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峨眉山宗教的发展史曲折复杂。最初应是民间儒家祭祀,然后仙道略先,佛教随来,天主教最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佛、道二教,峨眉山被佛教称为“大光明山”,被道教称为“第七洞天”,故又享有“仙都佛国”之誉。由于受历代帝王“抑道扬佛”、“灭佛崇道”以及儒家的影响,加上自身的变迁,佛道二教在峨眉山兴衰时有变化,  相似文献   

2.
李春颖 《哲学动态》2023,(3):39-48+128
心性论是宋代儒佛之辩的核心议题,本文以儒佛共用的概念“心”与“觉”为核心,从禅宗和理学两方面分析儒佛差异,重点关注以朱熹为代表的南宋儒者在辟佛时所针对的禅宗思想和儒佛之辩的根本原则。在“心”与“觉”的问题上,儒佛之辩的重点在于觉、心、性三者的关系和理路,尤其是禅宗中以知觉为佛性的思想。是否向上一提,有超越“心”与“觉”的最高本体——天理,成为理学与禅宗的根本差异。鉴于程门后学中出现轻视形上本体,强调发挥心之知觉作用的思想倾向,与禅宗单讲觉、觉悟之心有相似之处,因而南宋儒佛之辩的重点转向了儒门内部的思想清理。  相似文献   

3.
金刚窟,在五台山楼观谷左崖畔,乃万圣秘宅。《祗桓图》云:“三世诸佛供养之器,俱藏于此。迦叶佛时,楞迦鬼王所造神乐及金纸银书毗奈耶藏、银纸金书修多罗藏,佛灭度后;并收入此。”三世诸佛,这里是指过去迦叶佛、现在释迦牟尼佛和未来弥勒佛。这里所说神乐,是指楞伽山罗刹鬼王以七宝所造的天乐一部,他将献于迦叶佛以为供养。迦叶佛灭后,  相似文献   

4.
九七成都文殊院浴佛法会见闻今年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生2621周年的纪念日,成都文殊院在这一天举行了隆重的佛诞节浴佛法会。会场设置在文殊院千佛和平塔广场。在广场东面搭建了长9米、宽7米、高14米的临时舞台,舞台背景的幕布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释迦...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浮山县龙角山庆唐观(也叫天圣宫)是唐王朝之祖祠,道教圣地。相传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老君在羊角山显圣五次,托吉善行传言符命归唐。“吾而唐帝之祖也,告吾子孙长有天下。”高祖为了政治的需要,认老君为祖宗,建老子祠祀之,并改羊角山为龙角山,浮山县曰神山县,封吉善行为朝散大夫。道教因此发展为皇族道教、皇家道教而达到鼎盛。太宗扩建为“兴唐观”。玄宗为庆唐之中兴,改兹为庆唐观,派内臣高力士将其扩建为“天下式”老唐庙。誉其为“发祥之地”,“受命之场”,“龙角仙都”。唐帝从这里向全国推行尊老为祖、崇道抑佛,…  相似文献   

6.
鸿雁传信   1999年的初冬,家乡的红苹果摆满了街头。那天我接到五台山法师来信,言及江苏启东法音寺的“中天塔”,供养着佛之法身舍利及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天塔”筹建于 1987年, 1997年底峻工,历经十年“聚沙成塔”。法师希望我去朝拜,以心得供养佛。   我走过大江南北,可启东市在印象里却名不见经传。打开地图一察,呵,还挺气派呢——长江东去的入海处,仿佛一条巨龙张开大口,吐出一颗玉珠——崇明岛,启东就在龙唇上,与沪市隔海相望。   在地图上看是挺明白,可乘车抵达启东时天已大黑了,法音寺在哪个方向我都说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市面上解释佛经寓言的书籍,越来越多。我读过几本学者编的佛经寓言故事集,多有学者评语,令我感到吃惊,因为那些学者对佛经寓言的评语大背佛理。佛陀说:“于如来教,唯文字想,而无人解,皆名访法。”理解佛经寓言必须从佛教教理本身去理解,因为佛阳讲这些故事不是为取悦于人,而是为宣扬佛理,指导修行。这一点被许多佛教文化学者忽视了。比如对《出耀经》中“大海三鱼喻”的理解:寓言说:南海突然涨潮,有三条鱼被潮水冲到了沙滩上,鱼儿们商量说:“我们处境很危险,应当趁潮水未退,力争逆潮而上,返回大海。”但前面有条…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人民政府为了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决定从一九八五年元旦起将麓山寺交还长沙市佛教协会管理。麓山寺是长沙市有名的古刹,座落在岳麓山腰的万木丛中,环境幽静,风景秀丽。该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是湖南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美誉。在历史上,有许多高僧在此说法传经。长沙佛协在收回麓山寺以后,除按照佛教的传统习惯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外,并拟  相似文献   

9.
因北京大学王守常教授的引荐,近日我有机会参加了首都师大东方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儒佛道交融学术研讨会”’。这个会议很有特色,富有成果,赵朴老等社会贤达专门题词,以示祝贺。我亦从中获益不浅,但是.逮着机会,我还是忍耐不住.在与会的各路饱学之土面前大声疾呼:诸位,咱们老在这里侃“儒、佛、道”交融云云是远远不够的‘这三教之外,还有个政界、学界和教界,这“三界”的关系非常值得注意!宗教界之中又以大众层面的宗教尤其值得研究!在近年国内的“传统文化热”之中,”‘儒、佛、道”已经成了“传统丈化”的代福问。似我还未…  相似文献   

10.
日本弘法大师空海年轻时入唐,向唐密大师惠果受学胎藏、金刚二界密法,回国后开创日本真言宗,又称东密.空海依据《大日经》、《金刚顶经》思想,著《即身成佛义》,将“六大”作为法界之体性,以六大之“体大”,四曼之“相大”,再加上因佛的三密加持“速疾显现”之“用大”,作为东密的“即身成佛”之理论依据,并对唐密的三种成佛论——“理具成佛”、“加持成佛”和“显得成佛”作了发挥.本文将空海思想置于中国唐密与日本东密的关系中,说明空海依据日本人的信仰方式和精神需要,对“即身成佛”进行的阐发,是推动唐密向东密转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遮蔽了道教“即身不死”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道教在日本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陈慧慧  郝永 《孔子研究》2023,(1):137-147+160
18、19世纪,随着阳明学风行日本,蕺山之学在日本也得到广泛传播,被幕末明治时期的日本文人所认识接受。江户后期的下层贵族春日潜庵是较早推崇蕺山的阳明学者,他接受了蕺山的慎独说,较为深入地理解“独体”之内涵。其次,他对蕺山“意”的阐发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尤其是认同“意为心之所存”而非“心之所发”,要在心之所存的“意”根处用功。并且,春日潜庵能够区分意念之别,重视刘蕺山“念”的内涵。在现实政治活动中,春日潜庵深受刘蕺山晚年绝食殉国的节义行为影响,在日用慎独之功、时刻内省的同时积极参加幕末政治改革运动,推动了日本幕末到近代时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文渊 《法音》2000,(1):52-53
被誉为当代中国佛教三大模范丛林之一的莆田南山广化寺,位于莆田市南部凤凰山(别称南山)之麓。此处本为邑名士郑露三兄弟(世称“南湖三先生”)讲学之所,郑氏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献其居为金仙院,供以佛像。隋开皇九年(589),经来自天台山的僧无际募资拓建后,改名“金仙寺”。唐景云二年(711),寺僧志彦被睿宗李旦召进宫讲解《四分律》,大受赞赏,赐号“聪明禅师”。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佛、道、禅均为人们关注的研究热点,尤其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由于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风采,引动了千万人之心,社会上兴起了阵阵“禅宗热”。然而,观览书市上种种谈禅之书,或“禅外说禅”,泛泛而论;或大量翻译日本学者的论禅之书,未触中土禅法特质。如何把禅宗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放到中外  相似文献   

14.
长沙岳麓山和南岳衡山,本是两座独立的山脉,但人们习惯把岳麓看作衡山之足,72峰之一。从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到南岳主峰上的祝融殿,仿佛从山脚下向山头攀登,深深感受到其间一脉相承的人文精神。 佛教从西晋时传入湖南,修建的第一座寺庙便是麓山寺。至唐代,高僧辈出,墨客如云,既留下了宏伟壮观的寺院,又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李邕撰书的《麓山寺碑》被称为文、书、刻三绝。唐武宗会昌年间朝廷废佛,庙宇被拆毁,僧众被迫离散。两年后,换了皇帝,佛教重又发展。唐末五代时,智 等两位僧人在岳麓寺办学,建屋置书,培育僧才,实…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89,(10)
麓山寺,又名慧光寺、岳麓山寺、鹿苑、万寿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之半山亭上,寺前为清风峡。山为南岳衡山延伸到长沙的山脚,所以叫做岳麓,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海拔295.7米,从平地到山顶约七华里。麓山寺创始于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为会稽剡县(今浙江省嵊县附近)到湘州来传播佛教的第一个僧人竺法崇所建,是湖南佛教的发源地。竺法崇以其师是天竺来的,按当时习惯以竺为姓,法崇是他的名字。《宋书》卷九十三《孔淳之传》有他和孔淳之交游的记载。  相似文献   

16.
密教盛行的中唐,伴随着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兴盛,出现了一种形象类似千手观音的千钵文殊,但与之相应的本经《千钵经》却并非译自梵本,而是中土所造之伪经。文章通过考察佛钵、释迦及文殊三者间的关系,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佛钵信仰及传法思想是促使文殊手持佛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学佛三境界     
高健 《佛教文化》1997,(1):46-46
一者,学佛之前的境界可谓:“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众生学佛之前,因不明佛法大义,慧眼未开,无量劫来的妄念缠绕难解,世俗眼光大多停留在眼前有限事物的表层联系上,分别计度之心特重,若有人对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稍稍深入研究那么一点点(其实仍是很表浅的),或可被世人认为是大聪明者,却将至深至广、最为圆融无碍又难值难遇的佛法圣谛反视为“迷信”故而见山执山,见水执水,固执所见,难得般苦。二者,学佛初入时的境界可谓:“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学佛若能初步入门,可渐悟成顿悟“境由。必造”、“四大皆空”之宇宙真谛,故而…  相似文献   

18.
近今密宗热之反思佛日密宗,确切而言应曰密乘,又名“金刚乘”,是公元七世纪中叶兴起于印度的一系大乘佛教。它依诸佛圣众及上师的加持,修直下与佛果境界相应的瑜伽观行而期即身成佛,相对于由多劫修菩萨因行以渐趋佛果的波罗蜜乘(大乘通道)或“因乘”而言,又称“果...  相似文献   

19.
6、云集寺在古南台顶。云集是比喻际会隆盛,犹如祥云聚集。以“云集”名寺,是讲该寺佛德昌盛,向往者踊跃;同时也包含了古南台的自然景观与佛教传说。五台山峰峦林立,雾浓云密,在金乌玉兔的辉映下,呈现着无穷无尽的景观变化。五台山佛教将这些云变雾幻的自然景观纳入了宗教的范畴,认为天空出现祥云,必然是佛、菩萨来临或路经。由于古南台顶周围经常是云雾缭绕,便产生了祥云汇集,菩萨盛会的传说。《清凉山志·张无尽传》记载:“南台之侧,有白云绵密。  相似文献   

20.
在巍峨壮观的塔院寺大白塔基座北面,有三孔石砌窑洞,中间洞内供奉一尊汉白玉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右洞内树着一通清康熙三年(1664)重修宝塔碑。左洞内立有一通“佛足灵相之碑”,简称佛足碑。碑身高1.87米,宽0.76米,厚0.20米。立于明万历十年(15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