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伯钅癸,男,祖籍江苏泰兴,1930年6月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主要学术成果有:《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史》(2卷本,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三卷本,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第2卷主编)、《西方“马克思学”》(主编)、《卢卡奇与马克思》等13部论著,以及《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等数十篇学术论文。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大委托项目和重点项目各一项,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的新篇章——访马哲史八卷本主编之一庄福龄教授本刊记者庄福龄,男,1929年生于江苏省镇江市。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主编并参与撰写的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多卷本编写组,1985年10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第二次编写工作会议。全书主编黄楠森、庄福龄、林利同志共同主持了会议。北京出版社廖国珍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并对编写工作提出了建议。会上黄楠森同志代表编委会重申了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制定的五条编写原则:一、本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现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线索及其规律,做到理论和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九五”规划,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受社科基金办公室委托,最近邀请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部分专家学者,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队伍、研究状况、“九五”规划的没想问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主要谈到: 一、马哲史研究的成绩。学者们认为,新时期开始至今,马哲史研究工作的主要成绩可以概括为:1、逐步形成和造就了一支研究队伍,虽然这支队伍在今天看来既不壮观也不令人乐观。2、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如北大编写的马哲史的三卷本,人大正在出版的四卷本,以及由黄楠森等人主编的八卷本(已出版六卷);全国各地还出版了一些专著和有关资料。在谈  相似文献   

5.
黄楠森同志的新著《〈哲学笔记〉与辩证法》是我国关于《哲学笔记》的第一部研究性专著,在许多方面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列宁《哲学笔记》的公开发表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完整的汉译本发表也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可是无论从国际、国内来看,它至  相似文献   

6.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不久前举办“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论坛,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楠森教授、陈志尚教授作首场报告。 黄楠森教授演讲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与文化”。他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文化热”  相似文献   

7.
由王文英、燕宏远、孟庆仁、林辉基主编的《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评传》(4卷本),已于1991年10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书历时4年,聚集了我国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著名专家撰写的宏篇论著,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多年米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鼬加口下删I IJ魁口毛泽东哲学著作讲解 张永庆主编河北人民出 版社1990·7 255页学习《论持久战》哲学笔记 邓力群著人民出 版社1990·ll 262页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提要 高惠清主编长春出版社1 990·7 368页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战争观 张国林等主编白  相似文献   

9.
1987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黄楠森同志的《哲学的足迹》一书。该书精心选编了黄楠森同志自1978年以来发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历史和现状的二十九篇论文,内容有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关于人的理论、列宁哲学思想以及其它问题,刻下了黄楠森同志近十年来哲学探索的足迹。读罢掩卷深思,我们深深地感到,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探索,就必须要  相似文献   

10.
高齐云教授所著之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广东社科界第六次(1993—1998)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获奖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探微》,是作者主持编写全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方面所出版的又一力作,也是作者长期思索、精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晶。本书从宏观到微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观点,本文只能择其要者加以评述。首先,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形态出发,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  相似文献   

11.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运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写一部反映中国儒学产生、发展、演变全貌的多卷本历史巨著,已成为儒学研究者非常迫切的心愿。最近这个心愿由于七卷本《中国儒学史》的出版而得以实现。七卷本《中国儒学史》是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姜林祥教授主编的一部大型中国儒学通史,全书分先秦卷(王钧林著)、秦汉卷(李景明著)、魏晋南北朝卷(刘振东著)、隋唐卷(许凌云著)、宋元卷(韩钟文著)、明清卷(苗润田著)、近代卷(姜林祥著),计260余万字,于…  相似文献   

12.
《中国道教史》(四卷本)完成结题并出版发行澧渝《中国道教史》(四卷本)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至“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由卿希泰教授主编,著名学者王明先生为本书顾问,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承担编写,历时十二年,于1995年11月全部完成,并由四川人民出...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范宝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06.-321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简明教程/秦莹,郭文卿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06.-346页分析哲学的起源/(英)达米特著;王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07.-220页.-(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汝信文集/汝信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05.-626页.-(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黄楠森自选集/黄楠森著.-学习出版社,2005.07.-573页.-(学习理论文库)观点,哲学2004/熊春兰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06.-202页.-(2004中国年度观点)中西哲学关系论/黄继豪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06.-168…  相似文献   

14.
列宁主义学说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以来,对列宁哲学思想的研究有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在此,将近十年研究概况略作评述.首先为人们所关注的是围绕列宁的《哲学笔记》而展开的关于辩证法的研究.在这方面,第一本研究性的著作是黄楠森著的《〈哲学笔记〉与辩证法》(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该著不仅对《哲学笔记》中关于辩证法的研究做了许多史料性的考证,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对辩证法体系所做的大胆探索,构架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六类范畴表(整体范畴、并存范畴、层次范畴、过程范畴、社会范畴、认识范畴),对以往通用的教材进行了突破,从而开创了列宁《哲学笔记》研究新路子、新局面.尽管他提出的体系并未被广泛采纳,但这一研究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5.
一、任继愈先生的著作和科研工作任继愈先生是著作丰硕、有多项重大学术贡献的学者。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作为大学教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新中国的哲学工作者。多年来一版再版,成为不朽的哲学名著:他撰写的研究佛教思想的论文,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重视,后集为《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出版,多年来也一版再版,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奠基之作,也得到了国际佛学研究界的广泛承认:  相似文献   

16.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范畴──访肖前教授本刊记者肖前,1924年生,湖北沙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哲学论稿》、《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当代认识论》(即将出版)、《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研究 人一实践一历史——《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艾福成,白刚//学习与探索,2002.5 哲学总论 应用哲学(笔谈)/黄楠森,陈昌曙,郭国勋等//江海学刊,2002.5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贺来//中N}-£会科学,2002.5 “存在轮转向”与方法论革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孙伯镣,刘怀五//中国社会科学,2002.5 如何看待哲学改革——与黄楠森教授共商/傅德本//学术界,2002.3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本体论问题/何萍//学术月刊,2002.9 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  相似文献   

18.
中外哲学史界公认,中国是一个辩证法思想最丰富的文明古国。可是,恰恰在中国哲学的这一最丰富的领域最缺乏详尽、系统与深入的辨析和研究。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谈到由肖萐父任总编的多卷本《中国辩证法史稿》(以下简称《史稿》)的第一卷(本卷由李德永教授任主编),这不能不感到特别高兴。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哲学会、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联合于1985年9月在北京举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和高校哲学课改革问题的讨论会会上,陈筠泉作了《当前哲学研究所面临的几个新课题》、黄楠森作了《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20.
作为哲学家的冯友兰只有一个,而作为中国哲学史家的冯友兰则有两个:一个是作为中国哲学史现代化阶段开创者的冯友兰,代表作是《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另一个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哲学史家的冯友兰,代表作是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