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体外循环技术已经不仅仅用于心脏手术,还广泛应用于非心脏手术。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切除气管内肿瘤比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扩大了手术适应征,但是也附加了相应的手术并发症。临床医生应有系统的观点,以循证医学模式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个性化地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患者。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通过手术来解除患者心血管方面的疾患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开展心血管手术离不开体外循环,然而,体外循环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医学和非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实施过程中还会对患者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非医学方面的哲学角度来看,体外循环的整个过程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用联系的、矛盾的、辩证的哲学思维去看待体外循环中的相关问题,有助于提高体外循环灌注技术的质量,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心态与健康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前提,保持阳光般的心态,远胜过任何好医生,这是经验的总结。研究者从唾液检查中发现,心情好的时候,免疫力的确比心情差的时候强许多。针对心脏病人的研究发现,乐观的病人在手术时心肺功能比较强,恢复得很快。相反,悲观的病人免疫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以及心肌缺血患者的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临床工作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如何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行心肌保护,防治或降低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损伤,一直是心脏科学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很多心脏疾病的治疗特别是拟行心脏手术患者的治疗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对其研究的进展,其预处理可为临床预防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以及心肌缺血患者的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临床工作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如何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行心肌保护,防治或降低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损伤,一直是心脏科学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很多心脏疾病的治疗特别是拟行心脏手术患者的治疗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对其研究的进展,其预处理可为临床预防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上海东方医院与德国心脏病移植中心合作成立的中德心脏中心,在东方医院院长、中心主任刘中民带领下,自2001年以来先后为9例终末期心衰病人进行了心肺移植和人工心脏手术,成为国内人工心脏应用最多的单位。但经《南方周末》调查,这9例手术病人已有7例病人死于脑部并发症,其存活时间在1周至15个月之间,目前存活的两人中,其中一人呈植物人状态。  相似文献   

7.
首例成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完成于1960年,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成熟,CABG手术得以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0PCAB)为代表的微创冠脉搭桥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尽管冠脉介入技术(PCI)以其创伤小的优点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蓬勃发展,但是CABG在远期通畅性方面仍然占据优势地位,因此CABG仍然是冠心病治疗的效果确定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首例成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完成于1960年,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成熟,CABG手术得以不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为代表的微创冠脉搭桥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尽管冠脉介入技术(PCI)以其创伤小的优点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蓬勃发展,但是CABG在远期通畅性方面仍然占据优势地位,因此CABG仍然是冠心病治疗的效果确定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需行食管癌手术的418例患者行术前静态肺功能检查后,按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分为两组:肺功能正常组(NPF)和低肺功能组(LPF)。NPF组直接手术治疗,LPF组补充登楼试验,选择部分患者经术前功能锻炼后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情况。静态肺功能测定结果较差而进行登楼试验筛选后的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功能锻炼提高心肺功能储备,从而能够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心肺运动试验是一个重要的人体整体功能学检测方法.让患者运动,连续动态记录以呼吸、循环、代谢和神经体液等多系统的功能活动,由此实现人体整体生理功能状态评价、疾病诊断、病情评估、治疗效果评估和预后转归预测.从心肺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出发,需要建立生理学医学的整体整合理论用以指导该技术的正确运用和解读.  相似文献   

11.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肺良性疾病和早期肺癌中的治疗作用已得到肯定。目前三孔法是大部分中心采用的手术术式,可以完成所有肺叶切除术。手术顺序:探查如发现第二肺门处肺动脉比较表浅,按照肺静脉-肺动脉、肺裂-支气管的顺序,如第二肺门处肺动脉位置较深,下叶按肺静脉-支气管-肺动脉-肺裂,部分肺动脉分支可以包含在肺裂中以切割缝合器处...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技术因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而产生,又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并且推动着心血管外科向更高深的领域开拓;与此同时,体外循环的仪器设备,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研发和更新换代,为临床上利用体外循环技术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保障,因此,其应用范围几乎渗透发展到临床各个领域,应用前景相当广阔。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需要“局灶触发”,其触发灶一般位于肺静脉开口附近,持续或永久性房颤同时需要“局灶触发”和心房的“异常基质”两个因素。也有人认为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根本不需要触发灶。因此,可靠的肺静脉隔离可以治愈绝大部分阵发性房颤的患者,而持续或永久性房颤则需要进行迷宫手术或与其相似的肺静脉隔离基础上的心房附加隔离线。近年来外科消融发展很快,其原因是该方法可达到与迷宫手术相似的高成功率,而并发症低以及手术时间短则明显优于迷宫手术。外科消融可采用的能量很多,有射频、微波、冷冻等。因为外科一般为永久性房颤的患者,肺静脉开口加左房后壁消融是其基本的消融线。考虑到没有心脏器质性疾病的房颤本身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同时外科消融可能出现的某些重并发症,例如左房食管漏、冠状动脉损伤等,不推荐广泛应用外科消融来治疗孤立的房颤。但对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合并房颤,无论是永久或阵发性房颤,均应常规进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3月-2008年8月经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全组中自发性气胸59例,肺炎性假瘤、结核瘤等良性病变24例,肺癌6例,纵隔肿瘤13例,血气胸2例,心包积液1倒,肺转移癌1例。VAMT56例,中转开胸7例,手术时间25min-185min,平均82.2min。术后并发症5例,肺漏气3例,胸腔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提示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符合美容等优点,选择合适的患者行VATS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观察体外循环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心肌标志物的变化,探讨ACE与心肌损伤之间的关系。20例择期CPB心脏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T1)、CPB60rain(T2)、CPB后30min(T3)、4h(T4)、24h(T5)及48h(T6)各时间点测定静脉血中下列各指标的水平:ACE、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前,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治疗仍以开放性手术治疗为主,其预后明显优于进展期胃癌。近年来,随着对EGC浸润与转移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新技术的应用,其治疗中微创外科的应用更为广泛和合理,并重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EGC的治疗方法及应用指征,特别是微创外...  相似文献   

17.
探讨卡托普利与畀氟醚联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选择100例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五组,分别给以不同的药物预处理。观察各组心肌酶、心肌蛋白、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心脏复跳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结果显示,卡托普利与异氟醚联合处理组的心肌酶、心肌蛋白、炎症因子以及心脏复跳率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与其他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卡托普利延迟相或早期相复合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更强保护作用,并以卡托普利延迟相组为优。  相似文献   

18.
肺损伤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肺损伤的机制十分复杂,主要是全身炎性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肺保护的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是降低全身炎性反应,减轻或避免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探讨体外循环肺损伤的机制和保护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