友谊质量的调节,友谊质量高的青少年的自杀意念水平相对更低。因此,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自杀意念之间是有调节的中介关系,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通过应对方式影响自杀意念,友谊质量在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法对124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学业情绪在学校氛围与初中生学业成就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未来取向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社会经济地位后,学校氛围对学业成就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显著中介学校氛围与学业成就的关系;(3)未来取向显著调节学校氛围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直接路径,以及通过积极低唤醒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影响学业成绩的间接路径;即学校氛围和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在低未来取向的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强烈;而学校氛围对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的影响在高未来取向的青少年群体中更为强烈。总之,在学校氛围影响初中生学业成就的过程中,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实际干预时,可以通过改善初中生学业情绪提高初中生的学业成就,未来取向可以进一步调节该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对贵州省1094名青少年进行了间隔半年的两次测查,考察早期亲子分离对青少年后期同伴侵害经历及抑郁水平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早期亲子分离能显著增加T1同伴侵害和抑郁,并通过T1的同伴侵害和抑郁间接影响T2的同伴侵害和抑郁;(2)亲子分离、同伴侵害和抑郁的关系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女生组中,早期亲子分离不仅能够显著增加T1抑郁水平,还通过影响T1抑郁间接影响T2的同伴侵害状况,且早期亲子分离也可以边缘显著预测T1的同伴侵害状况;在男生组中,亲子分离仅能显著预测T1的同伴侵害经历,对于T1抑郁及T2时间点的各变量则无显著影响;(3)无论是否受到亲子分离的影响,同伴侵害与青少年抑郁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早期亲子分离会导致青少年后期同伴侵害经历及抑郁水平上升,且主要体现在女生群体中,这为经历亲子分离后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通过对551名企业员工问卷调查,研究心理契约破裂、工作满意度与建言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人格特征的神经质维度在以上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心理契约破裂感知与建言行为显著负相关。(2)工作满意度在心理契约破裂感知与建言行为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神经质显著调节了心理契约破裂通过工作满意度影响建言行为这一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与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问卷、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5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总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闲暇生活自我管理与控制感的内控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19,p〈0.01);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呈显著负相关(r=-0.202,r=-0.216,p〈0.01)。结论:大学生的控制源对闲暇生活自我管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方琳  温红博  张云运  董奇 《心理科学》2011,34(6):1390-1396
本研究通过对26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男性化特质和焦虑水平的测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焦虑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研究建构的模型对焦虑的整体解释率为26%。父母教养方式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影响子女焦虑:(1)直接对子女焦虑产生影响;(2)以灾难化和积极重评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为中介,间接影响子女焦虑;(3)促成子女男性化特质的形成,该特质通过积极重评策略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子女焦虑。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对169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自尊在班级同学关系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中介过程是否受到亲子亲合(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的调节。结果发现:(1)控制性别和年龄之后,班级同学关系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班级同学关系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自尊间接预测外化问题行为;(3)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均在班级同学关系与自尊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4)父子亲合而非母子亲合能够调节班级同学关系对外化问题行为的直接影响。总之,班级同学关系通过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且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进一步对该过程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留守学前儿童接受性语言能力与社会退缩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采用教师评定问卷和测量法对484名留守学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接受性语言能力不仅对社会退缩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也能通过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社会退缩;(2)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受到师幼关系的调节,相对于高师幼关系水平的个体,间接效应在低师幼关系水平的个体中更为显著,具体而言,师幼关系调节了中介的后半路径;(3)此外,在高师幼关系水平的个体中,执行功能对社会退缩的负向预测作用以及执行功能在接受性语言能力与社会退缩之间的中介作用都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接受性语言能力对社会退缩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对留守学前儿童社会退缩的预防及干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982名大学生的依恋、情绪调节策略、元情绪及心理弹性进行测查,考察依恋与心理弹性间关系的内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依恋、情绪调节与元情绪均能显著预测心理弹性;(2)依恋焦虑通过认知重评和元情绪间接预测心理弹性;(3)依恋回避不但直接负向预测心理弹性,还会通过认知重评和元情绪间接预测心理弹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情绪调节策略和元情绪能够解释依恋与心理弹性间关系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