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20,(4)
正藏传佛教所用乐器种类众多,传统意义上将其归纳为击奏乐器、摇奏乐器[1]和吹奏乐器三种,其中犍稚隶属于击奏类乐器,也即打击类乐器。对于犍稚,作为局内人的佛教信徒或是僧侣,以及作为局外人的非佛教人士一般对其知之甚少,但纵观藏族古籍文献关于犍稚的著述颇多,包括收录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的《犍稚经》《犍稚时经》和收录于《丹珠尔》的《犍稚偈赞》,以及由藏族著名学僧所著《犍稚论述正言·绽放慧者意中荷花之七马君主》(以下  相似文献   

2.
郜琳 《法音》2023,(10):57-64
犍陀罗国是十六国时期北印度文化中心,也是梵语语法家波你尼、佛教诸论师如那罗延天、世亲、无著、法救、如意、胁尊者等的故乡,在《大唐西域记》(下文简称《西域记》)中又被称为健驮逻。东晋高僧法显从帕米尔高原出发,曾到过此处,并在《法显传》中记载,此地当时被分为三个国家:宿呵多国、犍陀卫国和弗楼沙国。到唐代玄奘西行时,这里统称犍陀罗,隶属于迦湿弥罗国。  相似文献   

3.
张家毓 《法音》2021,(11):60-65
一、毗那夜迦的起源和流传象头神起源于印度,它的名字叫犍尼萨或叫加内塞,皆来源于梵语音译(Ganesa)。神话中象头神犍尼萨是湿婆和妻子雪山女神帕尔瓦蒂的儿子。因湿婆长久不回家,回家后发现一陌生男子即犍尼萨正在门外看守,而其妻在门内洗浴。湿婆执意要进门,但犍尼萨不允,湿婆一怒之下便砍下他的头颅,而后湿婆得知这个男子原来是自己的儿子,湿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听从毗湿奴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闻缘起偈见解脱义妙音智在北传和南传佛教的文献中,都有舍利弗、目犍连闻偈悟道,皈依佛陀,成为佛陀的上首二大弟子———“如来双胜”的记载。如南传律藏犍度《大品》(Mahāvagga)对此事的记述大致如下:当僧伽已扩大到千人以上时,佛陀率领大比丘众来到了摩...  相似文献   

5.
朱军 《美与时代》2005,(4):32-34
贵霜艺术在中亚文明的历史长卷中占据着辉煌的一页。其中,神像雕刻艺术贯穿了贵霜艺术发展的始终。人们从巴克特里亚、犍陀罗和马士拉三个艺术中心的考古和史实出发,运用历史的发展观和典型的范例揭示出三大艺术中心神像雕刻的相联又各异的风格:现实、多变而丰富的巴克特里亚神像风格,庄重而平静的犍陀罗佛像风格和更加人性化、世俗化的马士拉女神像风格。  相似文献   

6.
钟,梵语键稚(ghanta),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印度召集大众时,常击木制的犍稚,在我国则代以铜钟。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说:阿难即升讲堂,手执犍稚,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尔时复说此偈:降伏魔力,除结无有余。露地击键稚,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  相似文献   

7.
木鱼杂考     
木鱼是佛教中僧尼诵经化缘时敲击的法器,中间镂空,刻木为鱼形。木鱼源起时间极早,具体时间难以界定,约在公元前几百年。梵文中有个词“ghante”,汉译“犍稚”,凡是佛堂中敲起来发响的东西均叫犍稚,木鱼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8.
振宇 《法音》2008,(3):6-15
前言《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为佛灭后九百年(约公元400年间),北印度犍陀罗国的世亲菩萨所造。世亲菩萨是部派佛教末期佛学思想的进步者,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其出家于萨婆多部,后由其兄无著菩萨引导而转入大乘,大弘瑜伽行派之教说。由于世亲菩萨一生著作丰富,后被尊为"千部论主"。此《俱舍论》即是世亲菩萨前期佛学思想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佛教信仰的主要标帜是制作、礼拜佛塔和佛菩萨像。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印度出现了桑奇大塔等佛教艺术品;公元1世纪顷犍陀罗始作佛菩萨像;公元2—3世纪时马图拉制作的佛菩萨像运往印度各佛教圣地;公元4世纪之后犍陀罗、秣菟罗等地相继出现了文殊塔和文殊像,文殊信仰遍及了印度各地,  相似文献   

10.
犍陀罗佛教艺术的特点是把希腊的写实与东方的写意两种不同风格结合起来的一种特有的佛教艺术形式,在世界  相似文献   

11.
犍陀罗佛传雕刻是研究印度早期佛教的重要图像文本。在印度特定的宗教文化语境中,犍陀罗佛传雕刻的视觉叙事存在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历史叙事,即以历史传说为依据,呈现佛陀的历史身份;第二种是俗化叙事,结合民间故事,致力于塑造佛陀的人格形象;第三种是神化叙事,汲取神话故事,致力于创造佛陀的神格形象。这三种视觉叙事模式所创造的佛陀形象有助于早期佛教在印度社会的传播和接受。  相似文献   

12.
以正法化导民俗常正转眼间又要过盂兰盆节了。许多名山大寺过去都要延请法师开讲《佛说盂兰盆经》,甚至要组织民间艺人上演“目连救母”之类的戏剧,场面庄严隆重。因此在这里,我们不妨先默默地读诵一遍《佛说盂兰盆经》: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大目犍连...  相似文献   

13.
为提供国人枢椎的解剖学测量数据,探讨国人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采用96例成人枢椎干燥骨标本,测量枢椎椎板的厚度、高度、长度、棘突根部高度、进针点至椎板外缘、进针点侧块中点及侧块外缘、椎板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等相关参数,结果显示国人枢椎具备行经后路椎板螺钉内固定的务件.  相似文献   

14.
佛陀涅槃后九百年左右(即公元四、五世纪之间),北印度犍陀罗国有无着和世亲,他们是同胞兄弟。无着和世亲虽出生在婆罗门家庭,但是他们都信仰佛教,同在小乘有部出家。无着先是修习小乘空观,有所证悟,但犹以为未足,后经弥勒菩萨的指示而改信大乘,修习大乘空观。那时,弥勒应无着之请,在中天竺阿瑜遮国瑜遮那讲堂,宣讲《瑜伽师地论》、《分别瑜伽论》、《辨中边论》、《大乘庄严经论》、《金刚般若论》这五部论,后两部是属于释经的论。五部论皆为弥勒所说,故称为弥勒五论,内容为弘传法相唯识等大乘法门,在印度称为瑜伽宗,又称  相似文献   

15.
六、佛化两大弟子舍利弗及目犍连 1.尊者阿娑耆首说甘露法 尔时婆罗门大臣及余人民,王奉施如来僧伽蓝,皆悉踊跃,生随喜心。 尔时频昆娑罗王施僧伽蓝已,心大欢喜,以额头碰触佛的脚面,退还所住阎浮提中。诸王见佛,频昆娑罗王,最  相似文献   

16.
正一目连戏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剧目,因此通常都被视为"戏曲的鼻祖"。目连戏得名于它专演的内容是"目连救母"。这本来是一个佛教故事,源自于《经律异相》《佛说盂兰盆经》等佛教经典,讲述了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冥间救母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佛经的记载中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只有一个简单的故事结构。唐、五代时期,各种变文(唐代的说唱体文学作品)对这个故事加以改编、加工,故事的情节也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7.
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寰椎骨折中的应用问题及其临床意义.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22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患者行导航下螺钉内固定术.9例骨折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13例骨折采用枕颈融合.导航下共植入椎弓根螺钉70枚,侧快螺钉18枚.68枚(97.7%)椎弓根螺钉为1类螺钉,2枚(2.3%)椎弓根螺钉为2类螺钉,没有3类螺钉;18枚侧快螺钉置钉准确,无侵犯横突孔、神经孔或小关节的现象.导航辅助置入螺钉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社会地理学会图书馆藏“苗图”是20世纪初绘制的包括“百苗图”临抄本在内的17种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图志文献资料,是研究晚清民国中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和民族关系的珍贵资料。其中,F.cin_60《百苗图》和F.cin_67《贵州民族文化专题图志》中均有对椎牛祭祀场景的描图,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讯息。椎牛是苗族、瑶族、佤族、水族、布依族等民族共享的文化事项,以祭祖、祭丧为主要目的,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祖先崇拜的生动表达。  相似文献   

19.
白沙瓦随想     
1999年12月的一天,我由伊斯兰堡飞往白沙瓦--这座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交界处的城市,白沙瓦曾是古犍陀罗王国的都城,也是佛教的第二故乡。原本是打算从巴阿边界的开伯尔栈道进入阿富汗,以阿富汗来结束旅行,但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20.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Cage加自体骨椎问融合(PLIF)与传统术式(开窗减压、半椎板切除、全椎板截骨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差异.2006年6月~2008年8月,对85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传统术式减压(A组38例)、PLIF治疗(B组47例).术后随访16个月~43个月,平均23个月.采用JOA评分评估疗效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有效率78.94%,B组有效率95.74%.A组与B组比较,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Cage加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优于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