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易》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用生命的观点观察世界,用生命的体验关注人类,理解万物。祈望在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建立符合自然本性,顺从生命本质的关系。《序卦》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依《易传》,儒家伦理系天地大化生命流行的产物。因而,它应当积存和总括天地生养万物与人类的基本法则,成为一种生命伦理。一、万物皆有生的权利《周易》认为人和万物的理、性、命均来自于天赋,来自…  相似文献   

2.
生命与时光     
时光会静美盛开吗?生命会绚烂绽放吗? 在不期而遇的心灵相逢里,有一种清澈如泉的声音,穿过不息的河流,穿过不倦的时光,孕育着希望和梦想,浸润着生命的旋律和绝响,震撼着、丰富着贫乏枯燥的生命。那是一枝渴望倾听、青春不谢的花朵,充盈着清雅而悠长的芳香。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以为,生命是一种坚持。 生命的坚持是需要一种信念的。在挫折、艰辛或各种美好的诱惑面前,我们很容易放弃自己的追求。或许我们曾经皓首穷经仍无皇皇大作,或许我们曾历尽失败仍远离成功。然而,请对自己说:生命需要坚持。在坚持的一路风尘中,你充实了生命,生命因你的坚持而获得最好的诠释。于是,你倾斜的信念之塔重新端正;你身心俱轻,拥有了那份恬静。当然,能够做到如此,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坚持有清醒的认识,不管它是为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树立的宏伟目标,还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境界,或是一份小之又小的个人心愿,生命里的这份坚持必须是真实的,这样才能持久永恒。  相似文献   

4.
枯叶蝶     
住我的家乡大理的蝴蝶泉,有一种蝴蝶叫枯叶蝶.如果你没有经验的话,不可能发现它。从外表来看,它完全就像一张早已失去生命的枯萎的树叶,它能够很安全地在你的视线中停留,而并不为你所感觉。它的本领就是伪装和静止,它能够停在一株树干上。一动不动,整整一天。即使你知道那是一只有生命的精灵,但你却不愿意相信这也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佛教是一个讲慈悲的宗教。佛教认为,凡是有生命的一切动物,都有灵性,他们都贪生怕死,都有生命欲。佛教大乘经典《涅经》明确指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因此,佛教提出戒杀。从原则上说,佛教戒杀的重心,是不杀人。所以说,杀人是重罪,杀其他动物是轻罪。因此,佛教的戒杀,是以不杀人为根本。佛教主张不杀生的宗旨,在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让一切的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再说,我们人类最舍不得丢掉的东西——是自己的生命,甚至割去一只手,或一条腿,还是要求生命的存在。但是,我们自己怕伤害,畏惧死亡,一切…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珍贵,源于它的不可复制和逆转,一旦失去,永远都无法追回。圣经中关于生命有这样的描述:因为不能恒久,所以最是珍贵:因为能吐纳天地气息,所以胜过钻石的光芒。对自身和他人生命的敬畏理应成为我们的重要使命,但据权威调查机构显示,自杀已成为我国第五大死因,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同时,自杀是我国15岁至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据有关研究人员在一所中学里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一定的年龄段,竟有50%左右的孩子曾有过出走或自杀的念头。此项调查结果令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寒而栗,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当代中学生为什么会对生命如此漠视?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曾经说过,凡是好的美学著作,差不多都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知识面宽,内容丰富,读的时候,就像采矿一样,让人不断有新的发掘和新的发现;二是有整体的构思,能够把所讲的内容贯串起来,形成一个体系,使人懂得这些知识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颜翔林近著《死亡美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一书,我发现就具有这样两个特点。在人类生命的万里云天里,煽动着死亡之神的黑色翅膀,生命从一个无法经验的诞生开始,又以一个必须经验的死亡结束。对于死亡的恐惧,作为生命的一…  相似文献   

8.
禅是生命的减法,且是彻底的减法,因为佛性本具,不假外求,而生命之所以颠倒,正由于众生心外求法,遂使生命在二元分割的世界里追逐攀缘,而要斩断此攀缘,乃不能只如世法所言般破邪显正、更得正邪齐扫,才能真正契于一如。也所以达摩见梁武帝,武帝以“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相询,达摩却直接回以“并无功德”一语,  相似文献   

9.
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能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必要丧失生命;在现世憎恨自己生命的,必要保存生命进入永生。”(若12:24—25)  相似文献   

10.
自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开始了以生命为代价的探险。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不停地走着,从不停息片刻。路途上有爸爸妈妈的倾心呵护,有亲朋好友的助威喝彩,有金榜题名的欣然心慰,有学业日进的摩拳擦掌;这一个个音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生命伦理学也蓬勃发展,研究者对生命伦理学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讨论。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对此予以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植物的智慧     
都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足从植物那里领悟到的生命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通过一株植物来领悟世界的。在土壤里生长的植物,缺少足够的伸展空间,但也可以在一方天地里自由自在地生长。它们不能像动物一样呜叫,更不能奔跑飞翔,只能静静地、默默地生长,但它们是美丽的、神奇的。事实上,它们也有属于自己的起伏跌宕的喜怒哀乐、生命渴望。  相似文献   

13.
9思想是人的生命得以闪光的火花。思想的火花一旦熄灭,人的生命就不会再有闪光点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先生这样写道:“构成生命的主要成份,并非事实和事件,它主要的成份是思想的风暴,它一生一世都在人的头脑中吹袭。”由此可见,人的生命如不以思想为寄托,则生命就会逐  相似文献   

14.
生命质量,生命数量与健康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生命质量、生命数量与健康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1)汪凯一、生命质量和生命数量生命质量(QualityofLife)一词,在国内的译法目前并未完全一致,有译为生存质量,有译为生活质量[1,2,3]。从健康和医学角度考虑,比较起来用“生命质量”更为...  相似文献   

15.
很久很久以前的北非沙漠,是绿色苍苍,生命葳蕤。可是如今,那里黄沙漫漫,酷热异常,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连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也少见踪迹。但是有一种其貌不扬几近被忽视掉的蚂蚁——银蚁,却是最最顽强的沙漠居民。它们雄踞荒漠腹地,有着非凡的生命才能,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6.
行者无疆     
“舟子一生浮诸水上,马匹至死行于途中”。感受生命,就要用行程来装载生命。天涯海角,行者无疆,东南西北皆有生命的悠扬;春夏秋冬,行者无疆,四季的轮回中,我们一路远行,道路幽幽,心路幽幽,远行中一路释放刚强。  相似文献   

17.
一、中华文化是中医学的源头与根本 提及文化中医与中医文化可谓千头万绪。《礼记·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必须要有本源,一切生命只有依靠本源才能繁育。即使到了今天,人类哪怕就是掌握了克隆生命的技术,也不能离开源初物种。当然,这不是笔者要说的主要问题,我要说的是中医文化的本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时光散记     
一 有亲人相伴的日子,蓝天多了一份深远,大地多了一份厚重,生命多了一份深沉的内涵。 起初的时候,我们接受着亲人的爱,成长的过程中,又渐渐地回报那份爱。再后来,有了自己的子女,开始付出那份曾经接受的爱,在渐老的年华里,  相似文献   

19.
王京龙 《管子学刊》2011,(3):58-61,111
杨朱的学说与儒学、墨学一道,曾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是道家学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杨朱不承认鬼神的存在,从重视个人生命的角度出发,形成了“贵己”、“为我”、“全生”的独特观点,构成了他的思想学说,从捍卫生命的角度看,在战国时代可谓无与伦比之绝唱。他的学说归纳起来有三条,一是论生死,二是贵己,三是全性保真,杨朱生命保护思想突出强调的是人的个体意识,因而他对生命价值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制高点,在当时足可谓之惊世骇俗之论。  相似文献   

20.
朋友,让我轻轻地告诉你:生命是什么,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让我轻轻地告诉你:生命像一块泡泡糖,吹得再大,也会破灭。生命是短暂的;生命像一块棉花糖,软软的,轻飘飘的,生命是脆弱的,一个人的生命是要有艰难困苦来充实的。没有脆弱的生命,又怎么会有坚强的信念,永不言败的追求?生命像一块口香糖,越嚼味道越淡。生命中的一次次辉煌,一个个创举都要归于平淡,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发展、创新;生命像一块话梅糖,它酸溜溜的,生命的征程中你要面对的不止是晴天、幸福、美满,更多的是苦难。不要埋怨,不要懊恼,完美的生命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