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些报刊上发表了重评1964年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论战”的文章,大都明确肯定了“合二而一”也是唯物辩证法。我对“合二而一”这个学术理论问题却还有些不同的看法。1964年,那个“理论权威”和关锋之流,玩弄阴谋与权术?把“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正常的学术讨论,变成了一场所谓批判“合二而一”的“政治运动”,对主张和赞成“合二而一”观点的同志进行了政治迫害,破坏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  相似文献   

2.
孔子之“兴”有三义:在根柢上是源于“心”的创造力量,在性质上是“善意”不已的冲动,从存在状态看是道德生命的活动。“兴”开启了“诗”与“仁”对接的思想通道,确立了“孔子诗学”的内在依据。“孔子诗学”是孔子儒学的一种哲学形态。“兴”从横向、纵向上撑开了“孔子诗学”的思想体系。“兴观群怨”是一种与“风”“雅”“颂”不同的思想结构,是对儒学人生意义的全幅涵盖。“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道德生命的形成与实现历程。“兴”提升了“孔子诗学”的道德理境,赋予了孔子儒学一种诗性智慧,开创了儒家诗学思想又一经典阐释传统,此即“孔子诗学”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代以前的易学中,“太极”一般被解释为“气”或“元气”;亦或被释为虚无实体.而宋代朱熹对“太极”进行了新的阐释,超越了前人的“太极”观,通过阐释“太极”,确立了理本体论,完成了理学派的本体论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作者专著稿中论述八卦起源的一部分章节。作者首先从符号学的角度,对传统认为最早出现又标明符号数字义的“伏羲八卦”作了考察,剖析了“伏羲八卦”中符号的“形”与“数”存在的矛盾,进而结合今传“洛书”探索了“数”与八卦符号“形”的内在统一关系,从中推测八卦八个符号的原始数字义及其表示方法。作者认为“伏羲八卦”不是八卦的原始“母图”,可能是战国时的晚出八卦,是由八卦的“母图”演化而来的“八卦图”。作者分析了今传“洛书”向今传“河图”的变易,以及今传“河图”与“文王八卦”的关系。文章否定了八卦中存在“二进位制”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美国麦克米兰公司1972年重版的《哲学百科全书》,对“伦理学问题”和“伦理学说史”两个综合性的条目作了系统论述,还刊登了如下一些伦理学条目,并分别作了说明: “禁欲主义”、“能”、“选择、决定和做”、“良心”、“义务论的伦理学”、“宿命论”、“义务”、“利己主义和  相似文献   

6.
李洪志的“法轮功”是对佛家“小法轮功”和“大法轮功”的歪曲篡改。他吹嘘其伪“法轮功”不但超过了佛家的法轮功,还超过了子午周天和卯酉周天功,美其名日“法轮周天法”。这一功法的特点是,修炼是无为,没有任何意念活动,全靠他给你下的现成的“法轮”。修练的结果是人的肉体没有了,灵魂出壳了,生命“圆满”了。  相似文献   

7.
唐思鹏 《法音》2006,(9):7-13
佛弟子中大分两类,一是出家众,二是在家众。出家众中,若是受了具足戒的男性学佛者,佛教称为“比丘”,新译为“苾刍”;若是受了具足戒的女性学佛者,佛教称为“比丘尼”,新译为“苾刍尼”。在家众中,若是受了三归五戒的男性学佛者,佛教称为“优婆塞”,新译为“邬波索迦”;若是受了三归五戒的女性学佛者,佛教称为“优婆夷”,新译为“邬婆斯迦”。“邬波索迦”是梵语upqsaka的音译,“邬波”意译为“近”,“迦”意译为“事”,“索”是男性的通称,若是“斯”,便是女性的通称了。而“邬波索迦”与“邬婆斯迦”,实际上就是指亲近承事三宝的在家男居…  相似文献   

8.
张俊峰 《美与时代》2006,(12):27-28
“移情说”由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提出,朱光潜在他的《文艺心理学》里进行了引述,提出了“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且引用了庄子的“鱼乐”加以论证。那么“移情说”中的“物我同一”与庄子“鱼乐”中的“物我同一”具有相同的美学内涵吗?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在神州大地上,曾出现过一股“带功报告“热,各门各类的“大师“不断涌现,有的还以此为契机,使自己成了“佛子“、“佛祖“等半人半仙的人物,大发了横财,并受到了万千弟子们的顶礼膜拜。受大师“功力“的影响,许多人还被搞得神魂颠倒,精神失常。大师所带的“功“究竟是什么?它何以能产生如此大的效应?为什么能“治病“并产生一些其他的效果?凡此种种,许多人都感到难以理解。朋友: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下面,让我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一部人学著作,也是一部道德著作。《周易》构建了一种特殊的道德谱系,这种道德谱系由本能无意识、文化无意识、社会意识、自我意识道德化四个层面构成。《周易》的道德谱系把“人”与“道”联系起来,从而有了“人道”,也把“道”与“德”联系起来,从而有了“道德”。《周易》在性命之理的基础上探讨了人的形成、演化及人性的内容;又在“人”与“道”的基础上构建了“成人”与“做人”的道德谱系。《周易》的道德谱系把“人”与“道”联接起来是人学,把“道”与“德”联接起来是伦理学。天道、人道等统一于性命之理的命题之中,成为了道德谱系的奇特内容,从而人也就成为了道德谱系的本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用现代哲学范畴论述了郭象哲学的理论思维意义及其内在矛盾。作者说,郭象否定“造物主”和“以无为本”,肯定宇宙中的事物(“有”)是“常存”、这有其合理的一面,表明了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他不能区分宇宙存在的全体“有”和具体存在物,因而又错误地肯定了具体事物的“常存”。他强调事物的“自性”,注意事物的差别性,但由于忽视共性,因而割裂了“一般”和“个别”,在认识上陷入了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他主张“崇有”、“独化”、“无故”、“无因”,反对目的论是很有特色的,但主张事物要“顺性”、“安命”,因而取消了能动性。他接触到了认识必然就是自由的问题,但他的必然性是在无限可能中实现的,是纯偶然性,因而他的所谓“逍遥”(自由)只是一种主观精神境界。他认识到了差别性和无差别性,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认为具体事物都是绝对存在,因而就取消了相对和绝对的区别。他的“所以迹”(事物的自性)和“迹”(事物的活动)概念的提出,表明他看到了事物及事物活动的联系,但他所说的“所以迹”是不可认识的,类似康德的“物自体”。本文认为,郭象哲学是适应门阀世族需要、为门阀世族统治作论证的。  相似文献   

12.
文言词指那些曾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过,并且表示的事物和现象至今还存在,只不过已经被现代汉语的词代替了的词语。例如“目”被“眼睛”代替了,“俱”被“都”代替了,“囹圄”被“监狱”代替了。“目”“俱”“囹圄”都是文言词。另外,文言词还包括古代流传下来的某些虚词,如“之、乎、而、已、哉”等。现代汉语中文言词语非常丰富,有些词语表现力很强,甚至在现代词语中找不到能  相似文献   

13.
结果补语是补语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一般的结果补语比较容易分析辨认,如:“他把书撕破了”,“老汉给孙子弄糊涂了”,“他妈气得连饭都不吃”这三个句子,把“破”、“糊涂”、“连吃都不吃”划成补语就成了.但,问题往往不那么简单,譬如象“他喝醉了酒”和“他笑破了肚皮”这两个句子中的结果补语该怎么划呢? 从表面上看,“他喝醉了酒”和“他笑破了肚皮”结构形式是一样的:代词+动补式词组+时态助词+名词.但,这两个句子从  相似文献   

14.
有关儒家“仁爱”思想的研究,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仁”这个字的起源,即它最初的构形以及与此相联的本义。战国玺印文“”的发现和释读,①使人们看到了“仁”字的新的构形,也使重新理解“仁”的意义有了可靠依据。郭店竹简中所有的“仁”字(七十多个)都写作“”,不仅进一步确证了古“”字的存在,而且提供了有关儒家“仁爱”观念的新文献,为研究“仁”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活力。大家围绕“身心之仁”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此字的构形与《说文》“从千从心”之“仁”和“从人从二”之“仁”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但还不能令人信服。本文在…  相似文献   

15.
某家大工厂有一位对科技知识和安全常识一无所知的、混了多年的安全科长,为了在改革中不被刷下来,在管组织工作的厂党委副书记的直接帮助、批准下,填了一张“评定科技人员职称登记表”。他在“有何特长”一栏里填了“电子专业”,在“通晓何种外语”一栏里填了“日语”。(实际上他根本不懂电子学和日语。)于是摇身一变,成了“助理工程师”,跻入科技队伍,由外行变成“内行”了。有人去质问那位党委副书记:“他凭什么评上助理工程师?”副书记回答说:“他装过半导体收音机,不懂得电子  相似文献   

16.
“偏见”是许多人的通病。“偏”字是由“人”和“扁”合成的,说明带着成见的眼光去看人,就会把人看“扁”了,看变形了。一位哲学家说:“人是一种主观的动物。”尽管这个定义不很准确,但许多人,包括基督徒中的不少人,的确陷入了主观主义的误区。过分的主观就产生了“偏见”。  相似文献   

17.
除夕在天安门广场发生的“法轮功“痴迷者自焚事件,极大地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也擦亮了人们的眼睛.19岁的女大学生、12岁的未成年孩子成了“法轮功“邪教的牺牲品,令人十分痛心.这起事件使“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反政府的邪教本质暴露无遗,充分暴露了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邪教的险恶政治用心.也从反面告诉我们,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孔子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以仁释礼”的“仁治”(人治)思想。孔子的“仁治”思想是对周人“礼治”思想批判、创新的产物。周人“礼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开端,它实现了从“神治”到“礼治”的转化,但周人的“礼治”思想仍然处于“神治”思想的束缚之中。孔子的“仁治”思想冲破了“神治”思想的束缚,实现了从“礼治”思想到“人治”思想的转化。孔子“仁治”思想所包含的“克己复礼为仁”和“仁者爱人”内容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人治”思想与“民本”思想的基本框架和理论形态,并为当今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政治文化资源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由“理”和“象”所昭示的两种不同思维形式出发,形成了解读《周易》文本的两大阵营——义理易学和象数易学。义理易学阵营中的王弼、程颐易学凸现了《周易》“理”世界的超越性,象数易学揭示了《周易》“象”世界对于彰明“理”世界的关键性。朱熹基于《易》本为卜筮之书的立场,既强调了“理”世界的超越性,又突出了“象”世界对于彰明《周易》“理”世界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20.
子产政治伦理思想是围绕“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救世”主线展开的.为了在春秋末世维系郑国的贵族统治,子产在为政治国中,因地制宜,因时变通,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作封恤”、“作丘赋”、“铸刑书”、“兴乡校”、“焚载书”等不仅稳固了郑国的国势,而且建立起了宽猛相济的统治秩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朴素的“救世”实用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